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杨文 《铁道货运》2009,(9):31-33
针对成都铁路局管内行包快运专列开行现状,为进一步加快行包快运专列运输的发展,采取通过加强领导,密切沟通,优化运输方案,规范货场管理等措施,促进行包快运专列运输工作不断发展,取得运输收入和保价收入同步增长的良好成绩。  相似文献   

2.
李永新 《铁道货运》2010,28(10):20-22
分析行包快运专列车辆存在的车门、地板和超偏载等影响行包快运专列货车安全的现象,阐述影响行包快运专列安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以技术改造、完善装卸安全管理制度、做好装卸关键环节的落实、加大装卸安全检查力度、提高监装卸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行包快运专列车辆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行包快运专列是铁路为适应市场需求,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按铁路旅客列车运输方式组织的铁路行包运输新产品。 行包快运专列采取承包经营的方式,由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资格的承包人向发车站所在的铁路分局或铁路局主管部  相似文献   

4.
客货服务台     
公务车向寻常百姓开放 上海市民从4月1日起,可以选择包一节铁路公务车到杭州出游。上海梅陇至杭州车站的沪杭快速列车挂了一节豪华公务车,车内设有软卧包房、多功能客厅、厨房、卫生间,还备有组合音响等设施,适于旅行结婚、商务洽谈、友人聚会等。根据旅客需要,可提供摄影摄像、专车接送、特制纪念品等服务。此前,公务车服务对象是国家领导人。 (文 欣) 铁路走向市场 开出行包快运专列 北京至广州。北京直达广州的行包快运专列,从3月21日正式运  相似文献   

5.
2006年4月10日,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接管14对行包专列运营,在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他们积极探索市场化经营运作新模式,优化开行方案,使行包专列这一铁路快捷货运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到2006年12月25日,行包专列运量同比增长32.2%,收入同比增长26.2%。[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我国高速铁路快运业务发展,概述法国高速铁路快运发展现状,从企业间合作模式、运输组织、发展进程等方面阐述TGV邮政专列和泛欧高速铁路快运专列的发展经验,得出运量不足、路网使用费高、快运列车采购及维修成本高是造成TGV邮政专列停运和泛欧高速铁路快运专列推迟正式运营的主要原因,启示我国高速铁路快运业务的健康运营发展应重点关注运量充足、运价合理、合作模式等方面,为我国高速铁路快运业务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行包快运专列工作是刚刚开始不久的新事物 ,可供遵循的东西尚没成熟 ,其整备设施的设计只能在实践中摸索与完善 ,提出应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历次提速调图过程中,虽然起主导作用的是旅客列车,但铁路以提速为契机,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如推出五定班列货物列车新品牌、增加大宗货物直达列车开行数量、开行行包及行邮快运专列、发展重载运输等,优化了货物列车运输组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铁路行包(行李、包裹)信息缺乏统一管理的问题,设计研发铁路行包管理信息系统。围绕铁路行李、小件快运、高铁快运等业务,通过智能分析、单证流转及电子签名等关键技术,满足客户业务办理和信息服务需求,实现业务票据及单证电子化、客户服务多渠道接入及行包运输方案合理规划。该系统目前已在某铁路快运公司及其下属营业网点试运行,提高了企业服务水平和作业效率,为铁路行包快运业务全面电子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剖析了我国零担运输目前存在投入高产出低,货运事故率高和劳动生产率低等问题,结合国外零担货物运输成功改革的经验,以及我国国情和路情,提出了建设大型集装箱集散基地、改革传统的运输组织模式、开行行包快运专列和大力发展联合运输(尤其是公铁联合运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铁路行包管理信息系统在票据电子化升级中遇到的信息交互和电子单据流转问题,基于Android移动终端,在铁路行包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下设计并实现了行包票据电子化移动终端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行包信息管理、客运信息管理、列车作业管理和基础信息管理等主要功能,以及站车交互、多重数字签名和信息共享等关键技术。该系统已在京沪高铁部分车次和行包办理点上线试运行,实现了快运单据的全面、全流程电子化,与铁路各信息系统无缝对接,显著提高了行包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2.
根据铁路行包办理站行李车日装车计划编制流程,结合中国铁路行包运输实际情况,以车次准装区段限制、行包办理站办理限制、行包作业接续时间标准等为约束条件,给出基于行包发站和到站坐标位置网格图的行包运输径路快速算法,按照先行包直达、后1次中转和2次中转的行包装运方案编制思想,给出了多层据篮式分缀筛选的铁路行包办理站装运方案编制方法.运用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能够提高铁路行包运输组织的水平和运输管理质量,并且实现了铁路行包运输装运方案和日装车计划的计算机编制.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全路客车行李车开行方案,综合分析行包作业的约束条件和关联因素,按照优先直达、合理中转及合理运输路径距离等原则,采用“穷举计算,逐一筛选,分类排序”的算法,提出全路行包办理站之间站到站的行包装运方案模型.基于本文提出的模型和算法,设计开发了铁路行包装运方案的计算机辅助编制系统,分为上游站运能运量预报子系统和车站辅助装车计划子系统,该系统有利于提高铁路行包运输装车计划编制和中转计划编制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行包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已成功应用的解决方案.行包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C/S结构、SYBASE数据库,客户端使用PowerBuilder,实现了行包原始数据的准确、完整的精密统计和简单、及时的传输.  相似文献   

15.
铁路行包运输径路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铁路行包运输网络和运输组织的特征,遵循长短途分工、始发直达、区域中转等铁路行包运输组织基本原则,以营业站和列车运行模式对铁路行包运输网络进行描述;综合考虑运输成本、时间、能力和现场作业等方面因素,给出铁路行包运输径路的基本形式和选择策略,并设计基于选择策略的铁路行包运输径路搜索算法,实现对装车站以及中转站列车的合理选取,有效减少选用列车的数量,提高搜索的效率和有效性。通过限定最大搜索次数对铁路行包运输径路算法的搜索深度进行有效控制;搜索广度主要由可选用的列车数决定。该算法可以完成给定装车站到所有营业站的径路计算,应用于中铁快运公司1 000多个行包营业站、1 600多列列车的大规模铁路行包运输网络的运输径路计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为顺应当前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快慢车混合运行的运输组织发展趋势,提出1种可适应不同列车开行方案与开行比例的线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考虑列车最小追踪间隔时间、快慢车开行比例、区间快车越行节约时间、列车在各站的停站时间等重要因素,分越行(设越行站)、追踪(不设越行站)2种运输组织模式,推导所有可能情况下的线路通过能力计算式,构建通用的快慢车混合运行时线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依托广州地铁14号线实际运营数据,计算特定条件下的线路通过能力。结果表明:快慢车开行数量相等时的线路通过能力最小,此时越行模式和追踪模式下的线路通过能力分别为20和13列·h-1;越行模式下,线路最大通过能力为28列·h-1,且随着快车开行数量的增加,通过能力逐渐降低;追踪模式下,以慢车为主和以快车为主的2种开行方案的线路最大通过能力分别为26和30列·h-1,且以快车为主的开行方案的线路通过能力大于以慢车为主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铁路行包运输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铁路行包运输现状,以现代物流及物流信息技术的要求提出铁路行包运输信息管理系统构成方案和设计原则,实现行包货物运输全程实时追踪,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相似文献   

18.
采用信息、人员、设备协同联动技术,基于4G专网(站车交互网)和铁路综合信息网,研究了移动互联条件下的站车无线交互技术。基于该技术,铁路行包信息系统具备与铁路客运信息系统进行网络互联、数据合理对接和基础设施共享的条件。依托国铁集团安全平台,与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共享站车交互网络,提出铁路行包信息系统无线交互的网络架构,明确了数据的交互内容及频次,可为数据接口规范、交互标准及安全交互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通过对京沪线部分车次和行包办理点进行行包系统业务数据交互实验,验证基于4G专网进行站车无线交互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闻千 《都市快轨交通》2023,36(6):137-146
日本筑波快线作为东京都市圈市郊铁路新建通车最晚、运用新技术最多的线路,其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方式值得国内借鉴。本文从行车组织角度,首先在分析日本筑波快线规划背景和运营情况的基础上,研究其不同车站、不同圈层、不同性质、不同时段、不同方向客流分布特征及其对应的行车组织策略;然后为探究快慢车行车组织模式下的工程方案和工程规模,分析筑波快线全线配线的设置特点和不同型式配线对应的运营功能,并探讨筑波快线乘客界面处理的相关举措。最后,结合国内轨道交通的发展需求,从快慢车开行原则,快车服务对象、开行时段、开行种类和对数,避让站布置原则,复杂行车组织方案的运行图编制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市域(郊)铁路发展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20.
快运货物班列作为铁路货运的新产品,自开行以来以其提高货运资源利用率,有效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赞誉。为加快推进铁路货运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提升快运货物班列的市场竞争力,以武汉局集团公司为例,在阐述快运货物班列运输的现状的基础上,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武汉局集团公司快运货运班列运营特色,针对目前武汉局集团公司快运货物班列存在的问题,探讨快运货物班列运营策略,为快运货物班列产品有效打入货运市场,提升铁路货运竞争力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