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设计整车制动系统的结构方案,阐述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基于Amesim建立整车制动系统模型,通过该模型仿真汽车在制动踏板位移分别为30,40,50 mm时,分别进行轻微制动、常规制动与紧急制动等3种制动工况的制动过程,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一致,该制动系统模型可以准确的模拟汽车的制动过程,给汽车制动系统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可缩短制动系统的研发周期。  相似文献   

2.
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是线控技术与汽车制动系统相结合而成的线控制动,它改变传统液压或气压制动执行元件为电驱动元件,由于电驱动系统的可控性好、响应速度快的特点,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显现出良好发展前景。现代汽车制动控制技术正朝着电子机械制动控制方向发展,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将取代以液压或气压为主的传统制动控制系统。本文介绍了电子机械制动技术的发展、现状,对电子机械式制动系统的结构、性能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讨论了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在汽车制动过程中,大多数是适应性制动,即车辆无需制动停止,只是达到减速的目的。应用缓速器制动取代制动器的频繁制动,可降低制动器过热乃至制动失灵的危险,缓速器可提高车辆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和延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轮式装载机制动系统的主要故障是制动性能降低,各车轮制动性能不一致,严重时会出现制动失效。其具体故障有:制动失灵或失效、制动时机械跑偏、制动拖滞和制动器异响。  相似文献   

5.
差动制动对汽车制动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汽车制动的安全性,对差动制动的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运用ADAMS/Car软件建立了汽车各子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对主要子系统进行相应的设置,建立了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进行了直线制动及转弯制动稳定性仿真分析,研究了差动制动对制动稳定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差动制动方式可以减小汽车转弯制动时的质心侧偏角,提高汽车的制动稳定性,但汽车质量对于制动稳定性影响较大,因此,应用差动制动时应注意制动力分配方式,并考虑质量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两万吨组合列车制动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了减小重载列车纵向冲动,提高列车制动特性的同步性,利用基于空气流动理论的空气制动仿真系统,计算了列车制动系统的制动管路和各缸室的瞬态气体状态,获得制动系统动态特性,预测了两万吨组合列车的紧急制动与常用制动特性,分析了制动波的传递特性。计算结果表明:两组合列车可以缩小最大制动时间差50%,如果在两组合列车尾部配置机车,最大制动时间差可以缩小75%,四组合列车最大制动时间差可以缩小75%;紧急制动波速等速前后传递,常用制动时向前传递的制动波波速要比向后传递的制动波波速小。可见,组合列车是一种改善列车制动同步性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7.
电子机械式制动系统 相比于传统的汽车制动系统,该系统仅需一个电信号就足以驱动电子制动卡钳进行制动和释放的动作,无需依靠制动介质来推动制动活塞进行制动.由于该系统布局十分紧凑,不仅节省了空间,而且可省去驻车制动器,代之以电子驻车方式.  相似文献   

8.
公交车运行中,频繁地制动加剧了制动蹄片的磨损,制动毂发热现象也经常出现.为延长制动系统使用寿命和提高制动性能,电涡流缓速器作为一种新型辅助制动装置正逐渐在公交车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道路运输车辆制动时左右车轮制动力之差对制动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对空载四轴车辆进行制动稳定性道路试验,设置几种不同的制动工况,分别进行车速为30、50 km/h时的直线制动试验,得出不同制动工况下车辆质心的偏移量和偏转角度。结果表明:左右两侧车轮制动力差值越大,制动时车辆偏移量越大;前轴左右侧车轮制动力差对车辆制动稳定性的影响高于后轴;车辆左右轮制动力差对车辆制动稳定性的影响随着车速的增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工程机械车辆的制动系统可分为脚制动系统、手制动系统和辅助制动系统,一般应至少具有脚制动和手制动两个制动系统。介绍了TL-210型推土机的制动系统。  相似文献   

11.
正大型客车多采用鼓式制动器,其结构简单,易于维修。鼓式制动器的制动作用是由制动蹄摩擦片与制动鼓间的摩擦阻力来实现的。大客车在运行时,制动鼓是旋转运动体,制动蹄摩擦片则安装在固定于车桥的制动底板上。制动时,制动蹄摩擦片张开压向制动鼓,与制动鼓的旋转产生相反作用力即蹄鼓摩擦阻力距,进而产生制动器制动力。影响制动  相似文献   

12.
商用汽车辅助制动技术综述(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用汽车频繁制动或长时间持续制动时,为了提高主制动器使用寿命和制动效能,分析了辅助制动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介绍了适用于柴油发动机车辆的发动机制动与排气制动技术和适用于一般商用车辆的辅助制动技术--电涡流缓速器、永久磁铁式缓速器与液力缓速器,研究了提高制动力矩、改善散热效能、减小拖滞力矩及优化整车匹配等有关辅助制动装置关键技术,提出了缓速器的最大制动力矩、平均制动力矩及抗热衰退系数等效能评价指标.指出了自励式缓速器、集成式缓速器和缓速器与主制动器联合控制等是商用汽车辅助制动技术的发展方向,从政策制定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能有力推动中国辅助制动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ZL50E轮式装载机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钳盘式制动器的制动力矩与整机制动所需制动力矩和由地面附着条件所决定的制动力矩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在最佳制动工况下选择制动系统参数和结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空制动系统,建立了新型电空制动系统的仿真模型,与实验结果比较后确定系统参数,预测了各种常用制动与紧急制动时列车制动能力的变化和纵向冲动的变化.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空气制动相比,新型电空制动系统制动能力更强,制动能力增强的效果与减压量相关,常用制动时减压量越大,制动能力增强越明显,减压170 kPa时制动距离缩短30%以上,紧急制动时制动能力变化不大.从车钩力看,电空制动能够降低车钩力,减压量越大降低车钩力效果越明显,减压170 kPa时车钩力缩短56%.新型的电空制动系统不仅能够提升制动力,降低列车纵向冲动,同时具有对车辆改造部件少,改造期间具有兼容性好的特点,适合中国货车大保有量装备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混合动力客车制动能量回馈及控制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AVL Cruise软件建立了并联式混合动力客车模型,设计了并联混合动力客车控制策略,在纯电机制动模式和机电混合制动模式下对混合动力客车的能量再生制动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纯电机制动模式下能较充分回收汽车制动动能,但是制动效能较低;在机电混合制动模式下,制动效能高,与纯机械制动效能基本一致,但电机再生制动回收能量的效果不很明显。  相似文献   

16.
以提高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制动安全性、稳定性和制动能量回收充分性为目标,介绍了混合制动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分析了混合制动系统的关键技术;指出目前混合制动系统的研究重点任务;探讨了混合制动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以提高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制动安全性、稳定性和制动能量回收充分性为目标,介绍了混合制动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分析了混合制动系统的关键技术;指出目前混合制动系统的研究重点任务;探讨了混合制动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汽车制动过程前、后轮受力状况,建立了汽车制动距离与路面附着系数的数学模型。在冰雪路面和使用融雪剂路面上进行了制动试验,应用MATLAB软件仿真计算了汽车在不同制动初速度下的制动距离。试验结果表明:在冰雪路面上,当汽车制动初速度分别为10.8、24.4、31.4km.h-1时,制动距离分别为2.959、18.378、26.264m;在使用融雪剂路面上,当汽车制动初速度分别为11.0、22.9、31.0km.h-1时,制动距离分别为2.430、13.766、18.860m。使用融雪剂后,附着系数明显提高,测试制动距离减小了25%~28%,仿真计算制动距离减小了约30%,两者接近,因此,计算模型可靠。  相似文献   

19.
汽车制动缓速器因其有效降低制动系负荷而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但在缓速的过程中制动能量却大量浪费了.文中通过对汽车可回收的制动能量的推算,对超级电容器作为制动能量回收储能装置的分析,提出利用超级电容器构成的制动能量回收装置的设想,实现制动能量的有效回收,达到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制动鼓与制动蹄片的间隙直接影响着车辆的制动性能,过小或过大的间隙都会产生不利运营生产的后果。经过实践摸索,一种改进的镗削制动鼓和配制动蹄片加工方法可使制动鼓和制动蹄片形成最佳配合间隙。对一汽151底盘的车型,以往的镗削制动鼓和配制动蹄片的方法是:先镗出制动鼓的内径尺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