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胡罗克 《交通标准化》2010,(23):205-210
为了有效地解决公共自行车站点选址问题,首先分析和总结公共自行车站点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各种影响因素,运用ISM建立解析结构模型,并得到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引入层次分析法(AHP)并利用判断矩阵确定各指标要素的权重;最后运用模糊评判法对杭州"德胜社区"设置站点的优劣进行评价,根据隶属程度,评价在该位置设立公共自行车站点的适合程度并验证该评价方法体系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这项研究能够为城市新建公共自行车站点提供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TOPSIS法综合评价公路站场规划布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定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将熵权法和TOPSIS法相结合对公路站场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利用熵权法科学地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TOPSIS法对各备选方案进行定量排序,从而作为选择公路站场布局方案的依据,以某市的站场规划布局为例,说明该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宝兰客运专线引入天水铁路地区,确定了工程总投资、拆迁量、发展余地等8个评价指标.在此评价过程中,利用熵权法和AHP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组合赋权.采用topsis法对3个备选方案进行比选.通过实例分析,验证本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交通量调查站不断更新改造,站点数量增长迅速,但目前尚未针对站点布设水平的相关研究和评价。为此提出了站点布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定义了评价指标权重值,建立了站点布设宏观评价模型,并对浙江省各地市国省道交通量调查站点建设情况进行了宏观评价。  相似文献   

5.
城市客运交通换乘衔接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为寻求一种科学、合理且量化的客运换乘衔接综合评价方法,有必要通过构建城市客运交通换乘衔接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对城市客运交通换乘衔接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某市客运交通换乘衔接现状进行实例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合理划分站点吸引范围,是开展轨道站点客流预测、接驳措施布设等研究的基础.现有研究未充分考虑当地路网特性,同时在解决吸引范围重合问题、潜在吸引范围划分等方面存在不足.基于轨道交通出行特性调查,结合北京市方格型路网特性分析,提出了站点合理吸引范围划分方法;通过引入泰森多边形,解决了合理吸引范围重合问题,提出了站点潜在吸引范围划分方法.最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划分北京市现有轨道站点的吸引范围,并结合不同站点的吸引范围特性提出接驳措施布设建议.研究成果能够为轨道站点影响区用地分析、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站点接驳措施布设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运营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的养护站点布设造成养护资源浪费的问题,基于高速公路大中修养护、日常养护、应急养护的任务划分,对高速公路养护站点进行分级布设,设置出一级站和二级站的功能及其职责范围,综合考虑养护站点布设的经济性、时效性、便捷性等要求,建立了高速公路养护站点分级布设的集合覆盖模型,并设计了启发式贪婪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某区域高速公路养护站点的布设,结果表明,养护站点分级布设能够降低养护成本,提高养护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高速公路设计方案的节地效果综合评价及其多目标决策,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改进熵权法的评价方法,进而实现高速公路方案的优选决策。结合指标特点,对高速公路设计备选方案进行基于改进熵权法的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设计:引入指标值合理区间的概念,设计样本数据归一化函数,实现指标的标准化,结合节地效果评价要求,针对传统熵权法的弊端对熵权计算公式进行改进。在将专家主观赋权和熵权客观赋权相结合进行综合赋权的基础上,建立基于指标隶属度的评分函数,对备选方案的综合评价打分排序,实现高速公路设计方案的优选决策。结合大广高速某路段进行了实例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快速公交(BRT)在公共交通中,因其快捷、舒适和高运量的特点,以及建设周期 短、投资低和见效快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城市的青睐.然而,如何合理布设BRT线路并 没有一个科学的理论方法.本文对BRT线路规划尝试建模,以站点服务人口最大为目标, 站点及路径须满足站距、费用、线路不重复,以及几何条件等约束.模型为单目标线性0-1 规划,采用枚举法求解模型,最终给出以不同备选站为起点的多条可选线路方案,并从中 选取最优方案.此外,本文还结合非直线系数这一指标对一定区域内BRT线路站点数量 设置进行了评价.本文提出的线路规划方法可为规划人员提供一个科学规划BRT线路的 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轨道交通站点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规划是轨道交通路网规划重要元素。站点规划评价作为车站布设中的重要环节,直接涉及到方案的取舍,文中选择层次结构模式,提出一个多目标、多层次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关联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取得较好的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城际轨道交通中间站布置图型与铁路中间站及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布置图型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本文主要研究了各类城际轨道交通中间站的布置图型。首先通过比较分析铁路中间站及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标准布置图型,得出城际轨道交通车站的标准布置图型,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类城际轨道交通中间站技术作业的不同,分析城际轨道交通中间站的配线设置,得出各类城际轨道交通中间站的布置图型。  相似文献   

12.
大城市高密度的人流亟待通过新交通方式缓解,城市轨道交通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其建设前期,交通站点(出入口)的选址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影响站点(出入口)选址的各项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建立选址规划设计优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AHP模型,从而可作为站点(出入口)选址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杨洪 《交通科技与经济》2012,14(2):120-122,128
针对轨道交通服务质量的评价问题具有多层次和模糊性的特点,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建立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首先建立适用于轨道交通的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服务质量评价因素量化;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层次影响因素进行权重赋值;再确定模糊评价矩阵,进行服务质量评价。最后,对成都市轨道交通1号线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滕海生 《交通科技与经济》2012,14(2):111-114,119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形态关系到城市交通网络布局的合理性、线路设施配置的科学性和线网服务的有效性,对整个城市的发展、功能布局、土地利用及城市形态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在不考虑线路走向、线网规模、车站设置等因素的情况下,仅从线网几何形态方面在网络化运营状态下分析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特征,并以天津市地铁与日本东京地铁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为背景,发挥自行车交通与轨道交通的有效换乘对提高轨道交通客流量有一定作用.以西安市轨道交通一二号线站点为例,结合西安市居民区、商业中心分布以及旅游景点的分布特点,运用层次分析法针对西安市自行车换乘站点进行初步选址,分别以主要人流换乘出行范围,自行车存放环境,换乘站点周边人口数,出行费用以及换乘时间作为要素构造判断矩阵,并通过依次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得出决策方案.为以后西安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运营优化时,需要对客流进行分析,其中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吸引范围属于关键性问题。考虑到不同用地性质的轨道交通站点承担的交通功能不同,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站点进行分类,建立基于聚集效应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吸引范围模型,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得到轨道交通站点对常规公交客流的合理和最大吸引时间,从而确定不同类型站点的客流吸引范围。  相似文献   

17.
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衔接换乘,关键是在公共交通站点合理的规划自行车停车设施,方便换乘。通过分析两种自行车停车设施的特点,对西安市轨道交通站点的自行车停车设施现状进行调查,应用TOPSIS法进行换乘停车设施的选址,最后以南稍门站为例进行停车设施的选址分析,为“自行车+公共交通”的换乘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现场管理水平进行实地调研,并结合精益生产模式建立一套相对客观的、科学的、全面的评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指标权重设定方法、基于模糊综合评价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精益生产模式评价方法以及基于雷达图评价分析方法,以便企业能够快速定位其在同行业中的位置,并分析其在人员管理、质量管理、现场管理等相关方面的优劣势.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效率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换乘是一个关键环节。建立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运能匹配度、人均换乘设施面积、枢纽停车设施率、平均换乘时间、平均换乘距离、舒适性、安全性等7个指标对指标体系进行定义和量化,建立评语集并构造判断矩阵,最后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效率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研究和分析,指出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当前大城市交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建立线网规划的分层评价指标体系.针对现有综合评价方法的不足,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建立了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某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证明所建立的评价模型能利用全部信息,使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复杂的方案能够有序排列出优劣次序,且能使经验和理论结合起来.排序结果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地反映城市轨道线网规划综合评价的实际情况,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方案的评价及方案优选服务,避免因主观原因而造成的评价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