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出发,从法治和德治的起源、内涵、功能和作用等方面,论证了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的辩证关和实行法德并举时于实现国家安全、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实现法德并举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必须具备坚实的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实施这一方略的社会基础,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法制建设是依法治国的法律基础;思想道德建设是法治和德治的伦理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需要政治上层建筑的改善给予推动;先进文化及其前进方向包含了政治体制的内容,民主与法治的问题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反映了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也从根本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人民群众改善和提高政治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一个国家的社会治理方式必然取决于其它历史背景和国情,在中国,由于传统伦理法文化的特殊性,由于市场经济刚刚起步,纯粹的法治并不完全适用,而只能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德治和法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德治国是依法治国的基础;依法治国能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制度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5.
对以德治国、德法并举治国方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德同构,德法并举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新的治国方略,本文从法治和德治的关系出发,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和道德的经典论述,结合我国道德和法制建设的实际,借鉴中外历史上的治国经验,对以德治国,德法并举的治国方略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西不同的人性论预设,导致了不同的治国方略和制度路径.人性善或经验主义人性恶假设是人治和专制治理的理论基础;理性主义人性恶假设是法治的理论基础.人性善强调了道德自律的可能性,但缺乏预警机制,理性主义人性恶的不足在于过分强调人性中的阴暗,忽略了人的主动性.人性善或经验主义人性恶假设是人治和专制治理的理论基础;理性主义人性恶假设是法治的理论基础.人性善强调了道德自律的可能性,但缺乏预警机制,理性主义人性恶的不足在于过分强调人性中的阴暗,忽略了人的主动性.理想的治理结构应该是德治与法治的统一,其理论基础是理性与非理性,善与恶相统一的人性论假设.理想的治理结构应该是德治与法治的统一,其理论基础是理性与非理性,善与恶相统一的人性论假设.  相似文献   

7.
德刑关系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生活的重要议题之一,论及德刑关系的政治思想甚多。按历史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德刑思想的产生阶段——百家争鸣时期,儒家和法家分别对施行德治和"法治"的辩论;德刑思想的发展变化阶段——秦至汉初时期,秦政推行"法治",汉初的思想发展变化为德治唤起生机;逐德刑思想的渐成型阶段——汉唐时期,确立了"德主刑辅"的主调。传统的德刑关系理论有其特殊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呈现出道德法律化、"德主刑辅"正统化的特点,具有丰富的现实价值和历史延续性,对现代法律的制订具有启发意义,有助于正确认识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更好地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引起社会经济生活的深刻变革,也必须引起伦理道德体系的新变化。社会主义新型伦理的建构,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现实实践紧缩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道德规范体系,健全道德调控机制,实现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逐步进入社会主义伦理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关于会计诚信建设有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诚信是指会计行为主体如实提供满足各方需要的会计信息,至少其会计行为不能损害相关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会计诚信建设的范围至少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产权制度建设、经理人市场建设、公司治理机制建设、会计规范建设及监督机制建设。会计诚信建设的主体即是会计行为主体。会计诚信建设应是法治与德治并举,互相补充,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0.
在众多社会群体的几千年的文明中,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法和道德都是相互依存着,交替出现着,以法治国或者以德治国的文明历史,纵观历史,无非是过激的法治或者德治,但是两者中的任何一者从未消失,反而总是在另一者的极端终结时,以更重要的方式出现.而在高文明的现代,很多社会群体都实现了法治的根本原则,同时紧抓道德的建设,使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使得社会群体的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和谐融洽.而本文着重通过对两者的共同点进行分析,同时对不同点进行比对,使得二者关系更加明朗,使法与道德两者更好的促进社会群体的融洽发展.  相似文献   

11.
18世纪末的妖术叫魂案,反映出转型社会政治权力的独断性逻辑,揭示出法治均衡的时代要求。对文学家卡夫卡《诉讼》的法理解读,彰显了法治均衡的人本意蕴,进一步明确了人权与公权均衡的法治主题。对洞穴奇案的思想试验,则从司法方法论的角度阐发了法治均衡的实践性要求,为断裂社会疑难纠纷的解决开辟了一条新的法律思维路径。  相似文献   

12.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手段。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交通运输行业坚持依法防控,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依法依规开展应急运输保障、公路设施维护、交通卫生检疫、运力应急征用等工作。与此同时,疫情防控也对现行交通运输法规制度体系带来了挑战。为全面完善交通运输应急管理法规体系,推进科学完备的交通运输法律规范体系的形成,加强法治交通建设,促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重点考察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运输领域中有关疫情防控等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取得的成绩,查找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挑战下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从贯彻现代应急管理理念、强化顶层设计、推进重点立法、创新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学校要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规定、体现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依法办学,从严治校,认真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依法治校是高校办学模式转变与管理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也是高校建设和谐校园的法治基础和必由之路。本文从依法治校的内涵与特征入手,通过分析高校依法治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探索发挥党组织保障作用,实现依法治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高校依法治校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内在要求。依法治校,是推进高校政治文明的重大举措.对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高校要确实做到依法治校,需要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支持、参与。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提出,对强化思想道德教育,维护国家稳定,推进国家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德育人、以德治国的优良传统。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实现以德治国与以德育人,必须提高对道德价值的认识,强化公民教育,从严治党、以德治党,发挥共产党员以德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蔡永香 《交通标准化》2014,(12):17-18,21
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和解决问题,对于构建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公路建设制度体系,具有重大意义.对发包单位和施工单位在公路工程建设的招投标工作、农民工工资发放、计量支付工作过程中应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了说明,对发包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合同订立提出了建议,为公路工程建设工作中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别解释了商品质量规律和商品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论述了它们之间接关系,并着重分析了它们对市场经济的作用,从而得出了它们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原产地规则是各国和地区为了确定商品原产国或地区而采取的法律、规章和普遍适用的行政命令;原产地规则有多种类别;原产地规则对全世界的和我国的国际贸易有多方面的影响和作用;现行中国原产地规则存在若干问题;我国关于原产地规则的对策可以从多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