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枫叶岭隧道中Ⅱ类围岩初期支护采用锚杆挂钢筋网,模注混凝土,喷射混凝土相结合的施工方法,Ⅲ类浅埋围岩采用锚杆挂钢筋网,钢格栅,喷射混凝土相结合,Ⅲ类深埋围妆期支护采用锚杆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支护施工方法,Ⅳ和V类围岩采用全断面光面爆破施工,初期支护采用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施工方法,文中提出了具体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2.
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重庆渝州隧道原位扩建施工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隧道地表沉降、扩建隧道初期支护弯矩及锚杆轴力;对比分析了计算结果与监控量测数据,得出原位扩建浅埋隧道的地表沉降影响范围,发现隧道扩挖后围岩内力的重分布对扩挖方向初期支护弯矩和系统锚杆轴力影响较大;指出在设计和施工时应该加强扩挖方向围岩及结构的支护和...  相似文献   

3.
锚杆是新奥法隧道施工的主要支护手段,对围岩的稳定能发挥重要的支护作用.通过对锚杆支护作用的阐述,结合公路隧道施工当中锚杆出现的常见质量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后果进行了分析,指出今后山岭公路隧道施工中,需重视锚杆的支护作用并加强监管措施,确保锚杆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4.
根据实际工程试验,监测隧道IV、V级围岩条件下现场在有、无系统锚杆工况下隧道围岩变形情况,从而得出隧道支护体系中锚杆作用在Ⅴ~Ⅳ级围岩中有系统锚杆的反而隧道变形要大于无系统锚杆的隧道变形;且在软弱围岩地段,不宜设置大量的系统锚杆,而只需利用单根锚杆的抗拔力或在钢支撑的拼装连接点处施加钢花管以适当稳定初期支护,这样既保证了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安全,也减少了施工工序,使得隧道支护断面得以及早封闭,从而能更好地控制支护变形的结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山岭隧道中新奥法施工的应用日益广泛,新奥法已成为山岭隧道一种主流施工方法。新奥法施工中初期支护是以结构性支撑作为支撑体系,充分发挥围岩本身的自稳能力,使岩体经过开挖、支护后重新达到新的平衡。初期支护中径向锚杆、钢拱架、喷射混凝土是施工的关键环节。明确提出了初期支护的重要性以及各关键环节的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要求,为隧道施工控制初期支护施工质量提供指导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古马岭隧道施工中,针对施工现场情况,为提高支护质量,初期支护采用钢拱架、系统锚杆、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其中喷射混凝工的方法很多,各有不同,本文主要介绍造壳法在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7.
苏州市凤凰山隧道属于软弱围岩中浅埋大跨度连拱加小净距隧道,且隧道穿越凤凰山公墓区,隧道上方公墓密集,对隧道设计和施工技术要求很高。基于地层一结构法,用有限元对隧道施工过程进行模拟,重点分析了围岩位移场和应变场以及初期支护、锚杆和二次衬砌的受力,分析隧道横断面危险点,在设计中采取相应安全措施,并优化开挖工法,计算确定隧道爆破施工和机械开挖的埋深分界点。  相似文献   

8.
结合某高速公路隧道改扩建工程,通过建立新隧施工力学数值模拟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新隧施工锚杆应力特性、新隧对原隧影响的锚杆应力特性以及隧道改扩建施工初期支护锚杆长度参数优化问题,开展针对性的有限元分析研究,为专业理论数据体系的完善及同类工程施工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隧道施工中通过对水平岩层围岩压力进行实测,总结水平岩层隧道的围岩压力特点。依据水平岩层隧道围岩力学特性和初期支护作用原理,有针对性地调整初期支护参数,现场实施后通过监控量测对围岩和支护稳定性进行检验。依据地下水和破碎带对水平岩层的影响,总结破碎带地段水平岩层隧道施工技术措施,达到了快速、安全、经济施工,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某隧道为例,采用砂浆锚杆配合小导管注浆加固边仰坡、偏压处反压回填、地表注浆配合管棚成型、台阶法预留核心土开挖、洞内拱部超前小导管注浆、径向小导管注浆及临时仰拱支护等多项综合进洞施工技术,且在施工中加强监测,保证施工安全、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劳动效率并确保该隧道运营阶段的安全。及早施作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控制围岩变形,保护和发挥围岩自承载能力,确保洞口坡体稳定。  相似文献   

11.
兰渝铁路毛羽山隧道围岩主要以炭质板岩为主,开挖后初期支护出现较大变形,且变形持续时间长。通过分析,高地应力和软岩是造成大变形的主要原因。施工过程中通过提高初期支护强度、加设长锚杆注浆、预留合理变形量和采用双层初期支护来控制变形。并采用超前小导洞应力释放法和预留空间释放法,以减缓变形速率。对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变形控制技术进行探索,为此类隧道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将锚杆作用力视为体力作用于围岩内, 将初期支护与锚杆锚固范围内的围岩视为围岩加固体, 建立了围岩力学模型,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分析了隧道蠕变条件下的围岩应力与变形规律, 推导了复合衬砌应力与变形表达式, 分析了隧道围岩蠕变过程中支护结构受力特点及不同初期支护强度下二次衬砌受力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 当初期支护按照“初期支护应与围岩共同受力且能保证施工阶段安全”的原则进行设计时, 在围岩蠕变作用下, 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最大受力分别为48、286kPa, 与开挖阶段相比分别增大了57.5%、13.7%, 且超过支护结构最大承载力, 说明在进行初期支护设计时, 仅满足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稳定而不考虑蠕变产生的附加应力影响, 可能造成隧道运营过程中初期支护结构破坏, 不利于隧道稳定; 当二次衬砌厚度由300mm增大至500mm时, 二次衬砌最大受力增大了40.5%, 荷载分担比由25.2%增大至36.2%, 而增大初期支护强度后, 二次衬砌受力减小了14.5%, 荷载分担比由25.2%减小至22.3%, 说明二次衬砌荷载随初期支护强度增大而减小, 而随自身强度增大而增大, 应重视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支护强度的协调配置, 实现围岩压力的合理分配; 在软岩地质条件下, 应保证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稳定并避免围岩蠕变过程中发生结构破坏, 以实现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共同承担蠕变引起的附加应力。   相似文献   

13.
为保证施工安全,对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洞口段的围岩进行预支护。采用超前锚杆预支护措施,并进行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隧道拱顶位移50 mm,边墙位移45 mm,初期支护的最终安全系数约为5.0,因此用超前锚杆预支护可以保证隧道洞口段支护结构的安全。同时,超前锚杆的最大轴力略13k N,并呈阶梯形分布,最大轴力位于锚杆的中间,并向两端逐渐减小,且拱顶位置的锚杆轴力较两边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白龙江隧道的施工技术,确定了隧道开挖的支护方式及关键技术;隧道洞口和洞身的施工方法,着重介绍隧道洞口浅埋土质或易坍塌的软弱围岩地段开挖作业和洞身Ⅳ级、Ⅴ级围岩地段开挖作业的具体方案、方法,施工步骤;超前支护措施中超前长管棚、超前小导管、超前锚杆的施工方法;对施工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5.
浅埋隧道洞口段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隧道洞口段是隧道施工的薄弱环节,为保证进洞安全,采用地表砂浆锚杆加固拱顶岩体;采用钢拱架、超前锚杆、超前小导管、钢筋网、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加固洞口岩体;采用控制爆破手段降低对围岩扰动,利用围岩量测技术指导施工。保证了洞口浅埋段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6.
喷射混凝土是隧道初期支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柔性支护,它的施工质量是整个初期支护质量的关键.研究隧道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喷射混凝土是隧道初期支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柔性支护,它的施工质量是整个初期支护质量的关键.研究隧道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铁路大断面黄土隧道初期支护作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三维数值模拟结合典型断面现场监测,对铁路大断面黄土隧道初期支护的受力与变形特性进行综合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得到黄土隧道在开挖扰动后初期支护的受力状态,将数值模拟结果和现场监控量测数据进行对比,获得典型断面围岩与锚杆轴力的变化规律,并对初期支护作用效果进行评价,找出施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结果表明,数值计算与现场实测结果基本吻合,黄土地区隧道施工应坚持“及时支护、及早封闭”原则,确保开挖后围岩变形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从兰渝铁路典型软弱夹层围岩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大变形和支护侵限问题出发,以围岩和初期支护为实体单元,采用FLAC 3D建立有限差分模型,研究了软弱夹层倾角和厚度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确认了当软弱夹层倾角为30~60°时位移和应力增长更为显著及随夹层厚度的增加初期支护位移呈线性增长趋势等变形特性。分析建议采取在软弱夹层与洞壁交界处初期支护局部增加锁脚锚杆或注浆锚杆数量和长度等控制初支变形措施。  相似文献   

20.
因受各种条件限制隧道设计为窄隧道,但在施工过程中考虑到实际交通量需要拓宽隧道,而此时已进行了初期支护,如何充分利用旧支护体系并进行改造成为施工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