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正>今年以来,广东海事局按照"全面感知、广泛互联、深度融合、智能应用"的智慧海事目标,积极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新技术、新理念,全方位提高广东海事监管、服务、应急反应等能力,推动广东海事发展的转型升级,为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水上公共交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广东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平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该平台通过集成船舶、船员、船检、安检、船公司等各类海事数据对船舶的"三种状态、五种水域、八种环境"下的各种监管场景进行程序开发,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辖区水域船舶情况并具有一定的分析预判报警功能,从而实现了对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智慧海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给海事监管服务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也为行政相对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不断推动海事监管和服务水平迈上新水平。  相似文献   

3.
海事现场监管是通过及时搜集和掌握辖区通航环境安全信息,跟踪船舶遵守交通管理法规情况,发现并处理通航水域异常及船舶违法违规行为,实现主管机关对管辖水域通航环境的有效监控;是对管辖水域通航安全状况实施监督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但目前海事监管中存在着“安全形势变化与监管技术需求不平衡不适应”的监管难题,无法在全天候、全辖区、全时段等条件下实现“看得见、看得远、看得清、看得准”的监管需求,而“互联网+”、5G技术、物联网IOT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及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为这一难题提供科技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幸福船员     
正2017年1月,实施服务船员"口袋工程"再次被列入2017年交通运输更贴近民生实事工作,要求新增30万用户,服务船员总数达到120万,让广大船员共享海事大数据的发展成果。"口袋工程"是"小口袋、大工程",是针对船员流动性大的职业特点量身定制的一体化服务项目,通过运用移动互联、大数据、物联网、O2O等技术,为广大船员提供便捷服务,为海事监管提供一体化平台。这是"互联网+"在船员管理和服务领域的智慧应用,船  相似文献   

5.
《中国海事》2015,(4):24-25,45
<正>一、系统简介广东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平台是在海事信息系统顶层设计框架下,遵循SOA架构,J2EE技术路线,以海事云中心数据服务为依托开发的一套集船舶动态监管、应急搜救、海事服务于一体的海事监管服务系统,平台在功能上充分吸收了海事系统同类监管系统的优点,实现了现场监管的便捷化、应急搜救的科学化、海事服务的即时化,是广东海事局在遵从海事信息化顶层设计要求下对佛山模式的有力推广,目前平台已在湛江、珠海、中山、江门、东莞、肇庆推广使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二、平台主要特点(一)技术特点1.应用海事云中心技术和资源,实现了大数据和云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当前长江干线危防监管模式转变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及技术环境,分析得出在危防监管转变过程中呈现出来转变基础、监管变革需求,以当前长江干线危防监管模式所面临的机遇为契机,提出利用"互联网+海事危防公共管理""互联网+海事危防公共服务""互联网+海事危防公共政策制定"的海事危防监管转变策略,为长江干线危防监管的转变提供参考,从而也为长江航运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提供长远动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无人机在我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为解决黄浦江核心区海事监管技术装备水平与其卓越的区位特点不相匹配的矛盾提供了新思路。在分析黄浦江核心区海事监管技术装备和介绍无人机定义、分类及海事应用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法对无人机应用于核心区海事监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核心区应用海事无人机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为在航运经济及海事管理模式快速优化的当下提升我国海事船舶动态监管体系效能,分析我国海事船舶动态监管体系内各子系统的功能及优劣势,得出目前无一船舶动态监控手段能完全满足海事动态监管及应急管理需要,海事船舶动态监管体系也越来越难以有效应对航运转型升级、海事管理变革及新增的相关风险。建议海事部门从管理机制、技术应用及管理创新等方面加快推动和完善海事船舶动态监管体系,全面提升船舶动态监管及应急管理效能,确保我国水上交通安全及海洋环境清洁。  相似文献   

9.
传统海事监管以人员查询、船舶报告为主,数据获取手段单一,信息处理水平较低,存在监管时效性差等局限.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航道内广泛布设的航标,以多功能航标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为基础,融合现有的海事监管信息,提出一种基于多功能航标的海事监管模式,从而推进海事监管信息化建设,提高监管效率,使内河海事监管现场化、实时化.通过实验验证,多功能航标信息系统运行稳定,在实时获取数据、辅助海事监管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AIS在内河海事监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AIS及其特点,并结合长江内河航运海事监管的现状及以后的发展要求,阐述了将AIS应用于内河海事监管的必要性及将AIS与VTS等系统结合成统一的监管平台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通过深度学习技术与YOLOv3目标检测技术用于巡航监管视频智能分析,开发出一套巡航监管视频智能分析系统。该系统可对巡航监管视频进行自动分析,对海事常见监管目标如砂石船、倒驳船、海上油污等进行自动识别并提取相关帧生成新视频,增强了海事巡航监管的针对性,从而提升海事巡航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信息、计算机、通信、网络、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以及物联网、大数据、综合船桥系统和信息物理系统的应用,大大推进了船舶智能化的进程,使实现真正绿色、安全、高效、无人化的智能船舶成为可能。智能船舶是能够综合考虑具体任务和获取的各种信息,制定出一系列符合船舶航行安全、经济、环保要求的最优决策并自动执行或提供给决策者参考,其核心特点是"自主"。但海事监管的本质就是海事机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3.
谢燮  高宇 《中国海事》2010,(5):52-55
通过分析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的基本知识和海事价值的实现途径,探索海事经济社会贡献的测算方法,并以广东海事局为例测算出海事的投入产出比约为1:3.8,其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率约为70%,提出了海事经济社会贡献测算未来的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航运业快速发展对海事安全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介绍港口海事动态监管体系现状,针对无人机监管能效高、实用性强、费效比高、使用风险低、取证能力强、操作维护要求低等优势,对无人机在海事监管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对于无人机存在的日常使用、信号传输、安全、使用寿命、使用法律等问题,提出建议:建立和完善无人机系统顶层设计;建立合作机制,妥善解决空域管制问题;制定符合海事应用技术指标;构建基于无人机的立体监管体系;建立海事无人机管理部门;推进解决无人机所产生的相关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第三次信息化浪潮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向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高度集成发展,智慧海事建设早已提上日程,本文从物联网的四层技术架构着手,探索应用大数据技术智能分析、智能决策,提升海事基层执法效率,建设执法规范、管理高效、装备精良的基层执法队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与船舶自主航行相关的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水平的提高,无人船舶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在海上安保、环境监测等领域应用也越来越成熟。为推动无人船在海事管理方面的应用研究,破解港口水域海事监管手段不足的瓶颈问题,文中在分析港口水域海事监管特点和无人船系统建设条件的基础上,定量研究了无人船在港口水域海事监管应用面临的性能指标确定、船型平台选择、载荷设备搭配、运行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出了一种港口水域海事监管无人船系统的应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中小型船舶修造企业监督管理是海事监管的一项重要职能,,海事部门要高度重视,要通过对他们的重点监管,保障船舶下水、试航、修造作业的安全,保护水域环境。有充分发挥了海事监管职能,海事才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从而推动海事事业"又好又快"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海事》2010,(5):15-1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飞跃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对海事的发展更是举足轻重,水监体制改革以来,全国海事系统始终坚持"科技兴局"战略思想,紧紧围绕海事中心工作,加快科技创新和应用步伐,通过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有效提高了海事监管和公共服务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此,本期热点聚集栏目聚焦海事新科技,介绍海事科技应用中的新技术、新设备、新系统,展示海事科技建设新成果。  相似文献   

19.
李培娴  杨锦东 《水运工程》2016,(S1):112-115
随着海事监管模式的转变,对海事巡逻船的信息化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阐述了国内海事巡逻船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详细介绍海事船舶信息化实施、应用经验和成果,总结船舶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为适应立体监管模式下海事业务发展,就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结合交通运输部“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对海事巡逻船信息化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黑龙江水系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现状及海事监管对江图应用需求,结合黑龙江水系海事监管图测绘状况,提出了以满足海事监管需求为主导的内河水域海事监管图规划目录制作思路,设计规划目录结构,科学管理内河水域海事监管图,便于检索查阅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