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轴机车径向转向架的研究与橡胶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我国6轴机车径向转向架的研制刚刚开始,与传统转向架相比,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设计上均要求在观念上有所突破,存在一定的难度。文中分析了传统转向架的局限性及研制径向转向架的目的,分析了径向转向架的机理以及设计原则,特别分析了径向转向架轮对剪切刚度及其对设计的指导意义。在径向转向架的设计中,普遍采用了橡胶元件,这些橡胶元件的性能对径向转向架的功能有很大影响,必须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黄伟  金鼎昌 《铁道学报》1998,20(A04):44-49
应用机车径向转向架等效模型分析了振型与等效刚度的对应关系,以便能够直观、迅速且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解决其系统稳定性问题。然后利用该等效模型分析机车径向转向架的内在机理和根本特性,揭示其与传统机车车辆转向架的根本区别及其优越性和局限性,并提出改善的根本方法。最后分析了参数对机车径向转向架各振型稳定性的影响,以便揭示参数影响的本质规律并进行参数优化。  相似文献   

3.
机车径向转向架的弯曲,剪切及牵引刚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孙翔 《铁道学报》1995,17(1):21-28
本文提出了机车转向架的三个等效刚度(即弯曲刚度Kb,剪切强度K及牵引刚度K1)的概念,并分别对常规机车转向架及机车径向转向架导出了这三个刚度的表达式,建立了机车径向转向架的简化等效模型。经分析得出,常规转出加的这三刚度有强烈的相关性,而机车径向转向架的三个刚度则有可能相互独立,设计得当时可实现曲线通过、横向稳定性及动轮驱动系统粘滑振动稳定性三方面性能的良好协调,使机车径向架向架的应用范围及其动力学  相似文献   

4.
机车径向转向架的等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伟  金鼎昌 《铁道学报》1997,19(6):23-29
全面地考虑机车车辆的实际情况后,提出了十个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的概念,导出了同时适用于常规转向架、车辆径向转向架和机车径向转向架的通用表达式,用简单、直观的状态方程统一表示这几种情况的半车模型的动力学性能方程,并与轨道参数和应用参数相结合,建立了机车径向转向架的统一等效模型,为分析机车径向转向架的内在机理和根本特性以及进行参数分析和参数优化提供了方便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机车径向转向架的机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机车转向架必须承担牵引任务这一基本点出发,分析了机车径向转向架的结构特点.并从机构活动度的角度,阐述了机车径向转向架的不同结构形式,研究了机车径向转向架的运动关系及机构受力情况.文中还对机车径向转向架轴箱定位装置的形式及其刚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牵引与导向在机车径向转向架上的协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机车转向架的功能出发,分析机车转向架的牵引与导向问题,提出了机车径向转向架的设计原则。文中指出,通过正确的结构设计及参数选择,可以解决常规机车转向架所元法解决的问题,实现机车径向转向架牵引与导向功能的良好协调。  相似文献   

7.
通过理论分析与动力学建模仿真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分析了传统机车转向架和径向转向架牵引与导向性能及直线运行稳定性。认为减小轮轨冲角是提高机车曲线通过性能的最有效途径,径向转向架牵引与导向功能达到了良好的协调有利于冲角的减小。同时发现轮对纵向定位刚度只在一定范围内对轮轨冲角影响较大,牵引力作用下较无牵引力作用下轮轨冲角大。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30 t轴重重载技术体系中还没有30~33 t轴重内燃机车的现状,基于25 t轴重HXN3机车技术平台,提出33 t轴重内燃机车分别采用三轴传统转向架和三轴径向转向架2种基本方案。建立机车发挥牵引力时的动力学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研究机车曲线通过时导向轮对车轮横向蠕滑率的特点及其对纵向黏着力的影响,并基于总蠕滑率的考虑给出曲线黏着计算公式。针对大半径、小半径两类曲线,对比研究径向转向架和传统转向架通过曲线时导向轮对左右侧车轮黏着系数和蠕滑率的特点,揭示采用径向转向架对改善曲线黏着的优势。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我国研制大轴重、高黏着内燃机车转向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中间轮对横动量、轮轨接触状态、转向架设计等方面分析了DF8B内燃机车轮缘非正常磨耗的原因,并介绍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及建议。认为应用径向转向架技术在减少机车动轮轮缘磨耗、提高动力学性能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三轴径向转向架机车曲线通过性能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M公司的电气动力部承担了一项六轴机车径向转向架的综合研究与发展计划。这些转向架上装有使轮间冲角减小的导向机构以减小曲线上轮轨磨耗。该研究计划中包括了对常规北美转向架和径向转向架两者进行的广泛的数学建模,给出了这些转向架的曲线通过性能的比较。比较用的参数有净横向力,冲角,轮轨磨耗指数。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铁道部提出的牵引5000t、120km/h重载提速货运机车的要求,采用径向转向架技术和交流传动技术,不仅能显著改善机车的动力学和牵引性能,还能大幅度降低机车的维修成本,提高机车可靠性。本文通过对比计算分析得出了径向转向架与非径向转向架在结构、动力学和牵引性能方面的差异,并且介绍了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两种径向转向架的结构布置和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12.
在HXD1C型交流传动机车转向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径向转向架。文章阐述了这种三轴电力机车径向转向架的技术参数、结构特点、动力学分析与计算,指出该径向转向架相对于HXD1C型机车的转向架在结构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针对山区小半径米轨线路的特点,对3B0机车和装有径向转向架的2C0机车两种6轴机车的转向架方案进行动力学计算分析比较,得到了两种机车均符合80km/h运行速度要求和从实际出发选用径向转向架2C0机车更为有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DF21型机车是专门为昆明铁路局米轨铁路制造的C0-C0轴式内燃机车,为了适应该线路的复杂曲线,采用了自导向径向转向架,目前共有12台机车投入运用。第1批2台机车于2003年4月投入运用,至2004年8月2台机车运用约15万km之后,都相继出现中间轮对踏面严重剥离的现象,通过采取相应整改措施,目前所有12台机车运用里程均已超过25万km,中间轮对踏面仍保持良好状态未再发生剥离,现对这一现象的机理和整改措施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轮轨踏面外形的实际测量及几何接触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研究了轮轨外形的高精度测量方法,即滚轮爬行式测量方法。研制了新一代的通用于不落轮测量的装置,对仪器的测量误差作了详细分析。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外形平滑方法和几何接触的二维/三维通用算法,并研制了与仪器仪器配套的设计分析软件。对运用中的DF11机车的轮对踏面外形作了测量研究,获得了关键的用于机车动力学分析的实际轮轨接触参数。为铁路车辆转向架的径向导向问题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手段。  相似文献   

16.
轮对自由横动量对2C_0机车轮缘磨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轮对自由横动量的大小关系到机车曲线通过时的轮缘磨耗情况,同时对钢轨的磨损也有很大的影响。文章对机车运用中轮对自由横动量对轮缘磨耗的影响作简要论述,并在建立了两种2C0径向转向架机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在小半径曲线上的仿真计算,分析了轮对自由横动量的变化对机车曲线通过时与轮缘磨耗有关的指标值(主要包括外轮导向力、摇头角以及轮缘磨耗)的影响。得出合理的轮对自由横动量的设置可以延长轮对的使用寿命的结论,为轮对自由横动量的设置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介绍了一种下置式径向装置的结构特点、导向梁强度计算与拉杆稳定性计算。装有下置式径向装置的三轴转向架可以用于小半径线路。并有利于降低轮、轨磨耗,提高机车的运行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径向机构对径向转向架临界速度的影响,在分析径向转向架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轮对的运动微分方程。通过动力学仿真的方法,在频域和时域里分析径向导向机构对轮对振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径向机构通过耦合同一转向架端轴轮对的摇头运动,可实现轮对摇头刚度的非对称,增大轮对的同相摇头刚度;径向机构激发转向架的反相蛇行振动模态,并且使轮对的振动模态向增大阻尼的方向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转向架的稳定性;在悬挂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径向机构提高了60%的非线性临界速度。  相似文献   

19.
装用径向转向架内燃机车牵引计算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欣  唐松柏 《铁道机车车辆》2004,24(2):44-46,66
通过对装用径向转向架内燃机车曲线粘着性能试验结果的分析 ,并结合柳州铁路局DF4D、DF7D重联牵引运行试验和黔桂线金麻段具体的线路情况 ,通过理论分析与牵引计算 ,表明采用径向转向架机车将能改善机车的曲线粘着性能 ,提高该线路的牵引质量  相似文献   

20.
32t大轴重交流传动机车转向架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世界各国铁路重载运输的发展以及目前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发展大轴重交流传动机车转向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大轴重机车转向架的结构、牵引方式、轮对定位方式、一二系的悬挂方式、动力学性能、曲线通过性能和牵引性能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在不同条件下的悬挂方式和参数配置,并且对构架强度、轮对结构强度和参数以及轮轨接触应力进行了校核。综合各种分析和论证结果,最后认为设计32 t机车轴重转向架的方案是可行的,并且能够满足铁路重载运输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