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鉴于传统国际收支理论弹性分析方法的不足以及我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情况,仅依靠传统分析方法无法就人民币升值对我国港口吞吐量的影响作出定性判断,故以2005年1月~ 2010年6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我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的月度数据为样本,分金融危机前、后两个阶段进行定量考察.由VAR模型得: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将减少我国沿海港...  相似文献   

2.
今年以来,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普遍下降,不少港口企业甚至破产。茂名市港口生产在30万吨级单点浮筒停产大修的情况下,港口吞吐量逆势上扬:今年第一季度完成货物吞吐量487.9万吨,同比增长8.27%,其中煤炭完成17.5万吨,同比增长12.57%。港口生产稳步增长,企业增收增效,港口经济呈现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港口经济腹地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采用0-D物流与图论结合计算沿海港口经济腹地的方法,计算了山东省各港口的经济腹地并对各港口的吞吐量进行了预测,与实际的吞吐量进行了对比.对公路、铁路混合路径最短路的计算和复杂的非线性网络货物布局的优化也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遗传规划在港口吞吐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我国沿海港口吞吐量迅猛增长,而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和处理能力增长相对缓慢.为了使港口建设适应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求,亟待对沿海港口吞吐量在长时期内的持续增加进行预测.文中应用遗传规划,通过吞吐量历史数据和吞吐量与GDP的关系两个方面对我国沿海港口的总吞吐量进行预测,以找出今后一段时间中港口能力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对港口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近10年来我国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变化的内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EMD方法能有效的揭示港口货物吞吐量变化的一些内在规律,如吞吐量变化的季度、半年、年和多年周期;(2)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港口吞吐量增长势头强劲,但2009年后明显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我国沿海19个港口2009-2018年面板数据,结合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方法和方向距离函数,同时考虑非期望产出构建港口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厘清影响港口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外因素。模型运行结果表明:中国主要沿海港口的全要素生产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货物吞吐量大的港口GML(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不一定高;中国主要沿海港口的技术效率有所降低,但技术进步都有所提高;五大港口群中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西南沿海地区GML均值较稳定,环渤海港口群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不稳定,时高时低;中国主要沿海港口GML指数除受内部因素影响,还与货物进出口总额有关,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港口GML指数提高0.04924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过去百年来,全球范围内的制造业发生了巨大变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制造成本的变化,技术中心和制造中心不断转移和分离.进入21世纪,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带动沿海港口运量规模的增长.近年来,受全球制造业变革的影响,我国制造业开始出现转移趋势. 一方面发达国家将其制造业企业从国外转移到本土,另一方面部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劳动力成本更低廉的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及地区转移.制造业的这种转出无疑将导致制造业产出量的变化,进而引起我国未来进出口贸易量和港口吞吐量的变化.首先,分析了全球制造业中心历次转移情况及其引发的各转移阶段国际货物运输特征;其次,分析了我国港口吞吐量与制造业规模间的关联性;最后,结合制造业离岸和美国制造业回流趋势重点研究了离岸和回流对我国港口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与第二产业增加值,中美双边贸易额,我国出口总额等因素具有显著相关性;同时,受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降低及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驱动,制造业离岸动力增强,制造业回流趋势可能继续保持;考虑到制造业离岸和回流的影响,我国港口吞吐量增长乏力,货运品类结构将由干散货运输向集装箱运输倾斜.未来我国港口应调整资源和集疏运资源配置,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  相似文献   

8.
过去百年来,全球范围内的制造业发生了巨大变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制造成本的变化,技术中心和制造中心不断转移和分离.进入21世纪,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带动沿海港口运量规模的增长.近年来,受全球制造业变革的影响,我国制造业开始出现转移趋势. 一方面发达国家将其制造业企业从国外转移到本土,另一方面部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劳动力成本更低廉的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及地区转移.制造业的这种转出无疑将导致制造业产出量的变化,进而引起我国未来进出口贸易量和港口吞吐量的变化.首先,分析了全球制造业中心历次转移情况及其引发的各转移阶段国际货物运输特征;其次,分析了我国港口吞吐量与制造业规模间的关联性;最后,结合制造业离岸和美国制造业回流趋势重点研究了离岸和回流对我国港口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与第二产业增加值,中美双边贸易额,我国出口总额等因素具有显著相关性;同时,受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降低及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驱动,制造业离岸动力增强,制造业回流趋势可能继续保持;考虑到制造业离岸和回流的影响,我国港口吞吐量增长乏力,货运品类结构将由干散货运输向集装箱运输倾斜.未来我国港口应调整资源和集疏运资源配置,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  相似文献   

9.
以钦州港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展趋势,利用经济生成率法和弹性系数法预测该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估算进、出港口的车辆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钦州港集疏运设施规划建设的对策.基于横、纵向比较,提出的港口吞吐量和集疏运需求预测方法以及港口集疏运设施规划方法可供国内港口新一轮规划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危险货物有限数量运输是方便和促进小件包装危险货物运输、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 本的国际通行做法。综合分析了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国际公路运输 危险货物欧洲协定》、《国际内河运输危险货物欧洲协定》、《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国际航协 危险品法规》等各种国际规则以及国家标准《危险货物有限数量及包装要求》(GB 28644.2— 2012) 对危险货物有限数量运输的技术要求,并借鉴国内在农药运输、航空运输等领域开展危险 货物有限数量运输的先行经验,结合我国公路运输行业实际,从数量限制、包装、总量限制、标 记、标志牌、运单、承运人资质、车辆资质、人员资质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危险货物有限数量公路 运输的实施建议:每车有限数量危险货物总量不得超过8t、包件粘贴有限数量危险货物标记以及 相应的豁免建议等。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05-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要素市场扭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显著的非线性效应,呈现倒U型关系,即随着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的扩大,经济增长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现象.对全国分地区样本检验发现,东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中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倒U型关系不显著.为进一步探索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本文引入要素市场扭曲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影响.本文从增强经济增长动力的视角,探讨了经济增长最优条件下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截至2013 年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运里程已经超过1 万km,为中国的社会经济 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城镇化过程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城镇化以城市群发展 为依托,并通过干线运输通道连通,需要高速铁路这种大运量的公共交通进行支撑.发达 国家由于其快速城镇化所处的运输阶段不同,选择的交通运输支撑方式也有所不同,但 是大运量公共交通目前成为重要的选择方向,轨道交通尤其是高速铁路比较受到青睐.高 速铁路作为铁路全新技术进步成果,突破了陆上交通的运输速度,丰富了城镇化条件下 旅客交通运输需求选择范围.高速铁路凭借其技术经济特性,契合城镇化对交通运输系统 的要求:输送能力大,可以联系城市经济带;高速铁路网络增益契合城镇化过程的发展要 求;高速铁路能源利用模式相对友好特性符合城镇化的资源和环保要求;高速铁路的社 会经济效益可以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港口作为国家最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外贸业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货运量的增加和其他原因,中国很多港口出现了拥挤现象,在一定程度制约了港口行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分析了中国港口拥挤的原因,对缓解港口拥挤现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厘清中国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量攀升的原因,本文应用中国交通运输业1991-2014年的数据,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估计出各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和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进而测算出中国交通运输业的能源回弹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中国交通运输业存在较为严重的要素错配与效率损失;中国交通运输业仅有少数年份出现了回弹效应,且有"回火"情形出现;多数年份里中国交通运输业由于能源效率无改善或技术无进步而未形成能源回弹效应,中国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量攀升的主要原因在于行业"高增长、高能耗"的粗放式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5.
西南地区海港竞争力对贵州陆港的引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港建设可以完善西南地区的外贸运输体系,改变西南地区出口集装箱选择海港的行为,为了分析贵州陆港建设后,西南地区出口集装箱选择海港的行为,基于万有引力定律,开发了海港对陆港的吸引力模型,建立了海港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并基于层次分析法提出了计算海港综合竞争力的方法。以西南地区可利用的港口为对象,分析了西南地区出口集装箱经由贵阳陆港选择海港的概率,为西南地区的出海通道建设和海港的市场营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边境城市跨境可达性对口岸经济的影响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取“一带一路”战略影响下我国边境城市交通可达性和口岸经济时空演化及两者的影响机理,构建跨境交通可达性评估模型及口岸经济发展水平分析模型,采用引力模型刻画可达性对口岸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我国边境城市的跨境交通可达性与口岸经济均表现出显著的“东强西弱”空间特征,在“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下,两者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西部地区的提升效果较为显著,东北地区的优势地位逐年下降;边境城市可达性对口岸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随着可达性水平的提高,其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国际贸易便利指数也是影响口岸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其影响作用呈逐年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陈莎  全波  叶峰 《城市交通》2014,(3):52-58
2011年,武汉提出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建设交通枢纽城市是其核心职能之一。首先从交通的角度,审视近现代100多年间武汉城市地位和功能的演变,提出在特定的经济组织模式下,交通“源流”的变化和交通方式的变革是影响武汉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然后,对经济转型和内需导向背景下,武汉地理中心性的区位特征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交通条件进行分析,从“中部对外门户、物流成本洼地、国家运输中枢”等方面解读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交通枢纽内涵。最后,从国际、国家、区域三个层次提出交通发展策略,对重大交通设施布局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内外贸同船运输政策对航运企业布局长江经济带穿梭巴士网络的影响,本文允许同一船舶同时运输内贸集装箱和外贸集装箱,以总运输成本最小化为目标,考虑服务频率、多航次、时间窗、载重量等约束,构建基于轴辐式的长江经济带集装箱穿梭巴士网络优化模型。针对该模型,本文设计了包含5种破坏算子和2种修复算子的自适应大邻域算法求解模型,并选取上海和长江干线19个港口间的内贸集装箱运输和外贸集装箱运输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实施内外贸同船政策可节约23.6%的总运输成本,提升平均舱位利用率至87%。该政策改变了原有穿梭巴士的网络结构,直达航次比例增加17%,加快了穿梭巴士的周转。同时,相比于设置1个枢纽港,长江经济带下游将南京港和太仓港共同设置为枢纽港更有利于中上游内外贸集装箱的中转,可节约6%~17%的总运输成本。  相似文献   

19.
加快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向第三方物流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的爆发,与进出口贸易密切相关的国际货运代理业也面临巨大冲击。但从货运代理本身来看,发展第三方物流业务有其自身优势,在当前背景下,正是有实力货代企业转型发展的好时机。  相似文献   

20.
空间运输联系反映了地理单元间的经济联系,是考察区域间相互作用的重要依据。首先,基于全国和省域层面运输联系数据,对中国区域尺度运输生成、增长、交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国家尺度空间运输联系呈现明显的分区差异特征:东部沿海地区面向全国的中心地位突出,运输联系呈现明显的区域化态势;中部地区受沿海经济中心吸引影响,运输联系处于离散状态;西南地区表现出与经济封闭性相对应的边缘且相互孤立的运输特征;全国层面呈现明显的以沿海为中心、以中部地区为主要腹地的大尺度物流运输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从外源导向的经济特征、距离约束、运输成本的变动三方面解析空间运输联系特征的形成机理。最后,从交通角度对川渝、中三角地区未来发展态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