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无砟轨道混凝土在客、货车作用下的劣化规律,基于损伤力学概念,引入损伤变量对混凝土室内循环加载进行试验研究. 首先,建立钢轨-扣件-轨道板-CA砂浆层-底座板-地基有限元实体模型,获取试件试验等效应力水平,通过列车车速确定加载频率,然后确定合理的荷载组合模拟工况;其次,应用MTS加载系统对混凝土试件进行循环加载测试,利用无损检测系统测试了不同加载次数下混凝土的动弹性模量以及抗折强度;最后,将动弹性模量和抗折强度作为损伤变量,根据测试结果得到不同应力水平、加载频率作用对轨道板材料力学性能劣化规律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在客货车荷载作用下,动弹性模量的损伤程度在加载200万次时约为抗折强度的损伤程度的2倍;应力水平一定时,加载频率越小,混凝土动弹性模量以及抗折强度的损伤程度越大,并且在10 Hz与15 Hz频率之间较明显;加载频率一定时,应力水平越大,混凝土动弹性模量以及抗折强度的损伤越严重,应力水平为0.7的混凝土在1 000次左右的加载循环加载下发生破坏;低速的客货车荷载会加快混凝土初期损伤,较高速度的客货车荷载会加速无砟轨道结构后期损伤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针对滚装甩挂运输新船型可“直进直出”条件下的“边装边卸”作业模式,与传统船型“船艉 进出”条件下的“先卸后装”作业模式对比,建立滚装甩挂码头牵引车调度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 并设计遗传算法求解模型。通过对比不同规模算例下CPLEX与所设计遗传算法的实验结果,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船型“先卸后装”作业模式,新船型“边装边卸”作业模式在运营成本方面可降低约15%;当装卸任务分布密集时,卸船任务靠近船艏运营成本越高,装卸任务分布稀疏时,卸船任务远离船艏运营成本越高;总体而言,“边装边卸”作业模式的运营成本低于“先卸后装”作业模式。研究结论可为“边装边卸”作业模式下的港口滚装甩 挂作业调度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静力荷载试验能够有效地检验桥梁结构安全,文章针对波折腹板组合梁桥进行了静力加载试验,并采用有限元程序ANSYS建立模型,重点分析了各项力学指标。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桥梁测试截面的实测挠度和应力均小于计算值,且在设计荷载作用下处于弹性工作阶段,满足设计要求,为今后同类型桥梁结构的发展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4.
盾构隧道上方大面积加载或卸载会引起隧道结构发生纵向变形,过大的沉降或隆起会使隧道结构发生裂缝或是环缝张开,导致渗漏水甚至破坏。把隧道结构等效为处于土层中的弹性地基梁,利用Boussinesq解计算加(卸)载在隧道下卧土层中产生的附加应力,基于Winkler模型计算隧道结构的变形。结合上海某地铁隧道上方大面积卸载后加载的工程实例,计算隧道结构的纵向变形,判断结构的安全性,并用有限元计算验证理论计算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冻土区路基填土力学参数原位测定及变形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现场路基填土的载荷试验的结果,分析并确定了在多年冻土区环境情况下,路基填土在经历了一个冻融循环后的承载力、变形模量、剪切模量等力学参数.并就该土层位移变形模式进行了探讨且检验了其正确性.结果表明:将冻土理想化为三维弹性连续介质是较为合理的,其位移变形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6.
基于现场路基填土的载荷试验的结果,分析并确定了在多年冻土区环境情况下,路基填土在经历了一个冻融循环后的承载力、变形模量、剪切模量等力学参数.并就该土层位移变形模式进行了探讨且检验了其正确性.结果表明:将冻土理想化为三维弹性连续介质是较为合理的,其位移变形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7.
Asphalt mixtrues exhibit strong viscous properties under repetitive loads.This phenomenon can be simulated in creep and recovery tests.By applying the visco-elastoplastic model proposed,data recorded in the tests are interpreted.It is emphasised that applicability of the visco-elastoplastic model depends on the proper method of characterising parameters involved in the constitutive equations.Since two or more strain components of elasticity and viscosity coexist during the loading or unloading,a measuring system of two loggers is introduced to decouple these components.Test data are analysed in three steps as elastic.visco-elastic and visco-plastic evaluations,using the records collected at the moment of unloading,during the periods of recovery and creep respectively,Factors that may influence the accuracy of data analysi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重装备岸海转运装卸载保障装备的类型和特征,进行了纵向与横向装卸载方式、码头装卸与岸滩无码头装卸的技术比较,提出重装备装卸载保障装备研究的发展方向:提高重装备装卸载平台的抗风浪能力,加大利用被损码头重装备装卸载装置的研究,加强重装备装卸载保障装备的标准化研究,开展重装备装卸载保障装备的集成化研究。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沉降控制的关键是在填筑期末能够及时准确地预测预压路基的沉降,包括欠载、等载或超载预压路段在预压期以及(卸载后)路面施工期和通车后的沉降、速率过程。基于太沙基理论和线弹性假设,提出了一种不需要具备荷载稳定期观测资料。可以及时快速进行沉降预测的方法。研究了多级荷载作用下考虑卸载与回弹的沉降预测模型.探讨了荷载稳定期内速率衰减特性、卸载前后速率变化规律。结合工程实例,讨论了动态反演的实施方法.验证了快速预测方法的可行性、适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对轨道交通车站客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宁  叶霞飞  刘剑锋 《城市交通》2010,8(3):23-27,78
轨道交通车站日均上下客流量与周边土地利用存在密切关系,研究这一关系可为国内大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预测结果的合理性提供参考。以东京核心四区31个轨道交通车站为研究重点,详细统计了各车站的日均上下客流量以及车站影响范围内的容积率、人口、岗位等基础数据,探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日均上下客流量与相关指标的定性和定量关系。得到轨道交通车站影响范围内建筑容积率≤2.3,2.3〈容积率〈4.0,容积率≥4.0三种情况下,单位潜在客流、单位建筑面积分别产生的日均上下客流量的指标值,并指出大型商场等消费娱乐设施对日均上下客流量具有显著影响。结合两项相关案例,证明了研究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PP-ECC梁与RC梁变形发展规律的区别,通过逐级加载和循环加载两种加载制度对4根PP-ECC梁和4根RC梁进行抗弯试验;同时,基于有效惯性矩法推导出适用于短期荷载作用下PP-ECC梁的最大变形计算公式. 研究结果表明:逐级加载下,PP-ECC梁呈现出更为明显的塑性变形阶段,与RC梁相比,PP-ECC梁经过5次循环加载后的循环荷载变形曲线与原曲线拟合度较好;循环加载过程中,PP-ECC梁在基准荷载下的加载变形增长率和卸载变形增长率均小于相同配筋率的RC梁,呈现出更好的抗损伤变形能力和变形恢复能力;基于有效惯性矩法推导出的变形修正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拟合度较好,可应用于实际工程对PP-ECC梁在短期荷载作用下最大变形的计算.   相似文献   

12.
基于弹性防偏-塑性卸载机理的梁体横向限位设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缓解桥梁梁体在各类因素下的横向偏移或倾覆问题,同时改良现有防偏移设备的刚性阻拦缺陷,以机械设备的减震隔震装置为借鉴,设计了一种基于弹性防偏-塑性卸载理念的梁体横向限位设备. 该设备根据折减后的桥墩墩底抗弯强度及梁体横向最大容许位移选择弹簧参数(用于正常情况下的弹性防偏),由折减后的支反力计算薄弱层锚固螺栓的个数(用于大荷载下的卸载保墩).以陕西某曲线连续梁桥为例,以未安装设备桥梁模型为基准,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模拟无设备桥梁及有设备后的桥梁在静、动力作用下的位移增量及应力增量. 数据对比显示:该设备在限制各静力作用下的径向爬移效果显著(平均位移限制率达70%以上,主要位移诱因的限制率达80%以上);在El Centro Site波大部分时程内,有设备梁体的位移增量和应力增量值较无设备梁体的小,且安装设备后峰值位移(降低率均在90%以上)及峰值应力(平均降低率达50%左右)得到明显降低,这说明该设备可在避免应力集中的情况下,有效减小梁体的动力位移增量,具有良好的抗震/防偏移效果.   相似文献   

13.
鉴于易燃易爆事故多发生在物品在专用线的装卸阶段,为了更加有效的对铁路易燃易爆物品专用线的运输进行管理,针对铁路易燃易爆物品装卸专用线安全状况的多层次非线性结构,建立了该类专用线的AHP-FUZZY评价模型,对该评价模型进行了验证,从而为该类专用线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桥梁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静力非线性与结构动力特性之间的关系是结构损伤识别领域的重要问题。基于高速铁路模型箱梁的重复荷载试验,采用平面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静力非线性和动力损伤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定义混凝土等效应力-等效塑性应变曲线来定义其弹塑性行为。对数值模型加载到各级荷载后卸载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即卸载后计算自振频率和振型。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平面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对箱梁模型进行非线性分析,除了初始模型刚度存在一定误差外,结构的骨架曲线的特征值、加卸载刚度和残余位移吻合较好。在进行非线性分析后进行动力特性是分析可行。竖向频率值的变化能够反映静力非线性发生后结构的损伤出现和损伤的发展规律,这为结构动力损伤识别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铁路应急装卸载能力建设为研究内容,系统分析了铁路应急装卸载的特点、现状,从装卸载设施设备、保障力量、组织体系等三个方面,对加强铁路应急装卸载能力建设进行了深入论述,提出了对策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戴继锋  赵杰 《城市交通》2010,8(4):16-22
针对已有高铁枢纽设施布局评价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乘客集散状况为核心的评价方法。基于乘客在枢纽核心区内的集散时间、集散距离分析,细化评价指标,选取平均集散时间、平均集散距离、90%乘客集散时间、90%乘客集散距离为具体指标。以乘客出行链为分析单元对传统的交通分配模型进行改进,提出具体指标的详细计算方法。以石家庄高铁枢纽规划设计为例,应用提出的评价方法对两个规划方案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两个方案的平均集散时间为20~25 min、集散距离为700~2 000 m,均处于合理范围,但方案二交通集散效率更高,最终作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7.
和平大桥位于城市主干道上,跨越徐州铁路站场,铁路交通量极大。为了检验成桥后该桥梁承载能力是否满足正常使用状况的要求以及评估实际结构的动力性能,对全桥展开荷载试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和平大桥的受力性能和正常使用状态极限承载力满足设计荷载等级城-A级要求,结构工作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通过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轴心抗压强度试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和弹性模量试验,观察了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受压和受拉破坏过程和破坏形态,分析了再生粗骨料替代率对自密实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普通混凝土和再生混凝土的各力学性能指标之间的换算关系对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适用性. 结果表明:自密实再生混凝土受压和受拉的破坏形态与普通混凝土相似;当再生粗骨料替代率由0增加至100%时,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降低了15.5%、12.7%、25.6%和11.5%,而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峰值应变增大了19.8%;再生粗骨料替代率对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泊松比无显著影响;普通混凝土和再生混凝土的各力学性能指标之间的换算关系不适用于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提出的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与其他力学性能指标之间的换算关系具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19.
为了准确地评价巷(隧)道开挖面附近围岩的稳定性,采用真三轴卸荷扰动岩石测试系统对大理岩岩样进行第三主应力单面卸荷加、卸载试验研究. 通过高应力巷(隧)道开挖围岩失稳机理分析,采用不同应力加卸路径模拟能量积聚型和应力集中型两种物理工程破坏模型,进一步分析两种破坏模型的应力-应变曲线规律、破坏特征和强度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卸荷面应力的减小出现扩容现象,主要破坏面在临空面附近,随着轴压的升高,劈裂破坏范围增大,卸荷临界值也增大;随着围压增高,屈服点和峰值点增大,并且屈服点和峰值之间的曲线斜率较为平缓,破坏由局部张拉-劈裂-剪切复合性破坏发展成整体劈裂破坏;同围压条件下卸荷破坏强度是加载破坏强度的80%,岩体卸荷比加载更容易破坏,进而修正了广义Hoek-Brown强度准则.   相似文献   

20.
周期性载荷作用下岩石滞回曲线的演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不同加载速率和不同载荷水平的周期性循环载荷作用下细砂岩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探讨了岩石在周期性载荷作用下的变形特性.结果表明:细砂岩在周期性循环载荷作用下的卸载曲线与加载曲线不重合,形成一封闭的滞回曲线,且该滞回曲线在低载荷水平下从第2次循环起逐渐趋于稳定;不同加载速率和不同载荷水平时,周期性循环载荷作用下加、卸载曲线的二次拟合参数从第2次循环起变化不大,并逐渐趋于不变;周期性循环载荷作用下,岩石变形的响应程度与加载速率和载荷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