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针对城市客运交通枢纽换乘量分布预测的问题,引入"四阶段法"中的出行分布预测原理,将枢纽处各种交通方式的客流影响范围近似看作出行分布预测中的交通小区,各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量相应地看作交通小区之间的交通分布量。将重力先验概率式的最大熵模型应用于枢纽换乘量分布预测之中,构建换乘量分布预测的最大熵模型,并以枢纽内部各种交通方式的现状OD换乘量分布为基础,进行模型参数的标定和最大熵模型的求解,隐含考虑随机因素的影响,从宏观上描述换乘者的交通行为。该方法应用于北京市东直门客运交通枢纽的换乘量分布预测之中,效果良好,为进一步进行枢纽的功能布局及换乘组织等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城市对外客运枢纽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评价是城市对外客运枢纽规划和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将对外客运枢纽评价分为宏观布局和微观换乘2个层次。针对宏观布局评价,从枢纽需求性、协调性、经济性及环境适应性等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并采用基于熵值法和广义效用函数的方法进行评价;而对于微观换乘评价,则从换乘系统设施布局、客流换乘效率和社会效益等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并引入集对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宏观布局评价和微观换乘评价实例。  相似文献   

3.
客运枢纽在我国发展方兴耒艾,如何提高客运枢纽服务水平,进一步方便旅客换乘是现在研究的热点问题。从旅客在客运枢纽需要的服务出发,建立枢纽旅客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客运枢纽服务指标,建立各个服务指标因子影响模型,为枢纽客流集散服务策略有针对性的改进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基于机场的综合客运枢纽内旅客在不同交通方式间换乘需求特点和换乘组织。分析旅客换乘需求,枢纽空间布局,枢纽内外交通流线组织原则、各种交通方式间的衔接,以及枢纽客流引导标识的布设原则。  相似文献   

5.
对外交通枢纽是各种动、静态交通流的交汇点,也是出行者的换乘点,是城市内部交通与对外交通衔接的窗口.枢纽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出行换乘效率,制约着城市的对外交通联系,从而影响该城市的发展.从枢纽使用者出发,研究枢纽出行模式和机理,从交通需求的角度研究枢纽布局设计的基本方法,提出了大型对外客运枢纽布局的设计原则、基本布局模式和关键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DEA方法在城市客运换乘枢纽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城市客运换乘枢纽进行分类和定位分析,指出换乘枢纽服务效率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入手,建立切实可行的客运换乘枢纽评价指标体系,引入DEA模型,对城市客运换乘枢纽的服务效率进行有效性评价分析,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可对换乘枢纽在规划、布局、换乘衔接、交通组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通过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表明,DEA方法在评价客运换乘枢纽效率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我国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规划设计中的定量化分析水平、切实掌握枢纽内各类客流特征科学确定枢纽内各种交通设施规模并实现高效一体化布局组织,本文借助多源大数据分析手段,实现对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等3大铁路枢纽各类客流需求的定量化分析,并从枢纽客流构成、换乘客流构成、换乘时耗等多维度逐一挖掘,总结出我国现阶段枢纽运行的规律性特征与趋势,并针对性提出了相关改善措施和建议,以期对今后高铁枢纽的规划、建设、运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交通需求预测是城市综合客运枢纽规划和设计的重要基础,是综合客运枢纽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选择交通需求预测中的预测年限和枢纽客流总量预测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分析既有的民航、铁路、公路以及轨道交通的相关规范规定,结合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的特点,提出了其合理的预测年限;其次,针对目前枢纽客流总量定义不明晰、使用不统一的问题,分析了既有规范关于枢纽客流总量的规定;最后,明确了综合客运枢纽客流总量定义、预测内容,并对枢纽客流预测在枢纽设计阶段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价城市客运枢纽换乘效率,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模糊评价法(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FCE).以唐山市长途汽车西站为例,进行评价研究.对所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适用于客运枢纽换乘效率评价.从乘客满意度出发构建了符合人性化服务的城市客运枢纽换乘效率评价指标,并将AHP和FCE引入到城市客运枢纽的评价中.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综合客运枢纽内传播扩散的风险,枢纽内均要求行人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针对现有研究缺乏评价社交距离对枢纽换乘衔接效果影响的问题,通过引入疫情传播扩散风险指标(该指标值越高,代表疫情传播风险越低)构建更新的评价体系。采用CRITIC-熵权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通过优劣解距离法(TOPSIS)评价模型对不同社交距离下的换乘衔接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以重庆西站为例,通过Anylogic软件模拟换乘衔接情况,输出各项评价指标值。结果显示:平均客流密度过高点位数、进站口排队时间、进站时间和进站率对综合客运枢纽换乘衔接效果评价的影响较为显著;使综合客运枢纽换乘衔接效果最优的社交距离为1 m,且相对于社交距离为2,1.5,0 m,换乘衔接效果综合评价水平分别提高60.53%,34.50%和25.71%,其中进出站时间指标和进出站效率指标评价值平均提高20.86%和47.79%,疫情传播扩散风险指标评价值平均提高53.74%;当不进行社交距离限制时,换乘衔接效果综合评价水平平均降低7.77%,进出站时间指标和进出站效率指标评价值分别平均提高47.08%和60.00%,而疫情传播扩散风险指标评价值平均低70.09%。   相似文献   

11.
城市公共交通便捷性是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重要体现,为科学评价城市公共交通便捷性,根据影响城市公共交通出行便捷性的起讫点、公共交通容量、线路及公共交通辅助设施等4个主要因素,选取了换乘距离、换乘系数、公交站点覆盖率、公交线网密度等12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城市公共交通便捷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Vague物元评价模型,对重庆市主城区公共交通的便捷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二级”。结果表明,新的评价指标体系更有助于针对性地评价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便捷性,实际数据的贴进度与“二级”的贴进度相差0.0117,可见评价结果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公路站场规划布局方案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琪  晏克非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11):159-162
确定了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熵值法和广义效用函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站场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首先采取极值处理法对各个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进行规范化处理,其次利用熵值法科学的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广义效用函数计算各方案的广义效用函数值,从而对站场规划进行多方案的综合评价。最后以浙江省东阳市的站场规划布局为例,介绍了该方法的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公路网结构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进一步分析复杂公路网中线路的重要程度,采用对偶拓扑方法,将公路路段按照路名抽象为节点,将交叉口抽象为网络边,对实际公路网进行拓扑结构转换;通过构建网络可靠性指标,应用复杂网络节点度、接近中心性、中介中心性以及连通可靠性指标评价区域公路网结构特征,并给出基于模糊聚类的公路网等级划分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对偶拓扑方法,应用复杂网络理论进行公路网结构特征研究,可从连通性、中心性、中间性和可靠性等多个角度反映线路在公路网中的重要程度。  相似文献   

14.
大运量快速交通系统建设对于合理利用城市经济资源、优化城市土地利用布局具有深远意义。但其交通方式的决策过程影响因素众多,传统的决策方法带有较大人为因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 EA)方法设计了3种大运量快速交通方式(Subw ay、LRT、B RT)的评价模型。针对指标过多的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法(A H P)对其进行了加权处理得到综合指标,以便于评价分析。并在D EA求解目标函数中引入相对决策重要因子,弥补了传统D EA方法完全依赖输入、输出指标数据,不能真正反映指标实际重要程度的缺陷。评价实例表明D EA/A H P综合评价方法对于大运量快速交通方式选择决策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城市交通与其他系统间的协调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交通运输与物流业、交通运输与旅游业发展的协调程度, 构建反映3个系统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 在此基础上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状况。以武汉市2010-2017年交通运输系统与物流业、旅游业发展为例, 进行综合实证分析。结果显示, 3个系统之间综合评价值总体上均呈现出持续上升发展之势。其中, 交通运输业与物流业的协调耦合度从2010年的0.0841上升至2017年的0.9301, 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的协调耦合度从2010年的0.1197上升至2017年的0.9314, 均经历了从严重失调到高度协调的阶段。研究结果与武汉市实际发展情况一致, 可证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王兰  刘杰 《公路》2021,(3):187-192
交通与旅游融合产业尚处在导入期,为科学合理开展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的目标研究,充分发挥规划对区域及行业发展的指导作用,开展了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目标体系研究。首先识别了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面临的问题,其次明确了规划目标的选取应遵循的原则,最后提出由总目标、分目标以及规划指标构成的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目标体系,阐述了各目标的内涵,并在规划指标下提出了多项具体可测算的衡量指标,可根据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研究灵活选择不同的衡量指标综合表征规划指标。  相似文献   

17.
描述了现状的路侧常规公交换乘枢纽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常规公交路外换乘枢纽的概念及其在整个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作用。选择并计算了公交枢纽衔接的公交线路条数、公交枢纽的发车频率、集散客流量、换乘客流量、换乘耗时等5项功能指标,对常规公交路外换成枢纽的集散换乘功能进行描述。通过确定灰类白化权函数、聚类指标权重,计算综合聚类系数对备选站址的归类判断,从而实现对常规公交路外换乘枢纽备选站址的灰色聚类分级,达到对备选站址选择的目的。利用调查数据进行案例分析,验证选择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西部交通科技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的因子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西部交通科技项目评价指标量化困难的特点,参照我国目前常用的科技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由2个一级指标和4个二级指标组成的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投入指标体系,以及由5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组成的产出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各指标的计算方法,然后在大量统计计算的基础上,应用SPSS软件,对提出的投入产出指标进行因子分析,通过各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并进行降维处理,最后得出含3个因子的投入指标和5个因子的产出指标.依此枸建了西部交通科技项目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谭明军 《公路交通技术》2013,(1):116-119,128
综合客运枢纽换乘量分布预测是枢纽规划和设计中的重要步骤,预测结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枢纽的整体功能和运行效率的发挥。为此,将"四阶段法"中的交通分布预测原理运用于客运枢纽的换乘量分布预测,建立换乘量分布的最大熵模型并设计其算法。模型引入重力式先验概率,隐含考虑随机因素的影响,从宏观上描述出行者的换乘行为,发生概率最大时的换乘量分布即为规划年的换乘量分布。将该模型应用于福田枢纽的换乘量分布预测中,通过基础数据的引入和模型参数的标定,可获得比较满意的规划年换乘量分布数据,并为综合客运枢纽的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