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一种非线性分解,把非线性弹性恢复力分解成一个线性恢复力与一个剩余非线性虚伪力,解决带限位器的非线性冲击隔离系统的冲击响应计算问题。并以一个双层隔冲系统为例,计算分析了限位器刚度和间隙等因素对冲击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一种非线性分解,把非线性弹性恢复力分解成一个线性恢复力与一个剩余非线性虚伪力,解决带限位器的非线性冲击隔离系统的冲击响应计算问题.并以一个双层隔冲系统为例,计算分析了限位器刚度和间隙等因素对冲击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在冲击激励作用下带限位器的隔振系统刚度呈非线性变化的问题,开展冲击动力学理论模型及其抗冲击性能研究。[方法]首先,利用分段线性等效思想,建立带分段线性刚度限位器的双向限位单层隔振系统冲击动力学理论模型;然后,利用解析法对理论模型进行解析求解,并与不同冲击工况下的有限元法冲击响应进行对比验证。[结果]在不同的冲击工况下,动力学理论模型的解析解与有限元数值解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结论]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带分段限位刚度的双向限位单层隔振系统冲击动力学理论模型及求解方法的准确性,可为带限位器隔振系统的工作原理与性能特点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伪力法计算带限位器的船舶设备隔振系统冲击响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建立了带限位器浮筏隔振系统的非线性系统模型,利用伪力(pseudo-forces)法计算了带有限位器的浮筏隔振系统模型的冲击响应,分析了限位器参数对冲击响应的影响.设计制作了带有限位器的浮筏隔振系统试验模型,进行了冲击试验研究.数值计算与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伪力法在计算带限位器的舰船设备隔振系统冲击响应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伪力法计算带限位器的船舶设备非线性冲击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有限位器的浮筏隔振系统是非线性系统,该文建立了这一非线性系统的模型,利用伪力(pseudo-forces)法计算了带有限位器的浮筏隔振系统模型的冲击响应,分析了限位器参数对冲击响应的影响.设计制作了带有限位器的浮筏隔振系统试验模型,进行了冲击试验研究,数值计算与实验结果比较表明了伪力法在计算带限位器的舰船设备隔振系统冲击响应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液氧罐抗冲装置冲击响应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种方法对液氧罐抗冲装置在规定的冲击环境下的冲击响应进行仿真分析。首先将液氧罐及抗冲装置所组成的系统作为一个单自由度线性弹簧(含阻尼)——质量系统,根据单个隔振器的冲击刚度及其布置位置,计算出整个系统的冲击刚度,根据给定的冲击环境,计算系统的冲击内应(位移和加速度)。其次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计算整个系统的在冲击作用下的瞬态内应,隔振器的参数采用冲击试验得到的位移一抗力曲线,利用非线性弹簧单元及间隙元模拟分别模拟隔振器和限位器,根据给定的冲击环境,采用全积分方法计算液氧罐冲击内应。通过仿真分析为抗冲装置性能参数的确定打下基础,并对抗冲装置的隔冲效果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7.
冲击隔离系统限位器参数的优化问题是一个有约束的非线性优化问题,也是一种最困难的优化问题。利用伪并行遗传算法的思想,同时对基本遗传算法进行改造,提出了一种伪并行改进遗传算法(PPIGA),并将其用于冲击隔离系统限位器参数的优化,在优化过程中采用了增量模态叠加法计算冲击响应。作为算例,建立了与试验模型一致的浮筏隔振系统的限位器参数多目标优化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得到的限位器优化参数能够满足约束条件并实现多目标优化。将增量模态叠加法和伪并行改进遗传算法相结合,解决了冲击隔离系统限位器参数的优化问题,这对于冲击隔离系统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船舶设备遭受强冲击作用时,能够承受的加速度和相对位移幅值都很小,采用隔振器和限位器均不能满足抗冲击要求,此时需要特殊的耗能元件,吸收大量的冲击能量。基于将传统的隔振抗冲元件和新型耗能装置相结合的思想,设计了一种非线性抗冲击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气液耦合冲击耗能器的数学模型,并对其各参数(运动传递比和气腔有效横截面积)对抗冲击性能(绝对加速度幅值和相对位移幅值)的影响进行了仿真试验分析。研究表明,与线性隔离系统相比,冲击耗能器能够耗散部分冲击能量,提升系统的抗冲击能力;冲击耗能器的参数影响分析为新型耗能器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可行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舰载设备的抗冲击能力,利用ANSYS中的弹簧间隙单元构建有限元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分析限位器刚度参数对隔振系统抗冲击性能的影响,揭示二次冲击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给出合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任一安装间隙下,随刚度比的增加,被隔振设备的相对位移响应逐渐减小,加速度响应迅速增加,二者呈负相关;二次冲击问题不受传统限位器刚度大小影响,但通过合理选用限位器参数或设计新型大阻尼限位结构可有效改善二次冲击的影响,进而提高舰载设备的抗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10.
限位器抗冲击计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对具有无阻尼和有阻尼限位器隔冲系统的冲击响应计算,得到了限位器的主要参数(工作间隙、刚度和阻尼)对系统的抗冲击性能(冲击作用下设备的最大加速度与最大位移)的影响。工作间隙是起决定性的因素,适当的阻尼不仅可以大幅度减少最大位移,也可以减小最大加速度。最后提出了各参数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冲击试验是舰用设备抗冲击特性研究的重要手段。对处于正常通电工作状态下的装有减振器的分配电箱进行冲击试验,采集加速度响应数据,通过处理,将其作为仿真研究的依据。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计算分配电箱在实际冲击工况下的加速度响应,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总结分配电箱的抗冲击规律。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气动式冲击试验机进行隔振器冲击参数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舰船设备冲击安全设计考虑,对隔振器落锤试验方法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而后,以气动式冲击试验机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隔振器冲击参数测试方法.采用这一方法,对钢丝绳隔振器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这一方法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获得隔振器冲击特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船舶技术的发展,现代船舶对船用隔离器系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即船用隔离器系统应同时具备低频减振和高频抗冲击的能力,这是传统的船用减振器系统所无法做到的.为了解决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船用隔离器系统,该系统由钢丝绳弹簧和磁流变阻尼器相并联组成.文中对该船用隔离器系统的减振和抗冲击性能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减振试验的激振力频率为1-15Hz,力幅为2.94.11.76kN;冲击试验的最大冲击输入加速度为20g,脉宽为10ms,减振试验和冲击试验均采用MTS液压加载系统来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船用隔离器系统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使用了MR阻尼器后系统得共振峰值被明显的削弱;在冲击试验中,冲击响应的衰减速度随着MR阻尼器的阻尼增加而明显加快,但是MR阻尼器再冲击瞬间的出力特性明显与低频振动情况下不同,MR阻尼器的出力表现为受控制电流强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水下爆炸冲击载荷作用时船舶冲击环境仿真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某船的船体结构和型线为基础,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ANSYS/LS-DYNA程序计算了船体在不同炸药当量、起爆位置、有限元网格划分时的冲击环境,分析了船体在不同工况下的冲击响应。计算结果分析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计算水下爆炸冲击环境是可行的。所得主要结论如下:(1)流场中结构的存在导致冲击波的反射、绕射使流场压力偏小或偏大;(2)冲击响应沿船长方向非线性传播;(3)存在一个临界K值,当K超越该值时,船体冲击环境发生突变,产生全局性的冲击响应;(4)在上层建筑中,冲击加速度并非呈线性分布,冲击加速度的大小与上层建筑各层刚度有关;(5)由于上层建筑的刚度与船体刚度呈非连续过渡,故船体冲击环境在上层建筑上将发生畸变。  相似文献   

15.
周文亮  王强 《船舶工程》2004,26(2):36-37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在系统辨识和函数拟合方面的优势,以单自由度隔冲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取了决定冲击响应的几个参数作为网络输入,以最大响应加速度值和隔振器最大变形量为最终目标参数,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来计算其冲击响应,实际计算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方法计算的结果具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根据舰船所受到的冲击力学过程,对减振器冲击性能测试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气缸式冲击模拟台的减振器冲击性能测试方法,并介绍了试验测量系统.采用该方法对钢丝绳减振器作为冲击防护元件时的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该元件关于压缩/拉伸非对称的冲击耗能特性,并分析了参数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7.
船舶推进轴系冲击响应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有限元与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 ,建立推进轴系垂向冲击响应计算的数学模型 ,导出了在加速度冲击输入条件下轴系垂向冲击响应数值仿真方法 ,并通过一个工程计算实例阐述了该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