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动助力转向器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电动助力转向器的发展,电动助力转向器(EPS)测试方兴未艾。提出了一整套试验方法和评价体系。根据EPS试验数据的特征.利用梯度法剔除脉冲干扰,滑动窗口平均法平滑滤波周期性高频干扰,再用最小二乘法对预处理过的数据进行二次处理。测试结果显示测试数据接近真实场景,处理结果可靠性强。  相似文献   

2.
从研究探讨助力特性曲线出发,确定了电动转向器(Electronic Power Steering,简称EPS)的助力特性曲线,设计了助力控制器以达到电动助力转向的控制目标,通过仿真和分析的结果表明,加入助力控制器的电动转向器系统提高了转向的轻便性和平稳性。  相似文献   

3.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不断采用,一种用现代控制技术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应运而生。 据估计,到2000年,欧洲市场对伺服助力转向器总需求将超过1500万只。其中10%将是电/液助力转向器,电动助力转向器约将1/3。从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目前在轿车上广泛采用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将会被逐渐淘汰,而由效率更高、适应性更强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所替代。为此,各国都在开发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并被广泛应用于中高级轿车上。  相似文献   

4.
邓娥  赵燕  吕旺 《重型汽车》2013,(6):27-29
引言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缩写EPS)是一种直接依靠电机提供辅助扭矩的新型动力转向系统.EPS汽车转向系统作为汽车的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分综合性能关系着整个汽车的性能质量,同时又是维持汽车平稳、安全、可靠行驶能力的基本保障.因此,研制精确度高、实时性好的EPS试验台对保障EPS的性能有重要意义.本文设计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性能试验台测控系统,通过模拟汽车转向时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的工作状态,并在此状态下测试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的各项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了促进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旱日制定,文章提出了电动助力转向器的一些设计方面的要求。介绍了电动助力转向器的结构,阐述了其基本性能、工作环境及安全性要求,表明电动助力转向器具有结构简单、动力消耗小和节约能源等显著优势。指出目前国内许多自主品牌轿车都已安装了自己研发的电动助力转向器,其蓬勃的发展势头必将使电动助力转向器取代液力助力转向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电子控制液压动力转向技术是通过对传统的液压动力转向器的控制阀进行改造,增加一套通过电子控制的电动旁通阀,根据车速和方向盘的转角,控制进入转向器工作缸的助力油,从而改善车辆在高速时转向器的助力特性。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子控制液压助力转向器的组成﹑原理及特点,及其在混合动力客车上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汽车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质量,减轻检测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开发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总成性能试验台。所开发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综合性能试验台,能对C-EPS各种类型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性能进行全面测试。与现有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综合性能试验台相比,能提供实时的车辆动力学仿真环境,可完成对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总成性能的多项试验。  相似文献   

8.
<正>一、液压式和电动机械式助力转向系统的区别液压式和电动机械式助力转向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产生助力力矩的方式不同。液压转向系统的特点在于通过内燃机的皮带传动机构或电气方式驱动助力泵。助力泵在液压系统内形成用于产生转向助力的压力或体积流量。电动机械式助力转向系统(EPS)直接通过一个电机产生转向助力,电机将其力矩施加到转向柱或转向器上。因此该系统通常还需要附  相似文献   

9.
电动助力转向助力控制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电动助力转向是汽车动力转向的新技术与新结构,助力控制是电动且力转向的基本控制策略,并决定电动助力转向的助力特性。着重讨论了电动助力控制的一般过程、电动机目标电流的决策方法、电动机电流的控制策略等问题。台架试验表明,提出的控制策略是有效的,对电动助力迥的开发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不断应用与发展,人们对转向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文章结合某氢燃料车型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就该系统中的转向器和电动转向泵压力和流量进行匹配设计,对转向器垂臂摆角、转向油管的内径和油罐的容积、转向直拉杆的间隙和强度等进行设计和校核,确保了转向系统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的台架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出了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PID控制策略用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助力电机的控制。设计了电动助力转向试验台,并进行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证明,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确定目标电流,并使用PID反馈控制器跟踪目标电流的控制策略是十分有效的,能显著提高汽车的转向轻便性和灵敏性。  相似文献   

12.
电动助力转向技术发展的新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EPS概述按照转向动力源来分,目前汽车转向系统分为纯人力转向和动力辅助转向,后者又经历了机械机构助力转向、液压助力转向和电动助力转向3个阶段。目前,电动助力转向(ElectricalPower Steering,EPS)已部分取代液压动力转向(Hydrau licPowerSteering,HPS),正成为世界汽车技术发展的热点。EPS是一种直接依靠电力提供辅助扭矩的动力转向系统,它用电动机提供助力,助力大小由电控单元(ECU)控制,系统主要由扭矩传感器、转角传感器、车速传感器(可与其他系统共用)、电动机、减速机构和电子控制单元等组成,其基本工作原理是:装在转向器上…  相似文献   

13.
应用Adams/Car软件,建立了带有电动助力转向器的轻型载货车多体动力学模型,然后,应用道路试验数据,确定出不同工况下的助力特性曲线和对应的速度感应系数,制作成相应的MAP图,在Adams/Car软件环境中,采用DCF文件控制仿真的方法,重现试验工况。仿真计算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证明了仿真模型的合理性,可达到期望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3 铃木公司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3.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特点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装车始于1988年,这种助力转向系统一般装于轻型车上,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a.电动机、减速器与转向器管柱及转向齿轮箱等可以制成一个整体,管路、泵等不占地方,装车性能好; b.增加的部件基本上只有电动机、减速器,所以增加的质量很少; c.对泵来说,不需要总是旋转,在必要的时候只要电动机旋转就可以了,所以,可节省能量; d.部件个数少,也没有必要加油及排气,所以,生产线上的装配性好。 也是因为上述特点,在发动机排气量小、罩下没有富余地方的轻型车上开始选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3.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概述与工作原理 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当转动转向盘时,传感器根据输入力产生电压信号,从而检测出操纵力的大小,同时,利用车速传感器产生的脉冲信号测出车速,利用电子控制器控制电动机的电流,输出适当的助力,如图13所示。  相似文献   

15.
张昕  施国标  林逸 《汽车技术》2007,216(12):14-17
针对某乘用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进行了整车移线性能转向感觉主观评价试验,介绍了试验及数据处理方法,并对转向操作量、侧向动力学响应、反馈速度、侧倾响应等客观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指出,应用上述指标参数可以系统地评定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移线转向感觉,指导EPS与整车的匹配开发。  相似文献   

16.
故障现象一款奥迪A6L轿车,配备C7电动转向机,排量为2.5L。客户反应车辆在行驶中感觉转向变沉且没有助力,同时仪表上红色方向盘指示灯报警并有转向系统故障,提示请勿继续行驶的信息。故障诊断与分析新奥迪A6L配备的C7与C6液压机械式助力转向系统完全不同,它采用了电控机械助力转向系统,该转向器的结构原理与奥  相似文献   

17.
现在,动力转向系统已成为一些轿车的标准设置,全世界约有一半的轿车采用动力转向。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目前一些轿车已经使用电动助力转向器,使汽车的经济性、动力性和机动性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系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自行设计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由控制器、转向盘转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在控制器内)、助力电机及减速机构、机械式转向器、蓄电池等组成。EPS的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器、传感器及信号处理电路、助力电机及驱动电路等组成。控制算法由电机助力控制算法和电机转矩控制算法两部分构成。该方案易于实现,同时又能保证转向控制系统较高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电动转向系统提出了基于电机的主动转向和助力转向的软硬件解决方案。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主动转向和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算法和电机驱动电路,并对实验车进行相应改造,进行实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动转向系统能够实现主动转向和助力转向的功能,所设计的主动转向控制算法能够准确跟踪控制目标,所设计的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算法能够为驾驶员提供感觉良好的转向助力。  相似文献   

20.
周泉 《汽车电器》2001,(3):56-59
4 本田公司的新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4.1 特点 本田公司的新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以下简称EPS),是根据设在传动齿轮总成上的力矩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的信号,由ECU内的微机判定操纵状态,计算出最佳推力,经由驱动电路驱动电动机的。 此系统上,根据输入力矩相应地决定电动机的推力,再以电动机的推力为基础,对车速、转向器的返回特性以及转向器的抗干扰特性加以控制;除此之外,还设有方式开关,它可以将操纵力转换为3档,以便用户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操纵感觉。 本田公司的新式EPS有下列几个特点: a.由于采用了与电动机制成一个整体的齿轮箱与小型ECU,所以系统轻巧;采用电能作动力源,只在需要的时候才供给电力,有望减轻发动机的负荷,节省燃油。 b.利用齿条和齿轮实现传动比可调,减轻转向器的锁死再锁死现象,由此可以提高低速时的处理功能、高速时的安全感。 c.电动机的助力方法是:根据力矩传感器的信号和车速信号决定出基本助力,为了改善电动机的惯性与高速时的转向收敛性,利用精细的电子控制,进行阻尼修正,按线性方式选择出平滑的操纵感与3档的操纵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