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虚拟航标是一种综合了电子海图和AIS系统的新兴航标应用技术,文章介绍了虚拟航标的优点和分类,并且介绍了在海图上的表示方法以及在航海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海图以及信息显示系统(Electronic Chart Display and Information System,ECDIS)和长江电子航道图的广泛应用,虚拟航标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主要介绍了长江电子航道图虚拟航标的概念和类别,探讨了长江电子航道图虚拟航标和实体航标的优势和劣势,并参照了目前两大类虚拟航标显示符号方案,结合我国虚拟航标显示方法和长江电子航道图自身特征,提出一套长江电子航道图虚拟航标符号显示方案。  相似文献   

3.
范新云 《中国航海》2007,(3):33-36,60
航标类物标是组成电子海图重要的点状类物标元素,在制作电子海图时为了便捷地输入航标类信息,有必要建立电子海图航标数据库,参照电子海图制作标准(S-57)细分航标库的结构内容、分类,全国沿海海区的航标表或从助航网站的航标资料作为航标库的数据来源,简要介绍了电子海图S-57标准和电子海图的属性采集,应用CARIS程序代码实现数据库与制作电子海图时的关联,着重探索了利用AIS台网系统实现实时电子海图数据库小改正的新构思。  相似文献   

4.
虚拟航标是现代化船舶助航服务新技术,该技术涵盖了计算机技术、卫星导航定位新技术、电子海图以及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简称AIS系统)等高新技术手段。本文主要介绍了虚拟航标的定义、优点以及使用局限性,并对虚拟航标的实际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虚拟航标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航标是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电子海图和AIS等现代高新技术的新兴航标应用技术。文章主要介绍了虚拟航标的定义、优点和局限性,指出了虚拟航标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可供航海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穆琦 《世界海运》2011,34(3):52-53
虚拟航标技术是一门广泛应用于现代船舶助航服务的高新技术,它综合运用了计算机技术、AIS技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和电子海图技术,具有设置速度快、成本低、不受环境影响等优点。介绍虚拟航标的定义、分类,同时分析虚拟航标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基于实时视景仿真技术的海上航标监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航标系统是海上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上海海事局厦门航标处的航标日常管理与实时监控的实际业务需求,开展了利用实时视景仿真技术与电子海图相结合构建海上航标监管系统的应用研究和系统实现等工作。该系统的实现,有利于航标设置方案的审定与选择,有利于监控者对现场环境的把握和应急决策。  相似文献   

8.
电子航标服务信息系统(E-ANSI)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信息技术在航标系统的应用,促使航标系统向信息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实现航标信息的实时监控与发布,为航海安全提供可靠保障。根据国际航标协会(IALA)提出的电子航标服务信息系统(E-ANSI),研究航标遥测遥控技术、基于Internet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的助航信息实时发布技术,实现符合国际航道组织(IHO)S-57、S-52标准电子海图的航标信息显示与管理,及AIS信息显示的一体化航标助航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9.
林芳  贾淑娟 《航海》2011,(6):71-73
AIS虚拟航标是近年来在AIS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助航标志,由于具有传统航标所不具备的特点,在中国及世界上很多国家航海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基于AIS虚拟航标的重要性和不断普及,对其在HPD数据库中的存储形式和海图上的表现方式的研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介绍我国海上应急搜救工作中电子海图的应用现状,并通过分析典型的电子海图应用系统,对基于矢量图件的数图交互技术进行应用研究.讨论电子海图的三维可视化技术,重新探索在三维模式下港口、泊住及航标等通航要素的显示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型的电子海图显示系统开发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国外一些成熟的ECDIS系统和先进的GIS系统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开发电子海图显示系统的方案,并按照这一方案开发了可以作为舰船导航信息综合显示平台的电子海图显示系统。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电子海图的船舶操纵仿真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主要介绍最近研制的由微机、高分辨率显示器、图形卡、操纵控制箱等组成的基于电子海图船舶操纵仿真器的两个主要技术──船舶操纵数学模型和电子海图技术,最后还介绍了该仿真器在航海实际中的一个应用.在数学模型中,考虑到航海实际的需要,提出了一个适合常速、低速和大漂角等各种情况的水动力计算模型以及四象限舵力和浆力的算法.另外,考虑了浅水、岸壁、风、流、浪的影响及附属操纵设备──拖轮、缆绳、锚链等对船舶的作用.本仿真器的电子海图装置,不仅能实时显示船舶所在海域的海图,动态显示船舶的二维俯视图象及运动姿态、航行轨迹,还可根据需要选择性地放大、缩小海图、显示各种岸基设施,并且可以记录模拟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制作航迹图的硬拷贝以及在显示器上再现,以供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船舶航行实验是船舶完工以后,验收时按规定进行交船试验的重要部分。传统的试验方法是通过GPS定位、人工测量和记录,再进行分析,耗费许多人力、物力。本试验方法是在GPS定位技术、电子海图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基础上设计的新型试验系统。在航行试验时由GPS获取实时的位置信息,将位置信息显示到电子海图上,另外由数据库存储试验数据,试验结束时由计算机自动处理得出试验结果并可打印。使用情况表明该系统可以准确、方便地完成航行试验,试验结束后还可以离线分析,为未来的船舶设计积累相关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陈士清 《水运工程》2020,(4):115-119
为验证倒运海水道整治工程是否达到整治标准的通航要求,选取斗朗—川槎大桥段作为实船试验河段,采用该航段设计船型500吨级满载船作为试航船,进行实船适航试验。测量试验河段的水深地形、表面流速流向、航标配布和水位,试验船舶沿设计航线进行上下水航行,实时测量试航船舶航行轨迹、对岸航速、舵角、漂角、船舶与河岸之间的安全距离等航行指标及航行状态,并结合通航规范及标准,对整治后航道技术参数的合理性、航标配布的合理性等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本试验航段的整治效果达到了整治标准的通航要求。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船舶避碰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美国MapInfo公司开发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生成全局监控多层矢量电子海图,并结合GPS导航技术,开发了相应的监控程序和通讯服务程序,对航行船舶进行动态监控,实现船舶的避碰.本文详细阐述了船舶避碰系统的总体组成,探讨了用VB和动态数据交换(DDE)技术实现船舶的定位及GSP系统与MapInfo接口通讯的具体方法,从而解决了MapBasic不能直接读取串行通讯端口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6.
林强  徐峰 《水运工程》2011,(3):126-130
"南浏段"数字航道系统主要由电子航道图系统、综合监控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及系统支撑平台等组成。综合监控系统是数字航道应用系统的核心,主要由航标遥测遥控平台、船舶监控平台、水位监控平台3部分组成。该系统正式运行后,在航标技术信息动态监控、工作船舶动态监控、水位动态监测、标志被打及船舶交通事故调查取证等航道维护日常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高了航道维护工作效率。未来随着航道科技的不断进步,综合监控系统将拥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在电子海图上叠加显示船舶运动轨迹对船舶航迹分析和海上事故回放具有重要意义.船舶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报文提供了一种新的船舶动态和船舶运动轨迹获取方式.由于有关船舶动态的AIS报文发送频度较高,致使船舶运动轨迹点较为密集,这种情况将会导致电子海图系统在显示较长时间段船舶运动轨迹时,速度下降,从而降低了系统的用户友好性.利用垂距法对船舶动态数据按照电子海图显示比例尺进行分层.当电子海图显示比例尺较小时,仅显示船舶运动轨迹轮廓,而当显示比例尺逐渐增大时,显示海图显示地理范围内更详细的船舶运动轨迹信息.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船舶运动轨迹的显示速度.  相似文献   

18.
基于MapX的电子海图显示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新的面向S-57国际标准电子海图的显示方案。在分析S-57等标准的基础上,对电子海图进行解封装,建立一种Access数据库与空间二进制文件相结合的数据结构,结合MapX控件,在Delphi平台上实现电子海图的绘制、显示与操作。该方案成功地应用于某船舶监测系统,具有良好的显示和操作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9.
以"长江南京至浏河口段数字航道与智能航运建设示范工程"为依托,基于Android移动开发平台,开发航标动态移动监控系统。该系统操作灵活,携带方便,可有效地解决航标维护过程中存在的生产效率低、故障告警和维护响应周期长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