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志贺菌中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与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关系。方法从GenBank数据库中获得志贺菌的基因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序列,通过多序列比对等方法获得志贺菌中CRISPR1、CRISPR2和CRISPR-Q1的分布情况、重复序列和间隔序列信息,通过BLAST方法获得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在志贺菌中的分布情况,SPSS 21.0软件分析CRISPR与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关系。结果志贺菌中的CRISPR1和CRISPR2在不同菌株中的间隔序列差别较大,CRISPRQ1分布更为广泛(超过99%)。毒力基因在志贺菌中分布比较广泛(均超过56%),耐药基因中的blaOXA-1、camr、Sul2、tetB分布也比较广(超过50%)。CRISPR1/CRISPR2与是否携带9种毒力基因、4种耐药基因有关(P<0.05),CRISPR-Q1与是否携带3种毒力基因、4种耐药基因有关(P<0.05)。CRISPR1/CRISPR2和CRISPR-Q1均与志贺菌中存在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个数间有统计学关联(P<0.05)。CRISPR1/CRISPR2与CRISPR-Q1的间隔序列数目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χ2=61.6,P<0.001)。结论志贺菌中不同CRISPR的分布差异比较大,存在的间隔序列数目不等;志贺菌CRISPR与部分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之间存在负相关;CRISPR1/CRISPR2与CRISPR-Q1的间隔序列数目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收集血培养阳性标本的实验室参数和临床参数,结合临床随访和抗感染治疗转归,分析真正致病菌的构成和实验室特征。方法前瞻性研究2013年3月到2015年3月我院4 313份临床送检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的483株病原菌,对每份阳性培养结果进行实验室及临床感染参数的收集,并跟踪进行临床随访,了解临床责任医生的经验判断及针对性抗生素治疗的临床转归。综合分析后确定真正的致病菌与污染菌。结果 483株阳性分离菌中,最终判定为致病菌的331株(68.5%),污染菌97株(20.1%),不确定致病与否的55株(11.4%),其中,致病菌中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最高,为41.2%,污染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比例最高,为75.3%;仅从需氧瓶或厌氧瓶中检出的病原菌为253株(占52.4%),其中大肠埃希菌在厌氧瓶中检出率(23.9%)高于需氧瓶(13.8%)(P<0.05);判定为污染的97株阳性分离菌中,仅从1瓶中分离的90株(92.8%),两瓶以上分离的7株(7.2%)(χ2=142,P<0.05),24h内报阳的34株(35.1%),48h内报阳的77株(79.4%),48h内报阳污染菌的比例高于24h(χ2=38.935,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培养中污染菌的确立不能简单依靠实验室或临床参数,要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经验及临床治疗反应综合判断;对于实验室判断污染与否的指标,报阳瓶数和报阳时间依然是2个具有重要价值的因素;重视厌氧瓶的送检更有利于大肠埃希菌的检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多房棘球绦虫(Em)重组双歧杆菌(Bb)-Em14-3-3疫苗,并研究Em14-3-3分子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的表达效率。方法通过PCR扩增Em14-3-3抗原编码基因;将该基因定向克隆于含有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的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GEX-1λT,构建重组质粒pGEX-Em14-3-3;用电穿孔法将该质粒导入Bb,构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b-Em14-3-3疫苗。经PCR和酶切鉴定后以IPTG诱导表达Em14-3-3/GST融合蛋白;SDS-PAGE及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PCR成功扩增出530 bp的Em14-3-3基因;双酶切证实Em14-3-3基因插入pGEX-1λT中;PCR证实重组Bb-Em14-3-3疫苗构建成功;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显示重组质粒转化宿主菌在IPTG诱导下高效表达了Em14-3-3/GST融合蛋白,表达效率为23%。结论成功构建了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b-Em14-3-3疫苗,重组质粒pGEX-Em14-3-3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提示表达出的Em14-3-3重组蛋白具有特异抗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福氏 2a志贺氏菌 3 0 1株染色质DNA基因文库 ,为下一步全基因组序列测定打下基础。方法 Murry法提取福氏 2a志贺氏菌染色质DNA ,采用鸟枪法策略 ,分别经 8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克隆至载体质粒中 ,并经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序后计算重组质粒重复率。结果 Murry法提取福氏 2a志贺氏菌染色质DNA大小为 3 0Kb以上 ,共构建 86 3 2个重组质粒 ,质粒重复率为 1 %。结论 本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成功构建了福氏 2a志贺氏菌株染色质DNA基因文库 ,文库全长为福氏 2a志贺氏染色质的 6倍 ,已足够全基因组序列测定所需。  相似文献   

5.
超声波-铁氧体法处理含铬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使用超声波-铁氧体法对含铬废水进行处理,通过考察硫酸亚铁用量、pH值、H2O2用量、超声波的辐射时间和辐射功率对含铬废水铬去除率以及铁氧体磁性的影响,设计超声波-铁氧体法处理含铬废水的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随着硫酸亚铁用量的增加,Cr6 的去除率增大,最佳pH为9.0,当Fe2 :Cr6 =6∶1(mol∶mol)、超声波辐射时间和辐射功率分别是30 min和50 W/cm2时,去除率高达到99.9%以上,H2O2用量为1.0~2.0 mL,铁氧体的磁性最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收集从临床住院患者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83株,ESBLs表型确认试验采用双纸片协同法,ESBLs耐药基因CTX-M、TEM和SHV的检测采用PCR法。结果 83株肺炎克雷伯菌中表型确证实验有76株ESBLs阳性,占91.6%;PCR法检测到携带有耐药基因的菌株41株,CTX-M、SHV和TEM 3种耐药基因的构成比分别为78.1%(32/41)、43.9%(18/41)和34.2%(14/41);在41株产酶菌株中,携带1种基因型的占39.0%(16/41),携带2种基因型的占34.2%(14/41),携带3种基因型的占14.6%(6/41),携带4种基因型的占9.8%(4/41),携带5种基因型的占2.4%(1/41)。结论该院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基因型主要以CTX-M型和SHV型为主,其基因型分布复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双相障碍患者肠道菌群的相对丰度与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双相障碍患者27例(病例组),其中躁狂发作相17例(躁狂组),抑郁发作相10例(抑郁组);健康对照组23例(对照组)。使用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CCB)评估各组间的认知功能,应用16SrRNA测序技术获得组间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肠道菌群相对丰度与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①认知功能:病例组和躁狂组在符号编码及迷宫测验上的得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病例组在霍普金斯词语学习上的得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抑郁组在霍普金斯词语学习上的得分较对照组(P<0.01)和躁狂组(P<0.05)降低。②肠道菌群相对丰度与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拟杆菌属-普通拟杆菌种的相对丰度与年龄呈正相关(r=0.40,P<0.01);双歧杆菌种的相对丰度与杨氏躁狂量表(YMRS)总分呈负相关(r=-0.53,P<0.05);双歧杆菌属的相对丰度与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DRS)总分(r=-0.70,P<0.05)及心境恶劣因子分(r=-0.64,P<0.05)呈负相关,志贺菌属的相对丰度与MADRS的抑制因子分呈负相关(r=-0.66,P<0.05);大肠埃希氏菌菌种的相对丰度与MADRS抑制因子分呈负相关(r=-0.66,P<0.05)。躁狂组双歧杆菌种的相对丰度与认知功能呈负相关(P<0.05)。抑郁组双歧杆菌种、大肠埃希氏菌种及志贺菌属的相对丰度与认知功能相关呈负相关(P<0.05)。结论双相障碍急性发作期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及肠道菌群多样性变化,菌群相对丰度的变化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认知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8.
苦味酸钇能与对苯二胺缩双(吡啶-2-甲醛)(L) 在无水乙醇介质中形成稳定的2∶2型(Y∶L)、含6个水分子的非溶剂合绿色粉末状固体配合物,属1∶2型电解质,钇离子除与两个配体上的四个N原子配位外,还可能与一个水分子和两个以螯合双齿形式存在的苦味酸根发生了配位;配合物的可能结构式为[Y2L2(Pic)4(H2O)2](Pic)2·4H2O.  相似文献   

9.
对河西走廊荒漠石生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培养,筛选具有紫外线抗性及产紫外辐照保护物质的菌株.以菌株紫外辐照后的存活率和菌株胞外产物对大肠杆菌的紫外保护作用为标准,获得抗性菌株S06-11,并对菌株S06-11进行了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菌株S06-11经发酵培养后,发酵液用乙醇沉淀法提取,Sephadex LH-20柱层析纯化得到活性多糖EPS2.用硫酸-苯酚法和紫外吸收法检测EPS2的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通过检测EPS2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研究发现,菌株S06-11与Arthrobacter sp序列相似性为97.95%,是Arthrobacter属细菌,该菌株发酵产生的胞外多糖EPS2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68.1%、50.86%和40.08%,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性能,是一株具有开发潜力的菌株.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陕西地区屎肠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生物膜及溶血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西安市某大型三甲医院2017年5月-8月临床标本分离的174株屎肠球菌分离株。药敏法测定其耐药表型,结晶紫法测定其生物膜形成能力,并定量检测其溶血活性,多分类Logistic回归检验菌株多重耐药性、溶血活性及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关联。结果屎肠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比例高于90%,只检出1株利奈唑胺耐药,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女性患者标本的分离株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于男性(χ~2=4.925,P=0.027)。尿标本中屎肠球菌的分离率最高(67/38.5%),其分离株对喹诺酮类和β-内酰胺类、红霉素的耐药性显著高于非尿液标本(χ~2=6.578,P=0.010;χ~2=8.797,P=0.003;χ~2=9.533,P=0.002)。分离株的生物膜阳性率为66.7%(116/174),溶血阳性率为90.2%(157/174),对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的菌株中生物膜阳性率高于生物膜阴性率、溶血阳性率低于溶血阴性率。分离株的主要多重耐药谱型为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青霉素、氨苄西林和红霉素多重耐药菌(72/41.4%),其中73.6%形成生物膜,该谱型耐药且形成生物膜的菌株中86.8%的菌株溶血阳性;多重耐药谱型为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和四环素的多重耐药菌(62/35.6%),其中71.0%形成生物膜,该谱型耐药且形成生物膜的菌株中的95.5%溶血阳性。菌株的5重耐药性与溶血活性负向关联(RRR=0.46,P=0.030),与生物膜形成能力正向关联,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R=1.984,P=0.051)。结论在屎肠球菌引起的感染,特别是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治疗中应避免经验使用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及红霉素类抗生素,以降低生物膜形成,有效控制细菌耐药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亚洲带绦虫膜联蛋白B2(Annexins B2)进行克隆表达及免疫学初步研究.方法 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工具从亚洲带绦虫成虫cDNA文库中筛选出Annexins B2基因,并将该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重组后的蛋白用His-镍蛋白纯化柱纯化,纯化的重组蛋白用Western blotting进行免疫学分析.结果 PCR、双酶切及重组质粒DNA测序均显示重组体构建成功,并得到高纯度的蛋白,且该重组蛋白可被亚洲带绦虫、猪带绦虫及牛带绦虫患者的血清识别.结论 亚洲带绦虫成虫Annexins B2基因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获得具有免疫活性的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2.
克隆人 IL - 1 2 ( h IL - 1 2 ) p40和 p35亚单位 c DNA,构建人单链 IL- 1 2 ( rhsc IL- 1 2 )融合基因 ,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 从经 PDBu刺激的 EBV转化的人 B淋巴母细胞株 NC37中提取 m RNA,经 RT- PCR分别获得 h IL- 1 2 p40和 p35亚单位编码序列的 c DNA,运用重组 PCR技术将两段基因通过一疏水性多肽接头 ( Gly4 Ser) 3 DNA序列进行体外基因重组 ,构建 rhsc IL- 1 2融合基因 ,将其插入 pc DNA3.1 ( + )真核表达载体 ,经脂质体转染 COS7细胞进行表达 ,Western blot进行分析。结果 所克隆的 h IL- 1 2 p40、p35c DNA序列和构建的 rhsc IL - 1 2融合基因 DNA序列均经测序得以证实 ,融合基因可在 COS7中表达其产物 rhsc IL- 1 2融合蛋白 ,其分子量为 70 KD,可与鼠抗人 IL - 1 2 p40 /p70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结论 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 rhsc IL- 1 2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和特性奠定了基础 ,也为 rhsc IL- 1 2融合基因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H2O2诱导原代培养SD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Ca2+浓度([Ca2+]i)的变化及其来源。方法取1~3d内新生SD大鼠视网膜进行原代细胞培养,以100μmol/L H2O2作用0、2、4、8、12、24h,采用MTT法进行细胞活力检测,应用Hoechst 33342染色法进行细胞凋亡检测,以Fluo-3AM为细胞内Ca2+探针并利用荧光激活细胞分类技术(FACS)进行[Ca2+]i检测,确定H2O2诱导细胞损伤及凋亡过程中[Ca2+]i的变化;应用细胞外Ca2+螯合剂EGTA初步检测H2O2诱导的[Ca2+]i变化是否源于细胞外Ca2+内流。结果 100μmol/L H2O2可诱导原代培养的SD大鼠视网膜细胞发生凋亡,且凋亡数目呈时间依赖性递增;100μmol/L H2O2作用2~24h均可显著降低细胞活力,而[Ca2+]i的升高出现在H2O2作用2h且维持至12h,然后逐渐下降,至24h恢复至正常水平;0.5~5mmol/L EGTA可显著削弱由100μmol/L H2O2作用2h导致的[Ca2+]i增加。结论在H2O2诱导原代培养的SD大鼠视网膜细胞发生凋亡过程中,[Ca2+]i的升高发生在凋亡的早期阶段,而非细胞凋亡全过程中;H2O2的损伤作用所导致的[Ca2+]i升高部分来源于细胞外Ca2+的内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sh-Set7/9表达载体并筛选稳定转染HepG2细胞株,考察其干扰效果,为后续研究Set7/9基因的功能及其在肝癌细胞系中的作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寻找靶向序列,设计siRNA片段,构建针对人Set7/9基因的shRNA和对照载体,将干扰载体和载体稳定转染肝癌细胞HepG2,Real-time PCR检测细胞中Set7/9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利用Western blot方法在蛋白质水平进行检测,确定该基因的干扰效果。结果成功构建载体Set7/9-shRNA;Real-time PCR结果显示该基因表达水平明显被抑制(P<0.05),同样Western blot检测表明其蛋白表达也显著下调。此外,与其相关的Sirt1蛋白表达水平提高8.4倍,Suv39h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1.1倍。结论构建稳定转染株后,可以显著下调Set7/9基因的表达,同时影响与其相关的Sirt1和Suv39h1蛋白表达水平,提示对肝癌HepG2细胞活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尾矿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了7株对铅镉具有双耐性的细菌菌株,其中G-1、G-2的耐受性高于其他菌株,G-1可分别耐受4 000 mg·L~(-1)、500 mg·L~(-1)的铅镉,G-2可分别耐受4 000 mg·L~(-1)、400 mg·L~(-1)的铅镉,16S rRNA基因序列初步鉴定G-1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G-2为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 sp.).以G-1、G-2为供试菌株,研究环境条件对其去除液体中铅镉离子的影响,结果显示,菌株G-1去除铅镉的最佳条件是温度32℃、pH为7、 NaCl浓度4%、接种量2%,该条件下铅镉去除率分别为91.32%、80.66%;菌株G-2去除铅镉的最佳条件为32℃、pH为8,NaCl浓度4%、接种量2%,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9.44%、72.89%.研究结果表明,两株菌株都对铅镉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可期为微生物或微生物联合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重要的微生物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6.
肝移植术后重症监护病房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CU)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及抗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减少耐药菌株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1月至2004年6月我院肝移植术后ICU患者病原学资料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肝移植ICU细菌感染率高,病原菌多为多重耐药菌,其中革兰阴性菌(G-菌)占47.2%,革兰阳性菌(G+菌)占33.6%,真菌占19.2%。G-菌中以产酸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以及大肠埃希氏菌为主,对亚胺培南、左旋氧氟沙星最为敏感;G+菌以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为主,尤其是肠球菌属明显增多,对万古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最为敏感。结论加强肝移植术后ICU的细菌分离及耐药性监测非常重要。依据病原学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资料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控制感染,有助于减少新的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改良经直肠途径建立豚鼠志贺菌痢疾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20只受试豚鼠根据感染前24 h禁食或不禁食处理分为2组,8只非禁食组参照文献经直肠灌注致病性福氏志贺菌sf301菌株,12只禁食组经直肠分别灌注PBS(5只)和sf301菌株(7只),观察受试豚鼠的感染症状,通过组织病理学方法证实其发病与否。结果非禁食组豚鼠仅有1只(1/8)在感染后24 h内表现出明显的体重减轻、发热等典型的菌痢症状。禁食组经直肠灌注sf301菌株的豚鼠(6/7)在感染后24 h内有显著的发热症状,体重减轻则发生在感染后的24~48 h内;灌注PBS的豚鼠(0/5)无异样症状。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发病豚鼠结肠末端的黏膜以及黏膜下层遭到明显的破坏,肠壁增厚,出现水肿、糜烂、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等。结论成功建立了改良的经直肠豚鼠志贺菌痢疾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及非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non-multi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N-MDRAB)的外排泵表型、基因型和外排泵基因表达情况。方法应用K-B法将120株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成MDRAB 96株和N-MDRAB 24株两组;参照Sylvia Valdezate方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外排泵表型,即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观察加入泵抑制剂羰基氰氯苯腙(CCCP)前后其MIC值的变化,筛选出加入泵抑制剂后MIC值比原值降低1/4倍或以上的菌株为AB外排泵表型阳性;PCR法扩增外排泵蛋白基因并测序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96株MDRAB对β-内酰胺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76.04%~92.71%、73.96%~97.92%、40.63%~42.71%、92.71%~98.96%、93.75%~98.96%、98.96%、79.17%、0。24株N-MDRAB对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16.52%~20.43%、11.22%~15.65%、0、17.83%~18.26%、20.43%~23.39%、14.78%、19.57%、0。外排泵抑制检测结果显示,96株MDRAB有34株外排泵阳性,外排泵基因检测有33株adeB、32株adeR、33株adeS、33株adeJ、0株adeE和33株abeM,检出阳性率分别为97.06%、94.12%、97.06%、97.06%、0、97.06%;24株N-MDRAB未检测到外排泵阳性菌株,但外排泵基因检测有12株adeB、20株adeR、16株adeS、18株adeJ、0株adeE和16株abeM,检出阳性率分别为50%、83.33%、66.67%、75%、0、66.67%。对adeB、adeR、adeS、adeJ、abeM基因进行测序,经比对,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序列同源性为100%。结论外排泵基因广泛存在于MDRAB中,但在N-MDRAB中亦可以发现主动外排泵基因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Ag14与用HSV—2 SaV株病毒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融合,建立了一株分泌特异性抗HSV—2病毒的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冻存20个月后复苏传代,仍能稳定分泌McAb。经ELISA间接法检测,该细胞培养上清滴度为1∶120,制备腹水的滴度为10~(-7),定名为B_5细胞株。B_5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92~101,B_5McAb经鉴定属于IgG_1亚类,与HSV—2有高效价的结合反应,而与HSV-1、CMV、EHFV、Ad_3、RSV_(1387)等病毒不发生反应。应用微量细胞培养中和试验.鸡胚绒毛尿囊膜中和试验和家兔皮内感染HSV—2病毒保护试验证明,B_5McAb在试管内或机体内(兔)都能中和HSV—2病毒。B_5McAb与临床分离的19株HSV-2病毒中的14株起反应,鉴定符合率为73.6%、与5株HSV—1病毒株都不起反应。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Fenton氧化剂处理TNT废水的实验过程,分析了不同条件的反应机理,确定了处理100 mL废水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4.00,H2O2∶FeSO4=1∶2,双氧水投加量为4 mL,硫酸亚铁投加量为8 mL,反应时间为6 h,温度是35℃.此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85.5%,TNT去除率可达96.8%,色度去除率可达9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