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无人水下航行器(UUV)在军事领域正得到愈发广泛的应用,动力装置是其技术难点之一。无人水下航行器采用外热源热机,在续航力和航速上,都优于其他类型动力装置,且使用无气体产生燃料,可从根本上解决水下气体排放问题,提高航行隐蔽性,具有良好的军事应用前景。本文根据无人水下航行器的使用条件和技术要求,对适用于无人水下航行器外热源热机的无气体产生燃料进行了广泛考察,给出了可用于无人水下航行器外热源热机的无气体产生燃料和氧化剂的组合。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水下无人航行器航位推算算法存在误差大、工作效率低等不足,设计一种性能优异的复杂海域水下无人航行器航位推算算法。首先分析当前无人航行器航位推算算法的研究现状,找到引起各种无人航行器航位推算算法不足的因素,然后收集无人航行器航位推算数据,结合复杂海域水下无人航行器航位的随机变化特点,引入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设计无人航行器航位推算模型,最后与其他无人航行器航位推算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可以适应复杂海域水下无人航行器航位的变化特点,提高无人航行器航位推算精度,无人航行器航位推算速度快,获得比对比算法整体性能更优的无人航行器航位推算结果,具有十分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以来,AUV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水中”自动探测武器出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AUV是“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的简称,即“水下无人航行器”。水下无人航行器共有两种类型,有线型和无线型。20世纪建造、现在仍在使用的自主式水下无人航行器几乎都带电线或光纤电缆,主要通过远距离有线控制,因此被称为“遥控水下航行器”(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s)。21世纪建造的最新式水下无人航行器系无线型,主要通过人工智能自行判断和行动,是自由航行的AUV。下面,简要介绍一下美海军最新式水中自动武器。  相似文献   

4.
运动控制是无人水下航行器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滑模控制作为1种重要的无人水下航行器控制策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简要介绍了无人水下航行器运动控制的特点和滑模控制的基本原理,并着重对无人水下航行器滑模控制以及滑模控制和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的结合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水下无人航行器外挂吊舱水动力试验及操纵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循环水槽开展了某带吊舱水下无人航行器的水动力试验,绘制出了航行器阻力曲线,得到了与操纵性相关的主要水动力系数,在此基础上对水下无人航行器的运动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与不带吊舱情况下的水下无人航行器操纵性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可为水下无人航行器推进系统设计及运动控制与仿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翻江倒海的水下“特工”水下无人航行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无人航行器已经成为日益重要的作战工具。在最近的巴尔干和阿富汗战争中,无人飞机已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但是,无人航行器在海上所起的作用也同样重要。水下无人航行器能改变未来水下战争的模式。最近十年来,潜艇在水下战争中的任务已经改变。冷战时期深海作战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潜艇在沿岸海域作战以支援联合远征军事行动,潜艇的活动范围是更、有效的“准备作战区域”。与此同时,当前的政治环境要求把高价值作战平台及其乘员的危险减到最小程度。这些因素推动了作为潜艇秘密“作战助手”的水下无人航行器的开发。利用水下无人航行器,潜艇能在有障碍且有潜在危险的沿岸海域支援远征部队。美国海军已配备了第一代潜射水下无人航行器,用于执行水雷秘密侦察任务,2005年左右将引入下一代系统。美国海军水下作战中心认为,水下无人航行器为未来海战(特别是网络中心战)展示了巨大的希望。在网络化战斗群中,潜艇能够发射和回收水下无人航行器,极大地扩大艇载传感器和武器的覆盖区。这些秘密的航行器可以在水下或水面活动,收集情报、绘制作战区域地图、识别和跟踪感兴趣的目标并最终发射武器。美国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已公布了“海军水下无人航行器总计划”,确定了海军水下无人航行  相似文献   

7.
刘淮 《船艇》2005,(2):26-32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无人水下航行器技术水平最高的国家,从事无人水下航行器研制的组织机构有数十家,已经研制出几十种各类无人水下航行器。  相似文献   

8.
除阳 《船艇》2000,(9):23-26
水下航行器就是指能够在水下航行的器具。潜艇就是一种大型的水下航行器。水下航行器的种类很多,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即载人航行器和无人航行器。水下航行器从控制角度来说,又可分为遥控水下航行器和线控水下航行器,即可分为无缆水下航行器和有缆水下航行器。水下航行器的应用范  相似文献   

9.
应用前景广阔的无人水下航行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淮 《船艇》2004,(12):23-27
无人水下航行器(UUV—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它是指用于水下侦察、遥控猎雷和作战等可以回收的小型水下自航载体。按照字面理解,无人水下航行器应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或至少应嵌入较高级别的“智能”。同在无人机领域中的情况一样,不同的无人水下航行器装备着不同的附属系统,从而具有不同的功能。一般情况下。无人水下航行器主要分为两种,  相似文献   

10.
无人水下航行器在海军网络中心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人水下航行器(UUV)是当前海军装备发展的热点。介绍了网络中心战的优势,从无人水下航行器的特点出发,分析了无人水下航行器在海军网络中心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水下静止目标探测任务载荷的功能和性能,分析给出基于任务载荷的航行器态势感知自主水平。按照任务载荷是否同时使用、任务载荷探测距离、目标类型和属性、使用人员对航行器(含任务载荷)干预程度,以及人员干预程度和任务组合等几个方面,提出水下无人搜探系统任务载荷使用模式。  相似文献   

12.
UUV(Unmanned Undersea Vehicle)作为一支独具特色的水下作战力量,正在成为一种新型作战平台,受到美国等世界各国海军的关注.针对UUV的具体使命任务,以"时敏打击"为目标,研究了UUV时敏打击的概念、方式、特点以及衡量UUV时敏打击效果的主要效能指标.重点围绕基于UUV编队协同这一核心内容,分析了编队协同对提高UUV时敏打击效能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航迹规划与控制方法,使得无人水下航行器(UUV)能够使用CTD测量仪完成水下探测任务。详细介绍了所研究的UUV硬件系统体系结构,同时完成UUV水平面和垂直面的航迹规划,使其在满足UUV设计要求及CTD测量特性约束条件下能够完成水下探测任务。为了实现UUV在三维空间里较好的跟踪所规划的航迹,应用自抗扰控制(ADRC)技术,分别设计了自抗扰航向控制器和纵倾控制器。所研究的航迹规划与控制方法在UUV半实物试验中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14.
军用UUV的发展与应用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UUV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水下作战力量,正在成为一种新的作战平台,受到各国海军的关注。文章在详细论述了uUV发展现状及其使命任务的情况下,结合潜艇武器系统的特点就军用UUV的组成、布放与回收、作战使用模式以及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军用UUV使命任务和装备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人潜航器(UUV)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水下作战力量,正在成为一种新型作战平台,受到各国海军的关注。综述军用UUV的基本概念、作战使命、装备性能及其发展趋势。介绍世界各国海军的战略需求、UUV的级别、任务及其优先级和能力需求。  相似文献   

16.
潜艇布放回收UUV方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潜艇鱼雷发射管、巡航导弹发射管、潜艇背驮和坞载4种布放回收UUV的方式,比较详细地描述了他们的工作原理、使用过程和装备对象,简要分析了他们的优缺点和使用要求。巡航导弹发射管布放回收UUV,具有对潜艇总体性能影响小、布放回收UUV种类多和数量大、可满足一次成组使用不同UUV的要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文章研究了UUV编队在执行协同探测任务时的网络易损性问题。描述了UUV编队网络模型,引入了基于节点介数的多尺度易损性评估法,提出一种评估UUV编队在执行协同探测任务时的网络易损性的方法,给出了相关的分析步骤,并举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8.
徐袭  石敏 《舰船电子工程》2012,32(9):98-100
由于水下环境的复杂性及无人水下航行器自身特点,对其实施实时高效控制需处理大量数据。文章采用CAN总线对UUV控制系统通信网络进行设计和分析,讨论了CAN总线网络数据帧在系统中的具体应用设计和传输参数设置,并使用CANoe仿真软件对所设计的UUV控制系统CAN网络进行了仿真,通过仿真验证了UUV控制系统CAN网络通信设计的正确性。该方法应用于UUV控制系统通信网络设计,将有效提高UUV系统控制性能和特征模拟性能。  相似文献   

19.
针对深水航道BIM应用存在多源数据文件格式难以统一、大范围场景与小型构件并存难以展现、成果交付效率低下等问题,进行深水航道工程BIM设计成果交付平台的研究。采用统一建模标准、轻量化BIM模型、开发应用平台等方法,解决了该类工程成果交付难的问题。研究成果表明深水航道较其他工程更具专业独特性,须定制适合其专业模型特征与特性展示方式的BIM应用平台,方能实现基础设施领域深水航道BIM设计成果的有效交付。研究成果已应用于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并取得良好效果,为该行业BIM全流程的后续应用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