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8篇
  免费   134篇
公路运输   625篇
综合类   441篇
水路运输   490篇
铁路运输   291篇
综合运输   3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跨海航道桥梁安全为背景,进行独柱墩及独柱墩-固定式防船撞装置结构波浪力研究。开展室内缩尺试验,验证并校准Fluent三维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利用最小二乘法分解墩柱水动力为Morison方程的形式,计算得到结构水动力系数。考虑波浪高度、波浪周期、防撞装置断面形状和大小等影响因素,计算并拟合出墩柱水动力系数与相关因素间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式防船撞装置的存在增大了墩柱表面所受波压强,但不改变其总体分布趋势。当防撞装置断面为矩形,且波浪高度较大时,装置对墩柱受力特性的影响最明显。墩柱结构所受水动力中惯性力占主导,且可用均匀分布的惯性力系数来代替实际分布,独柱墩-固定式防船撞装置结构上的惯性力系数可以达到2.1左右。  相似文献   
2.
神瓦(神木—瓦塘)铁路冯家川车站大桥为重载铁路四线桥,主桥采用4线(65+100+65)m连续梁,最大墩高85 m.桥上线间距大,上下部结构横向尺寸较大,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BSAS,MIDAS/FEA对结构受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主梁梁高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单箱三室截面能更好地减小主应力,采用单箱双室截面增加腹板厚度对主应力的改善有限;多线桥桥墩横向尺寸较大,空心截面设置纵肋板能很好地提高高墩的局部稳定性;主梁及桥墩各项计算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估舰船结构损伤后的剩余强度,对船体加筋板出现初始几何变形后,参与总纵强度的有效宽度和加筋板剩余极限强度进行研究。将加筋板受到垂直于平面压力后的变形,作为其初始几何变形,改变变形的方向和大小,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加筋板结构进行线性和非线性分析。定义了板有效宽度计算方法,对不同变形方向和变形幅值时板的有效宽度和加筋板的极限强度进行对比分析,并拟合得到了计算板有效宽度和加筋板极限强度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初始几何变形会削弱加筋板结构的强度。在对损伤后船体结构强度进行分析和校核时,提出的经验公式可以直接用来计算板的有效宽度和加筋板的极限强度。  相似文献   
4.
散货船舱口盖剩余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散货船舱口盖极限强度的理论分析,采用了正交各向异性板及刚塑性模型进行了理论上的推导,并对7万t散货船的1号舱的舱口盖(两块对称滚动式),进行了ILL66及IACS URS21(1998年版与上述ILL66的88议定书中载荷的量级相当)的外载荷的比较及线性和非线性的有限元分析。本文所采用的有限元的线性及弹塑性计算对实际的舱口盖进行评估的结果证明,IACS URS21(ILL66的88议定书)的标准比ILL66的标准有所提高。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是在初始设计阶段使用的可行方法。这些结果可供规范研制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流效应的寒区路堤块石层临界高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研究块石路堤降温效应与块石层高度之间的关系,基于多孔介质自然对流理论和热传导理论引入了表征寒区块石路堤自然对流降温效应的自然对流指数,利用热传导温度分布函数获得了路堤自然对流指数随块石层高度变化的近似公式。分析表明:自然对流指数最小值对应于路堤块石层的最小高度,而其最大值对应于路堤块石层的最大高度。另外介绍了一种利用自然对流指数近似公式估算路堤块石层临界高度的方法,并具体给出了算例,最后进行了数值验算。结果表明:通过自然对流指数确定的临界高度可为寒区工程的路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At present, the method of calculating the turbulent flow width around the bridge pier is not given in the "Standard for Inland River Navigation" (GB50139-2004) in China, and the bridge designer usually increases the bridge spa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navigation safety, which increases both of the structural design difficulty and the project investments. Therefore, it is extremely essential to give a research on the turbulent flow width around the bridge pier. Through the experiments of the fixed bed and the mobile be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urbulent flow width around the bridge pier have been analyzed, such as the approaching flow speed, the water depth, the angles between the bridge pier and the flow direction, the sizes of bridge pier, the shapes of the bridge pier, and the scouring around the bridge pier, etc. Through applying the dimension analytic method to the measured data, the formula of calculating the turbulent flow width around the bridge pier is then inferred.  相似文献   
7.
船舶总纵极限强度模糊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模糊数学和结构可靠性基本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传统随机可靠性理论的不足,并在常规模糊可靠性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模糊集合与普通集合之间的转换关系,研究了模糊变量组合时的可靠性计算方法,拓展了模糊可靠性理论的使用范围.通过对模糊可靠度计算结果分析发现,模糊可靠性理论使设计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工程实际;模糊变量组合在船舶总纵极限强度可靠性上的应用,避免了传统计算方法由于变量统计数据不足而导致的偏差,减少了很多繁复的数学运算.算例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客运专线连续梁桥墩线刚度限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近年来,连续梁已成为新建铁路及客运专线的常用梁型。新建铁路一次性铺设跨区间之缝线路已成为趋势,研究连续梁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变化规律,探讨客运专线常见连续梁桥墩线刚度限值迫在眉睫。研究结果:提出客运专线常见连续梁桥墩线刚度限值,可指导桥梁和轨道的前期设计。  相似文献   
9.
陈家良 《电气化铁道》2006,(2):29-30,33
针对株洲客车站北咽喉第5次提速改造和兼顾浙赣线引入线接触线高度6450mm改造的特殊要求,通过分析比较不等高接触悬挂在软横跨上的处理模式,提出经济合理、高效便捷的处理方案,为今后此类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天津港突堤转角处高桩码头后承台构件相对错位破损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几年天津港多个突堤转角处的高桩码头岸坡变形比较明显,导致码头后方承台结构构件出现明显的相对错位、变形等破损情况,严重影响了码头结构物安全。通过对破损状况的调查统计,总结出了破损的特点,对破损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用原型观测和数模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原型观测结果表明:码头岸坡内的淤泥质粘土层为水平位移最明显土层,靠近挡土墙的大部分桩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向陆侧倾斜,这与实际见到的桩端倾斜状况完全相符。数模计算结果除验证了原型观测的结果以外,还发现仅在后方堆场堆载工况为最危险情况,是造成岸坡变形和后方承台构件相对错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