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程区域海况恶劣,水深浪大、强台风频繁、可施工窗口期少,施工难度极大。针对恶劣海况下的防波堤结构方案,基于实际海况特点及施工需求分析,提出采用超大型双层扭王字块护面结构,并从垫层的形式及规格对护面稳定性影响、双层扭王字块护面结构的安全性、护面块体安装密度等方面进行论述。结果表明:双层扭王字块结构安全可靠,能较好地满足施工期防台需求;上下两层块体质量差应尽量加大,上层扭王字块质量宜达到下层的3倍左右或以上;对超大型双层扭王字块护面,表层块体的安装密度具备适当降低空间。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黄骅港某潜堤工程水下模袋混凝土护面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工期紧、外海作业施工难度大和作业无技术标准的问题,采用现场技术攻关方法,对水下模袋混凝土护面施工工艺、施工难点及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进行研究,得出"模袋混凝土按设计要求充满,成型后与压顶块体侧面及扭王字块体充分接触(且无破损),能够起到稳固压顶块体的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刘帅 《水运工程》2023,(S2):104-108
为解决潜堤易造成船舶搁浅及碰撞问题,以天津港某防波堤工程为研究对象,将其初步设计的单层扭王字块护岸结构优化为双层扭王字块。通过对比不同形式双层扭王字块护面结构的使用功能、施工复杂程度、稳定性及造价,分析方案的可行性,并对施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结果表明:双层扭王字块可解决船舶搁浅及碰撞问题,且满足防波堤护面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为加强恶劣海况下深水防波堤护面稳定性和结构安全性,根据最新规范规定和试验研究结果,对防波堤原设计方案的护面结构形式进行优化调整。采用双层扭王字块护面结构,利用人工块体代替超大质量规格的块石,并提出实施过程中保证深水防波堤工程护面块体质量的施工控制要点。结果表明,双层扭王字块护面既解决了大规格石料供应问题,又提高了深水防波堤护面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倪靖宇  于蕴泽 《水运工程》2020,(12):118-122
针对小型渔船在潜堤堤顶搁浅的问题,开展潜堤加高的方案设计及试验研究。通过同类工程对比提出采用扭王字块体直接堆叠加高潜堤的方案,并开展波浪物理模型试验对比3种设计方案。试验结果表明:扭王字块护面结构潜堤采用直接堆叠扭王字块进行加高是可行的。加高设计中堤身护面采用与下层相同规格的块体能够满足稳定要求也便于施工。当堤顶高程在设计高水位以上不足0.2倍设计波高时,堤顶块体质量采用外坡护面块体质量的1.5倍通常不够,须达到2倍以上。  相似文献   

6.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防潮堤工程设计为现浇混凝土挡浪墙。现浇施工受堤顶宽度限制,与护面块体安装、路面及其他工序施工相互干扰,无法保证工期,且冬季施工可能造成混凝土质量问题。将现浇施工更改为主要断面块体预制,通过两次后浇实现挡浪墙全断面及设计段长。将大量的混凝土施工集中在预制场进行,减少堤上作业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为其他工序的施工提供充足的工作面。采用弧面向下翻转预制的施工工艺,减少了挡浪墙弧面气泡等质量通病,确保了混凝土观感质量。  相似文献   

7.
陈国森 《水运工程》2000,(11):15-17,27
通过加大底板前趾、后踵悬臂长度、减薄底板厚度,加深前趾深度,改进倒滤棱体,增设摆石等措施,使内河航道重力式护岸结构得到了优化。并介绍了现浇混凝土护面与干砌块石相结合的护岸型式。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系统比较分析现有各类人工护面块体的优劣,介绍代表性人工护面块体的发展,并分析了其稳定原理。归纳比较主流护面块体的稳定系数KD和稳定数Ns,用于评价块体稳定性;引入单位面积混凝土用量和块体数量,用于评价其经济性。在此基础上选取6种常见的人工护面块体,定量比较其稳定性和经济性。借鉴国外规范及最新研究成果对JTS 154—2018《防波堤与护岸设计规范》(简称国标)中扭王字块的计算和使用要求提出建议。最终得出结论:常用人工护面块体稳定性及经济性的定量比较结果可供设计人员在比选护面块体方案时借鉴。对国标中扭王字块的使用提出几点完善建议,可使我国设计企业更好地接轨国外客户。  相似文献   

9.
某炼化一体化项目配套原油码头工程深水防波堤所处海域自然条件复杂,通过数值模拟,重新推算设计波浪要素。由于原设计波浪要素取值较低,防波堤在施工过程中遭受台风破坏。根据新的设计波浪要素和新实施的规范,提高防波堤设计标准,优化防波堤设计方案。经物理模型试验验证,采取超大型扭王字块护面和新型双层扭王字块护面结构是可行的,可供类似工程设计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杨磊  樊海辉  梁昆  王鑫 《水运工程》2019,(S1):21-25
高桩梁板式码头的主体混凝土结构一般由桩基、横梁(现浇)、纵向梁系(现浇或预制后安装)、面板(现浇或预制后安装)、面层(现浇)等组成。码头上部荷载全部由横梁传递给桩基,因此对横梁的质量要求很高。而现浇横梁一般位于水位变动区,受潮汐影响严重,现场施工难度较大,施工质量不可控。印尼神华国华爪哇7电厂工程采用悬吊底模法施工高桩码头现浇下横梁,降低了潮汐对横梁施工的影响,现场施工便利,同时确保了横梁的施工质量,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以斯里兰卡港口城的深水防波堤为例,探讨扭王块护面的3种不同形式的压脚设计。施工图阶段采用带V形槽的抛石棱体设计,施工中发现防波堤推进严重受制于海侧压脚:1)依托现有施工设备和工艺,放置第1排扭王块的V形槽的施工工效较低; 2) 2~5 t压脚块石受制于当地石场而供应不足。于是,针对性拟定2种压脚设计的替代方案:1)水平摆放一排扭王块体,并在前面用压脚块石进行加强; 2)水平放置3排扭王块,采用扭王块替代2~5 t压脚块石的功能。采用2D物模试验验证了替代方案的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陶云  黄攀文 《水运工程》2022,(12):239-244
针对扶壁式高大坞墙水平位移、模板施工工效低、混凝土施工质量差等问题,以东方项目船坞工程中的现浇混凝土扶壁式坞墙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进行坞墙偏移量模拟计算,并设置5 mm施工预偏量,依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进行高大可拼装整体式木模板的设计,采取电加热丝加热老混凝土减少新老混凝土不同步收缩、增加浇筑点等措施,满足了坞墙廊道顶部龙门吊轨道安装误差不大于5 mm的精度要求,节省了坞墙结构的施工工期60余天,减少了混凝土约束裂缝以及蜂窝麻面、缝隙夹层等质量通病的产生,对类似高大坞墙结构施工项目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廊结构为混凝土结构,与以往的钢结构区别较大。因混凝土通廊现浇梁施工需搭设施工平台,所以对现浇梁施工平台的支撑工艺提出较高要求,应在保持道路畅通不影响其他分项施工的情况下,保证现浇梁分项的施工质量和进度。本文通过一个混凝土通廊工程施工实践,介绍夹桩木支撑系统工艺在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某拖轮码头为高桩梁板式结构,上部结构由预制桩帽、预制横梁、预制面板、预制靠船面板及现浇面板组成,结构复杂,施工困难,浇注质量难以保证,码头结构存在优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通过对设计荷载、桩基结构进行优化,在维持原码头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桩基内力,重新设计钢管桩壁厚,节省钢管桩钢材用量;将上部结构更改为现浇结构,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混凝土浇筑质量,节省钢筋用量。该设计优化可供类似项目借鉴。  相似文献   

15.
四川江安第二过江通道公路桥梁工程2标段北引桥为单箱单室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在现浇箱梁施工组织设计中,通过对施工工况和工效对比的研究分析,结合本桥现浇箱梁的结构形式特点以及地质情况,选择采用移动模架结合落地支架的组合结构形式。本文以江安二桥北引桥现浇箱梁组合支架的设计为依托,对斜拉桥现浇箱梁支架进行结构设计分析与施工应用研究,为以后类似桥梁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海堤在风暴潮和极端波浪的联合作用下极易发生堤顶大量越浪,而越浪量的增加可能导致防波堤后坡的破坏,造成海堤整体失稳。针对这一问题,对海堤后坡混凝土板护面进行系列二维物理模型试验,根据越浪对堤后不同坡度不同护面厚度的冲刷破坏情况,讨论堤后混凝土板护面稳定厚度与越浪量和后坡坡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同一坡度下护面稳定厚度与越浪量成线性相关;不同坡度时,坡度越缓,相对厚度越小。最终给出不规则波作用下不同坡度的后坡混凝土板护面厚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大体积现浇混凝土作为当今一种大型构件的构成形式,以其整体性、耐久性、强度高、施工便利等优势得到了广泛运用。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水泥水化热散热较差,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开裂等质量问题,影响结构耐久性和安全性。以盘锦港301#油品及液体化工品泊位工程现浇墩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为实例,对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抗裂性进行计算,通过计算指导施工,提高了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8.
离岸外海工程不断涌现,海上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是工程建设者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技术问题。预制永久性钢筋混凝土护筒模板的施工方案是加快海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速度的优选方案之一。现浇大体积混凝土所释放的水化热将在护筒模板内外形成较大温差,产生较大温度应力,有导致护筒模板产生开裂的趋势。通过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提出现浇大体积混凝土用护筒模板的防裂措施,对离岸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茂名港西防波堤采用抛石斜坡式和沉箱直立式相结合的形式,因2015年台风"彩虹"对防波堤0+270—0+650区段造成损坏严重,致使外坡大量块石被冲刷,重新恢复原貌施工难度较大,为此需在破坏后的基础上对防波堤断面进行修复。通过断面物理模型试验对修复方案的稳定性进行验证和优化,最终确定的修复方案为-2.0 m护面戗台上采用2~3 t块石进行加护,堤顶采用11 t扭王字块体护面全掩护。  相似文献   

20.
嵌固力作用下砌石护面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砌石护面的稳定性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砌石护面理论分析以及现场试验研究.考虑块石间的嵌固力对块石进行受力分析,统计分析利用半灌混凝土的护面结构开展的现场试验破坏情况,得出砌石护面的抗风浪能力与块石厚度成正比、与块石外表面成反比、与块石间的嵌固力成正比.因此在进行相关实际工程设计施工时,采取合适的理砌及浇筑方式,能够明显提高护面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