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戚建民 《航海》2014,(2):50-52
随着长江口深水航道条件的改善,通过深水航道的大型船舶流量显著提高。根据通航规定,凡吃水在7米以上的船舶可在深水航道进出,因而近年来吃水10米以上的大型船舶在深水航道迅速增加,不仅推高通航船舶流量的明显增长,而且使得通过深水航道的船舶实际吃水和尺度也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2.
李峰  曾乐  刘斌  蔡昊  施勤  林治家  郝江凌 《水运工程》2023,(11):173-179
为了进一步改善长江下游重点航段的航标布设方案和航路航法,完善通航环境,探索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辅助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虚拟航标布设优化的方法,并以密集港区临港侧航道、深水复合航道和主航道到港口“最后一公里”航道为例进行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电子航道图,针对船舶交通流的船舶轨迹回放、碰撞危险度分析、船舶轨迹线分析、航道门线分析和船舶航标间距分析等方法能够以可视化的手段有效地找到航标布设方案的薄弱位置,为AIS虚拟航标的增设优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内河航道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引入交通流理论与船舶领域概念,将航道中连续行驶的船舶视为船舶交通流,对航道通过能力进行了研究。分别给出了航道理论通过能力、可能通过能力与设计通过能力的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对影响航道通过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航道等级、船舶吨位、畅行速度、船舶领域尺度是决定航道通过能力的关键因素,水文气象条件、夜航条件以及船舶实载系数影响航道可能通过能力。针对船舶到达航道的不平衡性及其日交通量概率分布规律,提出选取设计交通量的原则和方法,论述了根据航道服务水平确定设计通过能力和航道规模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4.
匡冠生 《中国水运》2009,(12):52-53
长江部分航段实行船舶定线制后,把原来的混合交叉型航道改为深水航道、推荐航道和特定航道,在深水航道上由分隔带(线)分隔大型船舶的上、下行,设立大型船舶的上、下行航路,在同向行驶的上、下行航路外侧设立供小型船舶行驶的推荐航道,  相似文献   

5.
洋山深水港船舶航行模拟研究的船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的初步设计过程中,涉及到航道宽度、航道水深、回旋水域等基本数据的确定。笔者采用船舶操纵模拟器进行航行模拟研究,根据洋山深水港设计规划和集装箱船舶的发展趋势,通过研究、分析、比较,选择最合适的船型,尤其是船舶主尺度和船舶吃水等基本数据,为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的初步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船舶操纵模拟器在船舶通航安全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船舶日趋大型化,导致原有航道和港口不能满足大型船舶的安全通航或靠泊要求。针对转向频繁、转角大、掉头区域不足、水深较浅的高难度航道,在船舶操纵模拟器上实施大型船舶通航安全的模拟试验,并对结果进行评估,进而对狭航道的设计或改造工程进行验证,并提出通航安全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船舶航道交通流量日益增加,给船舶航道管理带来挑战,为了提高船舶航道交通流量预测准确性,得到好的管理船舶航道,构建一种船舶航道交通流量预测系统。首先研究船舶航道交通流量预测系统的现状,描述船舶航道交通流量预测系统的工作原理,然后通过对船舶航道交通流量历史数据进行学习,构建船舶航道交通流量预测模型,并将该模型嵌入到船舶航道交通流量预测系统中,最后进行了船舶航道交通流量仿真预测测试,该系统的船舶航道交通流量预测精度不仅可以满足船舶航道交通管理的实际要求,而且船舶航道交通流量预测性能要优于其他系统,表明本文系统是一种可靠、精度高的船舶航道交通流量预测系统。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及长江口航道是船舶航行的危险及复杂区域,影响船舶操纵与避让的因素有航道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因素、人员对船舶操纵性能的掌握因素、航道管理因素等。船舶在此航行时的避碰措施包括真正做到正规瞭望、严格按照航道规则航行、良好船艺、做好应急准备等,船舶在避碰中要保持安全会遇距离,及早采取避让行动,正确掌握转向避让和变速避让方法,并查核避让效果。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技术对航海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船舶和航道信息数字化、船舶操纵数字化、船舶管理模式的变化、航海教育的变化四个方面,论述了数字化技术对航海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郭刚  刘畅 《珠江水运》2004,(5):44-45
航道工作船舶是航道维护和建设的重要装备,其机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船舶的作业安全、工作质量和费用控制.当前广东省航道系统正在进行管理模式的改革,一方面新建船舶机电设备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部分老龄船、超龄船仍在继续使用,这对航道船舶的机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航道维护管理船舶是长江干线航道管理机构履行国家赋予职责、保障航道安全畅通所必需的装备,是航道维护管理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所述长江下游航道维护管理船舶的标准化研究探索,旨在推进航道维护船舶的科学规范配置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为使大型船舶在限制性航道航行时达到较为理想的节能减排效果,根据船舶在航道中的水动力水池试验与数值模拟试验结果,结合船舶在限制性航道的水动力特点,分析船舶航行阻力的成因和分类,提出降低船体表面粗糙度、采用合理航速、采用纵倾优化技术等易于施行的减阻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条帚门航道通航能力,借助局部密度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条帚门航道船舶类型、位置、航速和密度等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分析船舶流量时刻、日变化的时间特征。结果表明:船舶以码头、主航道为依托,高度集中于水深条件良好的深水航道,货船数量占大型船舶总量的69.35%,小型船舶以工作船为主,占40.34%。条帚门航道船舶速度以中低速为主,尤其是货船和油船,较高速度的船舶主要是集装箱船、工作船和客船。小型船舶活动随时间变化明显,呈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状态,大型船舶活动对时间变化不敏感。条帚门航道交通量日分布中,大型船舶数量是小型船舶数量的2~3倍。该结论对提升条帚门航道通航能力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船舶引航工作事关维护国家主权,除此之外还可优化船舶驾驶的安全性。船舶引航人员需结合船舶自身的情况,不仅要掌握航道环境,还要了解港口的水文气象情况,这样才可保证船舶引航的安全。为了加大船舶引航力度,需要将船舶领域相关理论融入其中,充分发挥出船舶引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弯窄航道通航单船最大平面尺度的确定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弯窄航道曲率半径小、航道宽度窄、斜流较强,是典型的困难航段之一,往往成为限制全航线通航船舶最大尺度的“瓶颈”。弯窄航道散布于国内外江河及海上的狭水道,研究其通航船舶的最大尺度,具有实际意义。本文借鉴同行专家在该领域中的成果,提出了确定通航弯窄航道单船的最大平面尺度的方法及计算步骤,并以川江柴盘了航道为例加以演算。  相似文献   

16.
航道条件对船舶航行可靠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可靠性理论及回归分析来研究航道条件对船舶航行可靠性的影响,并建立其航道条件诸因素影响的可靠性模型,以提供驾驶员对航道条件影响船舶运行的直观认识,并为驾驶自动化提供数理模型。  相似文献   

17.
宁波舟山港核心港区进港航道已出现阶段性饱和。在核心港区进行超大型船舶码头建设,须细致分析航道通过能力承载力和泊位本质安全水平。以在金塘港区新建3个30万吨级原油码头为例,运用潮汐窗口理论分析了宁波舟山港核心港区超大型船舶的航道通过能力,运用船舶模拟操纵技术分析了超大型码头的船舶净间距要求。研究结果表明:1)宁波舟山港核心港区航道通过能力可以承载新增3个30万吨级原油码头带来的通航压力。2)建议相邻大型码头船舶净间距不小于1倍船长。  相似文献   

18.
张浩  肖金龙  温泉 《水运工程》2019,(7):110-114
针对长江中游干线航道服务系统能力不足的问题,研究该航段通行船舶运力及构成的变化特征,以促进航道服务水平和航运经济效益的提高。通过数据调研和统计分析发现,近年来长江中游干线航道服务船舶流量年均递减率1. 8%、总净载质量年均递增率9. 0%、船舶年均大型化率11%;以城陵矶断面为界,上、下航段船舶日均流量之比为1∶2. 2,上航段内5 000 t及以上船舶占比持续增长,5 000 t以下船舶占比不断下降;下航段内万吨及以上船舶占比持续增长,万吨以下船舶占比持续下降。结果表明,随着长江中游干线航道条件的改善,船舶大型化显著,对航道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结合安全生产的要求,分析了珠江航道的特点,指出珠江内河船舶驾驶员实操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珠江航道的特点和实际工作经验,提出加强珠江内河船舶驾驶员实操技能培养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远海航道船舶流量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同时具有强烈的非线性,传统线性建模方法无法对远海航道船舶流量进行高精度的拟合,使得远海航道船舶流量预测偏差大。为了克服当前远海航道船舶流量预测系统存在的局限性,设计了基于神经网络的远海航道船舶流量预测系统。首先分析当前远海航道船舶流量预测系统的研究现状,指出各种系统存在的缺陷,然后利用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建模性能设计了性能良好的远海航道船舶流量预测系统,最后对该远海航道船舶流量预测系统的有效性进行了测试。本文系统可以高精度实现远海航道船舶流量预测,远海航道船舶流量预测误差远远小于实际应用要求的临界要求,并与其他系统进行对比分析,本文远海航道船舶流量预测系统的预测效果明显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