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经济发展,斗门区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水体黑臭现象已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并制约着经济进一步发展。从控源截污、底泥清淤、生态修复、生态补水、岸堤修复、景观提升以及智慧水系统等方面全方位对斗门区8条重点河涌进行综合整治,实现"水清、岸绿、生态、景美、海绵"的总体目标。剖析了相关设计难点及特点,并对黑臭水体整治要点展开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安徽省池州市赵圩黑臭水体,提出多技术综合运用的技术方案,采用"外源减排、内源清淤、水质净化、生态恢复"为主体技术路线,系统运用控源截污、海绵化改造、底泥清淤、增强水动力、生态修复等技术措施治理赵圩黑臭水体,通过定量计算验证整治后基本消除了外源污染物对水质的影响,工程投入运行后赵圩已基本消除水体黑臭,水生态恢复,实现长治久清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云南普炭公路水土保持及生态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作为现代化的交通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公路建设过程中大规模的土地扰动,破坏地形地貌,自然植被消失,将会引起水土流失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本文以普炭(普者黑至炭房)公路为例,详细分析了其地质地貌及周边植物特性,阐述了普炭公路水土流失原因和水土保持及生态修复原则,针对普炭公路现状设计运用挡土墙工程、工程手段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植被复耕等水保与生态修复措施,为公路建设区的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及其周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与公众对乡村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如何对乡村河道进行有效修复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现以闵行区浦锦街道为例,在对其水生态现状调研基础上,解析河道污染特征与污染物来源.并基于绿色生态修复的原则提出了在空间上通过生态缓冲区、河道及植物种植的方式构建河道生态系统的修复思路.进一步根据水体污染特性,制定了底质改良、紫外催化、沉水曝气、底部生物载体、生态浮岛、漂浮草垫、点源净化的内源污染防治技术措施.对比治理前后河道踏勘与水质检测结果显示:治理后河道水生态恢复较好、溶解氧浓度大幅提升、总磷得到了有效控制.后期可根据水体溶解氧浓度对曝气调控以促进对氨氮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河道水体污染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改善河道水环境也变的十分迫切和十分必要。简要介绍了水体生态修复技术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阐明了该技术在河道整治工程中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6.
白藤山生态修复湿地公园结合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对场地主要元素水体进行有效疏导,采用系统治理思路,遵守自然做功、自然排水的原则,结合场地的自然地形,布置海绵及景观设施,同时满足雨水径流有序净化、蓄存、排放。项目采取三大策略:循环+重构+弹性边界;改造内容涉及三大方面:生态修复+场地利用+雨水管理。在生态学和海绵城市概念的指导下,对场地进行生态恢复和保护,通过多个节点的串联,将绿化展示、生态讲解、活动体验融为一体。白藤山生态修复湿地公园以期通过相关技术应用及实践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修复、海绵城市建设常态化设计。  相似文献   

7.
公路景观生态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公路景观设计的具体情况,阐述公路景观生态设计的基本内涵及主要研究内容,分析公路景观生态设计与传统公路景观设计的主要区别,从节约资源、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文化生态与文化多样性以及公众参与等5方面分析公路景观生态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将文化生态的概念引入公路景观设计中,并对公路景观设计中的文化生态与文化多样性进行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8.
综合分析河道生态修复与水环境生物栖息地重建技术,在吸取国内外有关河道生态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河道生态治理适用生态护坡技术与栖息地重建技术的建议,以期为今后河道生态修复与水环境生物栖息地重建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该文旨在通过丽水瓯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示范段建设工程,对新引进的河道护岸构件-生态型鱼槽砖做相关研究,重点介绍其概念、主要功能、优点及施工注意事项等。其研究成果表明,生态型鱼槽砖能够为鱼类等水生生物提供一个安全的避难场所,有助于河道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利于瓯江南山区段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恢复,同时也为鱼槽砖在类似流域生态岸线修复工程提供了借鉴经验,亦给周边山区县市提供示范作用,为实现瓯江全流域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贡献一份力。  相似文献   

10.
黑臭水体治理是我国现阶段水环境治理的重要任务,黑臭水体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在建设目标、地点、范围上部分相互重合,在建设的措施、手段、途径上具有共同建设的需求。本文从控源截污和雨水源头削减,活水循环和雨水净化利用,生态修复和雨水调蓄等三大方面对黑臭水体治理和海绵城市共同建设展开研究,实现降低工程投资,提升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效果,最大限度发挥工程效益,可为专业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更新及双碳背景下,老城区水环境的改善与提升是目前各城市亟待解决的难题。以漳州市中心城区内河水系水环境治理为例,从河流生态系统的角度结合模型分析论述水体污染的根本原因和实质,提出改善水环境与提升水生态功能的方案建议,为项目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城市整体水环境的提升提供参考。通过技术方案的应用与实施,使得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黑臭水体得到治理,改善水环境,修复流域生态属性,助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带来良好的生态环境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云南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扩大,公路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的扰动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如何对这些被扰动的自然生态和植被进行恢复和重建成为公路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文章在分析总结云南省高速公路建设的生态修复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以罗富高速公路为试点,研究探讨了科学构建高速公路生物防护体系的问题,从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效益评价等多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讨论,力求将高速公路建成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廊道。  相似文献   

13.
对河流硬质护坡、护底进行生态修复已成为目前我国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研究热点、难点之一.以南京市友谊河为例,探讨硬质河底生态修复方式,讨论增氧设备、人工浮床、沉水植物的设计要点,为同类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小微水体黑臭污染问题,工程设计中须考虑综合整治措施。结合上海地区某工程实例,整体分析污染原因,梳理整治思路。根据水体自身特点,总结分析治理措施,结合后期监测数据验证治理成效,完善小微水体整治研究。该类水体整治应从控源截污入手,结合底泥疏浚、水系调度或沟通、水体形态优化、构建生态驳岸、水生态系统构建等,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高速公路岩质边坡生态修复工程几种新技术的设计原理与应用,速藤屏生态修复技术、植被混凝土技术以及土工布长袋法的应用条件、施工工艺以及实际应用效果;分析了新技术应用的优势,根据实际应用效果对新技术应用提出了改进意见.实践表明,植被混凝土、土工布长袋法等技术在山区高速公路岩质边坡生态修复工程中具有较严格的应用边界条件,而速藤屏具有适用面广、性价比高的特点,在山区高速公路生态恢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张卿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3):107-109,M0013
从控源截污、清淤修复、原位修复和活水循环四个方面对深圳X涌黑臭水体治理进行了全方位考虑,虽取得一定效果,但还没彻底解决黑臭。但通过工程总结,希望给后续相关工程一些启示。河道的截污是消除黑臭的根本,但截污要从污水来源、传输、处理终端每个环节进行分析;同时需要采用河道清淤、补水、原位修复等手段综合治理,方能初步改善河道水质。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发展理念,以科学城南路与天府大道立交工程为实例,从地形特征、功能定位、交通分析、立交选型、立交优化、山体修复等方面,总结了城市立交设计在落实城市形态、交通保障、生态优先等方面研究和实践,为类似的城市立交方案研究提供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18.
深圳地区水质提升工程中遇到了老旧挡墙修复的问题,文章总结了该工程中常用的挡墙修复流程和修复方法。首先需要检测单位对现状挡墙的状况进行排查,找出存在的安全隐患,采用外观调查、物探检测等综合手段对隐患点进行分析,从而对挡墙工程质量进行评价分级,给出挡墙修复建议;然后对检测后建议拆除重建且有条件实施的老旧挡墙,建议拆除重建生态挡墙;对建议修补的老旧挡墙,土钉挂网面板方案和"L"型桩墙结合方案较为常用。同时,针对不同的挡墙缺陷要采取不同的修复方案,比如文中的裂缝缺陷修补方案,既节省了投资,又达到了很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城市双修”是指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其中生态修复是建设健康、美丽城市的基础,旨在保护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环境、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基于此,运用“城市双修”的理念,对安徽省亳州陵西湖公园进行以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为内容的“双修”治理,包括截污清淤、污泥治理、净化水质、水质维持、低影响开发等治理措施。以此来提升城市形象,优化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20.
以元双公路为例,在分析工程特点、水土流失现状的基础上,对工程措施和植物相结合的生态修复实施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项措施实施后,有效地防治了水土流失,取得了生态修复的目标。此研究结果对于山区公路建设中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