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下称中远川崎)用十年时间走完了中国造船企业100年、日本造船企业50年、韩国造船企业30年的路程,而且他们创造的高起点、跨越式发展的“中远川崎模式”,更让造船界刮目相看.中远川崎之所以有这样快速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得益于制度、技术、管理、文化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NACKS再出发     
最了解南通中远川崎的人非徐凯莫属.这位南通中远川崎的当家人,从船厂最初的筹备到日前二期扩建工程的开工,中远川崎的每一步里都有他的足印.在徐凯的带领下,中远川崎投产3年后,就消除了损益赤字,实现了股东分红.创造了10年打造中国最先进、挤身全球最具竞争力造船企业之一的奇迹.  相似文献   

3.
中远造船工业公司前身为中远工业公司,成立于1993年12月。2004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确认船舶及浮动装置制造与修理为中远集团的三大主业之一。为适应中远造船主业发展形势,2005年8月正式更名为中远造船工业公司。历经多年建设和发展,中远造船基本建成了依托南通中远川崎船舶有限公司,以远洋船舶制造为主业、辅以船舶配套产品经营的造船产业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4.
川崎造船的前身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的船舶事业部门与中国的交往非常久远,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至今已经有一个世纪以上的历史。1908年,川崎造船初次承担建造日本国政府向中国清王朝政府交付的游览船“永和号”,1913年,川崎造船第一任社长松方幸次郎在神户对避难日本的中国革命之父“孙文”给予了保护和支援,从那时起直到今天,尤其是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川崎与中国的合作关系不再局限于船舶事业,在诸如铁路车辆、摩托车、船用机器、IT产业等诸多领域与中国建立了经济、技术方面的合作关系,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日友好作出了贡献。在中远成立45周年的前夕,《中国远洋航务》记者专访了株式会社川崎造船社长谷口友一先生。《中国远洋航务》;株式会社川崎造船与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在中远成立45周年之际,请您谈谈贵社与中远的良好合作开端与发展进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中远造船工业公司近年来在中国造船界异军突起,其下属的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创造了众多中国造船界的纪录,成为中国造船界的标杆企业.这傲人的成绩是如何取得的,成就的背后有什么可以借鉴的经验呢?为此,本刊特意采访了中远造船工业公司总经理宋大卫.  相似文献   

6.
中远造船工业公司近年来在中国造船界异军突起,其下属的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创造了众多中国造船界的纪录,成为中国造船界的标杆企业.这傲人的成绩是如何取得的,成就的背后有什么可以借鉴的经验呢?为此,本刊特意采访了中远造船工业公司总经理宋大卫.  相似文献   

7.
NACKS再出发     
最了解南通中远川崎的人非徐凯莫属。这位南通中远川崎的当家人,从船厂最初的筹备到日前二期扩建工程的开工,中远川崎的每一步里都有他的足印。在徐凯的带领下,中远川崎投产3年后,就消除了损益赤字,实现了股东分红。创造了10年打造中国最先进、挤身全球最具竞争力造船企业之一的奇迹。  相似文献   

8.
邢丹 《中国船检》2011,(6):92-94,126
近些年,江苏省船舶工业发展势如破竹,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令人瞩目的造船大省。国有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在这黄金岸线旁百花齐放,共同奏响繁荣的乐章。其中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中远川崎)更是被业内人士誉为中国造船界的"传奇"。毋庸置疑,如此高的评价,并不仅仅是因为它不断书写着中国造船历史的纪录,更是因为它高效的造船模式成为江苏乃至全国造船效仿的模板。那么中远川崎是如何在中国造船界异军突起,又是凭借怎样的方式成为一支高效劲旅?带着疑问我们走近它。  相似文献   

9.
《机电设备》2006,23(1):31-31
2005年12月1日,从在南通召开的江苏省工业发展座谈会上获悉,南通中远川崎扩建工程、熔盛造船工程已列入江苏省“十一五”规划中的重点建设项目,这两项工程将为南通成为造船大市奠定基础。中远川崎造船投资20亿元的二期扩建工程近期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前期工作全面展开。熔盛造船是南通如皋近年来引进的最大投资项目,占地3100亩,总投资额49.6亿元。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船检》2007,(3):63-63
我国VLCC订单达1770万总吨截至2006年底,我国主要造船企业已完工交付VLCC14艘。其中,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完工8艘,中远川崎完工6艘。截至目前,我国主要造船企业手持VLCC订单59艘。其中,江南长  相似文献   

11.
近日,在南通出席首届世界大城市带发展高层论坛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在当地政府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认真听取了该公司总经理徐凯关于企业生产经营、组织体制等方面情况的介绍,并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厂区和生产作业现场。在中远川崎公司30万吨级船坞边,顾秀莲副委员长察看了新船建造情况,详细询问了公司技术实力和市经过短短几年的建设发展,已迅速领军于中国造船业、创下多项造船新记录时,顾秀莲满面笑容,频频颔首。她说,作为南通人,她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为南通崛起中远川崎这样的现代化一流船厂…  相似文献   

12.
中国造船的川崎神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远川崎的崛起,犹如在中国造船界树起了一根标杆,立起了一面镜子,其示范效应和对比效应,无疑是中国造船久远的福音。  相似文献   

13.
截至2009年9月中旬,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共建成、交付60艘大型现代化船舶,其中为中远集团建造十多艘高质量船舶。十多年来,南通中远川崎以超常规的速度实现了创新发展,其造船丁时、钢材利用率、万美元产值耗电量、人均产值等经济技术指标连年创造或刷新中国造船业新纪录,部分指标达到日、韩先进水平,步人了创优做强、科学发展的快车道,建成为“国内最先进、国际上最具竞争力”的大型现代化船舶建造企业,为壮大中远造船主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推进了中国船舶工业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几年前,当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等几家较具规模的三资船厂刚刚出现时,曾在我国造船界引起很大冲击。一时间,“狼来了”的呼声四起,许多业界人士担心大批外资的进入,将严重威胁我国民族船舶工业的产业安全。如今,外国船厂并没有源源涌进,中国船舶工业照样在生存、在发展。在这短短的7年间,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国外先进造船技术和生产管理模式,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无论在船舶产品还是在生产技术方面都居国内领先地位的先进造船企业。它的崛起,不仅是我国造船行业成功引进外资的范例,同时对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也有着某些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船检》2013,(9):43-43
2015年9月3日,威海中远造船科技有限公司和大连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在山东威海举行合同签字仪式,由威海中远造船科技为大连远洋运输公司在中远川崎订造的30万吨超大型油轮(VLCC)提供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这是中远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在前期实现营运和新造集装箱船、散贷船成功安装后的又一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6.
船舶市场     
《海运情报》2005,(7):39-40
中远向川崎造船订造世界最大的1万TEU船;东方海外向三星重工订造2艘45001TEU船;长荣将建造47艘7024TEU集装箱船;阳明向中国造船公司订造5艘4250TEU集装箱船;2004~2020年新造船需求日本韩国中国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17.
最新订单     
《中国船检》2005,(6):47-48
日前,中远集运与中远川崎在南通举行4艘10000TEU级集装箱造船合同签字仪式。第一艘10000TEU级集装箱船将于2008年交付使用。该船型总长348.5米、宽45.6米、深27.2米、吃水14.5米、航速25.8节,货舱里可装载多种等级的危险品集装箱。  相似文献   

18.
国内市场     
《机电设备》2005,22(6):17-18
最近有7家船舶制造企业向港口管理部门提出了岸线使用申请船舶制造业正成为南通沿江开发的新亮点。在世界制造业不断向长三角转移的良好机遇面前得天独厚的港口条件成为中外船舶制造业的首选。五年前南通中远川崎造船驻足南通,通过技术引进、吸收、创新实现了生产管理和技术开发’‘本土化“和“再创造一成为南通唯一的全国出口200强企业。最近中远川崎二期扩建工程项目又获国家发改委批准。  相似文献   

19.
在中远全系统上下奋力完成全年生产任务的冲刺阶段,中远船务造船生产热潮不断.10月28日,由大连中远船务公司为中波轮船公司建造的第三艘3万吨多用途重吊船"帕兰道夫斯基"号成功命名.至此,中远船务今年前十个月正式交付船东和完成试航的新船已达29艘.按照生产计划,中远船务完成交付38艘新船的全年生产任务已是稳操胜券,造船总吨位将首次超过220万载重吨,造船总量迅速跻身中国主要造船企业前列,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造船产业快速崛起的又一支劲旅.  相似文献   

20.
几年里,南通中远川崎已向船东交付5400TEU集装箱船、30万吨级VLCC等一系列优质产品。作为一家成立仅7年、投产仅3年的造船企业,南通中远川崎已经迅速成长为目前中国造船业界的一匹“黑马”,引起了国内外造船领域的广泛关注。他们的很多成功经验对于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