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巷道中,地下无轨车辆行驶制动的稳定性与制动系统性能密切相关.基于LCB和PosiStop制动液压系统及其原理,提出了在2 m3铲运机上采用PosiStop制动系统,并进行了设计、计算与应用分析.实际使用效果表明,在2 m3铲运机上采用该新的制动技术,可提高地下铲运机的安全性能,满足地下安全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锦屏二级水电站辅引3#施工支洞穿越锦屏山系中部第五出水带,地下涌水非常丰富,单点稳定涌水量达2.5万~4.5万m^3/d,汇水稳定总量在支洞开挖期间达8.5万m^3/d,在引水隧洞开挖期间达13万m^3/d。为保证支洞安全顺利贯通和主洞的正常施工,抽排水系统的设计非常关键,经过多方论证,引入了煤矿系统的水仓抽排水设计和...  相似文献   

3.
纵向压力作用下重载机车与轨道的动态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重载机车的轮轨动态安全性,考虑车钩纵向力对重载机车与轨道结构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根据实测车钩力和线路不平顺,对重载机车在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上制动时的轮轨动态相互作用性能进行了仿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纵向车钩力为1500kN,车钩自由角为3°的工况下,重载机车以80km/h的速度在直线轨道上和以60km/h的速度在曲线轨道上制动时,所有轮轨安全性能指标满足行车要求.  相似文献   

4.
整孔箱梁按100年使用寿命设计.梁体采用C60高性能混凝土,整孔33m箱梁梁体混凝土数量设计为315.5m^3,其中顶板175m^3.腹板70m^3,底板60m^3,对于这种特殊箱型结构的混凝土施工.在其模板的质量、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浇筑顺序、振捣方法等必须有严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一、制动液的作用及特性 在轿车和轻型汽车上广泛采用液压行车制动系统。汽车使用的制动液(与离合器液).是汽车液压制动系统所采用的传递压力的工作介质。它属于非石油制品。它必须有适当的润滑能力,良好的抗气阻性,一定的水溶性和良好的抗腐蚀性及与橡胶的配伍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善由电子感应控制汽车制动系统的性能,研究了汽车感应制动模糊自整定PID参数控制的方法.采用一阶延迟模型近似的曲线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和最优PID控制器经验公式,依据单一路面下汽车感应控制的制动控制效果,确定PID的3个参数初值,设计了模糊PID参数调节器,并在单一路面和变化路面上,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模糊自整定PID参数控制的汽车电子感应制动系统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估计的纵向附着系数与设定的理想附着系数之间误差较小,当制动初速度为160 km/h时,在单一路面上,误差为-0.71~0.14,制动距离为114.5 m,制动时间为5.28 s;在变化路面上,误差为-0.71~0.15,制动距离为128.61 m,制动时间为7.625 s.  相似文献   

7.
以FSC(formula student China)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为背景,针对比赛规则对赛车的制动系统进行了研究开发。运用Catia建立车辆的三维制动模型,利用Matlab对制动系统性能进行仿真,基于Ansys Workbench对模型进行有限元优化分析。通过计算得到优化后的制动系统在附着系数为0.9的赛道上,制动力分配系数为0.618 8,与目标制动力分配系数0.62基本一致。实车验证表明:制动力分配系数满足赛车制动系统的需要,在制动时能够使赛车四轮同时抱死,满足赛车安全行驶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围绕轨道车辆普遍采用的微机控制直通电空制动系统,介绍了制动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控制原理,分析了制动系统的技术特性,总结和探讨了制动系统智能化的技术发展趋势,从制动系统的智能控制与智能维护两方面,对制动系统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研究结果表明:轨道车辆制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机电气(液)”耦合的动态时变非线性控制系统,其服役过程与故障行为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和小样本性的特征;在制动系统控制技术方面,相较于理论制动力控制,速度黏着控制和减速度控制2种制动控制模式在处理外界干扰影响时控制效果均有所提升;针对制动系统控制中存在的外界干扰、性能衰退或潜隐故障等不确定因素,基于参数辨识和闭环反馈的自主智能控制是制动系统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核心目标是实现外界干扰的自适应、性能衰退的自保持以及潜隐故障的自调节;在制动系统维护技术方面,制动系统运用维护主要涉及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对于故障预测与状态评估的研究还很少;充分利用制动系统服役状态信息,加强多源因素耦合作用下的制动系统服役行为与演化规律研究是制动系统智能维护技术的发展趋势,应进一步开展制动系统的服役性能一致性分析评价、传感器布局优化和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汽车的制动性能,采用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ed braking system,ABS)与电子制动力分配(electronic brake force distribution,EBD)系统联合控制制动系统的方法。设计基于滑模控制的ABS和基于模糊控制的EBD系统。分别在干、湿沥青路面2种条件下对ABS/EBD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ABS/EBD控制系统能充分利用ABS和EBD的优点,大大提高汽车的制动效能。  相似文献   

10.
基于汽车安全状况的CST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汽车制动系统的工作状态与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系统之间的联系,提高汽车安全性能的整体水平,提出了基于汽车安全状况的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装置(CST)控制系统思想.即以单片机控制技术为核心,对汽车制动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实时检测,判断制动系统安全状况,利用毫米波雷达实时监测本车与前方车辆(或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运用行车安全距离模型以确定本车的安全状态,一旦发现制动失效和制动不良,或距离超出安全范围时,则立即将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系统推出至全伸状态,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当制动系统完好或安全隐患不复存在时,则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系统自动回缩,实现根据汽车所处的安全状况自动确定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系统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1.
To improve the braking safety of automobiles, the author studie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ial brake on the stabilities. To analyze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ial brake, automotive subsystem models were built by applying ADAMS/CAR, and automotive mechanics simulation model was built by setting the main subsystems such as body, engine and brake. The simulation model studied the distribution mode of three kinds of differential brake, and beeline braking stability and turning braking stability were simulated. It shows that differential brake can amend turning shortage of automobile brake and improve its braking stability, but the effect of automobile mass on its braking stability is great. So the distribution mode of braking force and the effect of mass change should be considered while differential brake is applied.  相似文献   

12.
优化结构闸片对制动盘温度及热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列车制动产生摩擦热对制动盘的耐热疲劳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摩擦热流分布与闸片结构的关系,提出一种优化闸片摩擦块固定位置,达到改善制动盘摩擦热分布的方法,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优化前后的闸片制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闸片优化前相比,闸片优化后制动盘最高温度和热应力分别下降的17%和23%,沿制动盘径向分布更均匀.  相似文献   

13.
发动机制动和排气制动对客车制动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道路试验和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发动机制动、排气制动工作时对客车前、后桥的制动力分配和制动稳定性的影响,发现客车在发动机制动和排气制动参与制动过程时,将形成两个同步附着系数点,其中一个出现在附着系数很小时,另一个点低于原车的同步附着系数。两个同步附着系数的大小与持续制动形式、变速器档位和汽车行驶速度有关。这样汽车在附着系数很小和比较大的道路上使用发动机制动或排气制动的同时,如果需要利用主制动器进一步减速,则可能处于不稳定的制动状态。由此表明持续制动系统的工作将使汽车的制动特性和稳定性发生很大的改变,必须在制动过程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制动条件下平均摩擦系数计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合金钢盘与铜基摩擦材料构成的摩擦副,利用缩比惯性试验台,在转动惯量46 kg·m2条件下,进行了不同工况制动试验研究,并采用UIC标准和中国标准计算平均摩擦系数.结果表明:随着制动初速的升高,两种方法计算的平均摩擦系数差别增大.这是因为制动初速度较低时,摩擦系数在整个制动距离分布差异较小,且平均摩擦力与瞬时摩擦力差别不明显,两种计算方法得出的结果均集中在制动中期,差别较小.当制动初速度较高时,摩擦系数集中分布在制动初期,UIC标准计算结果偏向于制动初期的摩擦系数;制动初期摩擦力明显低于平均摩擦力,中国标准计算结果偏离制动初期的摩擦系数,两种计算方法得出的结果差别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汽车制动的有关理论和标准,建立了汽车制动试验数据采集系统,开发了汽车制动性能试验分析软件,利用所开发的汽车制动系统性能测试系统及分析软件,对某轻型汽车的轴间制动力的匹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分析软件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功能较强、对汽车制动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差动制动对汽车制动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汽车制动的安全性,对差动制动的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运用ADAMS/Car软件建立了汽车各子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对主要子系统进行相应的设置,建立了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进行了直线制动及转弯制动稳定性仿真分析,研究了差动制动对制动稳定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差动制动方式可以减小汽车转弯制动时的质心侧偏角,提高汽车的制动稳定性,但汽车质量对于制动稳定性影响较大,因此,应用差动制动时应注意制动力分配方式,并考虑质量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制动特性对列车纵向冲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秦线重载列车实际运用中出现的纵向冲动过大的问题,使用基于气体流动理论的空气制动特性仿真和基于刚体动力学的列车纵向动力学联合仿真方法,研究制动波传播的均匀性、制动波速、制动缸升压特性等制动系统特性对纵向冲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制动波速不变条件下,制动波匀速传播与非匀速传播时列车纵向冲动水平基本一致;制动波速对列车车钩力影响显著,波速越高,车钩力越小;在列车制动能力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列车首尾车制动缸压强曲线开口度的收敛,纵向冲动明显降低,最大车钩力发生位置向列车后部移动.  相似文献   

18.
以往手工设计计算制动器过程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及时间,而且最终的计算结果也常常不能令人满意.利用VC++,Oracle等软件开发了制动系统设计计算软件,并通过设计软件接口,以及对其他设计软件的二次开发,实现了性能计算,参数化建模等功能.  相似文献   

19.
汽车气压制动系统动态分析键图仿真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键图理论,研究了汽车制动系统键图模拟的动态仿真过程,建立了双腔制动阀、管路、气室、紧急继动阀、半挂汽车的键图模型。与传统动力学分析方法对比分析表明,键图模型变量少,模型直观,元件增减方便,能有效描述汽车气压制动系统各元件制动力的传递关系与控制信号的流向及因果关系,真实反映汽车的制动特性,为制动系统的动态仿真及控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汽车制动能量回收方案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制动系统磨损,提高车辆动力性,降低油耗和排放,回收汽车制动时的能量是一种有效的措施。给出回收制动能量的方法,并对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一种效率较高的能量回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