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曾宪明 《铁道勘察》2009,35(4):23-26
研究宜万铁路五瓜观危岩体所处的地质背景、危岩体特征、形成原因和破坏模式,进行地质定性分析并运用刚体极限平衡理论进行定量验算.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评判危岩体的稳定性,提出危岩体的治理措施意见.  相似文献   

2.
晋煤集团西区自营地方铁路经过基岩边坡处局部危岩体发育,给铁路施工及其运行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通过调查分析线址区危岩体的变形破坏特征,发现线址区边坡危岩体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分析并总结线址区边坡崩塌破坏的形成原因和破坏机制,根据不同的工程情况,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针对武安水电站工程左岸局部滑坡形成的高陡边坡危岩体稳定性差,不能从坡顶或坡面上钻凿垂直孔或倾斜孔的情况,提出了在上部极不稳定区采用松动爆破、下部不稳定区采用加强松动爆破的水平深孔定向坍塌控制爆破方案。在设计给出爆破参数和起爆网路参数的基础上,通过精心施工,使危岩体一次性全部松动破坏,并沿预定的开挖面滑落解体,达到了预期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4.
大瑞铁路澜沧江特大桥为大瑞铁路控制性工程之一。桥址位于澜沧江断裂内,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岩体结构特征复杂,岸坡稳定性控制拱座基础的稳定。通过工程地质调绘、物探、钻探等方法和手段,查明岸坡的地质条件,采用赤平投影、离散元法、强度分析等方法对岸坡稳定性进行研究。分析表明瑞丽岸存在形成危岩体的条件,易形成大型崩塌;岸坡坡面岩体存在拉应力区,瑞丽岸拱座下方易引起拉裂破坏。分析岸坡天然状态、加载后、地震条件下的稳定性以及水位以上及以下的稳定坡角,并对岸坡及墩台基础进行稳定性评价,为基础的布置及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小三峡隧道中硐河万州岸上危岩体和堆积体边坡为研究对象,运用Rockfall软件、FLAC 3D软件对边坡稳定性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若危岩体失稳,落石将对该区域的线路工程造成严重影响;堆积体边坡在天然无降雨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但在强度折减法分析临界状态下,堆积体与边坡基岩交界处有明显的剪应变增量带,很有可能形成滑动破坏带;小三峡隧道不宜以明洞的方式通过中硐河河谷。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缓倾软硬互层岩质边坡主要在自重、风化作用、溶蚀作用及软弱夹层软化作用下形成危岩体,危岩体主要受软弱基座和断续延伸的外倾结构面控制;斜坡受灰岩岩溶发育的影响较大,灰岩的力学强度呈现不同强度的降低,是崩塌的易发岩组;综合各个内在及外在因素采用工程地质过程机制分析法,得出该边坡危岩体破坏模式为倾倒式破坏;危岩体演化过程中斜坡岩体内部裂隙的发展方向是自下而上的,且随着变形的发展,在软弱夹层处出现向坡体外部的塑性变形。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为了在边坡极限平衡分析中,能够正确确定控制性结构面的抗剪强度,从而为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及其防护工程提供可靠的依据。研究方法:在系统研究Barton公式的基础上,结合2个边坡工程现场勘察取样、室内实验、提出了结构面粗糙度的确定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研究结果:提出了采用坡度均方根系数来确定JCS的方法,拟合出二者的关系式,提高了其准确性和适用性;对于软弱结构面,提出根据充填厚度(平直型软弱结构面)或充填度(粗糙型软弱结构面)确定其抗剪强度参数的方法和原则。研究结论:研究表明,在粗糙度系数准确测量的基础上,Barton估算方法提供的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可直接用于工程岩体稳定性评价,该方法预测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是可靠的,且具有简便、经济、快速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公路、铁路路堑边坡稳定性计算评价。  相似文献   

8.
某特大桥左岸支沟侧为顺层边坡,其稳定性是大桥建设的基础。采用地质调绘、钻探、硐探、钻孔全景摄像等手段查清边坡地质特征,通过工程地质和赤平投影分析初步判定边坡破坏形式,利用FLAC、UDEC、3DEC软件模拟分析边坡岩体的变形破坏规律,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分析边坡、危岩体及堆积体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二级斜坡、三级斜坡分为基岩裸露区和深厚堆积体区2个区段,潜在破坏模式为平面滑动破坏及楔形滑动破坏;边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强降雨+地震工况下,高为15,20 m的楔形体可能沿坡面及陡崖方向发生滑动破坏,二级斜坡顶部危岩体可能发生失稳、底部堆积体处于欠稳定状态;建议基础埋置于稳定的完整岩体一定深度,强化桥基岩体和锚碇围岩的加固处理,并加强抗震和边坡防护设计。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潮田滑坡群地质环境特征的分析,得出了滑坡群形成的主要原因。从治理滑坡群出发,将滑坡群分为6块,并分别分析各滑块对道路工程的影响。通过工程地质分析和力学计算,确定了滑坡群内各块的安全稳定性,对滑坡群内各滑坡点采用(锚索)抗滑桩、锚索框架和地表、地下排水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理。可为类似滑坡群治理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围岩稳定性分级大多是对未受工程扰动岩体进行分级,以及分级结果难以为支护方式提供决策的现状,建立围岩稳定性的岩体及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二维分级指标体系。运用云理论确定岩体及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的等级期望值、熵和超熵,通过二维云发生器绘出围岩稳定性分级的二维云图,并向二维体系等级图进行投影,得到围岩稳定性的综合等级。将该模型应用于工程实例,并与一维云模型和实际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该模型得到不同系统耦合作用下的围岩稳定性等级,实现了等级的可视化。通过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挖掘得到围岩稳定性的综合等级决策表,可以快速确定工程的综合稳定性等级,并根据已知综合等级和岩体及地质因素等级确定工程因素的等级。  相似文献   

11.
危岩落石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对铁路运营安全造成威胁。以某铁路隧道洞口边坡危岩落石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勘察对危岩体的分布特征、类别、结构面等信息进行相关的获取、测量工作,在此基础上对落石的优势路径进行预测,利用数值模拟对研究区内不同区域的危岩落石运动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分区治理、分级防护”的综合治理整治措施,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思路和治理措施提供指导和建设性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地下连续墙是在城市地铁车站建设中较常采用的围护结构形式,其施工工艺直接影响到连续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系统介绍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工艺及要点,并对地下连续墙施工工程中可能出现的渗漏等工程问题提出补救措施和治理方法(工程实例)。重点详述地下连续墙接头形式并对其工程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以承朝高速公路某处边坡为研究对象,探讨裂隙岩体边坡的治理措施,该处边坡的最大特征就是存在多组节理裂隙,裂隙较发育,较难找到确定性的滑移面。因此,首先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边坡的地形地貌以及节理组的间距、迹长、倾向、倾角等信息,基于蒙特卡罗法建立该边坡的裂隙分布模型,然后采用离散元软件(UDEC)分析边坡的现状稳定性,并搜索得到其潜在的滑塌范围,为该处边坡的治理指明了方向。最后,建议采用锚杆挡墙的形式对此处边坡进行治理,并确定了各项具体的设计参数(锚杆长度、锚杆间距、锚杆直径、挡墙厚度、挡墙配筋等),结果表明,所提的治理方案可以有效约束裂隙岩体的变形,同时使边坡的安全系数提高到1.20以上,符合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丽(江)香(格里拉)线金沙江特大桥为国内首座重载铁路悬索桥,桥址区岸坡高陡,构造发育,地震活动频繁,河谷地质结构复杂。通过地质调绘,平硐、垂直钻探,工程物探等勘察方法,查明岩体的结构特征,并对岩体进行地质力学分类,确定岩体的宏观力学参数,为锚碇建基面的选择和锚碇围岩稳定性分析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论:(1)桥址区岩体经历强烈的构造作用、表生改造作用,形成了片理化带、卸荷带、风化带相互叠加的三重地质结构;(2)锚碇区域的岩体可分为(1)~(3)区,(1)、(2)区属于Ⅳ类不良岩体,不能承受较大的拉应力及剪切应力,(3)区属于Ⅲ类一般岩体,完整性较好,可以作为锚碇的持力层;(3)基于Hoek-Browm准则获得的岩体力学参数是合理的、可靠的,可用于可研、初步阶段桥梁方案的论证及锚碇围岩稳定性分析;(4)本研究结论对高山峡谷区桥梁工程的勘察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预应力锚索技术近几年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工程领域,尤其是高路堑边坡支护和岩体的加固防护工程。本文通过对重庆轻轨佛大段D2危岩体预应力锚索加固施工和监测的论述,总结出一套关于预应力锚索施工的经验,以供类似工程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受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人为因素等的影响,隧道洞口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洞口滑坡等问题,造成隧道进洞施工困难。结合青藏高原东部某隧道洞口的地质概况及滑坡特征,对滑坡体进行分区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相应的评价,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滑坡综合治理方案,并对滑坡体和隧道结构进行系统监测和动态反馈。研究结论:(1)不良地质体在隧道洞口开挖前后的稳定性发生了显著变化,稳定系数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2)现场监测表明,对不良地质体、主滑体和隧道分别采取设置普通钢筋混凝土抗滑桩、锚索抗滑桩和加强支护等综合治理措施,使得坡体和隧道结构都处于安全状态,治理效果良好;(3)本研究成果可应用于隧道纵向穿越滑坡体的类似工程,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在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建设期间,多处泥灰岩边坡发生倾倒变形,甚至转化成滑坡,对项目进程造成了重大不利影响,必须研究倾倒变形边坡的机理,分析其稳定性进而实施治理,或在倾倒变形之前实施预加固工程,保证边坡的稳定。研究结论:(1)边坡变形破坏方式受控于边坡本身的内部结构、物理力学性质与外界因素的作用。(2)查明边坡体变形破坏机理和各个不同演化阶段的变形破坏及稳定性程度,针对所处的发展阶段,提出合理的边坡治理措施。(3)治理工程中考虑刷方减载、材料置换、锚固、支挡和排水工程等多方案的组合,选择综合性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8.
权国绍 《铁道建筑技术》2023,(3):128-131+160
为探究隧道出口高陡边坡危岩对交通线路运营安全的威胁,采用无人机摄影和野外精细化调查手段,获取了隧道出口高陡边坡岩体的岩层与节理产状,岩体沿着倾向坡面60°方向存在双滑面(楔形体)滑动破坏,危岩处于欠稳定到不稳定状态。通过数值模拟,边坡上部危岩体停留在隧道口上方高程1 452~1 480 m的坡面处,而下部危岩体将停积于河谷距隧道出口34 m位置;下部危岩体失稳后到达隧道出口的最大弹跳高度5.51 m,平均速度15.5~15.6 m/s,最大速度30.9 m/s,最大冲击动能5.60×1010 J。其能量在水平距离440 m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直到452 m能量趋于消失,表明隧道出口需向外延伸22.5 m才能保障线路运营安全,为隧道防护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高陡岩质边坡的稳定性评价问题是工程建设中的重大工程问题。通过研究高陡边坡深部破裂发育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变形破坏模式、破坏类型、地质特征、控制因素及成因分析,可进一步为西南高陡边坡深部破裂岩体结构、岩体质量及边坡稳定性研究奠定基础。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平硐岩体结构统计等方法,揭示高陡边坡深部破裂的破坏类型及发育特征,并通过对研究区岩性条件、岩体结构、地应力、微地貌及河谷演化等控制因素的分析,对深部破裂的成因进行探讨。研究结论:(1)金沙江上游高边坡特殊的岩性、高地应力、强烈构造运动等地质条件,造成了高陡岩质边坡深部变形破坏形式复杂和多样,根据深部变形破坏的特征可划分为:剪-张性、压-剪性和张性深部破裂;(2)构造运动、河谷演化、高地应力重分布等区域因素与地质特征、高陡边坡形态等为深部破裂形成和发育特征的成因机制;(3)本研究成果可为高陡边坡勘察、稳定性评价等方面提供工程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应力作用下,层状岩体表现出相对于均质各向同性的岩体更为复杂的力学行为,针对该种岩层采用目前广泛使用的各向同性本构模型在受力行为及变形破坏的机理上会造成较大的误差,以成都至兰州高速铁路某隧道洞口段边坡工程为研究背景,采用FLAC~(3D)自带遍布节理模型(ubiquitous-joint模型)描述层状岩体的各向异性特征,对岩体及节理面的稳定性影响参数进行强度折减并分析其与边坡安全系数的关系。结果表明:边坡的整体安全系数F随节理面倾角呈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岩体与节理面的黏聚力、内摩擦角的相对值大小影响边坡安全系数的变化规律,而与绝对值大小无关,并且均在安全系数最低的30°倾角表现更高的敏感性,层状岩体的剪胀性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与节理模型的范围和岩体与节理面的内摩擦角相对值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