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应用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建立了双前桥转向系统的运动学模型。采用参数化分析方法,以基于双前桥转向理论建立的各转向车轮转角范围内所有转角的实际值与理想值之间的误差累积最小为目标函数,对转向杆系进行了仿真优化分析。仿真优化所得结构参数表明,该方法可以真实地反映转向机构的运动情况。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主销带动车轮转动时的主销转角几何投影进行分析,推导了斜面角度在水平面的投影方程,建立了考虑4个定位角参数的转向车轮与主销转角可相互求解的数学模型,将该模型与用球面三角学建立的计算模型进行了对比验证,以转向梯形机构转角计算为例,分析了不同计算模型产生的计算误差,并讨论了机构中各部分转角计算误差对总转角计算误差的影响,根据推导的车轮接地点坐标,给出了理想转角计算中汽车轴距和主销中心距的合理值。  相似文献   

3.
应用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从汽车运动学出发,研究了SGA3550矿用汽车转向机构的优化设计。分析了最小传动角对汽车转向性能的影响及最小传动角与转向梯形底角、转向梯形臂长度的关系,建立了以转向过程中汽车外侧车轮实际转角与理想转角差值最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转向梯形底角和梯形臂长度对目标函数的影响。最后,应用ADAMS软件完成了转向机构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一种四轮独立转向、独立驱动的电动轿车独立悬架,该悬架采用双横臂、扭杆弹簧结构.将导向机构简化为几何模型,根据该几何模型在ADAMS软件中建立参数化模型,以车轮定位参数及汽车侧倾中心为评价目标,对悬架导向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制造出的样机符合设计要求.提出了悬架扭杆弹簧的设计方法,并验证了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优化转向梯形结构,文章根据阿克曼原理,在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中,建立了以外侧车轮的实际与理论转角的偏差最小,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数学模型。应用MATLAB软件编程仿真分析了转向梯形底角和梯形臂长度对目标函数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梯形底角对转向性能的影响,比转向梯形臂的长度对转向性能的影响显著。通过实例介绍了一种没有加入权重函数,而是根据计算数据和图形曲线,直接找到汽车常用转角范围的最优解的设计方法。最后运用MATLAB软件完成了转向梯形机构的优化。该方法对如何在制造和装配过程中尽量减小梯形底角的各种误差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多轴汽车转向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多轴汽车转向时,各车轮的转向必须保证纯滚动而无滑动,各车轮的转角必要证有统一的瞬时转向中心而每个桥的梯形机构及转向壁长度必须满足一个关系式。本文主要分析了各转向壁长度的关系,转向纵拉杆的布置形转向助力设计。  相似文献   

7.
为了减小在车轮跳动时后轮转向机构与悬架之间的运动干涉、后轮摆振以及车轮磨损,提出了通过建立后轮转向机构的动力学虚拟模型。直接以减小转向拉杆和悬架的运动不协调偏差量为目标函数的优化设计方法,计算后轮在不同转角下的运动偏差量,得到合理的后轮转向机构布置方案,为后轮转向机构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云超  高秀华  陈宁 《专用汽车》2009,(8):46-49,52
为了提高多轴转向车辆的转向安全性和操纵稳定性,对基于零侧偏角比例控制策略的多轴转向车辆的普适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推导,并利用ADAMS/View和Easy5软件建立了三轴转向车辆的机电液一体化联合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各轴转向油缸受力的变化规律、车轮转角的变化规律、质心侧向加速度和横摆角速度的变化规律等.最后,针对质心零侧偏角比例控制的缺点,提出了一种系数改进法,该方法对提高多轴转向车辆高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模型样车的实际悬架及转向系统进行了分析,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对模型做了一些理想假设和简化,根据所获得模型的运动学参数,在ADAMS/View中建立了样车的多体仿真模型。通过改变两转向轮垂直作用力的大小模拟汽车转弯时左右车轮产生的载荷转移和制动时汽车前后轴产生的载荷转移,通过虚拟试验,对两者引起的转向轮的附加转角及对前轮定位参数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0.
为了得到整体式梯形转向机构尺寸的最优值,结合其工作特性进行了数学模型建立与优化分析。在以往以外侧车轮实际转角与理论转角误差为目标函数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汽车实际瞬心位置与阿克曼瞬心位置的误差为目标函数,使实际瞬心位置在理论瞬心位置附近波动的最大值最小,从而优化转向梯形机构的相关尺寸参数,进一步得到更接近理想的阿克曼转向机构。通过数值方法,模拟了瞬心位置曲线,以梯形杆长作为优化目标,并以位置误差最小化作为目标函数,得到了机构杆长最优区域值。在得到的计算区域里选取数值计算与理论数学模型计算进行结果对比,认为最优区域是存在的。通过引入已有计算参数,在得到的最优区域里选配合适的机构杆长尺寸,进一步绘制出理想的优化后转向机构外侧车轮转角误差和瞬心位置误差的偏差曲线,对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最优区域内选取转向机构的杆长进行数值计算是合理的;外侧车轮转角误差最大值不超过0. 45°,误差在2%以内,同时,瞬心位置误差最大值不超过40 mm。整体式梯形转向机构最优区域值计算方法为该类优化问题提供了一种全局最优解,并为梯形转向机构的设计提供了规范性的指导与依据。  相似文献   

11.
徐进  万垂红  邵毅明  周均 《北京汽车》2005,(6):16-21,43
在ADAMS/View中建立了样车的多体仿真模型,并根据汽车中各部件之间的实际运动情况及研究需要,在部件之间加上理想的束副和必要的作用力。通过改变模型的主要结构参数,研究其与前轮定位参数,左右转向轮附加转角变化之间的关系。仿真分析的结果说明了在汽车设计的过程中。一些设计因素对汽车在制动转向时转向轮附加转角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多轴全挂车转向机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多轴全挂车转向过程中车轮运动规律进行了分析,找出滑移量的计算方法,用优化理论和铰接四杆机构通用分析方法对多轴全挂车转向机构进行优化设计,有多种目样函数可供选用,既可使转角误差最小,又可使滑移量最小,优化结果已用于某车辆厂的产品中,本文对多轴汽车转向系的优化设计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转向梯形机构的几何参数决定汽车转向时内、外转向轮转角的几何关系,在汽车转向时,各车轮的转向必须保证纯滚动而无滑动,使各车轮的转角必须保证有统一的瞬时转向中心。本文主要概述了重型车双前轴转向梯形及杆系的设计与计算。  相似文献   

14.
线控转向系统转向盘力回馈控制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石  商高高  苏清祖 《汽车工程》2006,28(10):914-917,947
根据轮胎和传统转向系的力学特性提出了利用车轮转角和车速计算得到转向盘回馈力的思路,并以此建立了线控转向系统转向盘回馈力控制模型,仿真和试验表明该模型能够满足路感要求。  相似文献   

15.
姜书霞 《商用汽车》2014,(10):90-92
转向系统即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由转向控制机构、转向传动装置、转向车轮和专用机构组成。根据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要求和评价指标,以某款4轴汽车起重机专用底盘的动力转向机构为例,简述联阀半分置式液压助力转向机构的设计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16.
CA6471是CA6440的换代产品,两种车型的前轴部分均采用独立悬架,这使转向机构和悬架导向机构的运动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本分别建立了两种车型的转向机构和悬架导向机构的三维模型,并利用空间解析几何,经过计算得到两种车型转向时内,外车轮的转角关系曲线及前轮定位参数变化曲线,通过对上述参数及转向系结构的分析对CA6471及CA6440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推导出计算外侧转向车轮实际转角β′的解析关系式,它可以适用于后置和前置(整体式)转向梯形。文中提出了以最小传动角θ_(min)为主要设计约束,并推导出最小传动角的计算公式。在解析设计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以内侧转向车轮最大转角α_(max)=35°时的外侧转向车轮实际转角β_(36)′等于理论转角β_(35)为目标函数,对转向梯形进行优化设计,这是一种极其简便、可靠的方法。最后通过实例说明,这种优化设计既能达到优化参数的目的,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设计工作量,节省时间(机时)和空间(内存)。  相似文献   

18.
所设计的卡丁车用摇块转向器与断开式转向梯形相配合的转向系统,摒弃了传统的后方后置布置型式,采用前方前置的设计方案,并基于空间几何关系推导出该转向梯形的运动学方程;以转向梯形中各个零件的空间尺寸、空间位置等参数为设计变量,以跟踪理想阿克曼转角为目标函数,以车辆对转向系统的要求为约束条件,利用MATLAB软件编写优化程序,对转向梯形进行初步选型设计;然后,利用ADAMS根据初步选型参数建立转向梯形机构的虚拟样机模型,并对其进行运动学仿真,进行敏感度分析和优化。本次设计的目的在于为卡丁车转向梯形机构的设计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为了减少某重型卡车多连杆转向系统转角误差,确定转向机构的结构强度,建立了重型卡车多连杆转向系统多体动力学模型;首先利用模型进行了转向系统运动学分析,确定转向系统转角误差,采用试验设计方法,求解转向系统转向误差最小的机构;其次,进行转向系统动力学分析,得出转向系统杆件的最大受力,并应用有限元方法,优化转向系统的结构强度;结果表明,转向系统转向误差明显减小,提高了转向系统的可靠性;转向系统的性能达到某卡车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具有断开式转向梯形的转向传动机构运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晓光 《汽车技术》1993,(7):12-17,52
由于断开式转向梯形转向传动机构的运动是空间运动,因此用传统的作图法和投影计算法进行运动分析和参数确定,就显得不够精确。为此,以一种典型的具有断开式转向梯形的转向传动机构为例,利用空间解析几何,对转向臂与车轮的转角关系和内外轮实际转角关系,进行了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