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胥苗苗 《中国船检》2012,(9):I0006-I0006
韩国土地、运输和海事部(MLTA)日前表示,为了保持其世界顶尖船舶和机器出口商的地位,从现在到2020年,计划投资32亿美元发展近海和北极航运技术。这笔资金将被投入到韩国历史最悠久的海事研究组织——韩国海事科技学院(KIOST)。  相似文献   

2.
北极航道通航的重要意义及对我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北极气候逐渐变暖,北极冰盖加速融化,北极航道全面通航的可能性日益增加。北极航道将成为中欧、中美货物运输新通道,挑战传统远洋运输航线,改变国际航运格局,对我国未来航运事业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北极航道通航带来的全球性影响以及对我国经济、航运格局、能源格局以及地缘环境影响等角度,通过分析北极航道的历史与现状、全面通航所带来的优势与劣势,提出我国应对北极航道通航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俄美加等国北极争夺战及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以来,由俄罗斯“和平-1”号微型潜艇在北冰洋4261米深处插上俄罗斯国旗而引发的北极争夺战愈演愈烈,加拿大、美国、丹麦等北极周边国家纷纷出动,或派出破冰船赴北极考察,或拟在北极地区建立军事基地,或举行针对北极争端的军事演习,而俄罗斯新一轮北极考察行动也即将开始。北极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我国虽然不是北极圈国家,但北极与南极一样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北极生态关乎人类安危,我国拥有发言权,有权在北极地区从事海洋、矿业开发和商业等活动。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有义务维护北极地区的和平稳定,保护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受侵害。[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与已然熟知的全球现有经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或非洲好望角的跨洋航线相比,北极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缩短了亚欧、亚美航线的距离,没有拥塞,没有恐怖袭击、海盗等人为安全风险,但恶劣、严酷的自然环境以及人类至今还未知的通航风险不容忽视。8月,在北极航道最适合航行的时节,中国和韩国的两家船公司分别开启了最具里程碑意义的北极航运破冰之旅。无论是承载钢材从中国首航穿越北极东北航道驶往荷兰鹿特丹,抑或油轮从欧洲经北极东北航道抵达韩国,均不约而同地以"试航"对破冰之旅作了定位:积累极地与冰区航行经验,储备前沿船舶设计、建造、管理和操纵技术,历练极地航运人才,不仅成了探索北极航运商业化之路的首选目标,同时  相似文献   

5.
<正>在人们的记忆里,北极一直那么神秘、寒冷而宁静。然而,伴随全球变暖而导致的冰层不断融化,北极航道以及海底资源的诱惑把周边诸国的争夺暗战推向了巅峰。8月23日,加拿大总理哈珀开始了一年一次的宣示北极主权之旅。此次北上,哈珀不仅高调检阅了参加军演的官兵,而且还宣布了一系列旨在增强对北极实际控制力的投资计划。哈珀的高调巡游或许刺激了俄罗斯的敏感  相似文献   

6.
船舶     
《航海》2011,(5):31-31
据《韩国经济》8月25日报道,韩国现代重工研制的全球最大破冰货船已成功通过船型性能测试。该船破冰厚度17米,时速6节,长310米,宽51米,可运载19万吨铁矿石。报称,北极蕴藏大量铁矿石、天然气和原油等资源。如进行开发,将需要大型破冰货船;同时,北极航线可使亚洲至欧洲的航程缩短40%左右,但这一航线也需使用大型破冰货船...  相似文献   

7.
张向辉 《中国船检》2013,(7):11-14,128,129
虽然目前中国商船的北极航行之路充满艰辛,但不可否认的是,未来这条航线也孕育着无限商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加速融化,一些科学家乐观预测,在未来30年内北冰洋将出现夏季无冰期,北冰洋"黄金水道"开通成为可能。"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将成为北极航线的两条主要航道。一旦这两条北极航道常年开通,将成为联系东北亚和西欧,联系北美洲东西海岸的最短航线,可以节约大约40%的海上运输成本,届时北极航线可能成为苏伊  相似文献   

8.
中国参与北极航线国际机制的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极问题的焦点是北极航线权益的竞争.北极航线问题因为北冰洋的融化预期和随之而来的巨大利益,而变得愈来愈重要.中国在这一问题上不能失去话语权.而要争得北极航线问题国际机制上的主动权,更应对可能的参与障碍进行战略思考.通过对北极航线问题的重要性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在参与北极航线问题国际机制的可能方式,并探讨了参与北极航线问题的可能障碍,以及应采取的策略,从而为我国的北极航线问题上的利益争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北极热"现已成为航运业的热门话题。北极航运潜力巨大,经济价值可观,作为近北极国家的中国必须及早制定出有关北极的发展战略。针对中国在参与北极航运事务上所面对的外部环境,采用战略管理PEST分析法,对中国制定北极航运战略影响重大的政治、经济、科技等因素着手分析,意图为中国制定合理的北极航运战略提供借鉴。中国参与北极航运事务面对的国际政治环境复杂,贸易趋势大好,而自身科技水平较落后,因此,中国制定北极战略是迫在眉睫、必不可少的大事。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船检》2010,(4):74-75
韩国国内的第一家北极海域航线研究中心于日前正式在韩国海洋大学挂牌成立。该研究中心目前共划分有结冰海域航海技术、船体结构安全评估、适应低温度的船用配套装备研发、有关国际法规和相关国家法规研究、海运物流经济效益评估和航线与国际合作6个分科研究小组,有34名教授参加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王小波 《航海》1993,(6):35-36
生活在茫茫北极冰原上的北极熊是熊类中最大的一种,据说最大的北极熊直立时有3米多高,体重达900公斤,素以“北极王者”、“冰上恶霸”著称。可是,在同样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为什么没有北极熊的踪影呢?  相似文献   

12.
北极航运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海冰范围及冰层厚度都在变小,北极通航的商业价值加速凸显。本文在介绍当前关于北极海冰全部消融预测的基础上,描述了北极两航道概况及当前航运情况,提出了我国利用北极航道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海冰正在迅速减少,与此同时,海冰的厚度也在变薄。观测表明,近30年来,全球变暖现象在北极地区尤为明显。在过去100年间(1906-2005年)地球表面温度提高了0.74℃,而北极地区升高幅度则是其他地区的两倍。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北冰洋的海冰对全球气候变暖十分敏感,从而常发生陡然减少的现象。据《北极气候影响评估》的估算,北极地区的变暖速度是世界其他  相似文献   

13.
李源 《船舶》2023,(1):7-11
北极航道显著的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使其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气候变化、科技进步和保障体系逐渐完善的共同推动下,未来北极实现常态化、规模化通航成为可能。当前航行北极的船型已呈现多样化趋势,形成窗口期和季节性通航模式。未来北极航运的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和制约,与此同时,政策因素更增加了北极航道开发的不确定性。该文对未来北极航运发展趋势和模式进行展望和探讨,并提出发展北极常态化航运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北极航线机会和威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极问题的焦点是北极航线权益的竞争.北极航线问题因为北冰洋的融化预期和随之而来的巨大利益而变得愈来愈重要.在分析北极航线问题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开辟北极航线的机会和威胁.机会主要表现在北极航线的开辟能够降低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北极航线具有巨大旅游价值、亚洲的高纬度港口将成为新的国际航运中心等方面;威胁主要表现在北极航线的价值属于资源拥有者、我国企业面对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国的南北方经济将会受到不同影响等方面.进而提出了中国应采取的国家战略,并从中国航运企业的角度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北极海运对北极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北极地区生态环境的特殊性,从船舶正常操作、意外事故等方面定性地分析北极海域日益增多的海上运输活动对脆弱、敏感的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海上运输活动将对北极海洋、大气、生物等方面产生潜在的威胁和显著的影响。因此,各相关组织和国家应在法制建设、设施完善、科学研究、技术革新等方面加强合作,在尽量减轻海上运输活动对北极生态环境影响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北极地区的海上运输,进一步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胥苗苗编译 《中国船检》2011,(4):I0014-I0014
美国船级社(ABS)正联合韩国现代重工(HHI)对一艘在北极范围内航行的LNG船舶的基础设计及货舱系统参数进行评估。该船运营航线途经喀什海和巴伦支海到达欧洲或美国。  相似文献   

17.
邓贝西 《船舶》2023,(1):1-6
2022年爆发的俄乌冲突是长期以来俄罗斯与以美国领导下的北约之间矛盾激化的结果,对全球大国关系和国际政治格局产生持续重大影响。位于俄北冰洋专属经济区管辖范围内的北方海航道构成现阶段北极航运活动的主体,亦受到当前俄乌局势的严峻冲击。该文在总结地缘政治事件对北极航运普遍性影响的基础上,评估当前国际形势对北极航道经济前景的影响,并提出我国应充分考虑西方制裁和全球经济波动等多方因素,从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经济安全和通道安全的角度出发,科学和客观地评估当前北极航运发展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气温变暖趋势的显现,北极通航问题日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但是要实施北极通航,必须对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清楚的认识文中从法律法规、环境保护、船舶和航行奈件,以及船员培训和认证等方面,对中国实施北极通航可能存在的一些瓶颈问题作了初步分析,可为从事北极通航问题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船舶首次穿越北极东北航道纪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海冰的快速消融,使北极东北航道的开通成为了可能。我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中国"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完成了我国航海史上在北极东北航道的首次航行。笔者参加了我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记录了从2012年7月22日至8月2日"雪龙"号船首航东北航道的实际情况和航经水域的气象水文特点,并对东北航道的适航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张向辉 《中国船检》2011,(10):I0006-I0006
俄罗斯LNG开发商Novatek已开始对首艘苏伊士油轮进行北极航道适航工作。数据显示.油轮“VladimirTikhonov”号.冰级符号为“1A”,15935万载重吨.从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港口出发,计划于9月18日到达泰国马塔府。通过北极航道.该公司尝试运输亚马尔半岛LNG项目的货物。该公司财务总监MarkGyetvay称,6月末.Novatek开始首次北极航行,货物由7375万载重吨的油轮“Perserverance”号承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