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正>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左心室舒缩功能受损是AMI心功能不全及其早期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左室舒缩功能受损程度又取决于心肌梗塞范围(IS),故目前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多集中于如何限制AMI后的IS,但对限制IS药物能否同时改善心脏舒缩功能的研究却不  相似文献   

2.
<正> 目前,由于对急性MI患者心律失常的监护和治疗的进展,因心律失常而死亡者明显减少,泵衰竭巳成为急性MI住院病人的主要死因。故探讨MI后泵功能改变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已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近年来虽已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尚存在两个急待解决的问题;(1)MI后泵功能能否恢复、恢复的程度及其决定因素;(2)MI后泵功能恢复的机制及其特点。本文目的是在造成大鼠不同范围的MI后,动态观察不同IS情况下泵功能恢复规律及其代偿机制,从而为解决上述两个问题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导大鼠心肌梗塞后第9天心功能与梗塞范围(IS)关系的研究结果。应用容量和压力负荷应激确定左室最大泵血和收缩能力。IS用周长法测定。在IS小于46%的大鼠,基础状态泵功能可保持正常。基础状态心功能指标与IS相关并不理想,而负荷状态的泵功能和收缩性指标在各IS组均明显异常,且与IS高度显著性相关,提示心脏储备功能指标能较可靠地反映心室功能受损程度和IS。IS越大,Frank—Starling机制在维持泵功能中的作用越重要。泵功能曲线和心指数增加速率在评定泵功能储备力和左室收缩性能、估计IS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本院经射频消融术治疗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从而评估我院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经射频消融术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3例,进行定期门诊或电话随访,复查Holter观察射频消融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情况,心动超声比较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大小及射血分数变化。结果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即刻成功率为89.29%,远期成功率为82.14%;射频消融术前术后心动超声示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舒末内径无明显改善(P>0.05);射频消融术后Holter示室性早搏负荷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1例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合并主动脉佛氏窦瘤破裂,1例出现股动脉穿刺处血肿形成。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Tp-e/QT比值,并探讨其发生猝死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20例急性STEMI患者(心肌梗死组)、119例健康成人(对照组)分别测量其入院24h内的第1份心电图QTc、QTd、、Tp-e,并计算Tp-e/QT比值,分析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结果 与健康组相比,STEMI组患者心电图上QTd、Tp-e及QTc均明显延长[(33.66±16.76)ms vs. (55.29±31.12)ms,(89.55±12.61)ms vs. (142.65±39.33)ms和(426.57±65.03)ms vs. (482.26±48.03)ms,P<0.001],且Tp-e/QT比值显著增加(0.21±0.03 vs. 0.29±0.07,P<0.001).120例STEMI患者中,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有34例(28.3%),心电图上QTd、Tp-e及QTc均较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延长,但只有Tp-e/QT比值显著增加(0.32±0.07 vs. 0.26±0.05,P<0.000).结论 急性STEMI患者Tp-e/QT比值较健康成人明显延长,Tp-e/QT比值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显著的相关性,可能是心脏性猝死最重要的预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ATP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时所致的严重心律失常(窦性停搏、室速和室颤)4例。表明ATP虽是当今临床上治疗室上速的主要药物之一,但并非很安全,应引起重视。并详细讨论了ATP所致心律失常的机理,提出了使用药物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7.
<正> 复发性难治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与心肌梗塞后的室壁瘤经常合并存在,单纯室壁瘤的切除对消除这种有危险性的心律失常不总是有效。作者们报导用心外膜和心内膜标测指导手术切除心律失常起源部位的30例患者的情况。其中男性25例,女性5例,年龄23岁—68岁,均系复发性难治性室速,属纽约心脏协会复发性室速Ⅲ—Ⅳ级。因室速住院治疗过1—50次以上。术前每例患者有4—150次持续性室速发作,需2—100多次直流电转复,5例患有严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Q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分析了50例急性心肌梗定(Acutemyocrfailinfarction,AMI)患者心电图的QT离散度。结果发现,AMI1周内患者的QT离散度显著大于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和健康人;并发心律失常的AMI患者的QT离散度大于无心律失常的AMI患者.提示QT离散度对掌握AMI患者病情及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30例二尖瓣脱垂综合征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QTd。结果发现,二尖瓣脱垂组QTd、QTcd、JTd显著延长,说明心室肌复极有局部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是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机理之一。QTd不仅能预测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而且能指导临床用药,是一很好的临床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劳卡胺对折返激动有关心律失常的对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修改的Ferrier豚鼠离体右心室壁缺血 再灌注心律失常模型 ,即标本经模拟缺血台氏液灌流 1 0min ,而后用正常台氏液行再灌注。结果 劳卡胺分别在 0 62mg/L、1 2 5mg/L及 2 50mg/L剂量时使缺血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轻度降低 (P >0 0 5) ,后 2种剂量使再灌注早期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 (P <0 0 5) ;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同时可提高心内膜下心室肌兴奋阈 ,延长心内、外膜下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 ,延迟或部分延迟冲动跨壁传导时间。结论 劳卡胺可提高心肌细胞兴奋阀 ,延长动作电位时程 ,延迟跨壁传导 ,这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特别是折返型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用动态心电图观察了高血压病左室肥厚(EH-LVH)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硝苯地平对血浆儿茶酚胺(CA)活性、红细胞内离子(K+、Na+、Ca2+、Mg2+)含量、室性心律失常、左室重量及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硝苯地平能显著减少EH-LVH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减低左室重量与厚度,纠正细胞内离子代谢失衡,但可使血浆CA活性升高,对其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氯化铜(CuCl_2)10mg/kg iv 逆转大鼠 iv 氯化钡性心律失常为窦性心律,能对抗鸟头碱诱发大鼠的心律失常。铜5mg/kg 明显缩短氯仿-肾上腺素引起家兔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铜15μg/10 g i.p 降低氯仿引起小鼠心室颤动率.但铜不能增加哇巴因引起豚鼠室性心律失常的阈剂量和致死量,不能降低氯化钙引起大鼠室颤率和死亡率。普萘洛尔2mg/kg i.v 能明显对抗这两种心律失常。氯化铜具有负性频率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双心室起搏(BivP)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的急性血液动力学变化和心脏绝对不应期电刺激(ARPES)对豚鼠衰竭心室肌细胞钙离子流的影响.方法 对10例SSS患者经冠状静脉左室后外侧支和右心室心尖部进行BivP,观察起搏前后5 min的心脏每分输出量(CO)、心脏排血指数(CI)、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和心电图QRS离散度(QRSd)、QT离散度(QTd)、跨室壁复数离散度(TDR)的变化.应用单细胞收缩动缘检测仪和膜片钳技术,观察ARPES前后单个豚鼠衰竭心室肌细胞收缩幅度、Ica-L、Ca-T的变化.结果 BivP时CO、CI分别增加16.2%、16.8%,PCWP下降,TDR变小,表明BivP可增加心肌收缩功能,减小跨室壁复极离散度.ARPES使单个衰竭心室肌细胞收缩幅值和Ca-T分别增高15.5%和16.8%.结论 ARPES可触发Ica-L开放,增加Ca-T,增强豚鼠衰竭心室肌细胞的收缩功能.BivP时一个电信号必然进入另一个电信号的绝对不应期,因此BivP-ARPES时Ica-L开放,Ca-T增加等,可能也是其改善心脏收缩功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心源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WHO定义为发病后6h内的死亡者,多数学者定为1h,也有人认为24h)。可见于冠心病、心肌病、瓣膜病(如主动脉瓣狭窄)、QT间期延长综合症、WPW综合症、室性心律失常,甚至正常人。其中冠心病死亡人数中约30%甚至高达65%为心源性猝死。现将我院急诊科15年来所抢救的125例心源性猝死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25例中男67例,女58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81岁,平均65岁,≥60岁者82例,占656%。干部41例,工人34例,农民22例,…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一对玻璃微电极同时记录内外膜下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研究了模拟缺血再灌注条件下,3,6-[二甲胺基]-二苯骈碘杂六环枸橼酸盐对离体豚鼠心室肌心律失常及跨壁传导等电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其可明显性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改善缺血再灌过程的跨壁传导阻滞、相对增加有效不应期、减少触发活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低钠血症对慢性中、重度、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中、重度、重型肝炎合并低钠血症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检测150例慢性肝炎患者的血清钠浓度,将患者分为低钠血症组和血钠正常组。从病死率、肝性脑病发生率、肝肾综合征发生率比较两组的转归。结果①合并低钠血症组79例,治愈好转44例,治愈好转率55.7%。死亡35例,病死率44.3%。血钠正常组71例,治愈好转55例,治愈好转率77.5%。死亡16例,病死率22.5%。P<0.01;②合并低钠血症组肝性脑病发生率为30.4%,高于血钠正常组(8.5%)P<0.01;③合并低钠血症组肝肾综合征发生率为36.7%,高于血钠正常组的(15.5%),P<0.01。结论慢性中、重度、重型肝炎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病死率、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发生率均高于血钠正常组的慢性中、重度、重型肝炎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非人工通气条件下体质量、胸廓前后径与左右径的比例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建立的影响以及梗死后左室功能的变化。方法按体质量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30只(200~250g),B组90只(250~300g),C组60只(>300g)及D组20只(假手术组)。在非人工通气条件下,测量胸廓径线后,通过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同时记录心电图变化,观察并测量AMI术后2周、4周的心室壁厚度、室壁运动情况及心脏功能的变化。术后2周开胸,观察心脏大体形态的改变;同时取心脏标本行HE染色并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以上数据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经过30次实验后成功建立第1只大鼠AMI模型,100次实验后成模率逐渐稳定在83%左右;2与A组比较,B组、C组大鼠AMI成模率较高(P<0.05),B组、C组成模率无差异(P>0.05);3未发现大鼠胸廓的前后径与左右径的比值与成模率有相关性(P>0.05);4术后2周开胸,见缺血区心肌颜色发白,室壁运动减弱。HE染色及电镜下可见心肌细胞丢失溶解,心肌结构不完整,肌丝断裂,大量纤维及胶原组织增生,线粒体染色变深,嵴模糊、水肿;5与D组相比,心梗组术后2周、4周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增加(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和心率下降(P<0.05)。结论本方法可以成功建立大鼠AMI模型并出现心功能的改变;大鼠体质量是在非人工通气条件下建立AMI模型的重要因素,而胸廓的径线对模型成功率的影响还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8.
铜酸钠(Sodium molybdate)10μg/10g ip降低氯仿引起小鼠心室颤动率.Na_2MoO_48mg/kg iv显著提高豚鼠心脏哇巴因中毒时的耐量,明显对抗鸟头碱和氯化钡诱发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Na_2MoO_40.1mmol/L对离体豚鼠心房抑制收縮性,延长功能性不应期,显著抑制正阶梯现象和静息后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放免方法检测了男性急性心肌梗塞(AMI)及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血清雌二醇(E_2)和辜酮(T)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比较,AMI病人血清T显著降低(827.73±147.87ng/100ml VS 495.45±35.68ng/100ml,P<0.005),E_2无显著变化,E_2/T比值增大(0.011±0.001 VS 0.025±0.003,P<0.05);OMI病人血清E_2显著升高(80.36±15.86pg/ml VS 241.40±52.51pg/ml,P<0.001),而T无显著变化,E_2/T比值增大(0.011±0.001 VS 0.049±0.016,P<0.05)。②AMI与OMI组比较,OMI病人血清E_2、E_2/T比值显著增大(P<0.001,P<0.05),血清T虽有升高,但无显著差异。提示男性AMI及OMI病人血清E_2、T含量的变化方向不同,前者主要是T降低,后者主要是E_2升高,从而导致E_2/T比值增大,使性激素环境紊乱,可能在AMI的发病上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研究了狗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前后,以动脉放血和静脉输液改变容量负荷(VL),对左、右心室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D 结扎前后,两心室舒缩性能和泵功能对 VL 改变的反应均有明显差别。提示,心肌梗塞后,降低 VL可改善左心室功能,应防止 VL 过重对心功能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