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1篇
公路运输   68篇
综合类   47篇
水路运输   27篇
铁路运输   10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为了提高位于液化土层桥梁桩基的抗震性能, 基于三向六自由度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 分析了地震波作用下桩顶水平位移、桩身加速度及弯矩等动力响应, 并研究了地震波加载后桩基的损伤。试验结果表明: 在地震波作用下, 随着液化层埋深的增加, 土体液化后产生的侧扩效果逐渐减弱, 因此, 桩顶水平位移峰值逐渐减小, 但是当地震加速度超过0.6g时, 桩顶水平位移峰值不受液化层埋深的影响; 因地震荷载作用下粉细砂土层液化, 桩身加速度在该土层位置明显增大; 上部覆盖层压力作用使土层抗剪强度增大, 因此, 桩顶放大系数随着液化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且桩顶放大系数在Kobe波作用下最大, 5002波作用下最小, 砂土液化同时造成土层强度降低, 从而使桩身加速度在该土层出现放大效应; 桩身弯矩最大值均出现在液化层和非液化层分界处, 且在相同强度地震波作用下, 桩身弯矩最大值随着液化层埋深的增加呈增大趋势, 当地震加速度从0.30g增大到0.35g后, 桩身弯矩增幅为33.3%, 增幅最大; 不同类型地震波对桩基的破坏程度并无差异, 在加速度0.35g作用下, 桩基基频无变化, 但当地震波强度超过0.40g时, 桩基基频从1.65 Hz突降到0.45 Hz, 因砂土层液化产生侧向位移, 桩身剪切变形, 最终导致桩基损坏。综上所述, 当液化层较浅时, 应重点考虑地震波作用下过大的桩顶水平位移; 在桩基抗震设计时, 必须考虑液化层和非液化层分界处桩基的抗弯能力和液化层埋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为了解决冬季路表的凝冰问题,提高行车安全性,采用履信I型抗凝冰材料,在5%的掺量下,以U-PAVE10超薄铺装作为载体,设计开发了具有缓释效果的抗凝冰超薄铺装。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抗凝冰U—PAVE10的各项路用性能均可满足规范要求,动稳定度指标可达到11 000次/mm,在抗凝冰效果方面,可以降低路表冰点到-5℃以下,减弱冰层和路面之间的粘结力50%以上。最后,结合2016年连徐高速公路的养护工程进行了工程示范,现场观测的结果表明,抗凝冰超薄铺装在大雪工况下可以有效地延缓路表积雪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3.
依托铺前大桥实体工程, 基于人工质量模型和桩-土惯性相互作用机理, 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 选用叠层剪切式模型箱, 模拟了自由场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反应, 分析了0.15g ~0.60g (g为重力加速度) 地震动强度下大直径桥梁嵌岩桩基础加速度、相对位移、弯矩等响应特性和损伤情况等。研究结果表明: 桩基础加速度峰值从桩底至桩顶呈增大趋势, 加速度放大系数随地震动强度的增大逐渐减小, 输入地震波为0.55g 时, 桩顶加速度放大系数趋于稳定值1.34;桩顶加速度时程响应频率低于桩底加速度时程响应频率, 上部覆盖层对地震波的放大作用和滤波效应明显; 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大, 桩顶相对位移峰值近似呈线性增大, 在0.15g ~0.60g 地震动强度下, 桩顶相对位移峰值变化范围为1.97~6.73mm; 桩基础弯矩沿桩长呈“3”字形变化, 上部软硬土层分界处和基岩面附近弯矩达到峰值, 并随地震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地震动强度为0.50g 时达190.9kN·m, 超过桩身抗弯承载力; 桩基础基频随地震动强度的增大呈整体降低趋势, 在0.50g 地震动强度下, 其基频较0.35g 地震动强度下低50.1%, 桩基础产生损伤; 桩顶与承台连接处、上部覆盖软硬土层界面和基岩面附近桩身在地震作用下易产生裂缝, 桥梁桩基础抗震设计时应着重考虑。   相似文献   
104.
为探究中岩柱厚度小于2 m深埋超小净距隧道先行洞未施作二次衬砌时的近接施工力学特性,通过数值模拟、现场试验等方法,研究超小净距隧道近接施工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受力特征。结果表明:(1)先行洞未施作二次衬砌时开挖后行洞,近接施工影响显著,因后行洞施工引起的先行洞围岩变形约占其总变形量的43%;后行洞开挖使得先行洞初支变形和内力呈现明显的偏压效应,即靠近中岩柱侧收敛变形和结构内力增幅远大于外侧。(2)初支钢拱架受力大致可分4个阶段:先行洞开挖影响段、中期稳定段、后行洞近接开挖影响段以及后期稳定段。施工过程中先行洞左右拱脚和仰拱部位存在较大拉应力,应重点关注。(3)先行洞仅施作初支情况下开挖后行洞,将初支变形和内力作为必测项目,可动态掌握其变化规律,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保障施工安全,避免后行洞爆破对先行洞二次衬砌造成结构损伤。  相似文献   
105.
在假设各船装备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的船舶间协商的辅助避碰决策系统,建立了系统的设计模型,并对系统进行了功能分析.  相似文献   
106.
广州西二环高速公路膨胀土改性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州西二环高速公路石灰、水泥改良膨胀土的改性效果进行研究,采用静压成型方式,进行了无荷及有荷膨胀率试验,得到无荷、有荷膨胀率以及收缩系数与石灰、水泥掺量的关系,并分析了改良土收缩率与含水量的关系。通过分析得到:利用石灰处治膨胀土改性效果较水泥好,且经济性高;石灰改性后收缩系数和膨胀率明显减小;采用5%石灰掺量可以控制胀缩总率,达到处治目的;施工现场考虑各种因素,石灰掺量应增加1%。  相似文献   
107.
对于海上施工的桥梁桩基来说,海水对其质量的影响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潮汐变化对成桩过程中混凝土的影响,二是海水侵蚀对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潮汐对桩基混凝土在成桩过程中的影响、海水对桩基耐久性的影响及相关防护技术,研究成果对今后同类工程桩基础的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8.
基于电子海图的海图作业训练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 海图作业是航海专业的重要训练内容。在院校进行海图作业训练,可以使学员掌握海图作业的基本流程,缩短海上工作的适应时间。但现行的海图作业训练,往往是给定相关数据(计划航线、观测数据),让学员进行相应的标绘练习。这种练习与实际的海图作业存在较大的差异:一是作业过程与海上实际相差较大,缺少实际作业过程的节奏;二是每人的作业数据统一给定,学员没有任何自主权。  相似文献   
109.
针对无线传感网络事件区域检测问题,在考虑事件区域附近的节点之间的感知信息存在时间-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贡献的事件容错算法,根据节点感知数据的时空关系,利用节点的贡献进行事件区域数据融合,并引入节点可靠度,来提高节点检测的可靠性,降低节点自身不确定性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节点发生故障率30%...  相似文献   
110.
概述高速船的定义、操纵特点和避让原则,对近年来发生的高速船碰撞案例及发生碰撞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高速船的特点,提出应注意的航行安全问题及与他船会遇时的避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