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超薄沥青磨耗层是一种有效的高等级公路预防性养护技术。主要研究了材料组成与温度对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超薄磨耗层采用SMA-10沥青混合料和UTFO-10沥青混合料均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且采用UTFO-10级配和SBS改性沥青时性能表现更优;击实温度和油石比对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具有较大影响,当击实温度为120℃时,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需增加约0.5%才能满足设计空隙率要求。  相似文献   

2.
该文研究了级配类型和集料种类对超薄层沥青混凝土力学特性与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密实型级配类型或石灰岩作为细集料均能显著改善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提高超薄层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破坏劲度模量;超薄层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均大于普通沥青混合料,有利于提高沥青混合料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普通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方程适合于描述超薄层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与应力的关系,SAC-10(完断)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在相同的应力强度比下始终最大.  相似文献   

3.
热拌超薄磨耗层是公路预防性养护的有效技术之一,基于某高速超薄磨耗层预防性养护工程,对不同级配进行路用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级配混合料孔隙率随着2.36 mm筛孔通过率的增加而降低,细集料和矿粉均会填充混合料孔隙而且矿粉的填充效果为细集料的3倍。随着超薄磨耗层级配由粗变密,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增加,肯塔堡飞散损失降低,疲劳寿命下降,采用矿粉作为填料的混合料性能显著优于细集料。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超薄磨耗层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飞散损失以及疲劳性能与孔隙率存在较好的相关性,TSR结果与沥青膜厚度存在较好的相关性。超薄磨耗层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孔隙率与沥青膜厚度指标。  相似文献   

4.
超薄层沥青混凝土SAC-10矿料级配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针对超薄层沥青混凝土SAC-10,拟定了6条级配曲线,分别采用美国工程兵旋转击实仪(GTM)与标准马歇尔击实进行比较试验,测试试件的力学指标与体积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及分析表明:中断级配SAC-10是半开式粗集料断级配,这种半开式级配(含大于4.75mm颗粒占70%或65%)的特点是油石比的取值范围在4.0%~6.0%,沥青混合料的GTM试验中的GSI和GSF两个指标都符合规定,它的高温抗永久形变能力明显高于完全断级配,可用于超薄罩面层。  相似文献   

5.
NovaChip~超薄磨耗层不仅可改善路面抗滑性能,提高路面平整度,同时具有降低路面噪声的效果。文中设计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NovaChip~Type C、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13C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OGFC-13 3种超薄磨耗层混合料,通过试验分析评价了3种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及路面结构层间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选用SMA-10级配中值、中、上限均值和SAC-10中值3条级配曲线,研究了超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和使用性能.以空隙率4%为设计目标,建立了2.36 mm通过率与最佳沥青用量、宏观构造深度及摩擦系数之间的关系,并对3种级配的超薄沥青混合料做了简要的性能分析和经济评价,研究结论对超薄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选用SMA—10级配中值、中、上限均值和SAC-10中值3条级配曲线,研究了超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和使用性能。以空隙率4%为设计目标,建立了2.36mm通过率与最佳沥青用量、宏观构造深度及摩擦系数之间的关系,并对3种级配的超薄沥青混合料做了简要的性能分析和经济评价,研究结论对超薄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彦涛  林敬辉 《公路》2023,(4):98-103
为解决水泥混凝土与沥青路面积水、车辙及下沉等问题,依托广东某高速公路项目,通过马歇尔试验、高温稳定性试验、黏附性试验、水稳定性试验以及渗水试验等方法详细研究了3种不同配合比下GET-10型高性能环保型超薄磨耗层罩面密级配(GET-10A)、半开级配(GET-10B)以及开级配(GET-10C)的高温稳定性、黏附性、水稳定性、渗水性、构造深度及摩擦系数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GET-10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主要取决于混合料骨架结构,沥青只作为辅助性材料提供次要的高温抗车辙能力;在开级配结构中,沥青PG性能提升对提高混合料湿热老化性能有一定帮助;GET-10型超薄磨耗层水稳定性好,但路面空隙率对渗水系数影响大;级配及空隙率大小与构造深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超薄沥青磨耗层适用于路面出现轻微到中等病害时的预防性养护,通过试验路段的铺筑,对超薄沥青磨耗层的施工方案和混合料级配设计、施工和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并对成型路面进行了路用性能指标的检测,相关结论可为超薄沥青磨耗层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排水抗滑磨耗层冷拌沥青混合料级配,以空隙率、渗透系数、马歇尔稳定度为设计指标,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确定冷拌沥青混合料级配,评价其路用性能。结果表明:2.36mm筛孔通过率对排水抗滑磨耗层冷拌沥青混合料的影响最为显著;排水抗滑磨耗层冷拌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高于7 500次·mm~(-1),低温弯曲破坏应变大于3 000(10~(-6)),冻融劈裂强度比在80%以上;OGFC-5排水抗滑磨耗层冷拌沥青混合料具备良好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原多年冻土区公路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高要求,从矿料级配角度出发,试验选取多碎石沥青混合料(SAC)和沥青玛蹄脂混合料(SMA)作为高原多年冻土区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试验用料,用密级配AC-13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SAC-13与AC-13破坏弯拉应变差异并不明显,而SMA-13的破坏弯拉应变较AC-13降低20.7%。三种级配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由高到底依次为SAC-13,SMA-13和AC-13,选用的两种抗滑表层较密级配AC-13动稳定度提高了一倍左右;三种级配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基本相当。高原多年冻土区沥青路面病害主要以低温病害为主,因此SAC-13级配沥青混合料在高原多年冻土区公路沥青路面应用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依托河南省F高速公路2015年沥青路面养护工程,开展多碎石沥青混凝土 SAC-10薄层罩面处治方案及混合料组成设计,并对试验段路面技术状况进行连续5年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多碎石沥青混凝土 SAC-10可用于路面破损率DR 为0.4%~2.0%、局限于上面层1~3 cm浅层病害、面层层间结合较好的连续路段处治;按照粗集料...  相似文献   

13.
旧沥青路面铣刨料再生基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沥青路面大修工程,介绍了旧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利用。通过室内试验、理论分析和工程应用,对泡沫沥青再生混合料用作路面基层材料的级配、配合比、泡沫沥青最佳用量、施工工艺等进行了系统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旧沥青路面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做基层材料具有良好路用性能,能满足道路的使用要求,具有良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沥青混合料级配辅助设计软件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料级配设计是沥青混合料设计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沥青混合料的质量乃至沥青路面的质量。首先分析了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软件开发的必要性及国内外动态;然后回顾了有关沥青混合料级配的设计理论,并分析和筛选出适用于计算机的级配设计方法;最后,介绍了该混合料级配设计辅助软件的开发思路和过程以及相关功能。  相似文献   

15.
沥青混合料级配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合格集料并利用级配控制原理使设计混合料级配与要求值一致,能够大幅度减少路面离析,减少维修费用,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主要阐述了沥青混合料级配控制原理;对级配控制原理的检验;混合料的集料规格选用规则;分析了一种沥青混合料应由几种规格集料组成。  相似文献   

16.
该文通过对多孔沥青混凝土的原材料技术要求、级配要求、设计指标的全面介绍,重点提出了高粘度沥青、多孔混凝土级配范围和建议的混合料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17.
级配参数对沥青混合料抗剪性能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贝雷法提出的级配参数进行了分析,设计试验方案,选用单轴贯人试验测试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结果分析发现,级配参数CA比和最大公称粒径对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有显著影响,对考虑抗剪性能的级配优化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的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丹盈  汤寄予  赵军 《公路》2007,(11):190-195
在有关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拌制沥青混合料试验之前,先由筛分试验结果和测试的材料密度对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进行矿料级配设计的方法,并利用Matlab、Excell等办公软件对矿料组成进行了优化.按该方法设计的矿料级配拌制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动稳定度和冻融劈裂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原材料条件下,按该方法设计与优化的矿料级配拌制的沥青混合料具有比按规范级配范围中值拌制的沥青混合料具有更好的路用性能,尤其是高温稳定性和表面抗滑性.  相似文献   

19.
该文通过对粗橡胶粒沥青混凝土存在的问题和性能需求分析,提出粗橡胶粒的技术要求,并进行了相应的混合料级配研究,提出合理的级配范同。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合理的粗橡胶粒掺量范围,并通过车辙、水稳定性等性能试验验证了混合料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