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在桥梁工程中应用研究,以及试桩静载荷试验和桩身应力测试结果,在单桩沉降分析计算理论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了杆系结构有限单元法与荷载传迭代法耦合的混合法.采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计算程序SPSA1.单桩沉降分析计算中,采用三直线模型考虑了桩身与桩周边界上的剪切滑移非线性;并改进了有限单元法中初应力迭代技术,以考虑荷载传递关系的软化特征.同时,就桩身材料非线性,对单桩沉降分析计算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笔者的方法和成果,可以作为今后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研究和相关规范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软土地区高速铁路CFG(cement flyash gravel)桩复合地基工后沉降,以武广客专试验段为例,基于有限元理论,借助ABAQUS软件,对多个影响CFG桩复合地基工后沉降的因素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各因素对其沉降的影响程度和规律,确定控制沉降量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增大桩的弹性模量或桩径,桩土应力比均增大;增大垫层厚度,桩土应力比减小;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桩和CFG桩组合时,在CFG桩桩顶的最大沉降为2.01 mm,与全为管桩的情况相比,不均匀沉降减小了46.5%.   相似文献   

3.
通过计算总结出桩身轴力和桩身沉降分布的一般规律,分别计算不同桩长、桩径、桩体弹性模量、桩侧极限摩阻力条件下深长桩桩身轴力和桩身沉降的分布特点,探讨各参数变化对深长桩力学性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桩长、桩径的变化对深长桩力学性态均有显著影响,且随荷载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4.
由于桩帽的存在,PTC桩复合地基的变形规律与一般的复合地基的变形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解带帽PTC桩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掌握其沉降变形、承载特性、荷载传递、桩土应力比及桩土间相互作用规律,进行了带帽PTC桩复合地基现场足尺试验研究,得到了一系列有益的结论,将对其设计优化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杨磊 《交通标准化》2008,(9):127-130
CFG桩复合地基处理软弱地基的方法在河南省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应用,对解决高速公路施工工期短、要求地基沉降量小的技术难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实践证明,CFG桩复合地基的优良特性在我国各等级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施工中的普遍应用,将为推动我国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环境。  相似文献   

6.
盾构隧道施工对西安钟楼影响的数值模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施工导致古建筑及周围地表沉降的预测和控制是国内隧道工程领域遇到的研究课题之一.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了西安地铁2号线钟楼段的盾构施工过程,模拟了无隔离桩、无接触隔离桩及有接触隔离桩3种情况下盾构掘进过程中地面点沉降、钟楼周围地表和钟楼台四角点沉降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盾构施工有限元模型可以很好的模拟盾构通过的各个阶段,计算结果与盾构掘进规律一致;有接触隔离桩模型较好地反映了隔离桩的实际工程作用,有效的隔断了桩内外的地表沉降,隔离桩内外地表沉降差达到14.1mm;接触隔离桩减小了盾构施工引起的钟楼四角点的沉隆及差鼻沉降.对钟楼缸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城市及交通建设发展迅速,随着上部结构荷载的增大及容许沉降的减小,深长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深长桩的力学性态分析成为桩基础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桩顶荷载一位移曲线是桩基础设计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8.
富水、积水条件下的全风化花岗岩地层往往呈现出膨胀及软化特征,继而导致该地层下明洞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及衬砌开裂。通过裂缝素描确定合理的注浆孔布置方案,先期注浆小导管对明洞基础进行加固,后续设计钢管树根桩补强方案。监控量测表明该方案有效地控制和缓解了明洞衬砌开裂发展及地基沉降变形,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Settlement control of high-speed railways is a key technology in embankment engineering.In order to reveal the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ep, completely decomposed granite soil in the Hainan East Ring Railway, four groups of centrifuge model tests were conducted.We studied the settlement properties, under the embankment action, of untreated subsoil, subsoil treated by dynamic compaction, and subsoil reinforced with cement-mixed piles.In particular, we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ttlement and time, including the settlement during and after construc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eibull model can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bankment settlement and time well, and that the post-construction settlements of the subsoil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elevant code.Among the two foundation treatment measures, dynamic compaction is more effective than reinforcement with cement-mixed piles.The tested pressure on the contact surface between embankment and subsoil wa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e commonly used calculated values.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塑料套管混凝土桩(TC)桩加固公路软基的加固机理和变形特性,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桩长、桩间距、填土高度对路基沉降的影响。TC桩未打穿软土层时,沉降较大,为减少沉降及工后沉降,TC桩宜打穿软土层进入相对持力层0.5-1.0m。TC桩桩端为相对硬土层时,调节桩间距,可以起到调节沉降的效果,但调节桩长更为明显,在满足稳定及有一定预压期时,适当加大桩间距对总沉降及工后沉降影响不大,设计时可适当放大桩间距,以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1.
采用Geo-Slope软件对高速铁路CFG桩进行分析,考察不同垫层结构、桩径、桩间距、有无桩帽和桩帽大小等设计参数对地基沉降的影响,从而为试验段CFC桩复合地基设计方案提供依据,并进一步对试验段设计方案进行沉降分析,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FLAC^3D程序建立数值模型,针对高层建筑物群桩基础不同工况,对邻近已有隧道的影响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群桩与隧道的净距离对隧道沉降有较大影响,工程中布置群桩基础应尽可能远离隧道;随着桩间距的增加,桩基对于邻近隧道的影响逐渐减小,且垂直于隧道轴线方向的桩间距的变化对于邻近隧道沉降的影响效果更为明显.因此,在实际工程的群桩桩位布置过程中,应尽可能考虑增加群桩重心与隧道之间的净距,以减小桩基沉降对隧道的影响;另外,增加桩长对降低隧道受到的影响较为明显,但减小沉降的效益随着桩长增加而降低,需要选择合理的桩长来控制建筑成本以及对邻近隧道的影响.研究结论为制定保护地铁隧道的相应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依托含易液化粉土夹层软基加固实体工程,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旋喷搅拌桩加固含易液化粉土夹层软基的适用性和加固效果;通过钻孔取芯和静载试验测量分析了旋喷搅拌桩在含易液化粉土夹层软基中的成桩质量和桩芯强度;监测了路堤荷载下旋喷搅拌桩加固含易液化粉土夹层软基典型断面的施工期间及工后的地表沉降、深层水平位移、桩体荷载分担比、...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路堤荷载下刚柔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结合某桥头过渡段带帽薄壁管桩(pre-stressed thin-wall concrete,PTC)联合水泥土搅拌桩(cement deep mixed,CDM)的软基处理工程,开展了PTC-CDM组合式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现场试验,对路堤填筑过程中桩土应力比、荷载分担比以及桩土沉降差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采用有限元对刚柔长短桩复合地基的路堤荷载传递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与计算结果表明:CDM桩顶与桩间土应力增长缓慢,PTC桩帽上应力增长相对较快;填土达到一定高度土拱完全形成后,大量的路堤荷载转移至刚性长桩;刚性长桩和柔性短桩的桩土应力比分别达到7.5和2.1;短桩的存在减少了长桩桩顶荷载和上部桩身出现负摩阻力的深度,中性点位置上移;短桩达到一定桩长时再增加其长度,对路基总沉降影响不明显,因此,短桩桩长可根据承载力要求的临界桩长来设计.   相似文献   

15.
依托某高速公路桥头段工程,建立变刚度复合地基有限元模型,在验证模型正确性的基础上,针对变桩距方案进行横向沉降、水平位移、剪应力计算和分析;对变桩长、变模量与变桩距方案进行综合比选,建议采用变桩距方案来实现复合地基调平设计,该方案可有效控制路堤横向差异沉降,同时文章对横向变刚度复合地基在拓宽工程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以某大型排污厢涵工程实践为背景,介绍了松木桩在淤泥软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从场地条件及松木桩的适用性论述了软基处理方案设计的原理,阐述了松木桩的独特性能以及试验表现出的力学特性,给出了松木桩施工的工艺流程,以及处理软基的效果评价。实践表明:松木桩用于软土地基的加固,在特定的条件下具有造价低、工期短、能因地制宜等独特的优势,处理后的地基具有总沉降量小,能促进强度增长,整体强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从复合地基承栽力、工后沉降量并考虑成桩效应综合分析,提出相应的CFG桩复合地基桩间距设计计算方法,在进行复合地基桩间距的设计时,应保证复合地基承我力满足设计要求,加固后地基土的工后沉降量应满足规范要求;同时,为确保施工质量,还应充分考虑打桩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挤密砂桩处理软土地基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采用挤密砂桩处理呼绥高速公路泥河段软土地基的情况 ,并对沉降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 ,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挤密砂桩处理软土地基所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某高速公路岩溶区桥梁桩基处治的具体工程实践,结合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从桩基竖向承载力、沉降计算及岩溶顶板抗冲切、抗剪切和抗弯安全性分析等方面对桩端注浆和不注浆两种处治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岩溶区桥梁桩基承载和变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桩端注浆处治方案可保证该桥梁桩基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采用粉喷桩处理呼绥高速公路泥河段软土地基的情况,并对沉降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从不同角度论证了粉喷桩处理软土地基所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