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富强 《水道港口》2006,27(4):241-242
移位疏浚,是在货船驶离码头的短暂空闲时间内,迅速将泊位内侧海底淤浅泥沙移至泊位外侧;在码头靠泊货船条件下,将泊位外侧海底泥沙挖走,这是在不影响码头正常作业条件下,完成泊位水深维护疏浚任务的一种新工艺。  相似文献   

2.
天津港口门附近的已投产深水泊位自2008年11月运行以来水深一直处于淤积、浚深的交替变化状态,码头前平均回淤强度约1~1.5 m/月,淤积强度远大于理论强度。从天津港的泥沙来源、正常情况下港内泥沙淤积、近期水深对比、疏浚施工等多个角度分析了造成实华原油码头泊位、港池泥沙淤积偏重的原因主要是疏浚施工的影响,又以航道内耙吸船施工影响为最大,预测了该港池的正常年淤积厚度应在0.7 m/a以内,提出了降低深水泊位淤积可采用扩大深水泊位面积和增加局部段航道水深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某顺岸式栈桥码头泊位改造后呈现淤积速度加快的状态,通过MIKE21建立二维潮流泥沙模型,模拟了泊位的潮流、泥沙淤积情况。潮流、悬沙量的模拟结果与实地测量结果验证良好。金塘水道所在海域潮流主要以往复流为主,金塘水道淤积的泥沙主要为"过路沙"。码头淤积的原因有地理位置和地形、泊位布置和走向、船舶停靠、临近电厂排水、码头桩基、后期的疏浚等,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详细分析了船舶停靠与否、临近电厂排水与否、码头桩基存在与否以及临近电厂取水区域地形深浅对于泊位淤积的影响。得出结论:码头设计和建设的不合理是淤积的主因。  相似文献   

4.
《水运工程》2020,(4):149-149
3月25日,广州航道局参建的肯尼亚蒙巴萨港新建KOT工程港池疏浚项目提前完工。KOT油码头工程项目是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港的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新建4个泊位,其中2个11万t油码头泊位、1个8万t油码头泊位、1个5万t油码头泊位。广航局主要负责码头港池及泊位区域开挖,港池疏浚面积约175万m^3,疏浚设计水深约15 m。港池疏浚项目的顺利完工,为码头结构施工进度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受限空间条件下开展水下疏浚施工对其设备和工艺的要求高,对工程整体施工进度与成本影响大。以某码头工程为例,优化码头总体施工组织,采用先沉桩后疏浚工艺,利用小型挖机、改造绞吸船及水下智能清淤装备多项组合施工,系统解决受限空间水下疏浚问题,节省了项目工期。基于断面法、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提出高桩码头桩间土疏浚施工质量保障措施,快速评估桩间土疏浚与抛泥状态。结果表明:1)疏浚量快速评估方法可有效应对受限空间内超挖、欠挖问题;2)将抛泥点设置为海侧距离码头前沿35 m时,可减小码头区域泥沙回淤影响。  相似文献   

6.
唐山港京唐港区18#-19#泊位是我国首个采用分离卸荷式地下连续墙结构建设的深水板桩码头,是深水板桩码头结构创新相关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研究该泊位在码头前沿疏浚期间和投入运营1 a后所进行的系统性原型测试成果,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码头前板桩墙的结构内力和变形情况.测试结果显示,在运营初期码头前墙的内力和变形均较小,...  相似文献   

7.
针对直湾岛LNG码头工程的平面布置设计需求进行了潮流数学模型研究及泥沙淤积分析。基于水动力模拟结果,结合码头回淤经验公式,计算工程前后码头、泊位所处位置的正常天气和极端天气下的泥沙回淤强度。计算结果表明:1)工程所在海域潮流主要以往复流为主,工程后仅在码头附近流速有较小变化。2)正常天气下仅直湾岛西南侧的码头泊位会出现回淤,但年平均淤积不超过0.02 m,其余海域不会出现回淤。3)极端天气下工程海域的回淤也较小,50 a一遇风浪淤积厚度为0.32 m。研究主要结论为:1)工程所在位置水清沙少,流速强度弱,泥沙回淤小。2)工程后对周边海域水动力泥沙环境影响整体较小。  相似文献   

8.
北仑电厂码头改扩建工程潮流泥沙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平面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分别建立了包含金塘水道大范围以及拟建工程区小范围水域的潮流泥沙场,其中大范围模型为小范围模型提供边界条件。计算结果表明:改扩建工程使周边局部海域流场减弱,但影响范围有限,流场变化主要集中于改扩建码头西侧及其后沿驳船码头港池开挖区水域,涨、落急流速变幅在13.3%以内,流向变化值小于8.3°。码头后沿的浅滩区是主要泥沙淤积区,改扩建码头前沿平均淤强约0.76m/a,淤积量2.5万m3/a,驳船泊位区平均淤强1.42m/a,淤积量5.9万m3/a。鉴于岸坡浅滩仍是主要的淤积区,建议保持定期疏浚,以免淤积前伸对驳船港池和码头前沿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由于航道的疏浚和煤炭需求量的增加,珠江电厂煤码头将由3.5万t级散货泊位改造加固成为5万t级散货泊位,码头向下游延伸扩建40m,由原来的250.08m加长至290.08m。码头上需增加一台与原卸船机结构形式相同的1250t/h的桥式卸船机,并根据装卸工艺流程对码头至后方堆场的固定带式输送机进行重新设计和更新,保证每台带式输送机具备同时输送两台卸船机所供煤炭的能力,即达到3000t/h的最大输送能力,以提高泊位的年通过能力,满足业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为保证国家宝贵的岸线资源能得以充分利用,确定合理的码头平面布置方案和码头等级是码头工程设计的重点。采用平面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拟建码头的不同前沿线位置和码头等级进行多方案计算,模拟得出各方案实施后的流速流向、疏浚区域冲淤变化情况,以及码头水域和航道的泥沙回淤量,通过计算分析并结合经济效益、港口发展、周边影响等因素提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1.
陈伟  丁嵬  胡家顺 《水运工程》2011,(Z1):117-122
介绍大连港矿石专用码头泊位改造工程的设计情况。根据设计船型资料,从总平面布置、水工结构及配套工程等方面阐述码头改造设计内容;通过港池疏浚、码头基床加固和码头护舷后增设钢架等改造方式,使改造后的码头具备停靠30万吨级(最大40万t)散矿船的能力。利用optimoor软件对改造后码头拟靠泊船型的系泊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在码头使用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30#泊位两端的码头结构已建成,且结构型式不同的前提下,对30#泊位的码头结构及起重设备基础结构进行设计,并对31#泊位已建连接段66 m进行结构改造设计。30#泊位建设对同一泊位采用不同结构型式及对老码头实施泊位浚深改造进行了大胆尝试,为特殊条件下码头泊位建设及老码头的浚深改造提供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3.
根据册子岛油库及30万吨级原油码头投产5年多的自然条件、水深测图资料和历次疏浚资料,分析运营以来册子岛码头前沿港池和航道的淤积变化趋势,并就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册子岛原油码头前沿港湾及航道的维护疏浚建议。研究成果对于册子岛30万吨级原油码头的船舶安全进出港口和其它大型码头深水航道的建设及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天津港非金属矿石泊位工程发生的滑坡事故,简要介绍了该码头的施工及滑坡情况。分析表明,事故原因是多方面的,基槽挖泥超深超宽是主要原因。提出了码头修复设计方案及施工措施,实践证明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5.
高峰  陈汉宝  刘海源  刘针 《水道港口》2007,28(3):188-193
进港航道在口门引起波能聚集,对港内泊稳条件产生不利影响,采用适当工程措施可使该情况有所改善。文中结合某工程实例探讨了包括增加防波堤、清除浅滩和调整航道轴线的三种工程方案,并通过基于Boussinesq方程的波浪数学模型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各方案均能达到缓解波能聚集、改善泊稳条件的目的,但改善效果存在一定差异。最后还对试验中采用单方向和多方向波的结果进行了初步对比探讨,对于航道波能聚集影响港内波况的问题,采用单方向不规则波的试验结果将偏于危险。  相似文献   

16.
现有环保疏浚与吹填工程中,在挖掘污染底泥时对周边水体的污染物含量有严格控制,新型环保疏浚与吹填机具采用全封闭螺旋绞刀配合高压水泵来进行底泥挖掘输送。该机具装置结构简单,施工便利,输送浓度高,成本低,无污染,是对现有环保疏浚领域中防污染扩散技术的一次创新,适用于沿海、沿江、内河、湖泊环保疏浚与吹填工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港池和航道疏浚过程中悬浮泥沙扩散输移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平面2D潮流和悬沙增量输移扩散的数学模型,通过有限单元法离散求解此模型,应用该模型对苍南电厂港池和航道疏浚过程中的悬沙扩散输移进行模拟,挖泥过程中的悬沙增量采用恒定源强,再现了疏浚过程中增量悬沙的输移扩散机理。  相似文献   

18.
河湖污染底泥环保疏浚设计深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清淤作为湖泊底泥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已取得共识,但清淤深度设计并无统一标准。针对此问题,以某工程为例,分析底泥受到的污染情况,对比常用的清淤计算方法包括沉积学法、背景值法、拐点法和分层释放速率法,提出污染过渡层清除程度综合系数K,改进了生态清淤深度设计方法。可以将该设计方法推广到整个工程区进行疏浚深度设计,既减少大规模实验室分析的工作量、降低工程研究费用,又便于应用在工程设计中。  相似文献   

19.
目前针对疏浚底泥的减量化与资源化技术研究成果颇多,工程应用却依然存在较多技术难题。针对疏浚技术成果工程化应用难的问题,对目前疏浚清淤工程常用的疏浚方法、底泥脱水工艺、絮凝药剂的选配以及后期的余水深度处理技术工程应用进展进行总结分析,指出研究成果工程化应用的难点,并对今后疏浚工程管理与研究提出建议:一方面,应加强内河湖库底泥污染基础调查及治理规划,完善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另一方面,应加强设备智能化与自动化研发,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强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