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ABC法),对94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C-erbB-2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EGFR和C-erbR-2在正常胃粘膜中均无表达,而在胃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0.4%和46.8%,癌旁组织及新生血管中EGFR有阳性表达,C-erbB-2表达只限于癌灶,癌旁组织均为阴性;②EGFR和C-erbB-2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浆膜层受浸与否关系密切(P<0.05);③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与EGFR的表达有相关性(P<0.01),而与C-erbB-2的表达不相关(P>0.05);④EGFR表达与生存期密切相关(P<0.01),EGFR阳性者预后差,阴性者预后好,而C-erbB-2表达与生存期不相关(P>0.05);⑤EGFR和C-erbB-2在胃癌中的表达无明显关系(P>0.05)。结果表明:①EGFR表达与胃癌的恶性程度有明显的关系;②C-erbB-2表达是胃癌发生的晚期事件,是恶性细胞的标志;③EGFR可作为预测胃癌的预后和指导治疗的指标之一。④EGFR和C-erbB-2在胃癌中的表达相互独立。  相似文献   

2.
瘢痕增生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生性瘢痕(HS)和瘢痕疙瘩(K)临床表现明显不同,为探讨瘢痕增生的机理,对17例K、55例HS及55例正常皮肤(NS)标本采用actin、bFGF及其受体flg抗体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结合组织学淋巴细胞、皮肤附件变化情况的动态观察。结果:K和HS早期均有许多炎性细胞浸润在残留的皮肤附件和闭塞的毛细血管周围,随着瘢痕增生,皮肤附件、淋巴细胞和毛细血管逐渐减少,但在K组滞留的时间和数量远较HS组多。bFGF和flg在三组的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单核细胞和附件上皮细胞均有表达,强度依次为:K>HS>NS(P<0.01),而K组flg表达明显强于bFGF。结论:组织中残留的皮肤附件、浸润的淋巴细胞和增生的毛细血管三者互为消长,由此,促进了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沉积,K对flg敏感性增加,可能是其侵袭性生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在质量的几种常见老年病的现状和分布特点,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西安城乡1082例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和体检.结果表明:老年人前列腺增生、老年性耳聋、白内障、骨头节病、骨折、便秘的患病率在城市分别为:44.3%、28.8%、38.3%、21.4%,12.8%、16.8%;在乡村分别为:23.6%、33.5%、45.6%、16.2%、4.9%、10.2%。其中前列腺增生、骨关节病、骨折、便秘的患病率城市均高于乡村(P均<0.01):而老年性耳聋、白内障的患病率乡村均高手成为(P均<0.01).老年人上述几种常见病的既往诊断率均低于现患率(P均<0.01),且农村比城市更加明显(P<0.01)。提示今后应当加强对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几种常见病的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p16基因及其产物在胆囊恶性肿瘤中表达的意义,用免疫组化ABC法对46例胆囊癌p16INK4/CDKN2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表明:p16INK4/CDKN2在良性病变中的阳性率高于胆囊癌(P<0.05)。该蛋白的失活或缺失主要见于肿瘤的中、晚阶段,与胆囊外浸润和淋巴转移密切相关(P<0.01),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检测p16INK4/CDKN2对临床正确地估计肿瘤的侵袭性、淋巴转移潜能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与肾小球肾炎的关系,根据肾小球内细胞增生及炎细胞浸润的程度将40例不同类型的肾小球肾炎患者分为A组(肾小球炎症不明显或很轻微);B组(肾小球内有肯定的细胞增生);C组(以硬化为主的肾小球晚期病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小球肾炎肾组织中ICAM-1的表达。结果:①肾小球内ICAM-1的表达B组显著高于A组(P<0.005)及C组(P<0.001)。②肾小管ICAM-1的表达与间质炎细胞浸润有关。提示ICAM-1在机体的免疫和炎症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人体低氧条件下循环功能的代偿水平,进行了有关测试。结果显示:高海拔区在总体适应水平上每搏量减少(P<0.01),心输出量及平均动脉压增加(P<0.01),且随高度增加,后两项均需增加(P<0.05)。对于不同群体来说,适应良好者每搏量及总外周阻力不变,心输出量增加(P<0.01);适应不良者每搏量减少(P<0.05),总外周阻力增加,心输出量亦增加但显著性稍差(P<0.05)。推测人体在不同低氧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心血管适应能力,且该适应能力具有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髓样细胞白血病-1(MCL-1)蛋白及MCL-1mRNA在宫颈癌、癌前病变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宫颈鳞癌、1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IL-6和MCL-1蛋白表达情况,采用逆转录PCR法检测组织中MCL-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IL-6和MCL-1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及CIN组织(P〈0.01),且IL-6和MCL-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566,P〈0.01);MCL-1蛋白与MCL-1mRNA表达呈正相关性(r=0.772,P〈0.01)。结论IL-6和MCL-1的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共同调节作用,这一发现有助于对早期癌前病变的筛查,并为宫颈癌的治疗提供了一个细胞因子靶点。  相似文献   

8.
对20例经手术切除的进展期肿瘤患者用活化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治疗,检测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其中8例治疗后PBL对同种异体相同组织学类型靶细胞的细胞毒性从43.2升高到1249.0溶解单位(P<0.05),而NK活性无明显变化;T4、T8淋巴细胞亚群荧光强度明显升高,从1.9到3.9(P<0.05)及4.4到7.2(P<0.05)。所有患者PPD及PHA反应性明显增强,从10.9mm到13.6mm(P<0.01)及7.9mm到12.7mm(P<0.01),15例有一过性寒战、发热,其中10例伴轻度恶心、呕吐。结果提示:TIL和rhIL-2治疗后可明显提高进展期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而无明显毒副作用,可能成为进展期肿瘤术后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汉中某区300名年龄10~15岁少年儿童进行了12h尿血管舒缓素排泄测定(荧光法)。通过比较及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①血压偏高及家族史阳性少儿的尿血管舒缓素排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②12h尿血管舒缓素排泄量与三次随访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呈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0.
用放免分析法对37例急性肺炎病儿血浆内皮素(ET)及25例尿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作了动态测定,结果肺炎急性期血浆ET及尿EG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5例重症肺炎病儿血浆ET及尿EGF水平的急性期与恢复期自身对比观察,示其急性期血浆ET及尿EGF含量均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非常显著(P<0.01)。两项指标在肺炎病程中呈正相关关系(P<0.05)。提示:血浆ET及尿EGF含量在肺炎急性期的明显增高,对小儿肺炎的发生发展可能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Basicfibroblastgrowedfactor (bFGF)wasakindofmultifunctionalgrowthfactorwhichhadahighaffcinitywithitsmainreceptorwhosenamewasfibroblastgrowthfactorreceptor 1(FGFR 1) .ByFGFRsuchasFGFR 1,bFGFcouldnotonlyin ductthegrowthofnewcapillary ,butalsostimulatethecell’smitokasisandpropagationaspowerfulmi tosigen ;Bystimulatingendothelialandtumorcelltosynthesizetheprofibrnolysinactivator(uPA ) ,re leasefibrinaseandcollagenase ,synthesizecollage nase ,sotoenhencetumorcell’sabilitytoinvadeentracell…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胃癌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采用免疫组化法 ( ABC法 )测定 94例胃癌石蜡包埋标本。结果 :1胃粘膜不同病理状态下 PCNA指数差异显著 ( P <0 .0 1 ) ;2PCNA指数同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 ( P >0 .0 5 ) ,与肿瘤的生长方式、组织类型、浆膜层受侵与否、淋巴结转移与否和临床分期关系密切 ( P <0 .0 5 ) ;3PCNA指数与胃癌的预后密切相关 ( P <0 .0 5 ) ,弱级 ( 1~ 2级 )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好 ,提示 PCNA检测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一项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30 例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 anjiom aofliver,CHL)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sen receptor, ER)的表达,并以CHL瘤旁正常肝组织作对照。结果ER 阳性表达于CHL 血窦内皮细胞胞浆中,阳性率为433% ;CHL瘤旁正常肝组织中未见表达( P< 0.05)。提示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生长与雌激素有关。雌激素可能通过其受体作用促进CHL生长  相似文献   

14.
Neovascularizationcanbeobservedinthe courseoftumorformationandmalignantinvasion,whichwillpromotethemalignantinvasionofthe tumor[1].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and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are theimportantadjustiveproteinsintheinvasionand neov…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在博莱霉素(BLM)致大鼠肺纤维化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肺血管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于大鼠气管内注射BLM以复制其肺纤维化模型,应用bFGF多克隆抗体按SABC法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量图像分析。结果BLM组动物支气管上皮细胞胞浆内、支气管和肺小动脉肌层以及肺泡巨噬细胞胞浆内可见较多棕黄色细颗粒状bFGF阳性表达产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BLM致大鼠肺纤维化过程中bFGF表达上调,提示bFGF可能参与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间质肥大细胞及肿瘤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定量检测与肿瘤恶性度及预后的关系,应用甲苯胺蓝染色法及AgNOR染色法对41例资料完整有随访结果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手术切除标本进行染色以显示肥大细胞及Agxon,常规及体视学方法定量检测。结果:肿瘤与正常组织交界区肥大细胞定量明显高于肿瘤中,C及正常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定量,并与生存期正相关(r=0.7353,P<0.001),肥大细胞定量高值组较之肥大细胞定量低值组患者生存期长(P<0.01),肿瘤无转移组肥大细胞定量高于有转移组(P<0.05),肿瘤位置浅在组肥大细胞定量高于肿瘤位置深在组(P<0.05)。肿瘤细胞核AgNOR定量与生存期负相关(r=-0.6107,P<0.001),AgNOR定量高值组患者生存期短,肿瘤恶性度高(P<0.01);肿瘤转移组较光转移组AgNOR定量高(P<0.05);肿瘤位置深在组较浅表组AgNOR定量高(P<0.05)。肥大细胞定量与AgNOR定量负相关(r=-0.3514,P<0.05)。结论:肿瘤与正常组织交界区肥大细胞及肿瘤细胞核AgNOR定量与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与肿瘤转移及位置深浅等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 (PAI 1 )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 ,评估其在肿瘤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 42例神经母细胞瘤中PAI 1的表达 ;用RT PCR方法检测患儿骨髓和外周血中的神经蛋白基因产物 9 5 (PGP9 5 )mRNA ,确定瘤细胞的转移程度。结果 PAI 1阳性染色定位于肿瘤细胞和少许血管内皮细胞膜以及部分肿瘤细胞胞浆。PAI 1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71 4% (3 0 /42 ) ,在进展期肿瘤阳性表达率是 85 7% (2 4 /2 8) ,局灶期肿瘤是 42 9% (6 /1 4) ,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在预后不良组织型 (UH)病例中 ,PAI 1阳性率是 91 7% (2 2 /2 4 ) ,与预后良好型 (FH)病例的 44 4%(8/1 8)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在PAI 1阳性病例组 ,PGP9 5阳性检出率为 6 0 % (1 8/3 0 ) ,PAI 1阴性病例组为 8 3 % (1 /1 2 ) ,两者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PAI 1在神经母细胞瘤的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