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汽车转向系统发展至今,已经历了机械转向、液压助力转向、电控液压转向、电动助力转向、主动转向、后轮随动转向、线控转向和操纵手柄式转向等形式。本文对各种助力转向系统技术及控制策略进行研究,为转向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广本雅阁轿车采用常流式液压动力转向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动力转向装置、转向操纵机构和转向传动机构组成。动力转向装置包括动力转向器、动力转向油泵、储油罐、油液软管和管路等。转向操纵机构包括转向盘和转向轴等;转向传动机构包括转向垂臂、转向拉杆、减振器及转向节臂等;动力转向装置的转向器为齿轮齿条式,转向油泵为转子式。  相似文献   

3.
小吨位叉车的转向系统按其转向动力的不同,有机械转向(即只靠驾驶员的臂力转向)、液压助力转向(用液压缸推动转向摇板)和全液压转向系统三种形式。全液压传动叉车,靠装在转向轮上的液压马达实现转向。1机械转向系统的调整与维修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少某重型卡车多连杆转向系统转角误差,确定转向机构的结构强度,建立了重型卡车多连杆转向系统多体动力学模型;首先利用模型进行了转向系统运动学分析,确定转向系统转角误差,采用试验设计方法,求解转向系统转向误差最小的机构;其次,进行转向系统动力学分析,得出转向系统杆件的最大受力,并应用有限元方法,优化转向系统的结构强度;结果表明,转向系统转向误差明显减小,提高了转向系统的可靠性;转向系统的性能达到某卡车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以下阶段:机械式转向系统一传统液压助力式转向系统一电液助力式转向系统一电动助力式转向系统一主动前轮转向系统和四轮转向系统一线控转向系统。助力式转向系统由于具有使转向操纵灵活、轻便和能吸收路面对前轮产生的冲击等优点,因此已在汽车制造业中普遍采用。  相似文献   

6.
大众车装备的双齿轮式电动机械助力转向系统由转向盘、转向角传感器(G85)、转向柱、转向扭矩传感器(G269)、转向小齿轮、助力转向控制单元(J500)、助力转向电动机  相似文献   

7.
转向传感器信号是车辆控制系统的重要输入信号,但转向传感器的输出不是直接给出转向角大小而是方波信号。为了探究转向传感器原理以及Mazda6轿车实际转向过程中转向传感器信号,本文将介绍如何用simulink来识别该方波信号,输出转向角,最后用该方法识别出实际转向过程的转向角大小。  相似文献   

8.
EQ1141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主要由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转向加力装置和转向传动机构组成。转向操纵机构是驾驶员操纵转向器工作的机构,转向器是把方向盘传来的转矩按一定传动比放大并输出,转向传动机构是把转向器输出的力矩传递给转向车轮的机构,包括从转向摇臂到转向车轮的零部件。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动转向系统提出了基于电机的主动转向和助力转向的软硬件解决方案。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主动转向和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算法和电机驱动电路,并对实验车进行相应改造,进行实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动转向系统能够实现主动转向和助力转向的功能,所设计的主动转向控制算法能够准确跟踪控制目标,所设计的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算法能够为驾驶员提供感觉良好的转向助力。  相似文献   

10.
汽车转向系的作用是将驾驶者施予转向盘的力通过转向器、横直拉杆、转向节等传到转向轮,使转向轮发生偏转,从而使汽车沿着驾驶者希望的方向行驶。按转向能源的不同:分为机械转向系和动力转向系。现在的汽车大部分采用的是动力转向系,动力转向装置的动力源分别来自压缩空气、电力和液压。  相似文献   

11.
Interaction of vehicle and steering system regarding on-centre handl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or the on-centre handling behaviour of vehicles the steering system is absolutely important.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of the vehicle and steering system a validated, especially tailored simulation model was developed. Some meaningful vehicle and steering system parameters are altered to show the influence on steering wheel torque, steering feel and understeer. The results underline the importance of an accurate steering system model. Identifie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centre feel and steering response were a stiffer torsion bar, a higher cornering stiffness or a lower overall steering ratio. The steering response, however, suffers when the centre feel is improved by a higher trail. The steering rack friction reduces mainly the steering response while the steering column friction decreases the centre feel whereas a stiffer torsion bar lessens the understeer tendency.  相似文献   

12.
For the on-centre handling behaviour of vehicles the steering system is absolutely important.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of the vehicle and steering system a validated, especially tailored simulation model was developed. Some meaningful vehicle and steering system parameters are altered to show the influence on steering wheel torque, steering feel and understeer. The results underline the importance of an accurate steering system model. Identifie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centre feel and steering response were a stiffer torsion bar, a higher cornering stiffness or a lower overall steering ratio. The steering response, however, suffers when the centre feel is improved by a higher trail. The steering rack friction reduces mainly the steering response while the steering column friction decreases the centre feel whereas a stiffer torsion bar lessens the understeer tendency.  相似文献   

13.
载货汽车转向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载货汽午转向系统运动学特忭的计算方法和分析方法;研究了载货汽车原地转向阻力的主要组成及动力转向器的效率特性,给出了原地转向性能的计算分析方法。通过对4种动力转向系统匹配方案的分析表明,转向机构的传动比和动力转向器的效率对车辆原地转向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商用车双转向桥包含两个独立的转向梯形机构,它们之间的运动是通过中间杆系来传递的.在设计双转向桥转向系统时,为了避免转向桥轮胎异常磨损,需要两个转向桥的车轮转角协调变化.提出了一种对现有双转向桥中间杆系优化设计的方法,可协调车辆第一、第二转向桥的转角关系,避免了横向滑移导致的双前桥车轮转向时造成的轮胎异常磨损.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全液压转向结构与转向偏差机理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线控液压转向系统以实现车辆转向同步,消除转向偏差;针对现有方法确定的期望转向曲线可跟踪性差而无法实现转向同步,提出一种基于转向效率的期望转向曲线及其可行域确定方法,以最大、最小转向效率对应转向曲线为期望转向曲线可行域的上、下边界,确保期望转向曲线的可跟踪性;针对系统扰动不确定性及油液泄漏非线性,基于组合趋近律滑模控制,并引入饱和函数代替符号函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控制系统的抖振;由于组合趋近律增益自适应性不足,导致车轮转角及角速度发生变化时,存在系统动态响应能力差的问题,通过分析车轮转角、角速度与趋近律增益的关系,制定了基于车轮转角及角速度的模糊规则表以自适应调整趋近律增益,实现增益模糊滑模控制,进一步提高油液补偿自适应能力和线控液压转向系统的鲁棒性;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进行了仿真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转向效率的期望转向曲线均具有良好的可跟踪性能;增益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及控制精度,可有效地消除转向偏差,实现线控液压转向系统的同步转向。  相似文献   

16.
<正>工信部近日公告,定于2014年12月31日废止适用于国家第三阶段汽车排放标准(简称国三)柴油车产品《公告》,2015年1月1日起国三柴油车产品将不得销售。受去年7月以来全国范围内非居民天然气提价影响,LNG价格整体上扬,导致车用LNG的经济性有所下降。业内人士认为,国三柴油车"禁令"将加速柴油升级换代,一定程度上使车用LNG的经济性和替代效益再次凸显。不过,受天然气价格上涨预期的影响,短期内车用LNG的发展仍需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7.
运用CATIA三维数字模型"DMU Kinematics"模块,分别对转向管柱及转向传动轴相关件进行约束,获得转向传动轴运动模型及转向传动半轴运动包络、转向传动轴当量夹角,用于验证转向传动轴与周边件间隙及其力矩波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进而为布置设计转向传动轴十字轴位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应用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从汽车运动学出发,研究了SGA3550矿用汽车转向机构的优化设计。分析了最小传动角对汽车转向性能的影响及最小传动角与转向梯形底角、转向梯形臂长度的关系,建立了以转向过程中汽车外侧车轮实际转角与理想转角差值最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转向梯形底角和梯形臂长度对目标函数的影响。最后,应用ADAMS软件完成了转向机构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9.
汽车转向感觉主观评价试验方法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的转向评价标准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兴的动力转向,如何系统的评价转向感觉,如何获得理想的转向感觉,已经成为国内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分别对转向的移线性能、中间位置转向性能和转向的舒适性等主观感觉评价进行介绍,分析转向感觉主观评价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并探讨应用实车试验、驾驶员模型和驾驶模拟器进行转向感觉试验的主要方法,对今后转向感觉主观评价的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性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