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介绍了电控电动式四轮转向(4WS)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对四轮转向系统的转向电机、整车驱动电机,以及传感器的选取做了较详细的介绍分析。在研究现有4WS电控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助力转向条件下前、后轮分别由电机驱动,同时由电控单元(ECU)监测控制的四轮转向技术。对未来四轮转向电控技术和发展趋势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四轮转向(4WS)的概念,分析了四轮转向系统的工作特性、控制技术和控制策略,提出了该系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四轮转向控制技术的理论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四轮转向(4WS)控制系统的技术特点及国内外4WS控制技术的理论及应用研究进展,并指出了4WS技术研究的难点问题以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四轮转向车辆运动计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二自由度四轮转向汽车模型的运动方程,得到了质心侧偏角、横摆角速度,侧向加速度与前轮转角的传递函数。在此基础上,基于本实验室的四轮转向样车进行了前后轮转角成比例控制的四轮转向车辆(4WS)的运动学仿真,并针对仿真结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阐明了四轮转向车辆与前轮转向车辆(2WS)相比的优势,并提出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轮毂电动机,电动转向驱动桥,电控液压推力铰接等电驱动系统为例,分别介绍这些先进的电驱动系统对现代电动客车结构布局的影响,总结出各自的优点和作用,展望它们在未来的电动客车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和趋势。  相似文献   

6.
汽车电子控制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简述了汽车电控助力转向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介绍了电控助力转向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分析比较了其性能特点 ,并阐述了该项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运用实车试验得到了汽车转向系统的助力特性曲线图和汽车在非转向情况下助力电机的怠速功率。在AMEsim的平台上建立了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EHPS),根据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车辆在转向情况下,转向阀的功率损失是最大的;在非转向情况下,转向电机的怠速功率损失是主要的。最后通过改变转向阀的主要结构参数,说明其对功率损失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三自由度4WS模型,采用最优控制理论求得最优控制Kalman增益。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整车模型。选取不同车速工况下的角阶跃前轮大转角,对采用不同控制策略的三自由度4WS模型与理想模型进行仿真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与基于前馈控制策略的三自由度4WS模型和三自由度2WS模型相比,基于最优控制策略的三自由度4WS模型在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上更加接近于理想模型。最优控制策略可以适用于汽车的四轮转向系统,并能改善对理想模型的跟踪能力,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建立电控助力转向系统模型,针对电控助力转向路感特性,将其电流控制部分看作黑箱.首先推出路感传递函数,在此基础上分析系统的特性,针对系统性能要求反求黑箱的函数表达式,进行频域、时域分析.分析表明,电控助力转向系统路感特性传递函数为二阶传递函数;将黑箱设计成PD模块,仿真结果显示,PD控制与纯比例控制相比,系统的谐振峰值、...  相似文献   

10.
以LGTD200Y型公铁两用电动牵引车为对象,提出了基于4台直流无刷轮毂电机的控制方案,给出控制器总体设计思路.采用全轮转向方式,利用低速转向模型,计算了电子差速过程中随着转向角的变化四轮速度的变化,同时分析了滑移率/拖滑率与转矩的调节问题.给出了直线运行时四轮车速的协调方案,研究了电动牵引车转向与加减速处理方案.最后,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了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了电动牵引车控制器设计合理,电子差速控制策略正确,能够满足四轮独立驱动电动牵引车的行驶要求.  相似文献   

11.
汽车电动风扇控制系统是根据汽车的行驶速度、发动机的冷却水温度和空渊系统的工作状态,综合调节汽车发动机电动冷却风扇的冷却能力,该系统不仅可以使发动机在最佳工作温度下运转,同时还可以减少噪声和功率损失,减少冷却风扇的电能消耗7%~10%。介绍汽车电动风扇的控制需求和控制策略,汽车电动风扇电控单元硬件的设计方法,并给出汽车电动风扇电控单元软件的编译流程。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神经网络模糊控制策略,设计开发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子控制单元.并通过仿真和EPS试验验证了系统模型和控制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对汽车经济性、环保性及安全性的日益重视及小排量轿车的发展,电子控制及电动液压动力转向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也已经越来越多,大大提高了汽车驾驶的舒适性、安全性和稳定性。介绍了汽车电动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特点、结构及控制原理。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MATLAB/Simulink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仿真模型。采用曲线型助力特性曲线,基于PID控制策略对电动机目标电流进行闭环跟踪控制。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PID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助力性。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拖拉机自动驾驶横向控制的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用于拖拉机自动驾驶的基于神经元学习的复合模糊控制方法,设计了模糊控制规则以及神经元学习整定PID(比例积分微分)的算法。用simulink对基于神经元学习的复合模糊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和规则用于拖拉机自动驾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技术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发展历程作了简要回顾。在对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原理的深入分析基础上,阐述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电子控制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使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优越性能得以充分体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分析EPS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阐述故障自诊断功能和自诊断原理,对EPS的推广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基于合肥市纯电动公交工况,采用模糊控制原理开发设计了工况自识别系统,以行驶阶段的驻车时间比例、平均速度和加速度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合肥市纯电动公交工况典型模块参数为输出.给出了系统的控制策略,制定了语言变量的赋值表和模糊状态表,并使用SIMULINK搭建了仿真模型,仿真结果显示原来随机的、不确定的工况已转化为符合典型工况模块特征的工况,说明工况自识别系统的设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