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神经外膜、束膜开窗神经端侧吻合术在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将 15只SD大鼠一侧腓总神经切断 ,在胫神经外膜开 1mm小窗 ,将腓总神经远端吻合到胫神经开窗处 ,将腓总神经近端吻合到股外侧肌肉内。对侧肢体作实验对照。术后 3月在全麻下行电生理测试神经冲动传导速度。取端侧吻合口部以远近胫神经、腓总神经及端侧吻合口部神经组织行光镜、电镜观察。结果 发现神经冲动能够通过端侧神经吻合处传播 ,神经传导速度比对照侧神经传导速度慢 ,有明显差异 (P <0 .0 5 )。光镜下吻合口处可见到胫神经发出侧芽。侧芽与胫神经伴行一段距离后 ,分叉离开胫神经 ,进入腓总神经。再生纤维主要为细小的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神经纤维及髓鞘面积显著小于正常腓总神经。电镜示再生纤维主要为细小的有髓神经纤维。结论 神经端侧吻合后 ,供体神经干可发出侧芽长入受损的神经干 ,侧支再生神经纤维主要为细小的有髓纤维 ,但质量较差。吻合后供体神经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化学去细胞肌肉支架移植后对大鼠损伤脊髓轴突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 将24只成年雄性大鼠制成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后,脊髓缺损处分别植入化学去细胞肌肉、冻融去细胞肌肉和新鲜肌肉,空白组不做处理.术后4周,银染观察脊髓轴突的再生情况,对移植物中再生轴突进行计数,做统计学分析并用锇酸染色鉴定化学去细胞肌肉支架中的有髓神经纤维.另取6只化学去细胞肌肉治疗的模型鼠分别行HRP顺行和逆行示踪,1周后观察脊髓上行和下行轴突再生的情况.结果 移植术后4周,空白组无脊髓再生轴突,化学去细胞肌肉中有大量再生的轴突,而冻融去细胞肌肉和新鲜肌肉中的再生轴突很少.锇酸染色显示化学去细胞肌肉中的有髓神经纤维较少.HRP示踪证明化学去细胞支架再生的轴突来自于其上下两端的脊髓.结论 化学去细胞肌肉支架可显著促进损伤脊髓的轴突再生.  相似文献   

3.
神经节苷脂M_1介导神经生长因子对运动神经元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 (NGF)、神经节苷脂M1 (GM1 )及NGF和GM1 混合液对桥接面神经的硅胶管腔中面神经管状化移植再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成年大白兔 40只 ,4只作正常对照 ,其余 3 6只随机分为A、B、C三组 ,将其双侧面神经下颊支与腮腺前缘相同平面造成 8mm长缺损 ,用 1 5mm的硅胶管进行桥接 ,然后作以下处理 :A组 ,左侧硅胶管内加入NGF ,右侧加入生理盐水 ;B组 ,左侧加入NGF +GM1 ,右侧加入NGF ;C组 ,左侧加入NGF +GM1 ,右侧加入GM1 。于术后 2 0周进行电生理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A组左右侧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无显著性 ;B、C两组左右侧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且两组左侧再生神经有髓纤维数目、直径、髓鞘厚度、轴突直径均高于对侧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A组以上指标均无差异。光镜及电镜观察试验各组均有较明显的神经再生。结论 ①NGF能够促进运动神经元再生 ,但这种能力有限 ;②GM1 能够介导NGF促进运动神经元再生 ,表现出良好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节苷脂M1(GM1)及NGF和GM1混合液对桥接面神经的硅胶管腔中面神经管状化移植再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大白兔40只,4只作正常对照,其余36只随机分为A、B、C三组,将其双侧面神经下颊支与腮腺前缘相同平面造成8?mm长缺损,用1.5?mm的硅胶管进行桥接,然后作以下处理A组,左侧硅胶管内加入NGF,右侧加入生理盐水;B组,左侧加入NGF+GM1,右侧加入NGF;C组,左侧加入NGF+GM1,右侧加入GM1.于术后20周进行电生理及组织学观察.结果A组左右侧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无显著性;B、C两组左右侧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两组左侧再生神经有髓纤维数目、直径、髓鞘厚度、轴突直径均高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A组以上指标均无差异.光镜及电镜观察试验各组均有较明显的神经再生.结论①NGF能够促进运动神经元再生,但这种能力有限;②GM1能够介导NGF促进运动神经元再生,表现出良好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5.
髓核内注射骨髓间质干细胞对椎间盘基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髓核内注射骨髓间质干细胞对椎间盘基质的影响。方法32只新西兰大白兔,L2-3、L3-4、L4-5、L5-6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细胞移植组Ⅰ、细胞移植组Ⅱ(BMP2转基因组)。髓核内注射后1、3、6月时间点,用Ⅰ、Ⅱ型胶原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胶原表型的改变,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Ⅰ、Ⅱ型胶原及蛋白多糖的mRNA表达,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3、6月时间点,细胞移植组髓核有较多的细胞,蛋白多糖染色显示细胞移植组髓核兰染增加,免疫组化显示Ⅰ型胶原实验各组未见明显差异,Ⅱ型胶原细胞移植组有较强的红染颗粒沉积。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显示,在细胞移植组,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mRNA增加,而Ⅰ型胶原mRNA则无改变。与细胞移植组Ⅰ比较,细胞移植组Ⅱ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mRNA增加。结论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能够提高髓核中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含量,复合BMP2转基因有"分子增强效应",提示基于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策略是治疗椎间盘退变潜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腮腺恶性肿瘤术后面瘫,外伤性面瘫及Bell's面瘫的12例患者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面神经移植,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并对影响疗效的因素,所选用的神经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外生性面神经雪旺氏细胞瘤的病理来源及病因 ,对 152 6耳颞骨连续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发现 :39耳在面神经骨性管裂处显示神经外膜先天性缺损 ,神经主干由此疝出。其中31耳 ,在疝出面神经凸面有明显的雪旺氏细胞增生。这 31耳中 ,有 12耳在卵圆窗上方 ,1耳在面神经第二膝部形成小的外生性雪旺氏细胞瘤。提示 :管裂处神经外膜的先天性缺损是面神经由此疝出的组织解剖学原因。面神经疝出可能是刺激雪旺氏细胞增生 ,以致形成外生性面神经雪旺氏细胞瘤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8.
不同移植方案在不同获卵数患者中的临床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不同获卵数患者2枚第3天(D3)胚胎移植和单囊胚移植的临床结局,为临床移植策略的选择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治疗的患者,根据获卵个数分为3组,A组获卵个数为5~9枚卵子,B组为10~14枚卵子,C组为≥15枚卵子。每组患者均有4种不同的移植方式,移植2枚D3胚胎(a)、移植1枚囊胚(b)、复苏移植2枚冷冻D3胚胎(c)和复苏移植1枚冷冻囊胚(d);比较3组患者卵子的2PN受精率、可移植胚胎率及优质胚胎率;比较各组患者4种移植方式的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多胎率和流产率等差异。结果 1A组、B组和C组分别有667、573、479个移植周期,其中A组患者IVF的2PN受精率和可移植胚胎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03/P<0.001);2A组患者4种移植方式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的种植率明显低于a和d(P=0.027/0.020);B组患者中d的种植率明显高于a和c(P=0.005/0.001);C组患者中d的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a(P=0.048/0.027)和c(P=0.003/0.001),且囊胚移植的种植率均明显高于D3胚胎(P<0.05);33组患者单囊胚移植多胎率较胚胎移植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卵巢高反应人群(获卵数≥15枚),单囊胚移植在保证高种植率和妊娠率的同时,明显降低了多胎率;而获卵数为5~9枚和10~14枚的患者,D3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和单囊胚移植相似,但多胎率明显增高;D3胚胎培养囊胚后择期移植具有较高的临床妊娠率,对于获卵数≥10枚患者是最佳的移植方案。  相似文献   

9.
通过电镜观察小腿三头肌复合动作电位传导过度(CAPCV)及Guadros指数测量,对经放射线和液氮冷冻处理的SD大鼠同种异体神经移植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单因素处理组与对照组表现相似,髓路及轴突电子密度低而不均匀,外形不光滑有皱折。雪旺氏细胞质及轴突内有较大空泡。而放射线照射加液氮冷冻组则表现为雪旺氏细胞质内小空泡较多。Guadros指数CAPCV结果显示,双因素处理组较单因素处理组优。  相似文献   

10.
实验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角膜神经损伤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兔实验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不同病程阶段的角膜神经组织损伤的显微及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兔角膜刮痕接种HSVⅠ,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兔角膜感染,分期进行角膜美蓝活组织染色,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角膜神经的改变。结果感染HSK后第4天光镜下即出现角膜神经纤维稀疏、变细,中央神经网密度下降。至7~14d,神经损伤显著。第30天,仍未达到正常的神经网密度。电镜下,HSK后第4天,上皮内神经末梢轴膜不完整,轴浆部分溶解。第7~14d,神经损伤严重。第30天,神经轴膜仍不完整,轴浆内微管及小泡减少。结论HSK导致角膜神经纤维损伤及神经网密度下降,且角膜神经损伤恢复较慢。  相似文献   

11.
1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porcine 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 (SIS) conduit in axonal regeneration of rat sciatic nerve with a 10 mm gap. Methods Forty-eight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n=16). Following a 10 mm gap was made in one side of the sciatic nerve of each rat; previously prepared SIS and auto-nerve graft were interposed into the gap to reconnect the proximal and distal ends of the nerve, respectively.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nerve gap remained unconnected. The samples of the SIS, graft, and distal nerve in group 1 and group 2 were harvested at 6 weeks and 10 weeks after operation, respectively. Axonal regeneration was evaluated by histology, electrophysiology, and quantitated by using computer-analyzed image.Results Regenerative nerve fibers were evident which contained much myelinated axons and grew over the gap in the SIS conduits at 10 weeks. Electrophysi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computer-analyzed image showed that axonal regeneration in the SIS group was similar to that in the auto-nerve grafting group at 10 weeks. Conclusion SIS as a conduit possesses the ability for axonal regeneration of the peripheral nerve, thereby having a potential to be an alternative bio-material instead of the autograft to repair the peripheral nerve gap.  相似文献   

13.
THESIGNIFICANCEOFDERMATOMAL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INTHEDIAGNOSISOFLUMBOSACRALNERVEROOTCOMPRESSION(李辉)(陈君长)(王坤正)(贺西京)(鱼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初步探讨在面神经麻痹患者恢复期出现瞬目反射 (BR)对侧的R1 电位的产生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4例患侧刺激 ,健侧出现R1 波的面神经麻痹病人进行详细BR检查 ,测定各自潜伏时及波幅 ,并与健侧相比。结果 患侧刺激健侧记录所得R1 波与健侧刺激同侧记录所得R1 波相比 ,潜伏期差别不大 (P >0 .0 5) ,而波幅却显著降低 (P <0 .0 0 1 )。结论 推测面神经和三叉神经之间存在一些小的线路 ,只有面神经病损后一定时期才起作用 ,且可能参与了面神经修复的代偿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激光微循环血流计监测豚鼠耳蜗血流量,观察刺激交感神经对耳蜗血流的影响。发现电刺激颈交感神经仅能使少数动物的耳蜗血流轻度下降、由此推测,交感神经对耳蜗微循环的调节可能没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ThetechniqueofmagneticstimulationMEPhasprogressedrapidlysinceitcameintobeingin1985.Nowitisconsideredtobeabletoconfirmthelesio...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面神经诱发电位的最佳刺激参数和记录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不同刺激波宽(0.04、0.1 ms)、不同记录方法(外耳道后壁、头顶)记录面神经诱发电位;切断面神经干,观察切断前与切断后面神经诱发电位的变化。结果在其他相同刺激条件和记录方法下,采用短波宽0.04 ms刺激较波宽0.1 ms刺激所得面神经诱发电位各波潜伏期标准差小;在相同刺激参数下,大鼠外耳道后壁记录较其头顶记录所得波形稳定;切断面神经干后,可见面神经诱发电位N1波潜伏期延长或波形消失等现象。结论采用刺激波宽0.04 ms,外耳道后壁记录可以获得较清晰、重复性好的面神经诱发电位波形;面神经诱发电位可以反映面神经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8.
本工作以清醒、整体大鼠为对象,记录了刺激皮神经所诱发的屈肌反射电位(FRP)和背根电位(DRP)。分级刺激腓肠神经(皮神经),在hamstring神经干上(一组支配后肢屈肌群的神经)先后诱发出A-FRP和C-FRP,同时在L_5背根上诱发出A-DRP和C-DRP。A-FRP和A-DRP的阈值、潜伏期均无明显差异,且呈有意义的正相关;二者的幅值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C-FRP阈值和潜伏期比C-DRP均较大,但二者的阈值和潜伏期均呈有意义的正相关,且二者的幅值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同步递增。每一串刺激(3个脉冲,间隔5ms,波宽0.5ms)诱发的DRP和FRP值均较相应单刺激诱发的为大,即DRP和FRP均有时间总和现象。  相似文献   

19.
Withthedevelopmentofmedicine ,spinalcordinjury (SCI)havebeenthemostdangerousfactorforthehealth .ButnervegrowthfactormaybethehopeoftreatmentforSCI .Weobservedthechangesofen dothelin(ET)serumlevelaftertheinjuryofspinalcord ,theresultswerereportedheretoinvest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