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北海到波罗的海,有四条航线可供选择,即:①经过基尔运河到波罗的海;②经过斯卡格拉克海峡(斯卡晏Skagen),再走Storebaelt海峡到波罗的海;③经过斯卡格拉克海峡,再走Sound海峡到波罗的海;④经过  相似文献   

2.
<正>1航路概述从北海到波罗的海进入卡特加特海峡(Kattegat)后有四条路径:大贝尔特海峡(GreatBelt);小贝尔特海峡(Little Belt);厄勒海峡(The Sound);由北海通过基尔运河(Kiel Canal)到达波罗的海。  相似文献   

3.
德国政府持续开发基尔运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荣忠 《航海》2008,(1):12-14
自从1895年以来,来到德国基尔运河参观的人大多为宏伟船闸发出由衷的赞叹,其实基尔运河真正值得人们赞叹的是为来往北海和波罗的海的航行船舶缩短航程平均大约280海里(519公里)。由于船舶燃料油涨价,缩短航程就是大幅度减少船舶燃料油成本.当然也减少船舶发动机废气排放量,例如一艘轻便船可以节约12个小时航程时间,节约燃料油大约20000美元。  相似文献   

4.
以前,航海家们从北海航行到波罗的海,一定要绕过瑞典与丹麦之间的卡特加特海峡。自从1914年德国人在北德平原挖成一条大水渠以后,贯通海峡有了捷径,不但缩短了航程,而且可以避免风浪。这就是世界第三大运河——基尔运河。如果你刚刚熬过大西洋的狂风巨浪,船身盐渍斑斑,乾坤摇晃意犹未尽,一名彬彬有礼的西德领航员把你引进基尔运河徐徐而进,这时候你会惊奇地发现:  相似文献   

5.
史婧力编译 《中国船检》2010,(11):I0017-I0017
IMO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批准了临近波多黎各和美属维尔京群岛的”美国加勒比海”排放控制区域,该水域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排放控制区域,也是Marpol附则Ⅳ中指定的最小排放控制区域。其他三个排放控制区分别在波罗的海、北海和美国一加拿大海域。其中,波罗的海和北海已经生效,美国一加拿大海域在2010年3月份被采用为排放控制区域.有望在2011年生效。  相似文献   

6.
我轮船长180m,船宽30.50m,满载排水量50003t,过运河时最大吃水6.80m,于6月份经多佛尔海峡通过基尔运河(下称运河)到波罗的海圣彼得堡港。现据自己过运河的经历、引航员的介绍以及参考有关运河的资料将我轮东进通过运河的经过和有关的注意事项简介如下,供同行们参考,希望对初过运河者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史婧力 《中国船检》2012,(10):I0006-I0006
苏伊士运河一直是亚欧航线的必经之路.但如果北海航线开通.那么船舶将在白令海峡和巴伦支海中间通过,以北海航线代替苏伊士运河的构想变为现实。大多数货物流向已逐渐向东发展.大多数来自于西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  相似文献   

8.
<正>船舶对大气的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关注。近年来,国际海事组织先后批准了4个排放控制区:波罗的海排放控制区、北海排放控制区、北美排放控制区和美国加勒比海排放控制区。一、排放控制区地理范围二、正式实施时间波罗的海排放控制区:2006年5月19日;北海排放控制区:2007年11月22日;北美排放控制区:2012年8月1日;美国加勒比海排放控制区:2014年1月1日。三、排放控制污染物种类波罗的海排放控制区:硫氧化物;北海排放控制区:硫氧化物;北美排放控制区: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颗粒物;  相似文献   

9.
<正>0 引言基尔运河和卡特加特海峡是船舶进出波罗的海的2条必经之路,英版进港指南中介绍基尔运河允许船舶安全通过的最大尺度为船长235 m、船宽32.5 m、淡水吃水7 m、空高(Air draft)40 m,一旦船舶尺度超限,只能选择经由卡特加特海峡Sound航道或大贝尔特海峡(Great Belt)航道进出波罗的海。主要介绍船舶经由卡特加特海峡Great Belt航道进出波罗的海的注意事项,供同人参考。1 航路介绍卡特加特海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国外已设立6个排放控制区,其中波罗的海海域、北海海域、北美海域和美国加勒比海域排放控制区由国际海事组织(IMO)批准设立,欧洲海域排放控制区和美国加利福尼亚排放控制区分别由欧盟和美国自行设立。一、波罗的海排放控制区波罗的海海域是由IMO批准设立的硫氧化物排放控制区,于2010年7月正式生效。该区域系指波罗的海本身,以及波的尼亚湾、芬兰湾和波罗的海入口,以斯卡格  相似文献   

11.
《机电设备》2012,29(2):36-38
三个研究平台已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建立,由德国劳氏船级社(GL)认证并/或运营:在北海的名为Fino 1,波罗的海的是Fino 2,以及Fino 3在德国北海夕尔特岛(Sylt).Fino 3的风力数据由GL负责收集.但是,由于海上风力发电机安装在深海区域,能获得的风力载荷和边界条件的信息很少.因此,在风能工程领域需要做更多研究,不仅是关于结构上的研究,而且需要关于边界条件的研究,在边界条件中,载荷假设值,如风速和浪高,会决定结构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前言:德国,位于欧洲西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拥有2389千米的海岸线,具有悠久的航海和造船历史。一、溯根探源:看德国的航海与造船史1、远古的历史根据一些考古发现,德国出土的最古老的独木舟,可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十三至十七世纪期间,汉萨同盟(北海和波罗的海沿岸城市的商业联盟)的贸易活动兴  相似文献   

13.
欧盟颁布的“硫排放控制地区”法规,波罗的海海事组织将于明年5月实施,北海亦将于2007年后实施。该法规规定,该水域内的船舶使用的燃油含硫量不可多于1.5%。  相似文献   

14.
目前.欧洲一部分水域(波罗的海、北海等)和许多港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沿海(ECA,排放控制区)已经开始实施比较严格的船舶排放标准,且排放标准逐年提升。此外,其它一些地区如墨西哥湾、阿拉斯加水域、五大湖水域、新加坡、香港、黑海、地中海以及东京湾水域也在讨论中。  相似文献   

15.
自1999年北海石油生产达到巅峰状态之后的10年来,石油产量经历了逐步但稳定的下滑走向,相关的原油贸易无疑受之拖累。北海石油产量的缩水或多或少同步于俄罗斯的石油生产状况,尤其是伴随着其位于普里莫斯克港(Primorsk)、主要的波罗的海油料装运站原油出口减少的趋势。本文将在审视往返北欧与波罗的海以及该区域内原油贸易最新模式的基础上,尝试探寻该地区原油油轮贸易的未来走势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刘昭青 《世界海运》2008,31(1):34-34
在MARPOL公约附则Ⅵ防止船舶造成大气污染规则有关修正案生效1年后,自2007年11月22日起,在北海(the North Sea)作业的船舶必须表明遵守严格的新废气排放标准,充分执行北海硫氧化物排放控制区域(SECA)规定。在SECA内,船上所用燃料中硫含量不得超过1.50(质量分数)。作为备选方式,船舶必须安装一个废气排放清洁处理系统。根据有关规则,波罗的海区域(the Baltic Sea Area)也已被指定为硫氧化物排放控制区域,并且自2006年5月19日以来,已按规定实施和运作。  相似文献   

17.
据悉,像波罗的海和北海的排放控制区域一样,2012年8月,随着北美排放控制区域的生效,该区域所使用的船用燃料的硫含量也要由目前的15%降到1%。船舶经纪人Gibson表示.这种改变预计会对航运业产生重大影响。自2015年1月1日起,欧洲指定所有排放控制区域将引进一项新限制.区内船舶上使用的任何燃油的最大允许含硫量不得超过01%。  相似文献   

18.
正荷兰eConowind BV工程公司已完成其可折叠自动风系(foldable, autonomous wind system)的陆上测试,并准备做海上试验。全尺寸eConowind系统将在WijnneBarendsDelfzijl机构在北海和波罗的海经营的"Lady Christina"号商船上进行测试。两个装置将安装在安置于舱盖上40英尺集装箱里。通过  相似文献   

19.
丹麦位于欧洲北部,西面濒临北海,北与挪威、瑞典隔海相望,海岸线长达7314千米,扼守着连接波罗的海和北海的主要通道——厄勒海峡,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也许正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的缘故,所以丹麦海军与其他北约成员国海军相比,更加注重濒海作战能力。反映在海军装备上,就是丹麦海军拥有数量较多的小型舰艇,很少有护卫舰以上的中型舰艇。进入21世纪后,丹麦海军除继续重视“濒海作战”能力外,又增加了海外部署、联合作战等新任务。为了适应新的任务需要,丹麦海军重新拟订了装备发展计划,拟将现役的潜艇全部退役,转而采购一批用途多样、反应曼活的新型水面舰艇.表文所讲的“阿布萨隆”级灵活支援舰就是其中之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瑞典东临波罗的海、南扼波罗的海出口的咽喉地带。波罗的海是一个范围有限的内陆海,它的特殊之处是水浅、多浅滩,海水中含盐量高且海水温度经常处于变化不定的状态。另外,其海底多为岩石,背景噪声很高。因此.在波罗的海中,主动声呐的声波传播条件非常差,给反潜战带采了巨大的困难。由于波罗的海的海水含盐量很高以及海水温度的变化所产生的综合作用.因此在波罗的海海域几乎终年都存在着一条声道,使被动声呐具有比较大的探测距离.另外,波罗的海没有潮汐和海中强流,这些条件又为潜艇的航行、特别是进行水下高精度航行提供了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