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久前,国务院正式批复出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下称《规划纲要》),这标志着珠三角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从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对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为珠三角地区船舶工业和航运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地区相关的船检分支机构[主要以广州海事局(广东省船舶检验局广州分局)为例]如何把握这一历史时期,更好地履行船舶检验职责和体现公共服务职能,发挥专业优势为船舶工业和航运业发展服务,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实现自身科学发展为课题进行思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维 《珠江水运》2011,(12):27-29
在“十二五”规划期间,珠三角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进一步建设完善,珠江水系航运体系的重要作用也将进一步凸现出来。中山市作为珠三角区域的节点城市,其所处地理位置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倡导发展航运产业的今天,中山市“一港五区”的港口布局成为了《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最有效应对“棋着”,面对着国家对外战略的调整,以及“粤港澳”、“珠中江”经济圈的兴起,中山港对外开放实为大势所趋。对今后口岸开放工作进行前瞻眭研究,即可提升海事管理水平,保障中山港口岸船舶航行安全,更可促进中山港口岸健康、快速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实力。以下,本文将从三个部分入手,通过分析中山港口岸发展之“所需”,带出海事口岸管理之“所为”,进而提出工作意见,为解决港口发展“所需”提供更有力的保障。亦希望通过此文,引起有关方面对海事口岸管理工作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正>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要求珠三角地区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安全可靠的原则,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形成  相似文献   

5.
蔡佩林 《中国港口》2011,(12):20-21,24
<正>珠三角地区是世界港口密度最大地区之一,其中,珠江口方圆100km内是世界港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珠三角地区目前有大小港口190个,《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对珠三角港口群的发展提出,要有效整合珠江口港口资源,完善广州、深圳、珠海港的现代  相似文献   

6.
姚彪 《水运管理》2008,30(8):31-33
介绍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规划,指出化学工业区发展对海运、船舶、码头高质量的需求,分析金山辖区海事监管力量的薄弱环节,提出海事部门主动服务好上海化学工业区的建议:(1)主动服务化学工业区;(2)提高海事专业人才综合素质;(3)大力营造安全顺畅的通航环境;(4)提升海上应急搜救能力;(5)提升海事管理人员素质和形象。  相似文献   

7.
国家经济振兴规划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对中山市装备制造、船舶工业等作了具体部署,广珠轻轨、深中通道纳入《纲要》的重点建设工程,并把中山列为创新审批方式改革试点。中山先后引进中国船舶集团、广机海事重工造船基地项目、中机重型装备制造、中铁大桥局桥梁预制件、港珠澳大桥大型构件制造等大型项目。  相似文献   

8.
李为 《中国海事》2021,(4):23-2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描绘了新时代交通运输发展的宏伟蓝图,全体交通人倍感兴奋、倍受鼓舞、倍添力量。海事部门肩负着“让航行更安全、让水域更清洁”的神圣使命,在加快交通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责无旁贷。《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  相似文献   

9.
《珠江水运》:您觉得中山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李小健:中山市地理位置优越,外向型经济活跃,深水航道江海相通,水运资源丰富,建港条件优越。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山市提出要着力突破交通瓶颈,加强与珠三角区域内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对接,发挥中山在珠三角A字  相似文献   

10.
国际航运中心是一个功能性的综合概念,是融发达的航运市场、丰沛的物流、众多的航线航班于一体,以国际贸易、金融、经济中心为依托的国际航运枢纽。《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是建设广东国际航运中心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一般认为,现代国际航运中心至少应具备十大核心要素,即:贸易货物、港口集疏运、航运能力与管理、航运文化、信息服务、造修船业、金融服务、航运人才、保险与再保险、政策与法律环境。在这十大要素中,贸易货物量、港口集疏运、造修船业、航运能力与管理等属于"硬件",而海事金融服务、保险与再保险服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世界造船产业正加速向中国转移,中国造船业前景相当广阔.计鹚到2005年造船总量占世界的35%,跃升全球最大造船强国指日可待。对此,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我国造船工业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大对造船工业的大规模投资,2月11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的《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下简称“振兴规划”)隆重推出、《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广东省船舶产业振兴规划》(2009—2011年)也在不同时期顺势而出。振兴规划及纲要出台,鼓舞了全国及南方地区造船业,船企无不为之振奋欢欣鼓舞。  相似文献   

12.
<正>《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以下简称《纲要》)既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未来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也为其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纲要》的实施将加快珠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并全面推进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城市经济结构随之出现深刻变化,进而影响广州港口发展方向与速度。在此背景下,广州港城关系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3.
李锋 《水运管理》2009,31(8):26-29
通过对宁波海事局新监管模式运行情况的评估,发现沉船(物)打捞作业的海事监管工作未达到内设职能部门理顺关系、为管理相对人服务便利的监管模式改革的初衷,为解决该矛盾,通过对沉船(物)打捞海事法律法规的梳理和海事监管现状的分析,提出沉船(物)打捞海事监管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完善监管效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航海》2017,(3)
正全国海事法院首个五年发展规划近日出台。《上海海事法院五年发展规划纲要(2017-2021)》,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海事司法中心为目标,从指导思想、发展目标、规划任务、实施要求上全面、系统规划提升海事法院的战略定位和服务层级,标志着我国海事法院在新形势、新格局下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与深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海事》2006,(2):18-19
为加强海事调查官管理,稳定海事调查官队伍,进一步提高海事调查处理水平,交通部海事局日前颁布了《海事调查官管理规定(试行)》,要求各海事局认真作好实施该规定的各项工作。2006年7月1日以后,未持证的海事调查人员将不能主持海事调查处理工作。《海事调查官管理规定(试行)》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6.
陈小玲 《珠江水运》2011,(14):13-15
“十二五”中山的发展目标中明确,未来五年,中山的建设将有一个跨越式发展。按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中山市提出了“一个枢纽、两个基地”的战略定位,即打造珠三角三大经济圈的重要交通枢纽,建设沿海产业带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珠江口西岸重要的服务业基地,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即将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升温。可以说,这不仅是国家站在时代高度推出的又一重磅战略,也是近来炙手可热的话题。其历史渊源历经9年:2009年,完成《大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2010年,粤港澳三地政府联合制订《环珠三角宜居湾区建设重点行动计划》;2016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提"粤港澳大湾区";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十九大报告重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今年两会提出加快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相似文献   

18.
胡豪杰 《珠江水运》2011,(12):10-12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珠三角将在2020年前打造产能干万吨级的世界级大型修造船基地和具有现代化技术水平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广东省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更是将中山船舶基地的建设作为主要任务。中山市也将船舶工业作为促进产业结构向适度重型化、高级化转变,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山船舶工业正面临着发展的“春天”。同时,中山的船舶工业正面临着珠三角地区的广州、深圳、东莞、珠海等省内和江苏、上海、浙江、辽宁、山东等省外对手的竞争,如何在如云的对手中取得最大的利益,分得最佳的蛋糕是中山船舶工业急于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珠江 《珠江水运》2009,(4):11-12
日前,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的精神,抓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的落实,珠江航务管理局根据珠江水运发展的实际,遵循“虚实结合,重在落实;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一体发展,带动周边;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2009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的部署,提出八大措施,大力促进珠江水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船检》2012,(2):73-73
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印发《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通知.要求各地认真贯彻执行。这是继1996年颁布实施《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后,国务院再次出台质量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纲要》详见2、3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