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港口码头合理配备应急资源和规范应急能力建设对提高我国水上溢油事故风险应急处置能力、保护我国水域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最新发布或修订的《水上溢油事故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和《港口码头水上污染事故应急防备能力要求》等标准、规范,以盘锦港码头水上溢油事故为例,按照三级应急防备的设计思路,对港口码头水上溢油事故应急能力建设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实现对港口码头水上溢油环境风险应急能力建设的科学有效评估,可供港口码头的应急能力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港口危险货物储运安全与应急技术研究实验室方案,实验室将建设成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功能齐全、配置先进的港口行业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基础及技术研究专业化平台。围绕解决港口危险货物储运过程中安全与应急领域技术问题,明确了提出实验室的各个组成并详细分析了各个研究方向的功能设置,开展相应的试验环境、试验方法和标准、试验设备和试验数据处理方法等研究,同时进行相关技术的设备研发和新仪器设备的前瞻性应用试验等研究,以提升我国港口危险货物在储运过程中的安全保障能力、事故预防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我国港口危险货物储运作业安全生产特点,总结了国内外港口危险货物常压储罐和集装箱方面的重特大事故情形,从职责分工、安全生产、应急能力建设和组织保障等方面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在危险货物安全领域发布的政策和文件,研究提出了港口危险货物储运安全与应急技术研究实验室的建设需求,同时从储罐本质安全保障技术、集装箱储运安全技术、事故应急处置技术和运营期防爆设备检测技术等研究方向,探讨了实验室建设功能,对于提高港口危险货物储运安全与应急技术水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保障港口危险货物储运安全,切实提高港口安全生产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苏醒  高春元 《中国海事》2008,(12):41-44
文章针对我国港口溢油应急能力及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港口溢油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的思路,从应急设备配备的技术标准和执行标准两方面全面阐述了标准化建设的内涵,并为具体的建设和营运构建了切实可行的运作模式,力求切实提高国内港口溢油应急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推动世界一流港口本质安全建设,强化港口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防控,提出覆盖人本安全、本质安全、运行安全和管理创新等4大领域的港口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创新技术体系,主要包括港口企业从业人员岗位安全胜任力评估体系、港口设备设施安全运行分析和容限能力评估技术、港口大型起重机械抗风性能评估和风速监测报警信息化系统、港口危险货物储存装卸作业区域分级分类监测报警系统、港口危险货物转运安全风险评估、港口安全生产数据管理、港口安全生产目视化管理、港口安全文化建设和运行评估体系、港口危险货物风险管控系统等。这9类新技术已在港口企业中得到实际应用,可有效提升港口企业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水平,为实现行业安全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油船的数量和吨位越来越大,油船进出港口次数日渐增加,船舶发生海损事故的几率也随之增加。由于船舶碰撞等海难事故而发生的溢油,也成为海域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目前我国的海上溢油应急防治能力还是较低的,与国际上相关先进成果相比,理论和实用性方面均有一定差距,提高海上溢油应急反应能力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陈维 《港口科技》2010,(8):31-34
对船舶污染事故风险进行评估,提高预防能力,对确保港口生产、保护城市安全有重要意义。综合分析了近10年来上海港发生的船舶污染事故,提出了船舶污染事故风险评估的步骤、等级确定和评估标准。提出了加强船舶污染事故预控能力的对策。以最大程度地消除事故隐患。  相似文献   

8.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交通运输部和地方政府关于港口安全生产事故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港口安全生产防控能力和治理水平,促进平安港口、智慧港口建设,研究并设计港口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系统。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Web GIS等信息化技术,重点围绕港口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业务,实现港口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提升港口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  相似文献   

9.
绿色,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基本要求。多年来,我国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工作在行业污染控制、生态保护与建设、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及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船舶油污水防治、水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形成了交通运输行业环境保护的特色领  相似文献   

10.
区域性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港口区域内重大危险源的日常管理,提高港口行政部门对危险源的监管水平和事故应急反应处理能力,通过分析危险货物港口作业现状,研究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现有港口安全监管模式,探讨改进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的方式,阐述区域性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认为改进港口重大危险源的动态监管和应急管理方式,提高港口重大危险源的监管水平和应急能力,对促进危险货物港口作业安全和重大事故应急有重要意义,可最大限度地消除、减少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的发生及降低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随着航运经济迅速发展,全国各港口散装油类和危险品运输吞吐量日益增长,发生重大突发性污染事故的风险加剧。加强水上污染事故应急能力建设,已经成为海事系统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与时俱进应急体系日趋完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加强船舶溢油事故应急管理,增强应急反应和救援能力,建立海上船舶溢油应急反应体系势在必行。2000年4月1日,原交通部和国家环保局共同颁布了《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和北方海  相似文献   

12.
<正>港口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港口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也是现代港口发展的主要特征。信息化应用给各行业带来了新的战略性机遇,同时也将成为日照港集团的核心竞争优势港口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港口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也是现代港口发展的主要特征。如何利用信息化建设提高港口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提升港口的现代化水平,已经成为众多港口目前发展的核心问题。信息化应用给各行业带来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事》2007,(8):74-74
近年来,泉州海事局认真履行防治船舶及相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职责。一是加强港口等工程建设项目中船舶防污染设施建设和应急设备、器材配备的监督管理,督促港口码头按规定配备相应的防污染应急设施设备。目前港口防污设施、设备比较完备,港口码头防治溢油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二是不断完善应急网络,提高溢油应急反应能力。争取国家投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随着港口油类运输量大幅增长,油轮密度的增加和超大型油轮的频繁出现,使我国沿海水域已十分繁忙的通航环境变得更加复杂,船舶溢油事故风险不断加大。文章分析了油类污染的危害和加强溢油应急反应能力建设的意义,论述了溢油事故的现场指挥原则、溢油处理技术、溢油源确认手段和应对媒体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世界港口行业正处于加快第四代港口建设的全新阶段,全球化深度发展为我国港口企业建设第四代港口提供新机遇的同时也提出新的挑战。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港口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创造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装卸效率、一流的服务质量,归根到底须依赖员工素质及其专业技能的提高。[1]员工培训是提高港口企业员工学习力、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港口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目前,我国港口企业的传统培训形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评估发生在美国旧金山船舶碰撞大桥事故的应急处置、事故和污染调查以及后续处置等一系列措施,对比我国目前现存的水上事件应急体制、机制和程序,以及在我国发生类似事件的处置情况。  相似文献   

17.
欧盟海上HNS事故应急能力评估方法简介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介绍了欧盟成员国海上HNS事故应急能力评估的通用方法,并以德国评估为例,详细阐述该方法,给出欧洲海事安全局对各国应急能力评估的结果,最终提出对我国海上HNS应急能力评估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8.
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石化行业也是我国目前安全生产事故最高发频发的行业,要确保石化行业的顺利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高度重视石化安全事故的防控,积极引进国内外石化行业的应急救援建设体制、机制与技术,加快推进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织密筑牢安全防护网,才能确保石化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世界一流港口的建设发展目标,进一步提升我国港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技术,辽宁港口集团专业能力中心开展我国港口企业及物流装备企业的研发能力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于企业科技研发能力的相关指导和要求,指出当前我国港口企业科技研发能力发展方面的不足和问题,提出"十四五"时期培育全球港口行业技术发展领军企业的建议和方案,逐步加强港口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培养一批科技研发人才,打造一批港口企业科研平台,以此推动世界一流港口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中通过分析我国港口生产特点和应急管理体制,结合《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港口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结构和基本内容,以建立完善我国港口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提高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