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提高BRT的安全运行速度,以增强BRT的安全性、高效性为出发点,通过系统分析有无隔离设施、隔离设施的种类、隔离设施的安装方式以及驾驶员心理等影响BRT运行速度的因素,比较不同路段BRT运行速度的差别。结果表明,BRT在有物理隔离的专用道上的运行速度比无物理隔离专用道上高38.14%,比合用公交专用道高41.49%。  相似文献   

2.
“济南模式”BRT具有车辆双侧开门、中央岛式站台、同台免费换乘等特征,运营两年多来,对提高公交满意度、私人机动化交通方式转移、节能减排等方面发挥了一定效益。在分析济南BRT系统特征的基础上,客观评价了济南BRT速度运行情况。基于人工调查及行驶记录仪数据,解析BRT的行驶特征及时间-距离变化规律,从而分析延误的发生点、产生的原因及影响程度。速度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BRT的稳定运行,速度有所增长;工作日的速度具有明显的早、晚高峰现象,周末速度时变曲线则较平缓;空间上的路权保证是确保BRT高速运行的重要条件。速度运行评价及速度特性分析为近期改善策略及远期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快速公交系统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广州市快速公交(BRT)运营一年来的实施效果,评估其对出行者、城市和交通发展的影响,开展影响评价研究.提出了BRT影响评价层次分析框架,分别从客流量、服务水平、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五个层面分析了广州市BRT的实施效果.评价分析结果证明:BRT开通运营后,乘客出行时间明显缩短,公交运行速度和准点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快速公交系统运行特征与其制约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和潜在规律,针对盐城市BRT线路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取盐城市BRT系统比较典型的BRT-1号线和BRT支线1号线两条线路为研究对象,通过手持与车载两用GIS数据采集器和人工辅助数据采集法,采集该线路可全面描述BRT运行特性的车辆运营车速、行程车速和行驶车速的行车速度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和多元分析处理,从而对其行车速度特性进行对比分析,重点对两线路的站间和全程行车速度进行分析。综合分析表明:站台停靠延误和交叉口延误对快速公交的运营速度影响最大,BRT-1号线平均全程运营车速低于平均全程行驶车速28.3%,BRT支线1号线平均全程运营车速低于平均全程行驶车速27.4%。  相似文献   

5.
厦门市高架快速公交系统建设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明 《城市交通》2009,7(3):11-17,26
系统地介绍了厦门市高架BRT系统的建设实践,旨在为今后BRT系统的发展策略和建设模式提供经验借鉴。首先分析了厦门市BRT的建设背景,提出了BRT预留升级轨道交通的策略。然后,介绍了首期BRT系统三条线路的工程概况,详细阐述了BRT系统的六个组成部分,特别是中心区采取的高架为主的专有路权形式和功能齐全的车站。通过与轨道交通及其他地面BRT的综合比较分析,认为厦门市高架BRT系统具有较多优势,并取得了较好的运营效果,运输效率提高了2倍,运行速度提高了1倍。BRT在提高公交服务水平、缓解交通拥挤、引导城市发展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是一种适合于厦门市目前发展阶段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快速公交系统发展简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6年中,中国有13个城市建设了长达350 km的快速公交(BRT)系统,发展速度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和地区.然而,无论是处于城市周边地区的BRT走廊,还是低需求量设计的中心地区走廊,这些BRT系统容量较小、客流需求处于中低水平.直到2010年2月广州市BRT开通后,这一情况才得以改变.从最早于1999年在昆明市实行的...  相似文献   

7.
在总结城市快速公交(Bus Rapid Transit,BRT)客运走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归纳了BRT客运走廊的判定方法,分析了BRT客运走廊的影响范围,并从城市发展、城市道路功能分类两方面对BRT客运走廊规划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我国BRT客运走廊系统的规划提供参考.分析表明,BRT客运走廊规划中需要更加注重与沿线周边土地开发的关系,理清各种公交专用道类型对BRT客运走廊规划的影响,同时还应加强走廊内部各种交通方式与BRT系统的有机衔接,只有对走廊内所有的交通要素进行系统规划,才能发挥其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交叉口因BRT优先影响其他车辆通行问题,提出基于交叉口双站台的BRT 优先控制方法. 给出交叉口BRT双站台设置方法,对比分析BRT在交叉口单、双站台的平均延误. 根据BRT发车时刻、交叉口信号配时、BRT平均车速、交叉口间距及站台停靠时间等,制定 BRT站台预停靠方案和行车时刻表. 为确保BRT按照预停靠站台及时刻表运行,采用BRT车速引导与信号配时双重补偿修正BRT 实际离站时刻与时刻表的偏差. 以常州BRT 1 号线为例,对应用本文方法的5 个交叉口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BRT在每个站台实际离站时刻偏差范围为±5 s、±10 s、±20 s 时,本文优先控制方法显著减少BRT停车次数和延误,提高了BRT整体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9.
����BRT�͹����ͨ������˼��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轨道交通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短期内难以形成一定的网络规模,自然页就难以发挥其在公共客运系统中的骨干作用.近年来,在世界诸多城市BRT建设的影响下,国内许多城市又把发展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BRT)推到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前台,纷纷开始规划和建设BRT系统.那么,如何确定BRT的功能定位?如何处理BRT与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网络的关系?如何正确认识BRT固有的功能和技术特性,做好BRT的规划和建设?针对这些有关BRT认识上的困惑,本文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我们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对快速公交系统引导郑州城市发展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公交(BRT)作为一种可持续交通方式,体现着“公交优先”和“以人为本”的理念,BRT以其大容量、低耗能、快速、环保和乘坐舒适安全等特点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以郑州市为例,鉴于常规公交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发展BRT系统的必要性,并对郑州BRT系统的构成和运营情况进行了介绍,预示着BRT系统在郑州得到成功实施;最后分析了BRT系统对郑州城市旅游业、房地产行业和商业的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针对济南市北园大街上BRT-1线路及沿线常规公交的运行特点,采用跟车法和车牌照法相结合的方式,采集了该线路上快速公交和常规公交的行车速度数据,对比分析了两者在站间行驶速度、行程速度和运营速度上的特性差异,并对BRT-1和同线路常规公交的区间运营速度进行了正态拟合优度检验和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综合分析表明:同线路上的快速公交与常规公交相比,其速度特性总体上具有较明显优势,且两者的区间运营速度分布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自2004年北京开通了我国首条城市快速公交(BRT)运营线路以来,至2012年底,全国城市快速公交(BRT)运营线路长度达1383公里,运营车辆达3975辆。而由于我国对快速公交(BRT)系统仍缺乏全面系统地了解,导致实际运营中,尤其是交叉口信号优先方面不能实现快速公交(BRT)服务效能最大化,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研究了基于快速公交(BRT)交叉口资源整合的信号优先算法,提出了建立模型的思想并构建了模型,同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验证。本研究对提高城市快速公交(BRT)运行效率和服务效能,方便乘客出行,减少环境污染等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可引导快速公交(BRT)系统为乘客提供更安全、更便捷地换乘服务。  相似文献   

13.
BRT在大中城市应用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快速公交系统(BRT)具有造价低、建设周期短、运行速度快、准时性好、安全环保等特点,但是其发展在我国还处于萌芽阶段,因此,研究快速公交在我国大中城市的适应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对BRT的适应性方面的研究大多数停留在操作层面,比如客流需求、道路条件等等。本文通过人口规模、交通发展策略、经济实力等方面探讨了BRT在大中城市应用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快速公交(BRT)在我国方兴未艾,而目前缺乏实用的快速公交线网布局优化方法。针对传统直达客流方法应用于快速公交线网布局优化的不足,根据快速公交的特点和功能定位,提出了以直达客流运输密度最大和直达客流绕行系数最小为目标的快速公交线网布局双层非线性优化模型,对模型合理性进行了论证,并提出了简单容易操作的实用求解算法。  相似文献   

15.
莫一魁 《交通与运输》2007,23(B07):102-104
快速公交(BBT)在我国方兴未艾,而目前缺乏实用的快速公交线网布局优化方法。针对传统直达客流方法应用于快速公交线网布局优化的不足,根据快速公交的特点和功能定位,提出了以直达客流运输密度最大和直达客流绕行系数最小为目标的快速公交线网布局双层非线性优化模型,对模型合理性进行了论证,并提出了简单容易操作的实用求解算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构建BRT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北京已建的三条BRT线路为评价案例,重点分析和总结了BRT系统建设和运营中的经验,望能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介绍清洁发展机制(CDM)的内涵,CDM项目的总要求及项目审批程序和过程。基于哥伦比亚波哥大快速公交系统(Trans Milenio)项目,根据清洁发展机制(CDM)的运行经验,分析我国快速公交系统(BRT)申请清洁发展机制的可行性及发展趋势,最后,对开展的相关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快速公交作为新的一种公共交通模式,具有速度快、容量大、建设周期短、造价低等诸多优点.在我国已有较多的城市正在规划和建设快速公交,本文通过对快速公交发展主要影响因素的适应性分析,并针对目前快速公交实践中问题的进行探讨,提出在大城市中应坚持发展快速公交,落实公交优先的政策,并指出成功的快速公交系统应系统地考虑其与常规公交等其他交通的协调以及对公交网络的优化,以提升整体公交系统的综合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丁强 《交通标准化》2011,(20):156-160
快速公交设计是个系统工程,其中车站设计部分是其中的关键要素。从宏观方面论述了路线及站点布置,在保证运营速度的情况下,论述了站间距设置的一般考虑范畴。从车站布设、车站功能和车站形式等方面简明介绍了车站设计的相关研究;并从客流角度入手,抓住快速公交的运营特征,把握车站的设计规模。并通过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车站设计的相关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城市快速公交系统(BRT)作为一种介于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公共交通运营系统以其独有的特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可有效地缓解城市道路拥堵.本文分析了我国大城市公共交通面临的问题,对BRT与常规公共交通进行了对比,总结了BRT的优势;介绍了国外快速公交系统发展的先进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针对我国BRT发展现状,提出发展快速公交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