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前时代百越先民的航海舟船是世界船史的一大问题.由于"南岛语族"与百越历史、文化密切的源流关系,"南岛语族"的"边架艇"和双体帆船对探索已经"消亡"的华南土著的远洋海船具有重要的启发."边架艇"和双体帆船既克服了单体独木舟在风浪中容易横向摇曳、甚至翻覆的不稳定性,又具备独木舟轻便、构造整体性的优点,成为太平洋上稳定的远洋海船.贵州台江施洞苗族的"子母船"与太平洋"南岛语族"的"双边架艇独木舟"有高度的共性,应就是太平洋"南岛语族"之"边架艇独木舟"的逻辑原型,很可能就是在华南海域消失了二三千年的史前土著远洋舟船的"活化石".华南史前与早期历史考古发现的多处"独木舟"也不乏"边架艇"独木舟船的线索,如浙江萧山跨湖桥8 000年前独木舟、福建连江浦口、广东化州、广西钦州的汉代独木舟等,它们很可能也是原始的"边架艇"独木舟,是数千年前华南土著驰骋浩瀚太平洋的最早的海船遗存.  相似文献   

2.
刘杰 《交通与运输》2009,25(4):75-77
三、中国古代造船业的第三个高潮 明朝是中国古代继秦汉、唐宋之后,舟船建造和发展的第三个高峰期。 原始社会末期,我们的祖先已能削挖独立舟和结扎木筏、竹筏、草筏及羊皮筏等;距今5000年前发明了桨;夏商朝时,独木舟和筏发展到木板船;大禹发明了帆;  相似文献   

3.
从独木舟到帆船到蒸汽机船,我国有船的历史虽然很长,但有机械化动力船的历史却很短,不过150多年。古代中国造船业,一直名列世界前茅。但中国的造船业造的是以人力和风力为动力的木船,而西方近代造船业造的却是以蒸汽为动力的铁甲船。这差距就是“古代”与“近代”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在通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专业通识教育"思路,即以专业中的文化教育为主线,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在涉船类专业开展"船文化"通识教育。就"船文化"通识教育内涵、意义、实施路径进行探讨,从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相关院校开展通识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中国曾经是先进的造船与航海大国。舟船文化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古代先进的船舶建造技术,在长期的实践和发展中,也必然孕育出造船理论。本文仅以历史文献为依据,进行了一定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正明清时期中国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在利益的驱使下,商人们携带着商品和大量赀财在帝国范围内穿州过省是一种常态。在那个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时代,由于中国湖泊河流众多,乘坐内河舟船是当时人们非常重要的交通方式,特别是舟船运输的快捷、运费的相对低廉以及货物运输过程中的低折损率,使航行于河道中的商船占了很大的比例。针对这些商船的盗匪劫掠活动也日益猖獗起来,而且身受河海盗匪之害的不只是商人群体,还有同样搭乘舟船的各色阶层以及生活在河海周边的居民,以上种种都给地方社会秩序的稳定产  相似文献   

7.
"送船"是沿海居民以纸船或真船的形式送走瘟疫灾祸的活动,其主旨是驱除疫厉灾害、祈祷境内平安,更有保障海上安全和渔业丰收之意。从江浙沿海"送船"习俗的发展和演变可以看出,"送船"习俗在仪式流程、祭祀内容和神灵传说上与内陆"送瘟船"习俗有着密切联系。今天流行于江浙沿海的"送船"仪式,其核心内容应是"送瘟船",其发展传播路径应为从内陆到沿海,其宗教属性应为佛道兼容,其本质是海洋文化对内陆习俗的吸收和融合。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造船技术的世界性贡献   1、黄河长江与海洋共同孕育了中国的舟船文化   中国是国土广袤的大陆国家,黄河和长江作为母亲河哺育了中华民族,并使中国以其古老的文明而著称于世.中国又是具有漫长海岸线和辽阔海洋的海洋国家,内涵丰富的海洋文化,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类学和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以山顶洞人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先民,就已经与海有了接触.到了新石器时代,为龙山文化所哺育并生长在山东半岛和北方沿海的先民,为河姆渡文化所哺育并生长在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的百越人,都是我国先民中乘舟弄潮的先驱.   ……  相似文献   

9.
在蜈蚣船原型问题上,虽然学界形成了彼此对立的两种观点——"东南亚船说"和"葡萄牙船说",但两说都采信嘉靖八年(1529)汪鋐《奏陈愚见以弥边患事》疏关于蜈蚣船的记载,认可奏疏记载蜈蚣船尺度,认为正德十六年(1521)的中葡屯门海战,葡萄牙人装备佛郎机铳的蜈蚣船,威力巨大,刺激了明朝仿制活动。蜈蚣船的传入和仿制,被视为中葡文化交流事件。而经过中葡文献对读、船舶技术分析,可以确认:蜈蚣船并未来粤贸易或参与1521年中葡屯门海战,其尺度记载亦不准。汪鋐奏疏对蜈蚣船记载含糊其辞,后世转录亦未加辨正,影响了今天学者对蜈蚣船的认识。相对而言,《南船纪》对蜈蚣船的记载,形式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准确,以之为参照,通过形态比较,确认蜈蚣船原型为东南亚兰卡(lancaran)桨帆船,其经由马六甲华人引入中国。蜈蚣船的传入与仿制,是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文化交流事件。  相似文献   

10.
<正> 人类古代文明的发展均与河流有关。历史上曾产生了两河流域文明、恒河流域文明、黄河流域文明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类在未解决如何克服地面摩擦力之前,只能借助水的浮力来载人运物,且水上运输可载量大。公元前1万年,人类已用数根木头捆绑在一起的木筏、掏空树干做成的独木舟开始了水上运输;公元前3000年,埃及人用世界上最早的帆船在尼罗河上运输;公元前2000年,南亚人用船横渡太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长江运砂船建造中出现的轮机方面的问题,在认真研究了现行法规、规范、规程和相关规定要求的基础上并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归纳形成长江运沙船轮机检验要点。旨在为船厂质检人员、轮机验船师现场检验提供参考,确保长江运砂船建造质量,减少"问题船"投入长江运输。  相似文献   

12.
根据美国阿肯色河桥和广东九江大桥船撞非通航孔桥墩时的速度,质疑美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中"船偏离航线速度正比下降"的方法。符合实际地总结出"失舵不失速"的工况,结合安庆铁路桥的防撞研究,对船撞桥速度的选取、船撞力和需设防桥墩数目的确定提出了见解,并对防撞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多船会遇研究现状及其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多船会遇局面的定义,并分别从三种会遇态势和避碰行动方式类型的角度对多船会遇局面进行了划分,分析了多船会遇局面的各种态势,以期对多船避碰及智能决策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一些国家曾经将退役军舰改装成海警船、巡逻船,还有改装成运输船和其他辅助船舶的,而阿联酋的富商居然将2艘退役的荷兰"科顿艾尔"级导弹护卫舰改建为国际级的豪华游船,在引起众多人好奇之余,都想进一步了解这些军舰的前世今生。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前"中国制造"的丝、茶、瓷畅销世界,清商在东亚、南海也极为活跃,但清船却颇为费解地绝迹于马六甲以西。本文分析指出,造船和航海技术、商贸及社会经济条件等关乎航海和贸易的"能力"因素,都会制约清船西进,然并未构成绝对禁限。封建传统的政策和文化等因素则对清人从事航海和贸易活动的"能力"和"意愿"均造成严重制约,因此具有更加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两汉至三国时期中国史籍中开始频繁出现外船踪迹。本文从风帆起源研究及相关理论入手,立足中、西1古代一手文献展开跨地域比较研究,从而勾勒出一幅前2世纪至2世纪之间,风帆与海船技术由地中海向印度乃至中国沿海缓慢"东渐"的"第一次浪潮"的大致图景,并解释了为何这一浪潮在中国激起的反响仅有风帆的产生而未导致海船兴盛。  相似文献   

17.
《现代交通技术》2012,9(3):81-81
西部科技项目"西部地区内河桥梁船舶防撞标准和设计指南的研究"近日通过验收,这意味着,我国桥梁船撞设计缺乏系统规范指导空白的历史宣告结束。与现有的国际(美国、欧洲等)和国内桥梁船撞相关理论和设计规范相比,该项目完成了桥梁船撞设计从静力理论到动力理论的跨越,完成桥梁船撞设计从描述性规范到基于性能设计规范的过渡,取得了如下创新成果:(1)建立了基于性能的桥梁船撞设计理论体系,确定了船撞设防水准、设计性能目标,并提出了基于性能的桥梁船撞设计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MMG建模的思想,在锚泊船偏荡运动的基础之上,建立了锚泊船走锚运动数学模型,研究了走锚后船舶的运动姿态;对风中锚泊船偏荡运动中船舶走锚数学模型的建立进行了初步探索,为今后进行更为完善的锚泊船走锚运动过程的仿真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1984年和2005年在山东省蓬莱市所发掘的4艘古船中,根据船体舷板的连接方式判断,第3号船和第4号船公认为是高丽船.由于蓬莱第4号船的船体的残存量很少,因此无法推断其原来的结构特点,但被称之为高丽船的第3号船,因其比较完整地保存了船底板、舷板以及其他相关部件,可供我们推断其结构特点.第3号船的舷板是采用传统韩船的制造方式进行连接,在船体内部并没有设置加龙木而是采用设置隔舱板的方法提高船体的横向强度.韩国船舶史界普遍认为传统的韩船是通过设置加龙木来提高船体的横向强度,因此蓬莱出土的高丽古船,在韩国的学术界乃至在中国的学术界都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论.在这篇论文中,准备初步探讨拥有隔舱板的韩国古船--蓬莱3号船,在韩国船舶史研究方面带来的意义;同时回顾-下所谓"在韩船中没有隔舱板"观点的形成过程,以及在考察蓬莱高丽古船的发掘概况和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重新整理其他学者对蓬莱3号船的有关观点.  相似文献   

20.
在新安船上装载的与新安船的交易活动范围有关的商品中,最突出的是陶瓷器、铜钱和紫檀木,紫檀木是从属于热带以及亚热带的东南亚购入的,而当时前往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地区的中国商船主要从泉州港出发.由于泉州湾宋代海船的出土,新安船被认为是在福建地区制造的泉州船舶.新安船是以东南亚和中国以及东北亚作为活动舞台的贸易船,在向最终目的地日本博多航行过程中,经过高丽沿岸时遇难,最终没能返回.新安船装载的1017根紫檀木,是把新安船的研究范围扩大到中国和日本以外的东南亚和西域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