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1篇
  免费   462篇
公路运输   1596篇
综合类   1898篇
水路运输   1221篇
铁路运输   1000篇
综合运输   27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290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215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361篇
  2012年   440篇
  2011年   513篇
  2010年   480篇
  2009年   465篇
  2008年   411篇
  2007年   469篇
  2006年   389篇
  2005年   334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为了解深埋式桩板结构桥-隧过渡段的动力特性及过渡性能,在沪昆高铁某工点过渡区(含隧道口、过渡段及桥台)开展现场动力响应测试,分析不同车型、车速及行车方向等工况下过渡区的动力响应分布规律;并建立考虑车辆-轨道-路基耦合振动数值模型,研究过渡区的线路平顺性及桩板结构过渡段的动应力分布.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车型列车激励下,过渡区振动加速度及动位移有效值的最大值分别为0.85 m/s2、0.034 mm,过渡段的振动水平要比隧道及桥台的更低;过渡段动力响应有效值随车速增大而增大,其增幅比隧道与桥台的更小;行车方向对过渡段与桥台连接区域的动力响应影响较大,对其他断面影响微弱;列车以300 km/h车速经过该过渡区时,过渡区钢轨挠度最大变化率约为0.149 mm/m,车体竖向加速度最大值为0.74 m/s2;桩板结构的存在能够将列车荷载传递至深部地基,使浅层地基土体承受的动力作用降低.   相似文献   
992.
基于AHP-独立性权数法的列车旅客界面设计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克服高速列车旅客界面现有评价模型指标单一、赋权方法主观随意性、缺乏定量分析的局限性,首先,对新型双层高速列车的试验样车展开满意度调查,在此基础上从评价指标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层次性出发,构建了由设施尺度、安全设计、功能使用、空间环境和美学设计5类评价准则和36项具体指标组成的层次指标体系;其次,提出一种AHP法(层次分析法)结合独立性权数法赋权值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保留了专家的主观意见和乘客体验调查数据中的客观信息;最后,基于专家判断数据和调查评分数据求解了旅客界面评价指标体系的各层级权重,解算了新造样车和既有列车的评价等级. 研究结果表明:新造样车的评语等级为满意,隶属度为0.3977,既有列车评语等级为非常满意,隶属度为0.4422;根据权重计算得出旅客界面的设计改进顺序应为设施尺度、功能操作、空间环境、安全设计和美学设计;各评价准则中座椅人机曲面、设施尖角圆润、座椅可调性、空气质量和色彩协调性是对乘客满意度影响最大的因素.   相似文献   
993.
为研究强震作用下群桩基础抗液化性能优于单桩基础的具体表现形式,依托海南省海文大桥工程,采用振动台模型试验开展单桩、四桩、六桩基础处理液化地基的差异性研究,分析了3种不同工况下饱和粉细砂土层中孔压比、桩身加速度和弯矩时程响应差异及其三者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0.35g地震动荷载作用下,3种工况均产生液化现象,饱和粉细砂土层深处的孔压比开始增长时刻及稳定时刻均滞后于浅层;六桩基础完全液化耗时比四桩基础延缓4.41~4.82 s,四桩基础完全液化耗时比单桩基础延缓4.00~4.42 s;随着桩数的增加,同一深度处饱和粉细砂土层中桩身最大加速度及其放大系数均逐渐减小,桩身最大加速度出现时刻逐渐滞后,且随着孔压比的增大,桩身加速度逐渐减小;六桩基础最大弯矩较四桩基础小25.95%~43.50%,四桩基础最大弯矩较单桩基础小28.80%~33.10%,单桩基础最大弯矩出现时刻比四桩基础早1.22~1.27 s,四桩基础较六桩基础提前0.66~0.72 s,且桩身弯矩随孔压比的增大逐渐衰减,说明液化前饱和粉细砂土层具有软化减震作用。可见,六桩基础抗液化性能优于四桩及单桩基础,在液化土层桩基础抗震设计中,可通过群桩基础形式提高其抗液化性能。   相似文献   
994.
考虑船舶操纵特性、《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和良好船艺要求,提出了动态自适应目标船不协调避碰行动的开阔水域智能航行方法;将物标分类、建模并构建数字孪生交通环境,结合航向控制方法、操纵运动和复航模型构建了自动航行模型,推演了船舶非线性操纵运动;基于自动航行模型量化解析了《规则》要求,探究动态避碰机理,建立了可行航向求取方法;在多目标环境中,提出了目标船机动判别方法,研究了《规则》约束下构成自主航行方案的改向时机、幅度和复航时机等要素求取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依靠信息秒级更新的滚动计算,提出的智能航行方法可自适应剩余误差和目标船随机运动;提出的智能航行方法能将可行航向区间和改向幅度精确到1°;将程序运行和复航时机计算步长设置为1、10 s,设置多类静态物标和6艘保向保速目标船,在640、1 053、2 561和3 489 s,本船进行右转9°、复航、保向保速和复航等操纵可让请所有目标并自主航行至终点;设置目标船在300 s采取不协调转向避让行动,本船在980、2 790、3 622、5 470 s时进行右转9°、左转12°、右转17°和复航等操纵可让请所有目标并自主航行至终点。可见,任意初始状态下的船舶均可沿计划航线自动航行至终点,提出的方法能满足多个、多类动静态物标共存的真实开阔水域环境中的智能航行需要。   相似文献   
995.
仿真技术应用于飞机的防滑刹车系统的地面检测以进一步提高其防滑刹车的安全可靠性。结合某刹车系统,从信号的采集、信号的转换以及信号的处理与控制等几方面,讲述了仿真技术模拟飞机在不同路况下的防滑刹车,最终实现其地面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996.
在结构声传播和声场响应研究中,往往需要以设备的激励特性作为计算模型的输入。若虚拟力作用下的结构响应与真实响应一致,可用虚拟力代替真实激励作为模型输入。文章在前人虚拟力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改进的分部优化正则化方法,解决测量导纳矩阵的病态问题,提高虚拟力估算精度。文中通过电机模型实验对比了不同正则化方法下虚拟力对结构响应的重构误差,验证文中方法在虚拟力估算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7.
研究作战Agent的目的,就是要将其应用于装备作战仿真系统,提高仿真系统的开发效率以及仿真的可信度。文章从作战A-gent应用于装备作战仿真系统的设计方案出发,认为系统的开发需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系统运行环境,在RTI运行环境下,仿真引擎能否完全支持,需要作哪些改进;二是对于具体的仿真应用,如何根据仿真模型快速开发和构建仿真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998.
论文提出研制新型的基于CAN总线的数字程控交换机替换原有的全电子式自动电话交换机.因为数字交换方式,在通话语音响度、清晰度、串音干扰抑制、抗外部电磁及电源干扰等性能大大优于传统的模拟交换系统,在高性能处理机控制下还能提供原有交换机无法实现的多种新服务功能.程控交换机采用了分布式多处理机控制方式,无阻塞的数字时分交换网络,并采用高级语言设计系统软件,提高了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及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999.
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微网系统以其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和一定的调峰作用将成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网系统的孤岛检测是其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论文采取主动式与被动式孤岛检测算法相结合并在传统的电压正反馈式孤岛检测技术上进行改进,研究优化选取反馈系数的方法,设置合理反馈系数以便该孤岛检测算法能适应各种功率等级的输出要求,并提高逆变器输出效率和不同功率等级条件下孤岛检测效率.实验表明该方案适用不同负载功率等级,在负载功率较小时逆变器输出效率达到95%,谐波含量比传统方法低0.85%,大功率负载时能够及时检测出孤岛.  相似文献   
1000.
论文利用内噪声水平的评价方法,采用零基线测试方案,通过对数据分流和事后相对定位数据解算,比较分析了两款接收机各跟踪通道的载波相位、伪距、多普勒测量数据和定位解算精度,检验了北斗高精度兼容接收机的GPS测量数据实际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