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述了运用CAE分析对轿车门内饰板上的扶手结构进行分析,以满足零件自身的结构强度要求,同时也要满足C-NCAP侧碰轿车的门内饰板对于乘员的保护要求。最后通过实车碰撞结果验收零件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主要论述运用UG软件及CAE分析对轿车门内饰板总成侧碰区域结构进行分析。零件在满足自身刚度设计要求的同时,具有吸收能量的作用,以满足C-NCAP侧碰轿车门内饰板总成对乘员的保护要求。经过实验室实车碰撞结果,轿车门内饰板总成的设计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3.
门内饰板是汽车内饰中重要组成部分,对舒适性有很高的要求。门内饰板间隙和面差对门内饰板外部美观和感知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映了门内饰板的设计和工艺水平。文章主要论述门内饰板的间隙面差研究方法,分析门内饰板内部以及门内饰板和周围环境件的间隙面差,总结了门内饰板间隙面差设置方法和要点,用于设置合理的间隙面差,提高了门内饰板的感知质量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某轿车为实例,结合整车侧面碰撞试验,就乘员舱设计中白车身、车门、内饰、座椅等具体结构作了一些分析,指出合理地设计乘员舱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侧面碰撞事故中对乘员的伤害,针对国家侧面碰撞法规以及 C-NCAP 的要求,分析和探讨了提高轿车侧碰被动安全性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5.
如果一个企业希望自己的效率能更上一层楼,就必须采用"六西格玛设计(DFSS)"的方法。文章介绍了运用DFSS的理论方法进行乘用车门内饰板注塑侧撞吸能块设计的基本思路。通过IDDOV设计流程,运用QFD、TRIZ理论及DOE等多种六西格玛设计工具开发出适用于乘用车门内饰板的注塑侧撞吸能块。相比传统吸能块,在满足整车性能要求的基础上,侧撞反力值下降了0.63kN,零件单价下降了60%,表明DFSS是一整套强大的设计质量控制工具,应用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车门内饰板设计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正伟 《汽车工程师》2012,(3):44-46,63
车门内饰板对汽车内饰整体的美观性、乘坐舒适性、使用方便性及安全性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车门内饰板设计在车身设计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通过归纳分析车门内饰板的典型结构形式、其与周边各系统部件的关系以及试验验证方法,提出了车门内饰板的设计开发思路,总结归纳了设计开发方法及要点,用以确保车门内饰板设计开发的正确性,从而确保整车内饰品质,满足用户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7.
车门内护板是汽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车门内板是车门的主要零件。车门内护板通过塑料卡扣或者塑料卡扣与螺钉组合的方式安装在车门内板上。车门内护板周边压在车门内板面上。不同汽车企业的设计概念与侧重点不同,车门内护板与车门内板的配合形式也各有不同。根据车门内护板周边是否有翻边、车门内板型面是否有沉台特征、以及二者形成的间隙形式,可以将车门内护板与车门内板组合成几种常见的配合形式。文章主要对二者常用的配合形式进行简单的介绍,并概括分析各种形式的优点及缺点,为设计工程师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
汽车车门内饰板零部件多、结构复杂,既要满足功能的要求,又要安全、美观。因此车门内饰板的设计需综合考虑造型效果和具体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此外,车门内饰板还在侧碰时提供适当的吸能保护,对车外噪声提供屏蔽作用。文章主要通过典型断面详细介绍了某轿车车门内饰板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后门内饰板的设计是整车内饰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后车门内饰板设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基础,应用CATIA软件,系统地阐述了在后车门内饰板油泥模型设计阶段应做的一系列工程分析项目和方法,设计出分析流程图。经过分析可以在油泥模型开发阶段检查出不符合工程要求的外形设计。降低了数模设计时的工作量并提高了设计效率,同时实现了表面造型与工程制造的完关结合。  相似文献   

10.
正基于现代汽车CAE模拟技术,选取某一车型的汽车门饰板,结合测试碰撞标准,对门饰板的整体结构设计进行评估,通过对模拟分析结果的解读,改善门饰板的局部结构强度,使碰撞中的门饰板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乘客关键部位的安全保护作用。最终使产品设计满足整车对于零部件的安全碰撞吸能要求,客观证明CAE虚拟分析技术在零件开发设计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向良明  徐以国 《上海汽车》2012,(11):15-18,22
主要论述了在汽车内饰头部碰撞区域零件设计要求和准则,以A柱饰板为研究对象,通过将碰撞有限元理论引入到柱饰板的优化设计中,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柱饰板优化设计方案。利用仿真分析得到碰撞过程中加速度和伤害值HIC(d)等结果来指导柱饰板系统的优化设计。并通过碰撞物理实验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按照CMVDR 294中试验规定,制定模拟工况,建立某跑车整车碰撞仿真的滑车模型。应用碰撞模拟软件ESI/PAM-CRASH进行仿真计算,获得满足法规要求的跑车乘员约束系统的参数。将优化后的乘员约束系统和整车进行组合,进行“整车 乘员 乘员约束系统”碰撞过程仿真,证明用滑车模型进行假人伤害值分析、乘员约束系统分析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日前,金杯车辆新一代产品“领驰”国Ⅲ高档轻型卡车上市。整车由国际知名大师设计,全新设计的整体车门强度更高,密封性更好,更加符合人机工程。该车在动力转向、高档配置及内饰设计上也有多项突破,满足了城乡物流运输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门饰板侧撞乘员保护的要求及相关影响因素,通过侧撞部位胸部、腹部和骨盆区域的门饰板优化设计分析,总结出影响门饰板侧撞性能的主要设计参数及要求.通过某具体车型的CAE模拟分析验证,该优化设计可以有效提高门饰板的侧撞乘员保护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5.
对比三款车型假人肩部力曲线,发现在侧面柱碰撞工况中,肩部力超出capping值的情况较为常见。文章通过零部件布置、内饰关重件设计及气囊包型三个方面分析了其对于假人肩部力的影响。提出合理布置车门及B柱饰板内强度较硬的塑料件、选择合适的内饰材料、合理设计气囊包型对于假人肩部力有显著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整车密封性影响整车的NVH性能和空调性能,为了更有效地管控整车密封性能,文章依据整车密封性相关检测标准的要求,使用烟雾仪和整车漏气测量仪,找出了影响整车密封性的因素,主要为车门的声学封装、车身孔洞、密封条及后通风口,并使用整车漏气测量仪对各影响因素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后通风口和车身孔洞对整车密封性影响较大,为在后续车型设计过程中提高整车密封性能提供了参考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某轻型客车的顶内饰和侧壁内饰的开发为例,结合整车开发流程,对轻型客车内饰零件的设计工作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设计的角度出发重点阐述了造型设计和数据建立的过程,整个设计过程中都最大程度体现了以人文本的设计原则,最大限度满足乘客的使用功能及视觉功能要求,做到内饰设计的舒适、安全、和谐、简洁、美观。  相似文献   

18.
宋勇 《城市车辆》2008,(7):44-46
目前,我国城市客车已经普遍使用空调设备,这对城市客车风道的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传统设计中,因城市客车内饰结构简洁,仅仅考虑与内饰的协调、内饰的美观、提高车内空间,故风道设计较简单,截面也较小,出风口型式简单且均匀布置,这种传统的设计方法不仅使空调效果下降,而且使乘员的舒适性受到影响,使整车的经济性不好,为了更高地利用空调的使用性能,本文阐述一些个人对风道设计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论述了在汽车门内饰板的设计开发过程中,运用"静态挤压"试验工具,对门内饰板上在侧面撞击过程中对应的乘员胸部和腹部碰撞区域进行优化,使其在侧面碰撞发生时上述区域能够发生必要的变形甚至破坏,并且在变形或破坏的过程中产生的反作用力的峰值不大于一定限值以保护乘员.通过具体车型的具体产品的实践,可以得出结论:使用适当的原材料,进行适当的空间布置,在局部区域进行结构弱化如开槽、切口、厚度减薄等,可以有效提高门内饰板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介绍了板焊结构前轴壳的设计过程及强度校核方法。首先,根据整车需求设计板焊前轴壳的落差、主销中心距及前轴壳截面尺寸;其次,根据板簧宽度及位置设计板焊前轴壳折弯点及折弯角度,确定折弯处圆弧半径;最后,根据前轴壳结构及受力位置确定危险截面,根据第4强度理论对各个危险截面进行应力分析,确保其满足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