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比ISO 362-1:2007与ISO 362:1998噪声标准在测试要求上的主要差异,可知ISO 362-1:2007在测试仪器、测量场地、测试环境和测量车辆准备4个方面提出更严格的要求.ISO 362-1:2007采用的测试方法比ISO 362:1998更复杂,主要体现在参考点、测试挡位和测试环节的选择以及进线速度的确定和数据处理与计算等5个方面.最后,通过某一样车依据两个标准分别进行测试,获取测试结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根据噪声测量法规ISO362/R51.03的要求,2024年欧洲乘用车的通过噪声限值将进一步降低2.0dB。通过噪声主要受到排气噪声的影响,因此需要重点在排气系统方面做进一步的优化工作。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加速行驶车外噪声标准ISO 362-1∶2007与联合国洲经济委员会制定的加速行驶车外噪声法规ECE R51/03系列在车辆条件、参考点定义及数据处理方面的具体差异,并利用M2≤3.5 t类车辆进行了试验数据验证.分析了2个标准体系差异产生的背景,并结合ISO与ECE提交的最新修订草稿,介绍了2个标准体系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加速行驶车外噪声标准ISO 362—1:2007与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制定的加速行驶车外噪声法规ECE R51/03系列在车辆条件、参考点定义及数据处理方面的具体差异,并利用M2≤3.5 t类车辆进行了试验数据验证。分析了2个标准体系差异产生的背景,并结合ISO与ECE提交的最新修订草稿,介绍了2个标准体系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M1类车辆依据ISO 362-1:2007<道路车辆加速行驶噪声测量工程法>的试验过程及数据处理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验证.阐述了目标加速度值和参考加速度值的内涵.针对测试过程中存在的挡位初步选择、人线速度及预加速距离估算等技术难点,提出了一种实用方法:在噪声测试前采用速度、加速度、位移数据采集设备及触发装置对样车进行加速试验,通过对车辆加速特性进行分析,即可快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商用车依据ISO362—1:2007《道路车辆加速行驶噪声测量工程法》的试验过程和数据处理方法,分析了ISO 362—1:2007中关于商用车试验方法的发展历程、N2和N3类车辆的试验质量及噪声测量过程中的车辆控制和读数过程。针对手动、自动变速器车辆,对噪声试验条件、车辆参考点选取、挡位初选方法、入线速度确定及车辆控制等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随着纯电动车辆出口欧洲的业务逐渐增多,笔者作为摩托车检测中心工作人员按照欧盟认证法规(EU)No 134—2014对纯电动车辆的能量消耗率进行测试时,通过测试数据的总结分析对比,对(EU)No 134—2014纯电动车辆的能量消耗率测试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测量标准ISO362—1:2007的试验流程和数据处理方法,并与现行标准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新标准下轮胎噪声对M1类车辆噪声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轮胎噪声对加速噪声结果的影响有了大幅度提高,甚至成了影响试验结果的决定性因素,并对此进行了相关的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9.
考虑车辆通过噪声室外测量易受环境因素、驾驶技术和测量场地的影响,加之国际标准(ISO 362—1:2007)对车辆通过噪声测量过程提出更严格的要求,致使通过噪声测量成功率显著降低。为建立高效的通过噪声测量平台,车辆通过噪声的室内测量方法成为迫切需求。本文中针对车辆通过噪声室内测量方法研究的关键问题——室内外轮胎/路面噪声存在差异,对某型车开展室内外通过噪声测量实验研究,提出基于室内滑行实验方法获取室内轮胎/路面噪声系数,提取室内轮胎/路面噪声,基于声压能量叠加原理,用室外轮胎/路面噪声替换室内轮胎/路面噪声,实现半消声室内车辆通过噪声测量结果与室外测量结果的误差在±1 dB(A)以内,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汽车噪声法规标准及主要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初,汽车噪声法规在世界范围内被纷纷引入各国,主要形成了3个有代表性的法规体系:欧盟、日本和美国法规。这3大体系都是基于ISO362标准建立的,但又有各自的不同点。文章概述了上述3个代表性的法规体系,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不同点;同时简述了汽车降噪技术随各阶段噪声限值的发展变化。最后,介绍了我国汽车噪声法规和标准的现状以及未来汽车噪声排放法规和标准的5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2013年11月27日,欧盟发布了2013/60/EU委员会指令,其中附录Ⅰ对轻便摩托车和轻型四轮车(Lle、L2e、L6e)污染物排放标准内容进行了修订,该指令要求对于2014年7月1日起新申请车型必须按照该指令规定的排放要求进行检测和认证,原获证车型、证书可使用至2017年12月31日.2017年1月1日起,新申请车型必须按照EU No.168/2013和EU No.134/2014指令的排放要求(欧Ⅳ)进行检测和认证,2018年1月1日起,全部车型必须按照EU No.168/2013和EUNo.134/2014指令(欧Ⅳ)规定的排放法规要求进行认证和检验.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欧盟发布的(EU)No 168/2013、(EU)No 134/2014法规中关于L类车辆动力系统最大转矩和最大净功率测试方法和要求进行了解读,供各研究机构、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13.
信息快递     
<正>摩托车及全地形车应对欧盟新法规Regulation(EU)168/2013技术壁垒研讨会在浙江召开5月19日,摩托车应对欧盟新法规Regulation(EU)168/2013技术壁垒研讨会在浙江大学圆满召开,随后,全地形车应对欧盟新法规Regulation(EU)168/2013技术壁垒研讨会于5月21—22日在浙江永康顺利召开。摩托车应对欧盟新法规Regulation(EU)168/2013技术壁垒研讨会由杭州维德认证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主办,全地形车应对欧盟新法规Regulation(EU)168/2013技术  相似文献   

14.
斯泰尔91系列载重汽车制动系的装置是根据最新的国际标准,最新的技术水平而设计的,系统中的阀及管路均按EG(欧洲经济共同体)法规要求进行严格的测试. 图1为EG/ECE/ISO制动法规  相似文献   

15.
标准 ISO 362-1:2007提出了新的测试限值和方法,但其中试验的加速入线方法尚未明确,给测试机构带来了较高的测试难度。针对此问题,基于理论分析,通过试验建立 Simulink数学模型对 M1型汽车进行研究,考虑距离和起始速度的耦合,对车辆的预加速距离和加速起始车速进行了两种不同加速方法下的预测。经试验验证,符合率为 80%,平均准确度为0.612 km/h,最低误差可达到0.2%,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该模型对于标准的执行,降低了试验的准备难度和复杂程度,一定程度填补了标准中对于加速方法的空缺。  相似文献   

16.
从测量仪器、测量场地、环境条件、车辆准备、进线速度、目标加速度和参考加速度的确定,到挡位的选择、测量结果的处理等方面详细地阐述了M1类车依据ISO 362-1:2007《道路车辆加速行驶噪声测量工程法》的测量方法。为了更好地理解标准,还着重说明了制定进线速度、目标加速度和参考加速度时的技术背景。最后,依据标准对某一手动挡样车进行测试并得出准确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7.
汽车前碰撞预警系统(Forward Collision Warning System,FCWS)可以显著降低追尾事故发生风险,为了加强测试法规的认知,本文对比分析了JT/T 883-2014、GB/T 33577-2017以及韩国KC TEST关于FCWS的测试标准及理论依据,解析了测试法规涉及的测试参数确定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各法规的测试方法类似,但指标有所差异;JT/T 883-2014关于碰撞时间(Time-to-Collision)的设置更为保守;GB/T 33577-2017以及韩国KC TEST关于TTC的设置类似,但KC TEST的标准从使用体验上更为严格合理;此外,当两车存在相对加速度时,考虑相对加速度变化的TTC计算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依据ISO 362—1:2007标准中关于M1类车的规定,对该类车辆进行了车外噪声测试试验,并根据测试结果讨论了该标准中几个不明确的地方。指出,对于配备既能锁挡也能不锁挡变速器的M1类车,应选用加速度接近参考加速度的挡位进行测试;对于配备能锁挡变速器的M1类车,无论选择1个挡位还是2个挡位进行测试,最后的结果都是一致的;对于M1类混合动力车辆,车辆的额定功率由电机和发动机的有效功率之和决定;对于M1类和M2类跨类车,M1类车的噪声测试结果比M2类车要大。  相似文献   

19.
GB 20075—2020《摩托车乘员扶手》标准于2020年12月24发布,2022年1月1日开始实施。该标准的修改采用了(EU)No 44/2014(英文版)《关于两轮、三轮以及四轮摩托车认证的车辆构造和一般要求的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EU)No 168/2013的补充法规》附件Ⅷ中乘员扶手与脚踏技术部分内容。本文主要通过对该标准不易理解部分的解读和探讨,进一步加强读者对该标准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首先分析轻型汽油车EU6法规较EU5法规关键要求的变化;接着详细分析法规要求变化对发动机管理系统(EMS)的影响,特别是新增的实际驾驶排放(RDE)测试循环和颗粒数量(PN)限值要求对EMS的技术挑战;最后针对满足未来EU6c法规要求的EMS技术路线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