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
陈武祥 《中国海事》2009,(11):20-23
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海上船舶活动密度迅速增加,船舶发生污染事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导致对船舶污染损害赔偿的压力增大。文中通过《2001年国际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的生效实施对我国污染损害赔偿机制的作用分析,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国污染损害赔偿机制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国港口石油吞吐量正以每年1000多万吨的速度增长,船舶运输密度增加,油轮向大型化发展,大量个体油轮涌入运输市场,中国海域可能是未来船舶溢油事故的多发区和重灾区。油轮进出我国水域频率明显增长,同时也造成的油污染案件也日益增多。内河运输也处于上升阶段,小油轮的数量也不断增多,污染问题也层出不穷。本文在分析我国船舶造成油污染的现状的基础上,对油污染的损害民事责任和赔偿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内河船舶污染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内河运输需求的不断增加,污染排放物也在逐年上升。本文从我国内河船舶大气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船用柴油机技术落后、船舶排放标准推出迟缓、船用油品质量不合格和船舶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并从完善法制体系和监督制度、源头控制、油品控制、船舶大气污染防治研究、新能源船舶的应用等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海上运输的发展,大型船舶尤其是巨型油轮通过琼州海峡数量大量增加,使得琼州海峡面临船舶污染的风险增大,本文试从如何有效地防治琼州海峡船舶污染工作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为加强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提高内河运输船舶技术水平,优化内河运输船舶结构,防止船舶污染环境,提高运输效能,促进水路运输事业的发展,交通运输部正式发布《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将于2015年4月1日起施行。《规定》适用于我国境内江河、湖泊、水库及其他内河通航水域从事运输的船舶(在与外界不通航的封闭  相似文献   

6.
中型溢油应急回收船在海事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军民 《江苏船舶》2010,27(3):37-39
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海上船舶活动密度迅速增加。船舶发生污染事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文中通过对我国目前的船舶溢油状况以及溢油应急回收力量的分析,就海事系统建造中型溢油应急回收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海洋运输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的内河运输和海洋运输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也至关重要。当前很多船舶碰撞事故都是由于船员操作失误引起的。船舶的自动化设备越来越智能,同时各种新的电力、通信技术也应用到船舶上,这就要求船员能够熟悉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船舶操纵模拟器能够使得船员熟悉船舶操作环境,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TC单片机的船舶操纵模拟器系统,对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进行了设计。本文设计的系统成本低、易于携带,因而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船舶油污染的状况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剑飞 《中国水运》2010,334(5):32-32
海上油污是海洋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不仅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的物质损失而且还会给海洋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极大的危害。船舶航行过程中发生的油污事故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损害更是不可估量的。随着海洋航运业的发展,潜在的船舶油污事故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如何防止船舶油污染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增长,液货船舶数量不断增多,船舶操作性污染事故日益增多。文中试图分析两起发生在天津港的操作性污染事故产生的原因,浅谈目前液货船在装卸作业方面存在的安全问题,从而提出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在避免液货船操作性污染事故发生以及减少海洋环境损害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肖建兵  王德政  栾法敏 《世界海运》2009,32(9):52-53,55
我国《海商法》第165条规定:“船舶碰撞,是指船舶存海上或者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发生接触造成损害的事故。”船舶碰撞是海上运输中突发的非正常事件,它直接威胁海上安全。虽然现代航海技术在逐步完善和进步,但并未彻底消除船舶碰撞的风险。相反,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船舶货物运输量逐年提高,船舶数量激增,并且朝大型化、高速化方向发展,这些因素导致世界各海区的船舶通航密度增大,从而使得船舶碰撞事故不断出现.通过对诸多碰撞事故的调查发现,碰撞发生后,船长对事故的处理和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船舶的日趋大型化与专业化,海上交通日益繁忙,导致船舶污染事故时有发生,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2010年3月1日,《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正式生效,这也标志着我国政府对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重视程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通过船舶污染预警机制来避免或最大化地降低船舶污染事故的发生,也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内河运输的快速发展,船舶交通流的增加,引航安全已成为航运界的热门研究课题。为了改善和提高内河船舶引航作业安全,本文在分析内河船舶引航作业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导致引航事故的原因,结合长江水域引航作业实际情况和特点,借助事故树分析法(FTA)对常见的事故进行定性分析。最后,针对可能导致引航事故的原因,根据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为内河船舶安全引航提出应对措施和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安飞 《中国船检》2008,(5):54-56
在世界航运史上,记录在案的油污染事故往往造成严重后果与巨额损失。近年来,随着中国石油进口量的逐年激增,我国对溢油污染的危机感日重,防范意识不断提升。2008年以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陆续公布了两批“中国籍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人名单”,该名单的出炉,为我国国际航行船舶在油污损害赔偿能力上提供了支持,也为我国水域环境形成了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解决我国内河船舶污染事故事后赔偿的问题,内河船舶污染损害责任保险的实施已迫在眉睫。从投保、承保、保费额度、赔偿等方面分析我国内河船舶污染损害保险目前开展的现状,从借助保险的市场经济手段有效防控船舶污染风险的角度入手,在充分参考国际船舶油污保险和我国环境责任险、机动车保险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风险评估、信息共享、应急协作、快速理赔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基于风险管控的内河船舶污染损害保险"9+1"机制,以实现有效管控内河船舶污染风险的目标,为下一步我国内河船舶污染损害保险的具体实施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油船的数量和吨位越来越大,油船进出港口次数日渐增加,船舶发生海损事故的几率也随之增加。由于船舶碰撞等海难事故而发生的溢油,也成为海域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目前我国的海上溢油应急防治能力还是较低的,与国际上相关先进成果相比,理论和实用性方面均有一定差距,提高海上溢油应急反应能力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陈刚 《广东造船》2004,(3):19-22
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填海筑港与道路建设以及房地产的开发,都对建筑用沙的需求量迅速增加,使得采沙和运沙的内河运输行业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近年来装有自卸设备的运砂船(统称为自卸砂船)的数量急剧增加,这类船舶的载货量也越来越大,目前已发展到3000吨级左右,其结构形式也五花八门,各式各样。从船舶技术的角度来  相似文献   

17.
《航海》2011,(4):26-27
近年来,海上溢油事故成为了海洋环境污染遭到损害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长三角地区又是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随着这一地区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大型船舶的往来更加频繁,再加上海底油管架设、深水航道整治以及深水港建设的全面铺开和深入推进,使得长江口水域的船舶溢油风险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8.
阚荣华 《中国水运》2014,(2):21-22,4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国内钢材市场的需求量不断加大,钢材的进IZl量也在不断增加。水上运输以其价格低廉、运量较大成为主要的运输方式。但由于钢材水上运输受多方面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装运钢材的船舶频繁发生事故,不仅影响了钢材运输量,也对水上运输监督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在本文中,我们在分析当前我国装运钢材船舶存在问题和水运监督部门的管理漏洞的基础上,对如何进行水上运输监督管理进行策略分析,为装运钢材船舶的内河运输监督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宁波-山港油船溢油事故风险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今天,石油需求量对我国不断的增长,随着国家能源政策战略性的调整,南京地下输油管线(包括宁波大榭码头在内)一大批危险品码头的建成投入,宁波-舟山港进出港油舶数量大大增大,危险品吞吐量逐年增大,船舶通航密度随之增加太快,导致航运事故发生率同时增加。在现代危险品船只开始趋于专业化和大型化的宁波-舟山港,沿海船舶污染的风险也随之增大。如果有大规模的船舶溢油事故发生,将给宁波-舟山港附近的经济建设,人民正常的生活和健康,沿海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直接给宁波市和舟山市的经济的发展造成伤害。文中把宁波-舟山港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这样四个:(环境因素、船舶因素、人的因素、管理因素)在油船溢油发生事故中的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船舶溢油损害索赔与评估的现状与发展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严峻,以及船舶溢油事故的频繁出现,国际上已有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船舶油污损害索赔机制;相应的溢油对自然资源损害评估技术也较为完整,并得到了法律的认可与执行。而我国由于尚未有成熟的机制和技术,使得管理工作中出现了种种困难,海上自然资源得不到很好的保护。本文不船舶溢油损害索赔与评估这一对不可分割的问题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粗浅的介绍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