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陈燕平  汪华  李杨 《机电设备》2010,27(4):32-35
针对某船用主推进调距桨装置液压系统,建立了系统非线性数学模型,并在AMES-im液压系统专用仿真软件平台上进行了仿真分析与优化研究.即在液压系统设计过程中通过选用不同额定流量的电液比例换向阀,仿真分析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以实现与螺旋桨调距液压油缸的最优匹配,并通过对螺旋桨负荷工况下的螺距比采用PID控制,实现桨叶螺距的精确控制.  相似文献   

2.
继6000马力样机大量试验之后,伦敦司东锰船用公接着又研究成功了一种使用寿命长、工作零件少的新型的调距桨。大家知道,将要进入制造的XL螺旋桨是一种适用于中型和大型船舶的螺旋桨。这种螺旋桨是总装式的,安装有经过预试的液压系统和气动电动控制机构。 XL螺旋桨主要设计特点是采用安装在主轴外部的主高压齿轮泵,完全不用高压转动密封。因此泵与轴一起转动,并由供油箱内一个固定的内齿传动环传动。泵把油箱里的油,经过主轴中  相似文献   

3.
0引言船舶调距桨省去了主机换向装置,可实现船舶的无级变速,改善船舶操纵性能;其广泛应用于具有多样航行工况的运输船舶、工程船舶及军舰。本文简单介绍KL72/4-ST型调距桨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供同人参考。1调距桨系统调距桨系统主要由桨毂桨叶部分、调距机构、传动轴部分、配油器和液压系统等组成。1.1桨毂桨叶部分可调螺距螺旋桨的桨毂桨叶部分由桨毂和桨叶组成。桨毂内部装有调距机构,用于调整桨叶螺距;  相似文献   

4.
1前言 三菱重工DF-200型液压舵机采用泵控型闭式控制系统。该舵机的液压系统由两台电机分别同轴驱动变向变量主油泵和定向定量辅助油泵工作。油泵通过液控两位四通换向阀向主阀箱提供压力油。本系统所设辅助油泵的功用是:(1)为主油路补油,补油压力由补油压力阀设定。(2)向主油路伺服变量机构提供控制油,该控制油虽然可以由主泵的单向阀提供,但为了在主油泵零流量时仍然可以保证控制油压以及保证备用泵变量机构和工作泵能同步动作,所以还是在辅助泵管路上设置了单向阀和旁通阀,使工作泵的辅助泵能同时向两台主油泵变量机构供油。(3)对主泵进行冷却和润滑。  相似文献   

5.
<正>0引言某工程船的推进装置为某型号变距桨,其液压系统原理见图1,配油器在齿轮箱前端,液压油缸在桨毂中。1故障现象右变距桨液压泵站的油压表在正常时指针长时间保持在低位,仅偶尔摆动一下。某日,在船舶航行中,值班轮机员突然发现其长时间指示在较高油压位置。几天后,变距桨难以有效地保持螺距。2故障分析与查找变距桨液压系统的油压表长时间指示在较高油压位置,表明液压系统长时间在补油,液压系统可能存在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船调距桨终结设计后转叶力矩的计算问题,对调距桨最大转叶力矩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桨叶受力情况,计算桨叶受力作用半径;分析转叶力矩组成,分别研究计算推力和切向力产生的摩擦转叶力矩、离心力产生的转叶力矩和最大水动力转叶力矩;计算伺服油缸油压,并与实船调距油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调距桨转叶力矩计算方法可行,摩擦力转叶力矩和最大水动力转叶力矩计算结果有效,可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对比了调距桨和定距桨的区别,以某型船舶调距桨为例,简要介绍了调距桨桨毂结构、桨叶支承机构、转叶机构、双油管结构和调距桨液压系统;为调距桨设计人员和使用者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调距桨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8.
正1故障现象某船采用双机双桨推进,螺旋桨选用五叶可调螺距螺旋桨(以下简称调距桨),其螺距的改变是通过独立的液压系统驱动桨叶安装盘面下的曲柄销实现的。该船在太平洋海域航行,常规保养右主机调距桨滤芯时,发现液压油有乳化现象。取出左主机调距桨液压油进行检查比较,油液取样情况如图1所  相似文献   

9.
“克里木”油船上的调距桨是为了实现船舶所有运行工况而采用的,包括不改变螺旋桨轴的转向进行机动的工况在內。通过调节桨叶螺距或者是改变螺旋桨转速就可以达到上述各种工况。可以转动桨叶的螺旋桨(简称活叶螺旋桨)和布置于它的毂部空间的转叶机构,是调距桨的基本组件。转叶机构空腔与液压系统沟通,以保证转动桨叶螺旋桨桨毂中一切活动连接支承获得润滑。转叶机构靠设计中称为变距机构的传动进行工作。设有远距离操纵系统以及对它的工作进行监视的系统,一切操纵均可在驾驶桥楼上进行。  相似文献   

10.
采用CFD仿真方法研究了安装在调距桨油缸外的导流帽对螺旋桨水动力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导流帽对桨叶受力影响较小,但导流帽降低了桨毂的阻力,使得整个推力增大,推进效率有所提高。进速系数较大时,导流帽对叶根区域压力分布有一定影响,但总的来说导流帽对叶根区域流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按运用二维不发片方法,计算优化一般性桨叶螺距循环变化,能消除桨叶上随时间的变化的力。运用升力面理论,对采用循环桨叶螺距的桨和相同尺寸的定距桨性能进行了比较计算,证明了舶循环螺距控制的有生。桨叶采取在每次默许中循环螺距控制,能减少桨叶上的非定常力和船体表面的压力脉动。同时,与定距桨比较而言也减少了面空泡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正>1液压排气阀工作原理主机液压排气阀液压开启、气动关闭,其主要组成部分为排气阀空气弹簧气缸、顶部液压油缸、驱动液压油管、液压驱动机构等[1],见图1。排气阀的液压驱动机构由液压油缸、活塞(凸轮油高压油泵)、凸轮、滚轮及其顶升机构等组成。驱动机构液压油缸通过高压油管同排气阀顶部的液压油缸相连接,来自凸轮轴滑油系统的压力油通过  相似文献   

13.
采用故障模式和效应分析、故障树分析等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具体分析了目前航运部门使用较多的一种调距桨系统。文章给出了调距桨液压系统的故障模式和效应分析表,采用演绎法建立了以“桨叶对变距指令无反应”为顶事件的故障树,求解了导致顶事件发生的最小割集、顶事件的发生概率以及概率重要度、结构重要度和关键重要度,并就提高关键单元的可靠度作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掌握工程设计中调距桨在各种工况下的性能,分析调距桨在调距过程中不同螺距角下桨叶的水动力性能,比较不同螺距角下桨叶产生的推力、转矩和转叶力矩,总结出桨叶推力、转矩和转叶力矩随螺距角变化的规律,计算结果与理论设计值结果基本一致,为工程中调距桨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激光熔覆技术在某船调距桨装置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安明 《中国修船》2007,20(3):29-31
文章针对某船调距桨一个桨毂转轴孔和桨叶转轴修复的技术要求,分析了传统金属修复工艺的性能特点和局限性,详细介绍了激光熔覆金属修复工艺的原理和特性,并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实现了对该船桨毂转轴孔和桨叶转轴的成功修复,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根据本文作者所在公司的观点,大侧斜桨叶的设计也许对大多数船型减少船体振动和改善燃料消耗提供了最佳的螺旋桨型式。大侧斜桨叶在定距桨上应用已经有几十年了,但在调距桨上的应用却受到很大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苛刻的空间尺寸要求和严酷的使用环境使得调距桨桨叶连接螺栓设计极为重要,为研究连接螺栓螺帽螺杆圆角过渡区域因截面形状突变存在的应力集中情况和应力分布规律,以某型调距桨桨叶连接螺栓联接组件作为试验模型,采用光弹性试验方法测得其应力分布和应力集中系数,并与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为桨叶连接螺栓组件结构设计及其优化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8.
船用调距桨液压系统修理工艺改进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针对某船用调距桨液压系统存在的配油器轴密封部位易磨损、变距操作性能不稳定等问题进行改进性研究,分析配油器、液控锁止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找出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并详细介绍改进的工艺步骤,试航结果证明该改进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施睿贇  简小刚  姜晨 《船舶工程》2013,35(Z2):56-58
三条某型船所装调距桨装置在试验阶段出现应急调距故障,通过对故障调距桨装置的拆检,分析故障机理在于轴承环在安装过程中产生了较大变形,导致桨叶轴承间隙过小,使得桨毂机构调距摩擦阻力过大,从而无法实现应急调距功能。为了能够准确、有效地揭示轴承环安装变形对桨叶轴承间隙的影响,以有限元技术为支撑,采用转角计算的方法,得出较为准确的计算结果。同时,对产品的技术状态和工艺状态进行了改进与调整,从根源上解决了此类故障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某型船首制船和二号船先后交付客户。根据试航结果,船舶快速性能和船体振动性能均满足技术要求,这表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八研究所自主开展且首次承担技术责任的调距桨桨叶设计获得成功。作为首次承担型号产品桨叶技术责任的单位,七○八所除了负责设计桨叶,还参加了桨叶制造、调距桨集成和试航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