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以南京河西新城现代有轨电车路桥过渡段地基处理工程为例,对路桥过渡段施工期的地基表面沉降和运营期的地基工后沉降进行现场监测,根据现场监测结果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在处理路桥过渡段软土地基中的加固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工期的表层沉降随时间增加逐渐增大,沉降速率在施工一个月后趋于稳定,累计沉降量为330 mm;运营期12个月内的工后累积沉降为9.2 mm,低于设计警戒值30 mm;采用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地基处理后,有轨电车路桥过渡段的工后沉降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公路软土地基处理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公路软土地基处理规范中的容许工后沉降存在的一些不完善情况进行了分析讨论,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及公路运行实际情况提出公路软土地基处理设计遵循基本原则及其设计思路,分析讨论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沉降计算方法,提出公路软土地基处理的设计方法并应用于某一级公路桥头软土地基处理设计中。结果表明:用此方法进行公路软土地基处理设计能较好地过渡公路差异工后沉降。  相似文献   

3.
路桥过渡段的修建是路桥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对控制整个工程质量的好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有轨电车工程路桥过渡段软土地基,采用预应力管桩和水泥土搅拌桩2种方案进行处理,并开展了对有轨电车运营期的路基工后沉降的观测。现场观测结果表明:预应力管桩和水泥土搅拌桩处理软土地基后的工后累积沉降值分别为5.99 mm和8.79mm(设计允许工后沉降警戒值为30 mm),均满足过渡段沉降控制要求,2种方法对软土地基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对地基变形量的要求很高,一般要求在主控制段(路桥过渡段)使用期内路堤的工后沉降量不超过10cm,次控制段(路涵过渡段)使用期内路堤的工后沉降量不超过20cm,一般控制段(一般路基)使用期内路堤的工后沉降量不超过30cm。由于软粘土地基具有高压缩性、低渗透性、低强度的特点,要想满足设计要求就必须对天然地基进行加固。软粘土地基加固的费用占总投资的比重很大,所以,要认真选取经济、有效的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路桥衔接部位沉降差异的危害,对桥头路桥衔接段设置搭板状态下的桥头跳车机理及未设置搭板状态下的桥头跳车机理进行分析。详细介绍了反开挖填贫混凝土法、软土地基强化整固法、预抛高软土基处理法、土工格栅加固处治法、路面搭板抗沉降设置法、排水固结强化法以及抗沉降综合处治法。这些路桥衔接部位沉降差异处理技术可为同类工程设计和施工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公路路桥过渡段结构分析 公路路桥过渡段通常面临的问题是地基条件较差,在施工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地基土一旦松软,会造成路桥地段的沉降。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路面结构又容易与桥面结构的施工层不一致,误差产生在标高的控制上。在路桥施工过程中,过渡段的地基填筑会在高度上大于其他路段,这样一来,基础应力就会高于其他路段.沉降量也会明显高于其他路段。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水泥粉喷桩加固桥头软土地基进行现场变形测试,分析了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筑堤过程中路基沉降变形、路基侧向变形以及桥头过渡段沉降变形规律,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路桥过渡段存在的主要病害及其造成的危害,从台背填料、路桥过渡段地基情况、路桥刚度差异、施工质量等方面分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提出处治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控制技术,并详述在典型工程项目中应用的实际效果。可为减小路桥过渡段的不均匀沉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既有重载铁路中,路基、桥梁与涵洞等构筑物连接的路桥过渡段是线路的薄弱环节,对其进行检测,评估路基承载力是保证线路平顺度和列车安全、平稳运行的关键.采用地基系数K30试验、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和室内试验对加固后的朔黄铁路第170号桥路桥过渡段质量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①地基系数K30能够直观地表征路基刚度及承载能力,加固后朔黄铁路170号桥路桥过渡段不同位置处的地基系数K30值提高15%~40%左右;②地基系数K30和轻型动力触探试验结果N10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压实系数与地基系数K30不存在相关性;③既有重载铁路路桥过渡段路基质量检测应进行大量的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再辅以地基系数K30试验进行校核,对提高检测的工作效率、降低检测成本、减少检测工作对既有线运营的干扰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健 《交通标准化》2012,(12):136-140
依托江苏省某新建高速公路,针对小型构造物与两端连接路段的连接以及连接路段与一般路段间的局部差异沉降控制问题开展研究.基于概念设计中变刚度调平的理念,提出降低小型构造物的基础加固刚度,提高两侧连接段的加固刚度的方案,并比较桩间距3.5mPTC管桩复合地基处理过渡段与刚柔性组合桩复合地基处理过渡段的效果.结果表明,后者更加有利于构造物连接段与一般路段连接处局部差异沉降协调过渡.  相似文献   

11.
桥梁基础是桥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地基的差异性造成的病害常反映在桥梁下部。通过对因桥梁基础不均匀沉降而造成的桥台台身裂缝形成机理的分析,确定处理方案,并对处理结果进行评定,可为类似的桥梁病害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软土地基桩柱式桥台位移影响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桩柱式桥台因软土地基引起桥台位移,并出现了一些病害,桥台位移严重地影响桥梁上部结构的安全。本文通过分析桥台桩基与地基的相互作用,以及软土地基桥台后填土对桩基产生的桩侧土抗力,阐明了由此而引起的桥台位移影响及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谢和平 《交通标准化》2014,(14):151-152
桥梁基础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桥梁整体的安全性。结合工程实例,针对基坑开挖、基底处理、基础钢筋绑扎以及基础混凝土浇筑等环节,提出桥梁扩大基础施工的技术控制措施,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桥梁墩台的破坏主要是由桥梁基础和桥梁墩台等下部结构引起的,桥梁墩台的养护需要引起足够重视.一旦发现墩台出现破坏,就要立即采取加固和维修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某高速公路桥头深厚软土路基处理实例,分析比选软基拓宽处理方案,重点介绍水泥搅拌桩设计及施工技术.观测效果表明,该处理处治措施能较好地控制软土路基沉降,防治桥台跳车病害.  相似文献   

16.
桥涵台背回填土体在使用期内的沉降主要由地基沉降和路堤沉降两部分组成,这一问题存在于大多数工程之中。它的产生不仅增加了桥涵和路面的养护费用,也给正常的交通运输工作带来了不便,同时还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重大的损失和恶劣的影响。通过对路堤与地基的沉降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的控制措施来控制玉林至铁山港高速公路第三合同段的桥涵台背回填,这些控制措施可以为今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相应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对张家口市城市快速路西环线四方台跨线桥北环侧桥台出现沉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根据该工程场地条件,采用微型钢管桩对原桥梁桩基进行加固处理,对其它类似工程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公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技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震 《交通标准化》2013,(22):90-92
软土地基处理的目的是提高地基的承栽能力和整体稳定性。从工程施工前的准备、软土地基的加固、桥梁工程连接段处理等方面探讨了公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工艺,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连中 《交通标准化》2014,(4):58-59,62
分析认为结构突变、地基沉陷、填土压缩沉降、施工管理存在缺陷是造成桥头跳车病害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对应的处理措施,包括处理台后软弱地基、严格控制台背填料的选择及施工质量、对桥头处路面进行处理以及合理安排施工。  相似文献   

20.
桩基础施工属隐蔽性工程,其质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因而时常发生质量事故。若及时采用可行的事故处理方案,往往可以减少经济损失。鉴于此,结合工程实例,介绍某桥桩基钢筋笼掉入钻孔内无法打捞而采取的补救措施,可供同行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