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佛开高速公路旧沥青路面再生项目,探讨了旧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方法的研究和应用。阐述了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及再生的机理,分析了旧沥青路面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和工程上的应用及成果分析。结果表明:在旧沥青内添加适宜、适量的再生剂可以有效地改善旧沥青的路用性能,达到规范所规定的技术标准要求。提出了沥青路面再生混合料在工程使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再生旧沥青路面材料在道路基层中的应用是解决沥青混凝土道路大中修时产生的废弃路面材料的一个有效途径.利用水泥稳定旧沥青路面材料作为基层材料,具有较好的强度、良好的稳定性、耐久性和抗冲刷性.文中还提出了冷再生技术的施工工艺以及可参照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3.
以SUPERPAVE方法设计再生沥青路面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军强  彭强 《中南公路工程》2006,31(2):116-118,170
再生沥青路面在实践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而用SUPERPAVE方法来设计再生沥青路面却是一种新的尝试。通过测定不同旧料掺量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和高温、低温、疲劳、水稳等路用性能,研究再生沥青混合料最佳用油量的确定方法和旧料掺量对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为再生沥青路面的修建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沥青再生剂PDC在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路面的养护维修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被动式的维修,即等路面的破坏达到较严重影响行车时进行罩面或刨铺新路面;第二类是主动式的养护,即当沥青路面使用一段时间后,为了保护路面良好的使用性能,延长耐久性,使用沥青再生剂对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简要总结介绍应用预防性养护材料沥青再生剂PDC在广州市几条主干道路面进行试验的情况,试验结果显示该材料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沥青路面的各项指标,特别是路面的防水渗透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由于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和回收沥青油毡瓦(RAS)等具有环保、节能、省税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沥青路面工程中,并且发展规模日益壮大。然而这些回收材料已经高度老化,应用在实际工程中将会对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带来潜在的危害。再生剂能改善高含量RAP混合料的工程性质,因此受到道路界的广泛关注。该文提出了一种掺再生剂和RAP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新方法,并且已经铺筑了试验路段。研究人员首先通过一系列的室内试验逐步选定沥青用量和再生剂掺量范围,然后采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平衡设计法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和最佳再生剂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再生剂的掺量是平衡再生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和抗开裂性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简要说明了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概念和特点,着重对沥青路面的再生工艺过程及其机械设备配套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从路基、底基层和基层、沥青面层三个方面分析了压实度与沥青路面耐久性的关系,指出了目前国家规范在压实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建议,提出了在当前重载交通下提高沥青路面耐久性的压实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针对就地热再生过程中沥青路面加热速度慢、严重影响再生施工速度提升这一问题,从改变施工工艺的角度出发研究提高沥青路面加热速度的方法。建立了沥青路面温度场数值计算模型,求解得出单步法和多步法再生加热过程中沥青路面内部温度场变化趋势,并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对数值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沥青路面加热速度慢的主要原因在于沥青路面传热性能差导致的加热过程中沥青路面内部沿深度方向温度梯度大,并且传统单步法就地热再生工艺中单次加热的厚度过大;多步法再生工艺中通过铣刨移除上部已达到再生温度要求的沥青路面材料,从沥青路面内部直接输入加热能量,减小了沥青路面厚度及沥青路面传热系数对沥青路面加热速度的影响,能够以更少的加热能量和更快的速度完成沥青路面加热;多步法就地热再生工艺中完成4cm厚沥青路面加热所需时间仅为传统单步法就地热再生工艺中沥青路面加热所需时间的43%,所需能量仅为单步法就地热再生工艺中所需能量的70%。  相似文献   

9.
《公路》2015,(12)
目前,沥青路面耐久性差、使用寿命短已成为阻碍我国道路建设发展的主要问题。路面设计不合理是造成我国沥青路面出现早期损坏和耐久性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文中详细阐述了我国沥青路面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国外著名的沥青路面设计理念和思路,以为我国沥青路面设计的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影响沥青路面功能和耐久性的关键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路况观察、测试、计算、综合分析出影响沥青路面功能和耐久性的关键因素,并针对这些关键因素提出了改进措施,使路面结构、材料设计和施工工艺更合理,以提高沥青路面的寿命。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了解与推广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特征与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提出沥青再生方法和最佳级配确定方法,并给出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温度范围及施工质量检验方法。实践证明,采用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进行路面维修可节省成本,节约资源与能源,且有利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2.
冷法再生沥青路面结构与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伟民  葛荣銮 《华东公路》1994,(5):71-74,70
本文阐述了铺筑冷法再生沥青路面的基本原理提出了适于不同交通量条件下的种再生路面结构及其设计方法与工艺,证明应用阴离子乳化沥表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铺筑冷法再生沥青路面,经济效益显著,尤其适于缺乏砂石材料的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张强  王鹏 《华东公路》2006,(5):34-35
分析沥青路面的老化机理,沥青老化的原因以及沥青路面的再生应用。针对沥青路面老化机理加入再生剂改变沥青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4.
为了建立科学的耐久性沥青路面设计新思想,通过力学分析探究了沥青路面近表面的应力分布特征,论证了以路表荷载作用区边缘作为沥青路面破坏源的合理性。针对中国现行沥青路面疲劳设计方法的缺陷,开展了沥青混合料疲劳试验,在考虑加载速度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以真实应力比表征的沥青混合料疲劳方程。结合中国沥青路面各结构层设计寿命相等所诱发的问题以及实际沥青路面结构的破坏特征,提出了各结构层自上而下设计寿命递增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新思想和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新理念。结果表明:沥青面层近表面是其真正的破坏源;基于真实应力比的疲劳方程反映了材料的本质特征;耐久性沥青路面的各结构层应采用疲劳寿命递增的方法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对寒冷地区和季节性冻土地区耦合作用下的旧沥青路面100%再生利用,通过比较不同再生剂掺入量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抗冻性,来评价再生剂对寒冷季冻区旧沥青路面的再生效果,分析再生剂对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抗冻性能的影响以及再生剂对旧沥青路面再生的再生机理。结果表明,掺入适量的再生剂能够提高寒冷季冻区旧沥青路面的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抗冻性,过多地掺入再生剂反而降低了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适宜的再生剂掺入量为1.42%。  相似文献   

16.
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是对沥青路面废旧料最大价值的循环利用,目前就全国而言,沥青路面废旧料再生利用掺量较低,利用率不高。本文通过研究不同掺量沥青路面废旧料再生混合料高低温性能及水温性能,结果表明:沥青路面废旧料掺量在40%左右时,再生混合料的各项性能稳定,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再生沥青路面在实践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而用SUPERPAVE方法来设计再生沥青路面却是一种新的尝试.通过测定不同旧料掺量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和高温、低温、疲劳、水稳等路用性能,研究再生沥青混合料最佳用油量的确定方法和旧料掺量对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为再生沥青路面的修建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云南省公路中采用沥再生R路面保护技术进行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应用和研究作介绍。试验证明沥再生R剂能够迅速渗入沥青路面表层,激活老化沥青的活性,补充或增加沥青所需油性物质,从而增加沥青路面的柔韧性、弹性、粘性。沥再生R路面保护技术是在沥青路面处于寿命周期第二期或以前使用,能有效改善至少1.5cm深老沥青路面的性能,使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得到再生,并且能在沥青路面表面形成一层密封保护层,抵御水、油污、化学物品对沥青路面的侵蚀,从而有效的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节约养护成本,还可减轻环境污染,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旧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调查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平  聂忆华  查旭东 《中外公路》2005,25(1):98-101
该文结合广佛高速公路大修工程旧沥青路面再生项目。探讨了旧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调查和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并针对广佛高速公路旧沥青路面特点进行了现场调查、系统取样、检测和全面的统计分析,对旧沥青路面材料的性质有了正确了解,为旧沥青混合料的再生利用提供了详实、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旧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是一项较新的沥青路面修筑技术,具有节约材料、降低沥青路面造价、节省工程费用及保护资源的优点,目前我国对旧路面再生技术的研究刚刚开始,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文章分析了旧沥青路面再生机理,并简述了目前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研究成果以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