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船舶水污染物联单制度施行以来在接收、转移、处置三个作业环节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法律法规、制度运行和监管实际等方面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结合海事部门对船舶水污染物监管的实际情况,提出完善联单制度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环保新政实施,各地基本已建立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单制度及多部门联合监管制度。这些制度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船舶污染物接收效果,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重视和解决。文中通过调研广州港船舶污染物排放接收现状,综合分析存在问题,对改进国内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由于海事、环保等主管部门信息不畅通,监管职能所限,船舶污染物接收、转移、处置未能实现闭环管理,严重威胁长江生态安全。随着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的提出,船舶污染物防治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以南通港为例,详细介绍了联单管理制度实施的背景、流程、意义,并对该制度的局限性进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为该制度在全国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
卓睿璇  宋瑶瑶  卓红 《水运管理》2024,(1):18-20+28
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深化推进,国际公约中对船舶环保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防治船舶污染的法律制度暴露出减污降碳不协同、船岸联动不紧密、制度体系不健全、先进理念未入法等问题。为此,2023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完成第二次修订。本次修法统筹考虑防治船源污染、保护生态和应对气候变化,严防压载水和沉积物造成的生物入侵,完善船舶污染物联单监管和托运人告知义务,优化船舶污染物排放控制区制度,建立船舶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倡导绿色航运,助力建设海洋强国、航运强国。  相似文献   

5.
为完善内河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体系,通过对江苏省内河港口、水上服务区、船闸等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流程的调查分析,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有:船舶污染物配套设施不足、转运处置困难;船舶生活污水存在上岸需求;船舶垃圾上岸量较少;船舶含油污水存在接收转运处置风险;企业资金压力大,建设积极性不高;监管机制不健全;船民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有待加强。结合当前船舶污染物的实际接收情况,提出建议:转变"船―岸"为"船―船―岸"的接收模式;加快监管联单和联合监管信息化建设;加强实时监控技术研究;加强资金投入,拓宽资金渠道。  相似文献   

6.
本文梳理了我国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工作现状,总结提出港口船舶生活污水接收能力薄弱、污染物违规排放现象依然存在、污染物属性缺乏统一界定、船舶污染物监管能力不足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船舶污染物接收能力建设、定期评估接收转运处置能力、强化船舶污染物监管、逐步施行间接收费制度等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主要公约、规则中关于船舶污染物接收的要求入手,具体分析国内外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状况的履约建议,包括完善港口接收设施的规划,设立港口接收设施符合性评估制度,完善国内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收费制度,完善船舶污染物接收排放监管机制和公开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信息查询渠道。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现场走访、定量分析等方法,对九江港长江沿线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现状进行了调查和评估,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船舶污染物接收可依托的公共设施不足,船舶生活污水接收能力有待提升;港口码头船舶污染物接收能力不完备;相关的政策和制度有待完善等。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在长江九江段建设完善上中下游3个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站,港口企业落实船舶污染物接收责任,通过"污染物接收船流动接收+港口码头定点接收"满足辖区船舶污染物接收需求;同时建议完善相关的收费以及监管制度,确保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的正常运转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的全流程监管。  相似文献   

9.
正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部署,强化监督管理和部门协同,防止船舶水污染物非法排放、转移处置污染环境,日前,交通运输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完善船舶水污染物转移处置联合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建立和完善船舶水污染物转移处置联合监管制度,强化部门联合执法,共同打击船舶水污染物和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处置行为,促进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近日,记者走访了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就《意见》出台的背景、意义以及在实践中重点问题的规则设定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0.
《航海》2017,(3)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整理分析,了解我国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其时空排放特征;通过对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梳理和总结,分析当前我国海事部门的执法权责和海事管理的业务需求,明确与海事执法监管相关的船舶大气污染监测范围和监测内容;基于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与监督管理需求,提出满足我国需要的船舶污染监测多层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航运规模扩大和水污染防治要求逐步提高,对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能力和海事部门监管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法律层面分析港口、海事、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部门的责任,指出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能力不足的原因及影响,并提出了加强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能力监管的具体建议,为提升船舶污染防治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们国家从海洋大国走向海洋强国,航运规模持续提升,船舶对海洋造成的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目前,船舶污染物大多送岸处理,水岸双方对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的监管方式方法比较陈旧,衔接不畅,存在二次污染的可能性。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可以更好地解决船舶污染物监管问题,能够如实、准确反映船舶不同种类污染物的产生数量、转移去向、最终处置等一系列信息和数据,更便捷地对船舶污染物进行跟踪溯源,真正实现全链条闭环管理。  相似文献   

13.
全球航运业快速发展及船舶数量的日益增长,航运环保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本文从船舶污染物排放接收监管现状入手,分析区块链技术在船舶污染物排放接收监管应用的必要性及意义,为实现绿色航运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向。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沿海水域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交通部海事局连续组织了2007年“限制船舶污染物排放专项行动”和2008年“船舶污染应急防备工作专项检查行动”,海事行政执法人员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辖区港口现有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是否具备规定的接收处理能力进行了调查摸底、评估和检查。在此过程中,笔者在海事对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理能力的监管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在内河船舶污染监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通过对我国内河船舶污染物管理要求、接收处置现状及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在我国其他行业发展应用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在我国内河船舶污染监管应用的可行性,该系统推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意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我国海事部门对沿海海区船舶交通安全和防止船舶污染的监管手段,在肯定目前监管手段取得成效的同时,指出VTS监管、海巡船和直升机现场监管、船舶报告制度等各自存在的局限性,从浮标的布设、改进浮标设施和监管信息采集和传播手段等方面提出完善海区监管手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控制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我国划定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水域为船舶排放控制区(ECZ),本文在介绍我国船舶排放控制区硫含量控制要求的基础上,结合现场执法工作实际,重点分析海事部门在开展燃油质量检查、监督排放控制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监管对策及建议,以期能为ECZ开展监管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对船舶污染物排放进行在线监控,以基于AIS数据的动力法为基础,利用AIS、BDS等船舶位置跟踪技术,开展单船数据、多船数据和区域数据的船舶污染物排放定量计算,以及船舶排放的空间分布状况计算。提出一套高效率、低成本、易操作的船舶排放控制区海事监管技术体系。满足对现代监管设备、快速反应设备、信息化建设设备以及船舶防污设备等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为规范北仑港区船舶污染物接收经营行为,提高港口服务水平,提升港口形象,解读有关法规对污染物接收的执行要求,分析北仑港区对船舶污染物接收管理的做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当前港口规模扩大、行业准入门槛提高、港口服务水平提升等对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理作业监管提出现实需求,并提出加强北仑港区船舶污染物接收规范管理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内河水域散装液体船舶产生污染物种类和污染途径,以及内河水域防污染监督和污染物回收的现状,指出加强内河水域散装液体船舶污染物去向监管的必要性,并提出加强内河防污工作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