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库,采用对象关系型数据库管理GIS图形和属性数据通过对土地信息系统多尺度空间数据模型的研究,建立支持土地信息多重表达的土地数据库,实现不同尺度地理空间下土地管理决策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2.
以深圳市轨道交通3号线详细规划为背景,结合沿线土地利用状况、土地权属和用地潜力等,研究沿线土地开发策略,从站点类型和开发圈层两个层面构建站点周边土地开发的密度分区,制定开发强度标准,提出土地开发实施策略及控制要求,探讨近期重点开发片区的开发策略。本文将为深圳市轨道交通3号线开发及沿线土地规划与管理提供支持,也将为我国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针对国内各大中城市交通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大量交通信息设施运维管理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ITIL理念的交通信息设施运维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法. 采用包括被管理对象层、资源检测与采集层、数据汇聚与处理层和应用展现层的四层体系结构,以及包括运维服务管理、系统监控管理、终端设施监控、终端维修管理和移动通信处理等五大模块的组成结构. 该系统应用于广州交通信息化设施监管实践中,覆盖了广州市交通管理部门所有主要的信息化系统和车载终端. 实践证明该系统有效提高了广州交通信息设施运维管理效率,具有推广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城市规划体系与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建国初期市区中心交通过度拥挤、住房、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及挑战,新加坡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全面的规划体系。这一体系包括战略性规划、总体规划、协调各机构间土地利用、实施政府土地售卖计划和日常的发展项目管制与审批等。从多个角度分析新加坡城市规划的特点,如可持续交通策略、城市发展形态、住房、经济发展、绿化、保护文化遗产等。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企业用户对信息系统服务化、可编程等多样化需求,将开放系统设计思想与SaaS(软件即服务)平台技术相结合,提出了开放SaaS产业服务平台(OSISP)的概念,设计了产业服务平台业务架构,并对平台角色、业务集成模型进行了抽象与形式化建模;在此基础上,按照分层体系结构的设计思想,设计了由基础层、平台层、系统层、用户层以及系统管理和标准体系构成的系统体系结构.通过系统设计,将产业服务平台模型与体系结构应用于汽车供应链协同平台,提高了系统的开放性、用户参与系统建设及使用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标选择和应用的研究是评价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是否协调的基础条件。在充分调研美国波特兰大都市区、芝加哥大都市区、亚特兰大北区城市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城市特点、发展方向,提出了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评价指标集。从土地集约化程度、交通系统效率与服务水平、环境质量3个方面进行评价指标的选取,建立了宏观、中观分区和中观功能区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应于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界定的规划区域范围。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风电场各部门都是分散建立管理系统,数据共享能力差,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低,难以满足风电系统全空间全信息综合高效管理的需求. 针对该问题,在充分分析风电系统相关的场景数据、风电设施、以及各部门业务的关系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风电系统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时空数据共享、多部门多业务协同、可视化智能管理关键技术,设计开发了基于三维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全生命周期风电系统可视化智能管理平台,包括实景数据管理、规划设计管理、动态施工监管和智慧运维管理等功能模块,贯穿风电系统工程全生命周期各个专业应用领域,为风电系统工程协同智能规划、建设和运维提供实时高效的决策支持,并以典型风电场为例进行了应用验证.   相似文献   

8.
对面向复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构建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递阶框架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设计策略,将一个复杂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构建问题分解成五个层次:硬件层、数据层、分系统层、平台层和应用层,每个层次解决相应的子问题,从而将复杂系统构建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子问题,简化了系统的复杂性,降低了系统构建的难度。基于分层递阶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框架,完成了主要模块的功能设计。本文工作对于优化整合交通资源,实现交通信息共享,构建能够动态优化运行、实现综合性交通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具有比较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大量城市新城的规划缺乏新城与主城协同的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一体化规划,造成众多的不协调问题,如新城与主城间交通走廊拥堵和“鬼城”等。因 此,本文基于新城、主城的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交互关系,提出面向新城规划的城市土地利用- 交通整体规划模型建模方法。通过为主城与新城分别构建相应的宏观经济预测模块、社会经济活动空间分配模块和空间开发模块,客观地模拟主城与新城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相应土地及空间开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需求时变等特征,同时兼顾新城与主城开发过程中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及土地空间制约条件,针对新城与主城两者之间的交互关系(如客货运输)对交通需求进行一体化预测,实现新城与主城、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整体规划与协同。本文以武汉市长江新城为研究案例,基于相关数据构建面向新城和主城的 PECAS(Production-ExchangeConsumption-Allocation-System)土地利用与交通整体规划模型,分析并评价了其2015-2035年的土地利用形态及交通系统的平衡性,评价结果验证了本文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产业转移升级趋势明显、土地资源加剧紧张的状况下,如何将经济部门的物流产业及园区规划、运输部门的行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部门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三者协调统一,是各大城市亟须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对此,《深圳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3—2030)》开展了以重新组织城市货运空间为重点的货运规划实践。首先对深圳市货运系统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阐述货运系统在用地、运输方式、场站布局、货运通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梳理深圳市货运交通规划面临的行政管理、规划编制和落实、规划方法适应性、物流用地空间等方面的挑战。最后,以物流功能集聚为出发点,拓展货运枢纽的功能和属性,提出枢纽分级、立体化布局、公共空间共享专营等规划方法与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11.
面向eVTOL航空器的城市空中运输交通管理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城市空中运输(UAM)的起源与发展演变, 定义了UAM交通管理基本概念, 分析了催生UAM的社会和技术因素, 提出了面向近未来时期国家层面UAM交通管理的基础架构, 将基于电推进垂直起降航空器的UAM交通管理问题划分为3个方面进行讨论(空域规划、地面基础设施、交通规则与运行控制), 并对近年来UAM交通管理相关文献所提出的代表性观点进行了梳理, 总结了UAM近未来时期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展望了UAM交通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 空域规划方面, UAM需要对现有低空非管制空域进行更精细化的规划管理, 结构化的空域划设方式应该在UAM交通管理初期被应用, 高度层空域结构能较好地平衡运行安全和空域容量之间的矛盾; 地面基础设施方面, 需通过城市OD数据预测UAM的交通需求来进行地面垂直起降站点选址, 选址管理工作将直接影响空中航线网络结构和所需的地面通信导航监视台站的布设; 交通规则与运行控制方面, UAM将直接面对更为复杂的有人机、无人机融合运行场景, UAM交通规则需要革新并对现有的运输航空交通规则保持兼容, 高带宽的通信技术会促使UAM运行控制向空地协同决策和自动驾驶方向发生转变, 未来交通管理中如何处理人与系统的关系至关重要。总的来说, UAM交通管理将可能会和现有无人机交通管理体系产生交集并逐渐融合, 面对这一新型运输方式, 国家将更可能采用集中管理、试点运行、有序放开的交通管理发展路线。   相似文献   

12.
朱昊  王磊  张会娜 《城市交通》2010,8(5):84-88
根据世博交通保障策略的要求,为确保世博会交通管理有效运行,对世博交通决策支持信息服务系统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这一系统的技术框架结构,分别阐述了数据层、技术层、应用层、服务层的主要内容。进而对系统功能进行设计,提出世博交通保障措施查询、世博出行方案查询、世博交通运行状况统计、世博交通服务水平评估和客流预测预报5个方面的功能及其具体内容。最后,探讨了系统开发涉及的关键性技术,并对系统开发和实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易汉文 《城市交通》2006,4(4):3-11,40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人们在城市系统中从事各种活动。在城市活动与其用地和出行需求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相互关系。认识这种关系并利用其中的规律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城市用地和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学科的基础研究课题之一。从分析城市活动入手,揭示了城市活动是用地和出行的需求之源,进而阐述了城市活动的两个基本供应子系统——用地和交通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重视用地和交通的交互作用,寻求城市活动与其用地和交通之间的供求平衡,既是维持城市健康发展,也是指导城市用地和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BRT系统成功的关键:带形城市土地利用形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库里蒂巴BRT系统的成功实践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相对于地铁轻轨,BRT系统造价较低;相对于常规公共汽车系统,BRT系统运能较大。那么,既然BRT系统有上述两大显著优点,是否意味着它可以广泛应用于我国城市呢?在认真剖析BRT系统特点和运行特性的基础上,指出带形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和分流的交通组织是BRT系统成功应用的关键,也是该系统应用的基本前提。此外,在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环节采取综合对策也是BRT系统成功的保证。缺少哪一个环节,都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和目的。  相似文献   

15.
交通规划的根本目的是使供需保持相对均衡,而目前交通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手段难以相对长期地达到此目的。为此,本文提出城市-交通量化规划理念。从交通需求的派生性出发,构建城市-交通量化规划的理论体系与结构体系。通过城市-交通量化规划方法,量化交通需求与交通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发现、比较、描述和度量交通拥堵的症结所在,加强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的区域整合力度,调控土地布局形态与开发强度,使之产生的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保持动态的均衡。  相似文献   

16.
����GIS�Ĺ�·���������֧��ϵ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系统的开发目标和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然后分别介绍了各主要模块的功能和具体的实现过程.为协调公路网络建设、规划及管理之间的工作,建立了基于GIS的公路网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利用GIS技术,通过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建立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公路交通信息数据库,并生成了动态电子地图系统,对交通信息分析的结果实现了信息可视化输出,从而为公路交通管理部门和规划部门提供准确、直观的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土地利用与交通的协调发展,基于土地利用与交通双向互动理论,对评价土地开发强度与交通承载力关系的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静态对比测算和动态模型测试相结合的交通承载力分析方法,以协调土地利用与交通的关系。以《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在静态对比测算中,将北京市中心城区各街区居住用地、产业用地发开强度与交通承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动态模型测试中,对3种方案的道路流量、交通负荷进行了对比,在空间分布上定位不协调区域及不协调程度。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我国快速路高架道路系统的交通运行,本文从土地规划角度分析了高架拥堵的成因;在此基础上,借鉴出入口管理策略,给出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技术手段,并提出了将土地规划以及之后的交通设计、管理等通盘考虑,系统解决高架拥堵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根据西安铁路枢纽规划,西安北站将成为西安市的一个综合交通枢纽。为了实现枢纽内运营资源的协调一致和效能最大化,很有必要从综合交通枢纽的高度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文章从西安北站搭建这么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需求着手,分析了系统平台的功能和实现技术;并着重探讨了信息集成的手段,主要包括信息集成的服务功能需求和总体结构;然后,从理论上构造了一个西安北站综合交通枢纽信息集成管理平台的总体体系架构,并分析指出了该平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大量铁路客运枢纽的建成使用以及铁路建设机制的变化,有必要对枢纽规划建设经验进行总结。铁路客运枢纽规划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管理机制和设计理念两方面。管理机制方面,存在铁路与地方规划部门脱节、枢纽各方建设主体缺乏互动、缺少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等问题。对此提出建立铁路建设各个阶段与城市规划的衔接机制,出台枢纽规划建设统一标准,贯彻建设运营一体化的思路,建立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机制等规划建设管理思路。同时指出枢纽规划建设中需坚持枢纽与城市一体化发展、公交优先、集约利用土地、因地制宜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