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分析国内外市域快轨交通线网形态、衔接模式、运行模式等。结合合肥经济圈市域线规划,以合六市域线为代表对市域快轨交通引入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衔接进行研究,从线网形态选择、衔接车站设置、客流适应性、运行速度适应性、行车组织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市域快线接入城市轨道线网外围的线网形态,小庙站换乘加贯通运行、长宁大道站换乘的多点衔接模式,以及开行本线列车和跨线快车相结合的运行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2.
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着手,分析总结现行轨道交通分类标准存在的分类指标不统一、分类包容性差等问题;基于运量、速度两项最能体现服务水平的指标,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划分为5大类型: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市域快轨、特殊功能专线,并通过路权、敷设方式、站间距、发车间隔、最高运行速度、加减速等指标明确各类轨道交通的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一般采用移动闭塞的CBTC信号系统,信号机的显示意义被弱化。但在降级模式下,信号机作为必要的安全运行条件之一,依然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引入绿黄灯和蓝灯显示,新增绿黄灯指示单个闭塞区间空闲,新增蓝灯指示CBTC模式,并进一步对各个应用场景进行分析,讨论了绿黄灯显示信号和蓝灯显示信号在城市轨道交通正线的应用,为信号机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提供一种新方案。  相似文献   

4.
京广线UM71四显示自动闭塞区段(如驻马店-李家寨、花园-丹水池区间),当进站信号机由黄灯变为绿灯,或者由关闭变为开放时,进站信号机前方区间第1架通过信号机会出现瞬间点红灯现象,前方信号机依次出现降级显示,UM71发送的机车信号低频信息也依次降级.如果此时列车接近降级显示闭塞分区,就会出现非正常紧急制动,危及行车安全.下面以横店站下行进站为例,分析进站信号机灯位变化时,进站外方区间第1架通过信号机11621由绿灯(绿黄灯或黄灯)突变红灯的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市域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采用基于ETCS(欧洲列车控制系统)-1平台的点式ATC(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其区间通过信号机的布置原则对行车效率具有一定的影响。以最高限速120 km/h的市域轨道交通工程实例为研究对象,通过仿真计算,分析并确定了不同站间距情况下的区间通过信号机的布点原则,为工程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空间不断扩展,为满足市区与郊区之间的客流集散,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都规划建设有市域轨道交通线路,在以往的市域轨道交通线纵断面设计中多参考城市轨道交通纵断面"V"型节能坡的设计理念。经过多年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纵断面"V"型节能坡设计理念较为成熟,但由于城市轨道交通速度低、站间距小,而市域轨道交通速度高、站间距大,纵断面设计若采用节能坡存在埋深过大、区间排水泵站实施困难、地质变化大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基于市域轨道交通线路的特点,对纵断面设计采用"W""V"型坡进行研究比选,探索更为合理的设计理念。研究结论:本文通过"W"型坡与"V"型节能坡牵引计算图的对比分析,发现采用"W"型坡列车单位能耗在正常范围内,综合比选工程实施的经济性、安全性等方面,市域轨道交通纵断面设计中"W"型坡适应性更好:(1)"W"型坡的能耗与"V"型坡相比略有增加,但是区间埋深、排水泵房实施较合理;(2)采用"W"型纵断面能减少区间的埋深,对区间排水泵房及相关设施的实施有更好的安全及经济性;(3)本研究成果适用于市域轨道交通速度高、站间距大的区间纵断面设计。  相似文献   

7.
市域铁路速度目标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市域铁路是一种新型运输模式,其线路长度、站间距、速度目标值等均介于城市轨道交通和快速铁路之间。在某些城市、某些地段,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快速铁路之间的区别变得模糊。市域铁路本身就可能是快速铁路的一段,同时又具有城市轨道交通功能,所以其速度目标值的研究尤为重要。鉴于目前还没有专门的适用市域铁路的设计规范,以在建的东胜至鄂尔多斯机场铁路为例,具体分析适宜本项目的速度目标值。  相似文献   

8.
北京轨道交通新机场线是一条服务于北京新机场的专线,线路全长41 km,平均站间距19 km,初步客流预测远期高峰小时断面约5 800人/h,旅行时间目标为从市内航空主客源地至新机场北航站楼半小时到达。从线路长度、站间距及机场专线的旅行时间目标来看,本线宜采用最高运行速度140 km/h及以上车辆。结合本线线路敷设方式、资源共享条件及车辆技术成熟度等,本线车型及最高运行速度选择受到一定限制。当前国内市域快轨发展面临技术标准不明确、线网层次不清晰等问题,新机场线作为特殊的市域快轨,其车辆选型受线路功能定位、乘客乘坐舒适度、旅行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需结合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从新机场线的特殊性及设计目标入手,对本线最高运行速度、车辆型式的选择进行分析,得到本线适宜采用最高运行速度160 km/h、在城际动车组成熟平台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市域型车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分析巴黎、伦敦、东京、柏林等国外典型城市在市域快轨实施方式方面的经验,包括3种线网结构形态、换乘衔接方式、车站形式、站线设置、运行速度等方面。结合北京的轨道交通线网特点,借鉴国外经验,提出市域快轨尽量深入市中心并多点衔接,选择较高速度的市域快轨车辆,注重车站的衔接设置,为灵活运营组织方式预留条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信号及其显示设计方案的比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目前已建或在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车辆段信号机设置方案进行研究 ,从行车组织、信号显示、系统运用等角度对 3种设计方案进行比较 ,提出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总结国外大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发展经验,指出超大城市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网应基于既有城市轨道交通实施,并给出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系统制式、设计速度、线路运输能力、运营模式及收费方式等主要技术指标选择。以广州为例,提出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贯穿式"空间网络布局的设想方案,并通过与地铁线路互联互通,实现广州远郊区域快速通勤的目标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网效益最大化,为国内(超)大城市发展轨道交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苏州市市域轨道交通是介于区域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间的一种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服务于苏州市区与外围各县市区(组团)以及各县市区(组团)之间的快速联系,适应苏州多中心、多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特征。结合苏州市城市发展特征,提出构建市域轨道交通线网的发展目标。分别从交通需求和服务范围两个方面,对苏州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合理规模进行综合匡算。通过采用具有代表性的"点、线、面"要素分析法,构筑了苏州市市域轨道交通线网基本构架,进而提出较为合理的市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交通中压环网采用大分区接线形式,针对线路区间故障的后备保护以及中压母线保护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大分区接线下的双光差及专用母差的新型保护技术方案,详细论述继电保护配置、原理和逻辑,分析方案在各种运行方式下的可靠性、选择性、速动性和灵敏性。基于微机保护装置先进技术和逻辑方案的可靠性,很好地解决线路区间故障后备保护及母线保护的问题,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四网融合”综合交通网络采用铁路或城市轨道交通票制,分别由中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简称:铁路客票系统)、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AFC,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系统提供功能服务。“四网融合”中城市群内轨道交通公交化运营时,铁路客票系统难以提供快速便捷的通勤服务,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又无法满足实名认证、席位管理的铁路运营需求。针对这些突出的问题,根据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主流票制模式和技术体系,重点分析不同票制的优缺点和运营组织关键点,结合现行已实施案例提供一体化融合技术方案,探讨并提出铁路和城市轨道不同票制的融合技术思路、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刘魁 《都市快轨交通》2017,30(5):103-108
市域铁路各无线传输系统独立建设,分别运营维护,增加了前期建设投资和后期运维成本。通过分析市域铁路各业务承载需求,比选当前主流无线通信技术,提出基于TD-LTE技术的综合承载信号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PIS(乘客信息系统)、无线语音调度系统、列车状态监测系统和AFC(自动售检票)系统手持终端在线传输等业务的多网融合解决方案,并介绍在工程实际中TD-LTE频率资源的选择和网络架构的搭建,为后续市域铁路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区域快线正逐步发展成为服务北京远郊新城至中心城、沿线主要城镇与中心城之间以及新城之间的一种区域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研究其与不同层次轨道交通之间的关系也日益变得重要。以区域快线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论证互联互通必要性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区域快线与不同层次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内涵,提出以区域快线为纽带,打造三网之间互联互通的思路,并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出建议,以便从规划阶段为将来北京实现网络化运营创造实施条件。  相似文献   

17.
发展市交铁路运输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及国内外现状,分析既有铁路支线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可行性,提出参与城市客运系统运输的组织方案,并对其运输组织方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北京轨道交通新机场线一期工程设计速度为160 km/h,突破了既有城市轨道交通规范规定的速度范畴,既有的轨道系统结构形式已无法满足本工程高速行车的需求。同时,本工程还存在通过地段人工地物复杂多样、人员疏散性要求高、建设工期紧张等问题,给轨道系统设计带来了诸多挑战。在没有设计先例、没有规范遵循的情况下,采用"城际"标准与"地铁"标准相结合的设计思路与方法,设计了适用于不同地段的轨道系统结构形式,提出了基于轨面平顺性控制的成套技术方案。北京新机场线的成功开通运营表明,采用"城际+地铁"相结合的方法可解决更高速度下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系统结构的高稳定性、高平顺性等设计问题。该设计思路与方法可为今后城市轨道交通类似线路提供设计范例,同时也为市域快线及市郊铁路轨道系统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根据某中型城市市域(郊)轨道交通建设经验,通过数据收集、理论计算、列举实例等方法,对中型城市市域(郊)轨道交通建设中关于客流预测、制式选择、设计速度、敷设方式、车辆编组、防灾救灾设计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认为中型城市的市域(郊)轨道交通建设应根据各城市自身特点因地制宜,不能简单借鉴大型城市的建设经验,希望能给市域(郊)轨道交通建设者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市域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方案选择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域轨道交通是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信号系统的选择应遵循市域轨道交通的实际工程特点及运营需求。针对目前国内3种主流信号系统——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点式ATC(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和CTCS(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2+ATO(列车自动运行)系统——进行了分析和对比,阐明了3种系统在市域轨道交通运营需求下的优缺点,并给出了信号系统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