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江六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工期紧张,必须在桥头路段沉降未稳定即进行路面面层施工,按常规方案施工桥台与桥头路段易产生差异沉降,为此文章进行了工后沉降预测,并基于路基纵向沉降的实测数据建立了双曲线和马鞍型曲线沉降模型。通过分析,并结合工程实际特点,提出采用反马鞍型曲线预抛高方式,并在工程中予以实践和验证。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路桥衔接部位沉降差异的危害,对桥头路桥衔接段设置搭板状态下的桥头跳车机理及未设置搭板状态下的桥头跳车机理进行分析。详细介绍了反开挖填贫混凝土法、软土地基强化整固法、预抛高软土基处理法、土工格栅加固处治法、路面搭板抗沉降设置法、排水固结强化法以及抗沉降综合处治法。这些路桥衔接部位沉降差异处理技术可为同类工程设计和施工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近年来上海市重大市政桥梁工程桥头跳车的原因和产生的危害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预沉法、减沉法和综合法处理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的机理,总结了路桥过渡段沉降特征和变化规律,认为处理路桥过渡段沉降应根据具体地基条件、桥台结构形式、施工技术、工期要求等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地基加固方法,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探讨了不同地基加固方法所适用的范围和条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提出了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地基处理的关键问题和措施,获得了路桥过渡段沉降变形观测数据,并对各种加固方法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针对沈大路海湾大桥北桥头左侧路基新旧路基下面一定厚度的抛石层,以及该路段软土物理力学特征和分布特点,在高速公路上常规采用的塑料排水板、粉体搅拌桩等地基处理方法都无法满足该路段沉降、稳定以及施工的要求,采用强夯积淤法对其加固处理设计.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强夯法对桥头地基的施工处理工艺,强夯法加固地基是处理桥头跳车病害的常见方式之一,该工艺不仅可以缩短施工工期而且能够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提高路基的承载力,从而有效减少了路基的沉降。  相似文献   

6.
在深入分析桥头不均匀沉降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从地基、路堤、路面等方面提出桥头跳车综合防治技术。深入分析了地基土质不良、桥台基础沉降、施工质量得不到有效控制等原因。提出采用台背填料粗沙水密法、排水固结法、强夯法、预留适量的沉降量和综合处理法的技术措施,并注意采用各种方法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深入分析桥头不均匀沉降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从地基、路堤、路面等方面提出桥头跳车综合防治技术。深入分析了地基土质不良、桥台基础沉降、施工质量得不到有效控制等原因。提出采用台背填料粗沙水密法、排水固结法、强夯法、预留适量的沉降量和综合处理法的技术措施,并指出采用各种方法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介绍了CFG桩在高速公路桥头深厚软土处理中的运用,指出了CFG桩的材料要求、设计方案、施工方法等。实际运用表明,CFG桩适应了高速公路桥头深厚软土处理工作的需要,在工程运用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较好地实现对公路桥头软土沉降的控制,有效防止桥头跳车现象的发生,在类似工程施工中值得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长余高速公路实验路段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地下水活动对土基沉降影响显著,在定量与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地下水显著下落的时段增强碾压,加速桥头土基沉降,进而减少桥头工后差异沉降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对减少桥头工后差异沉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某高速公路桥头深厚软土路基处理实例,分析比选软基拓宽处理方案,重点介绍水泥搅拌桩设计及施工技术.观测效果表明,该处理处治措施能较好地控制软土路基沉降,防治桥台跳车病害.  相似文献   

11.
王连中 《交通标准化》2014,(4):58-59,62
分析认为结构突变、地基沉陷、填土压缩沉降、施工管理存在缺陷是造成桥头跳车病害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对应的处理措施,包括处理台后软弱地基、严格控制台背填料的选择及施工质量、对桥头处路面进行处理以及合理安排施工。  相似文献   

12.
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对国内首座六跨中承式飘带形提篮拱桥进行静、动态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结构的受力特点,制定合理的静、动态试验研究方案,进行实桥荷载试验,研究桥梁实际受力状态与设计状态的相符性,为该类桥梁的检测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京哈高速公路长春至四平段改扩建工程建设项目中,为有效控制新旧桥梁之间的沉降差,拼宽桥梁钻孔灌注桩基础采用桩端后压浆技术.阐述了桩端后压浆的施工工艺控制措施、施工控制要点、工艺流程等,总结了桩端后压浆技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桥头跳车与天然地基和路堤的沉降有着极大的关系。路堤沉降导致桥台搭板过早的被破坏,而这种破坏的发生不仅极大地增加了桥梁的养护成本,也对正常的交通运输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给社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通过使用有限单元法对高路堤的沉降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研究和评估了桥台搭板的受力变化,这些数据为以后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跳车现象是我国公路中常见病害,对于桥头跳车的防治,必须从设计入手,通过对勘察数据的详细分析,确定最佳施工设计方案,减少桥头路基沉降,同时,加强施工质量,有效处理好公路与桥梁的连接问题。详细分析引起桥头跳车的原因,并根据施工实践从优化设计、地基处理、桥路连接处防治等几方面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王建国 《北方交通》2008,(4):154-157
通过分析桥头跳车的原因主要由不均匀沉降而产生,从而从地基、路堤、路面等方面提出了桥头跳车的防治技术、同时提出了桥头搭板改进的设计方法,旨在为防治各级公路桥头跳车病害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蓬勃发展,新建铁路客运专线为解决沉降难题,多采取“以桥代路”的设计理念。客运专线在向全国各地区推进的同时,桥址位于岩溶区的现象也变得日趋常见。由于铁路客运专线设计时速高,因此对线路沉降量的要求也变得更高,而位于岩溶区的桥梁基础沉降如何在设计阶段进行准确的计算,在施工阶段进行严格的控制也变得尤为重要。以某铁路客运专线上位于岩溶区的某桥梁桩基础为例,分别采用规范和基于规范的计算软件对桩基础的沉降进行分析计算,分析设计采用基底加固措施的效果,根据分析计算结果进行施工方案合理优化,采取更有效、更严格的控制桥梁基础沉降的措施,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桥涵台背回填土体在使用期内的沉降主要由地基沉降和路堤沉降两部分组成,这一问题存在于大多数工程之中。它的产生不仅增加了桥涵和路面的养护费用,也给正常的交通运输工作带来了不便,同时还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重大的损失和恶劣的影响。通过对路堤与地基的沉降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的控制措施来控制玉林至铁山港高速公路第三合同段的桥涵台背回填,这些控制措施可以为今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相应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左艳军 《交通标准化》2014,(15):194-196
桥梁铺装层的破坏会大大缩短桥梁寿命.鉴于此,在桥头跳车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对路桥过渡段行车载荷及沉降进行理论分析,重点研究桥头跳车的防治方法.分析了土工格栅的加强机理,并运用ANSYS有限元法,建立了桥梁本构关系数学模型,利用数值软件进行计算,得出了不同解决方法下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20.
公路线路经过软土路基时会出现明显的不均匀沉降,其在设计和施工中的沉降分析和计算结果精度不足以满足无工后沉降的要求,需要对沉降进行实时观测和分析。以软土地基上某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沉降观测为例,介绍公路线路中路基沉降观测的流程、元器件的埋设方法,总结了沉降观测过程中各类元器件的适用性,及真实、准确、及时和连续采集沉降观测数据的方法,为以后类似工程的沉降观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