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 (PC)组织中微血管形成与其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 3 0例PC和 3 0例前列腺增生症 (BPH)组织进行CD3 4 表达并计数微血管(MV)。结果 PC组微血管密度 (MVD)显著高于BPH组 (P <0 .0 1 ) ,不同分级PC中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浸润、转移性PC的MVD明显高于局限性PC组 (P <0 .0 1 ) ,2年内死亡者其MVD均高于存活 2年以上者 (P <0 .0 5 )。结论 肿瘤血管形成与PC分期、分级密切相关 ,癌细胞的浸润、转移有赖于肿瘤血管形成 ,MVD是反映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探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 bcl- 2、bax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 2 9例前列腺癌 ( Pca)组织 ,35例前列腺增生 ( BPH)组织和 1 7例正常前列腺 ( NP)组织中 bcl- 2、bax蛋白表达。结果  Pca组和 BPH组 bcl- 2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 NP组 (均 P <0 .0 5) ,而 Pca组与 BPH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bax蛋白在 Pca、BPH、NP各组表达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ca组织中 bcl- 2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血 PSA浓度呈正相关 (均 P <0 .0 5) ,而与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性 ;bax蛋白表达与 Pca临床、病理指标相关分析均无显著意义。在 Pca、BPH组织中 bcl- 2和 bax蛋白两者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由于 bcl- 2蛋白过量表达引起的 bcl- 2 / bax失平衡 ,在 BPH、Pca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bcl- 2蛋白检测可以作为判断 Pca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FPSA/TPSA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32例前列腺癌 (PC)及97例前列腺良性增生 (BPH)患者 ,经活检穿刺或 (和 )手术病理确诊 ,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血清中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TPSA)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FPSA)浓度 ,计算FPSA/TPSA(F/T)比值。结果 TPSA浓度在 4.0~ 1 0 .0 μg·L- 1 范围时 ,其浓度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F/T比值则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测得F/T比值在 0 .2 5水平时 ,总有效率最大( 62 .9% )。结论 TPSA单独作为前列腺癌和前列腺良性增生鉴别诊断的指标存在局限性。当TPSA水平在 4.0~ 1 0 .0 μg·L- 1 范围内 ,应用F/T比值较PSA为优。F/T比值在 0 .2 5界值时诊断PC和BPH最有效  相似文献   

4.
COX-2、VEGF的表达和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 2 (COX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4 5例胃癌、癌旁组织COX 2、VEGF和MVD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COX 2、VEGF和MVD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COX 2 (+)或VEGF(+)组MVD(6 1.2 9± 14 .31;6 0 .0 7± 15 .86 )均显著高于COX 2 (- )或VEGF(- )组 (45 .38± 12 .4 2 ;4 3.0 6± 18.91,P <0 .0 5 ) ,COX 2、VEGF均为阳性组MVD(6 2 .4 6± 14 .34)明显高于两者均阴性组 (41.2 4± 13.6 5 ,P<0 .0 5 )或仅一项阳性组 (P <0 .0 5 )。COX 2、VEGF均与MVD显著正相关 (P <0 .0 1) ,COX 2与VEGF显著正相关 (P<0 .0 1)。结论 COX 2可能参与胃癌血管生成 ,VEGF可能是COX 2诱导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介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微血管密度 (MV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的表达与人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5 8例不同病理分级的人脑胶质瘤及 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MMP 9和CD3 4 的表达 ,测定其阳性细胞数和阳性血管数。结果 胶质瘤中MMP 9表达于肿瘤细胞胞浆和血管内皮细胞 ;不同病理分级胶质瘤中MMP 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Ⅰ级 4 2 .9% ,Ⅱ级 6 5 .0 % ,Ⅲ级 86 .7% ,Ⅳ级 88.9% ,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 (P<0 .0 1) ,且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 (rs=0 .5 97,P <0 .0 5 ) ;不同病理分级胶质瘤中MVD存在显著性差异 (H =4 7.86 5 ,P <0 .0 5 )。结论 MVD和MMP 9的表达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可作为临床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侵袭性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VEGFR 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 ,检测 4 1例胃癌组织中VEGF及其受体VEGFR 1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VD) ,分析VEGF及其受体VEGFR 1的表达和MVD与胃癌组织学类型、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VEGF及其受体VEGFR 1的表达和MVD与胃癌组织学类型 (P <0 .0 1)、分级 (P <0 .0 1)、浸润深度 (P <0 .0 1)、淋巴结转移 (P <0 .0 1)及临床分期 (P <0 .0 1)密切相关 ,而VEGF与VEGFR 1、VEGF与MVD及VEGFR 1与MVD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VEGF及其受体VEGFR 1和MVD与胃癌的生长转移相关 ,VEGF及其受体VEGFR 1和MVD可作为反映胃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和血管生成与大肠癌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 6 3例大肠癌、10例癌旁组织及 1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P <0 .0 5 ) ,与组织学分级无关 (P >0 .0 5 )。VEGF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VEGF阴性者 (P <0 .0 5 ) ,VEGF表达和MVD与大肠癌浸润深度、Dukes分期、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密切相关 (P<0 .0 5 )。VEGF表达阳性或高MVD的大肠癌患者预后差 (P <0 .0 5 )。结论 VEGF表达与大肠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对大肠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有促进作用 ,MVD与VEGF可作为大肠癌病程检测的指标 ,对患者治疗的选择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介入治疗前、后局部晚期宫颈癌细胞中黏附分子N-cadherin、E-cadherin表达的变化,评价其对肿瘤转移和浸润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方法,检测14例介入治疗前后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癌细胞中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介入治疗前E-cadherin在局部晚期宫颈癌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2.5%,N-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为100%。介入治疗后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增至100%,但表达增加无统计学意义(P>0.05);N-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下降为71.4%,表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能够降低肿瘤细胞的间质表型分子N-cadherin的表达,有可能促进上皮表型分子标志物的正常表达,从而降低肿瘤的侵袭及浸润行为。  相似文献   

9.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62例胃肠癌的MG_7,抗原表达和局部免疫应答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MG_7抗原的检出率在胃癌为80.77%(21/26例),结直肠癌为94.44%(34/36例),淋巴结转移癌为93.33%(14/15例)。除2例癌旁非典型增生粘膜上皮呈弱阳性外,其余正常。良性病变粘膜上皮均为阴性。而且MG_7抗原表达强度与肿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与局部浸润单个核细胞亚群(MNC_s)的密度有一定相关。提示瘤细胞的MG_7抗原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局部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调控因子Snail、Slug对E-钙黏蛋白的调控和参与人宫颈癌细胞转移侵袭的机制。方法对2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及85例宫颈鳞癌标本制成石蜡包埋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Slug基因和间质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检测转录因子Snail蛋白和上皮标志物E-cadherin的表达。结果在宫颈鳞癌组织中Slug蛋白和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随着临床分期增高,其阳性表达率有升高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组织分化级别下降和肿瘤淋巴结转移,其阳性表达率明显上升(P<0.05);Snail蛋白在鳞癌组织中荧光强度高于正常宫颈组织,浸润癌组织高于宫颈CIN组织(P<0.05),随着组织分化级别下降和肿瘤淋巴结转移,其荧光强度明显增强,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在正常宫颈组织中荧光强度高于肿瘤组织,宫颈CIN组织高于浸润癌组织(P<0.05),随着组织分化级别下降和肿瘤淋巴结转移,其荧光强度明显减弱(P<0.05)。结论人宫颈组织上皮-间质转化在宫颈癌侵袭进展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Snail、Slug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侵袭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1.
沉默是金     
陶渊明诗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在车辆绿色、人口稀疏的古代确是实情,而如今城镇居民再也难寻舒适静谧的生存空间了,君不见道路川流不息于目,马达轰鸣不绝于耳,嘈杂呼啸喧嚣不止。随着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和高等级公路的加速建设,道路噪声扰耳,嘈杂呼啸喧嚣不止。随着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和高等级公路的加速建设,道路噪声扰民的问题日趋严重,对道路噪声污染的投诉已高居污染问题投诉的首位。道路声屏障是国际上广泛认可、经济有效的降噪措施,在降低交通干线噪声、工业生产噪声和社会环境噪声中发挥着独特作用,逐渐成为环保行业的工程热点之一。本文主要针对声屏障的发展现状和流行趋势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于淼 《北方交通》2009,(7):89-90
介绍了混凝土裂缝的形式、产生原因以及混凝土裂缝的防治及处理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分析了中高职英语教材使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中高职英语教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据"实用性和适用度"的原则,从自编教材、补充基础知识、合理安排教材内容、拓展教材内容等四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1):144-145
通过研究在城市环境监测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探析了针对城市环境监测和控制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以达到在城市中正常开展环保工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桥梁施工中防水系统及裂缝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桥梁防水及裂缝施工的质量控制对策,希望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以建三江至虎林高速公路服务区及附属设施的建筑设计为例,研究高速公路建筑在交通体系和自然环境中的建筑特点.对高速公路建筑在地域性、艺术性、生态性和人性化关怀方面进行有益探索,探讨了建筑与景观的和谐与相融关系.在总结设计经验的基础上,为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的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胶乳改性砼和微粒硅粉砼两种高性能砼具有很高的强度和很好的耐久性,是路面铺装层的理想材料.静载试验和低周疲劳试验结果表明,铺裳层使原结构的刚度大为增加,且在砼中掺入的合成纤维可以使路面具有很好的韧性和抗裂性.  相似文献   

18.
胶乳改性砼和微粒硅粉砼两种高性能砼具有很高的强度和很好的耐久性,是路面铺装层的理想材料。静载试验和低周疲劳试验结果表明,铺装层使原结构的刚度大为增加,且在砼中掺入的合成纤维可以使路面具有很好的韧性和抗裂性。  相似文献   

19.
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行车舒适性是目前高速公路路面的主要类型.占高速公路路面总量的90%以上。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通车二.三年后即出现路面早期病害。最常见的病害有裂缝车辙.坑槽和局部沉陷等。本文仅就笔者在泉厦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一些体会,对高速公路路面早期病害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必须具备坚实的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实施这一方略的社会基础,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法制建设是依法治国的法律基础;思想道德建设是法治和德治的伦理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